《重生之小说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小说巨匠-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不要忽略诗中对环保的呼吁!第一句‘无污染’三个字可谓开明宗义地阐述了这一点。”

    柳敬亭和韩朔听得大眼瞪小眼,韩朔小声说道:“评论简直比原诗更精彩十倍!看到他们如此捧场。我也技痒了。”

    做好看好戏的柳敬亭悠然道:“控制一下。”

    “放心。”

    当现场开始评另外几篇文章的时候,韩朔走到一台电脑前,也不打草稿。直接在大屏幕里敲字:

    诗歌:圈和坛

    不论什么圈

    到最后

    都会变成

    花圈

    不论什么坛

    到最后

    都会变成

    祭坛

    韩朔的诗一出,顿时引起围观群众一阵大笑,作家们纷纷抬头看屏幕,随即各自变幻表情。

    老作家纷纷皱眉斥责小子狂妄,年轻作家个个幸灾乐祸地相视而笑。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谁起了头叫道:“韩朔都写了,柳敬亭呢?”

    接着现场就是“柳敬亭!柳敬亭!柳敬亭!”地喊声。

    这时。其实还有七八位作家正在打字,听到这么整齐划一的喊声,纷纷停下来和其他作家一起把目光投向站在作家群中间的柳敬亭。

    “兄弟。你躲不了了。”

    刚搅了浑水的的韩朔,对大家的批评毫不在意,一脸坏笑地怂恿着柳敬亭,心底深处可能也有比一比的念头。

    柳敬亭虽然没准备出手。但也绝不是无备而来。海子雨果拜伦歌德惠特曼雪莱华兹华斯,实在逼急了,就把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写给大家。

    “柳敬亭先生?”主持人试探地叫了一声,站在旁边的徐远怀也说:“小柳你要有准备的话……”

    柳敬亭点点头,然后迈步走向电脑,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计划中的白热化比拼没有出现,柳敬亭一旦决定出手,其他作者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停手。好似某种莫名的震慑。

    这种气场,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气场。

    柳敬亭边走边思考选那篇文章。直到站到电脑前,面对黑压压的观众,仍旧没有定论,这时舞台周围的灯光突然闪了一下,黑暗光明刹那交错,柳敬亭心里猛然一动,想起一首诗,然后双手放到键盘上。

    直播视频的评论这时候被“柳敬亭要写什么”刷屏。

    “噔、噔、噔”

    现场那么多人,柳敬亭敲键盘的声音仍旧能听得清清楚楚。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写完这两句话,柳敬亭往后退一步,跟大家颔首致意。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写完啦?”

    “就这两句话?”

    朦胧派诗人代表顾城的《一代人》,就是这么两句话,两句几乎被传颂到泛滥的话。

    影视剧、小说、广告、歌词,模仿和直接引用者不计其数。

    此诗1980年发表在诗刊《星星》上面,一经发表,诗坛为之震动,那时候诗派纷呈,彼此之间交锋论战不断,朦胧派有支持者,但更多的是嘲讽与揶揄者,大家认为什么朦胧派简直云里雾里,胡扯八道,毫无意义。

    就是因为不能好好组句写文,才自称朦胧派。

    总体说起来,那时候的文坛论战比现在更为激烈、残酷。

    然而,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大家对顾城这首《一代人》却一致称赞。

    这首诗的创作固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含义具体有所指,但抛开时代局限,这首诗仍旧具有深刻的内涵。

    “黑夜”和“光明”的含义对立存在于整个人类史的长河中,而“寻找”也始终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柳敬亭现在写出这首诗,喻意也不难推测,“黑夜”既指西湖的夜,当然也指柳敬亭一路走来所遭遇的那些永无休止的攻击、谩骂、嘲讽。

    包括今晚的局面,在场多少作家临来时,是做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的准备?

    柳敬亭这是在对过去、现在及将来所有黑他的人的一个回应:不论遇到多少黑暗,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去寻找光明。

    在场的作家虽然或多或少有些装腔作势的习惯,但能从全国那么多作家中脱颖而出,接到邀请函,肯定不是草包,柳敬亭宣布写完后,他们有片刻的错愕,但是随即隐约地从这首小诗中体悟到柳敬亭的意思。

    而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则快马加鞭地传播着这首诗,竟也有一部分网友读出了共鸣。

    处在恋爱纠葛中的年轻人,有所启发;

    处在事业低估期的白领,乃至已然功成名就的大商人也同样感触深刻,想起创业时期的种种艰难。

    这首诗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因为它已经跳出时代的局限,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和哈姆雷特那句生死悖论的名言一样,可以有无数多种解读。

    作协主席冯长行沉默地品评了良久之后,跟身边的人说:“其他作家可以罢笔了。”

    如冯主席所说,其他几位正在输入文章的作家犹豫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删除文档。

    他们一时未必真的觉得自己会输,他们只是忽然意识到,用一篇长篇大论来跟柳敬亭这十八个字打擂,本身就输了一筹,而且内容还未必能赢。

    至此,传统作家们等于是向柳敬亭缴枪。

    柳敬亭回到伊水安、徐晴、韩朔身旁,伊水安微笑说:“我也不用献丑了,你这两句话今晚夺魁。”

    韩朔也竖了大拇指,说:“我对现代诗素无好感,这首《一代人》除外。”

    外公徐远怀仍旧看着屏幕,神情默然,似乎在回忆某件痛苦的往事。

    柳敬亭作为这首诗的粉丝之一,也就不再谦虚他人的称赞。

    这时,两个年轻畅销作家走到电脑前,开始即兴创作。

    徐晴抬了抬下巴,跟柳敬亭说:“林天阁。”

    古庸生之下人气最强的两位武侠代表作家,断刀和林天阁。

    这次就是更为直白的挑战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小李飞刀生寒光
    实际上,早在峰会消息放出,柳敬亭确认出席之后,这场所谓的文会就已经在悄然酝酿。

    文无第一是故老相传的说法,可是文人相轻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既然文无第一,为什么柳敬亭既能叱咤市场,又能横扫大奖?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柳敬亭已经隐隐成为文坛公敌,老人认为你资历不足、火候不够,一颦一笑都是年少轻狂,恃才傲物,下意识地想教你做人;

    新人想出头、要亮剑,看你一举一动都羡慕嫉妒恨,顺其自然地想踩你上位,屠神正道,即便踩不到、屠不了,也能落下“输给柳敬亭”的美名。

    总之,柳敬亭作为官方民间的双料第一,一旦决定出席西湖论剑,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当晚的靶心,这也是为什么柳敬亭敲出《一代人》之后,传统作家就立即纷纷罢笔,因为他们既体味到了这首小诗的深邃和不凡,又感受到了柳敬亭的不屈和不挠。

    按照大家商定的剧本,峰会当晚,大家可以车轮战战柳敬亭,接着互相点评对方的作品,不论柳敬亭写出什么,都视而不见,最多就是象征性地浏览一遍,然后再摆出“不值一议”的架势讨论其他作品。

    毕竟最大的鄙视就是无视。

    不料最终柳敬亭的出场方式会如此万众瞩目,而他带来的作品又如此精悍扎眼。

    如果是稍微长篇一点的作品还能以当时没细看推脱,短短十八个字的小诗无论如何也不存在没细看的问题。倘若刻意忽略,只会被大家认为水平不够。

    第一场因此结束得有些兵不血刃,之前互有沟通的作家们站在一起互相使眼色。微微摇头叹息,小子有才有心计,没法斗啊。

    然后,断刀和林天阁适时出场,刚才铩羽而回的几位作家暗暗松了一口气,大家的注意力总算被转移开,不论是对现场观众还是对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来说。这些年轻畅销书作者之间的pk显然更具看点。

    特别是两位年轻武侠小说家的联袂登场,稍微关注武侠小说或者畅销小说的读者都知道,断刀和林天阁乃是古庸生之下人气最旺盛的两位武侠作家。不过,不论多么旺盛,大家提起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加一个“古庸生之下”。

    这就是所谓的“阴影效应”。林天阁不用说。从当初的背叛事件发生后,就一直没有摆脱“古庸生亲自指导过的新锐武侠作家”的名号,虽然近几年,在黄河文艺和《鼎小说》的大力扶持下,凝聚了稳定的人气,但是和古庸生的差距却从未停止的与日俱增。

    断刀对古庸生没有什么个人恩怨,纯属想完成一次向最强者出剑的自我挑战,他在之前的某篇约稿中豪气万丈地写到过一句话:“胸有不平气。剑挑古庸生!”

    如今两人一个心中积怨,一个想要亮剑。不谋而合地联袂登场,现场和网落上的热烈气氛瞬间被引爆。

    “两个武侠作者一起上场,这是正面向古庸生挑战了吧?”

    “林天阁居然还敢出来,以前的事情他都不记得了?”

    “《倚天屠龙记》刚完结,中间古庸生还宣称《匠录》要休刊一年半载,自己也要休息一段时间,这时候能立即给出新书吗?”

    实际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断刀和林天阁或者说他们背后的鼓动者多少存这些方面的考量,一是古庸生新作刚完不久,即便他创造天赋惊人,此时即兴创作质量上面或多或少要打个折扣;

    二是从风评上来看,尽管古庸生武侠宗匠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楚留香传奇》和《射雕英雄传》之后,其武侠作品也仅仅维持在水平线上而已,即使有波动,也并不明显,再无当初“香帅风靡”、“射雕横空”的惊艳;

    最后一方面,不要说断刀,就是林天阁也清楚一时或者一世想超越古庸生可能性已经不大,最多就是在西湖论剑这个场地,能逼出古庸生片刻的窘迫,给他添一点堵,顺便还可以宣传一下自己的新书。

    柳敬亭听到徐晴的话,抬头看向屏幕,断刀的作品名为《白刃》,应该是取自李白“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诗句。

    林天阁书名《隋末长刀行》,应该是要写隋唐英雄传的故事。

    可能是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写作,尽管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心中还是难免紧张,写一会要停下来思索一会,然后继续往下写。

    “你以前好像跟林天阁说过,见他一次压他一次,今晚他应该是为了那个约定而来。”徐晴说。

    “晴姨连你也怂恿我?”柳敬亭笑着问道。

    徐晴摇头,说:“事到如今,即便是他的粉丝,都不再拿他和你做比较,还有什么好怂恿的?”

    柳敬亭笑着不说话,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在叫柳敬亭,不过声音已经不及第一次那么整齐有底气,毕竟今晚不是柳敬亭开个人写书会,怎么好意思要返场的福利。

    尽管如此,周围的作家还是不时地朝柳敬亭看上几眼,目光的含义很明确:“你不是写武侠出身的吗,而且有过经验,难道这会怯场?”

    柳敬亭当然视而不见,转而去关注断刀和林天阁的小说。

    结果,断刀写着写着,突然笔锋一转,另起一行,调整字体大小之后,写道:“古庸生,请指教!”

    现场顿时哗然,网上留言随之开始狂刷。

    柳敬亭哑然失笑,听韩朔道:“林天阁也开始借物抒情。”

    柳敬亭转头看向林天阁的屏幕,恰好看到他刚写完的一段话。男主角跟虬髯客说:“任你今日再横再强,你无法永远盖住我刀上的锋芒!”

    “不错。”柳敬亭赞了一句,然后抬步向他之前那台计算机走过去。他知道今天很多人在等着看好戏,他不想辜负大家,而且,既然休刊延迟,他终究是要开新连载的。

    “终于忍不住了。”年纪大的作家笑着说道。

    伊水安跟韩朔说:“你一直在找理由吧?”

    “你难道不想看?”

    伊水安笑着点头。

    观众则本能地开始鼓掌。

    刚下第一场,又上第二场,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

    鼓掌之后。现场慢慢安静下来,不去打扰三位作者。

    柳敬亭站在计算机前,并未立即下笔。因为他需要考虑一下书名的问题。

    风云第一刀?

    这是他在图书馆看到的版本,其实书名有误,《风云第一刀》指的是《边城浪子》,并不是他当初看的及将要写的那个故事。

    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个名字是对的。但是此时此刻取这么个书名。显得不够利落。

    琢磨了一分钟之后,柳敬亭在屏幕上打出“小李飞刀”四个字。

    小李飞刀!

    正是被评论界公认为古龙武侠作品的巅峰之作——《多情剑客无情剑》!

    而本书主人公李寻欢也成为武侠小说作品史上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位男主角。

    “第一章,飞刀与快剑”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大家来不及细细思索“小李飞刀”的深意,柳敬亭灵活的手指已经飞速运动起来,一串字几乎是同时出现。

    现场及正在看直播的古庸生读者总算放下心,第一场不上场都没关系。这场是一定要打。

    “李寻欢叹了囗气,自角落中摸出了个酒瓶。他大囗的喝着酒时;也大声地咳嗽起来……”

    和断刀、林天阁不同断断续续不同,柳敬亭双手落下之后,瞬间变成一对翩翩起舞的精灵,没有任何停顿,一溜烟往下写,大家甚至跟读不及。

    这种敲击键盘的节奏顿时让断刀和林天阁神经紧绷,看起来,他们先动笔的优势保持不了多久。

    “噔噔噔噔噔噔……”

    柳敬亭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给二人施加压力,双手热起来之后,不仅速度再次加快,而且力度也在增加。

    断刀写完一段停下来思考时,下意识地朝柳敬亭的屏幕上看去,发现他几乎写满一页文档,而且文字是成串地跳出。

    作为职业作者,这种打字速度不奇怪,但是这种故事思维的节奏,太妖孽了!

    现场有人在默默跟读,有人拿出手机拍照,直播评论也沉寂下去,大家在跟读古庸生最新武侠小说。

    “没有任何事能令他屈服!

    马车赶到前面时,李寻欢才瞧见他的脸……”

    林天阁被柳敬亭敲击键盘的声音扰得心慌意乱,额头开始冒汗,放在键盘上的双手也微微颤抖起来,强忍着不去看柳敬亭的屏幕,但是余光却偏偏瞥见柳敬亭那张淡定如恒的脸,他抬头看着屏幕,两只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