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小青山自然保护区开放在即,肯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极大地促进青云地区的经济。现在这个年头,经济挂帅,要想出政绩,还得在GDP上做文章。
一直以来,青云镇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一直是不愠不火,基本上没有工业,也属于农业欠发达地区。
在整个青山县的十三个乡镇之中,青云镇一直被所有的政府官员视为畏途,极少有人愿意来到青云镇任职。
现如今,青云镇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小青山开发的启动。
但是,还不等青云镇的领导们高兴两天,就得到了上级部门准备把小青山和小镜湖区域内的村寨划归到景区管理处的名下。如此以来,小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就不一定都落在青云镇上,大头都会被管理处的村寨获得。
不过,面对上级部门的决定,青云镇上的领导就是心里有再多的不满意也只能强忍着了。现在,青云镇上的领导更多的是认清现实,然后配合上级的有关部门,做好划分风景区区域的工作。
十五过后,政府部门正式全面上班,划分区域自勺工作也是随之展开。
首先,镇上开始往各个村子派发工作组,给村民们宣传这一次分区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相关的原则、相应的细节。
在农村,群众工作历来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项政策的实施以及变动,都要和群众们进行详细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村子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大多都是文盲半文盲,甚至很多人还残留着相当严重的封建思想,要想说动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这一次村寨的划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划线,而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为了保护小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水土等等,处于小青山深处的一些零散的山民就得搬迂到山外,重新安家落户。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情节是古往今来部无法磨灭的,那就是故土难离。
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乡下的农民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太可能离开家乡,搬迂到别的地方。
这几年,三峡工程是整个中国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关于三峡移民的报道几乎每天都会在新闻联播之中播出,可见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重视程度。就三峡工程那种大工程,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即便是移民之后,移民们的生产生活也要比以前好上很多,但是移民工作却依1日艰难。
青云镇的领导干部以及青山县的工作组,对于整个小青山区域的移民工程也是倍感压力。
从小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威功以来,青山县政府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小青山区域之内的村寨进行详细的调研,为的就是能在移民工程启动之后做到事半功倍。
除了最棘手的移民工程之外,让村民们复耕还林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白勺工作。
这个世界,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往往事情都是不太好处理。
对于农民们来说,土地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是有人让他们放弃土地,那将会是一件最让他们不乐意的事情。
哪怕是政府给出了补偿,答应给更好的条件,村民们也是不舍得。舍不得已经倾注了自己祖祖辈辈心血的田地。
很多人总是会把村民的这种反应视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是也只有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才清楚农民们的心态。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觉得,落实政策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不知道在这其中,有多少人要做出牺牲,又有多少人会伤心难过!
不过,即便梁村以及周边村寨的村民们是如何的不舍得、不理解,移民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等工作的宣传工作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形形色色的心思之中,梁村以及周边的村子开始朝着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方向前进。
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事情都会像公告上说的那么美好吗?村民们心里没有底,不少的领导干部也是一片迷惘!
未来,总是未知的!
(未完待续)
【214章】齐头并进
就在梁村以及附近村寨的村民们因为小青山景区成立自勺规划变得人心浮动的时候,刘睿年前重点投资的休闲农庄和珙桐种苗培育基地总算是开始动工了。
虽说刘睿以后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名扬四海的知名酒厂,但是没有本钱的他只能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原始积累。
现在的酒坊已经是进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每个月能够产生利润都在一万块钱左右,在现在的梁村已经是不得了的数字。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刘家酒坊的产品在青山县城和青州市区造成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又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刘睿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若是市场的反应是良性的话,他就将再购买一套酿酒设备,雇用几个员工,把酒坊的产能再扩大一倍。
现在,酒坊已经成为了刘家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成为了刘家实现梦想的主力军。
当然了,为了保护刘家酒坊的品牌以及为了将来的发展,刘睿决定马上注册公司以及品牌商标,做好将来开办工厂的先期准备。
不过,酒坊即便是再怎么扩大,对于刘睿积累资金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来刘家大院的地方有限,在不影响大院景致以及布局的前提下,最多能把产能扩大到如今的三倍。即便是如此,每天能生产的米酒也不过三吨,扣除成本之后,每年刘睿顶多也就是能够获得二三十万的利润。
按照刘睿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若是自己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酒厂,没有一两百万根本就无法投入生产。若是需要购买最先进的全自动灌装系统,恐怕没有三百万是拿不下来的。
再加上土地、基建、厂房以及管理的费用,那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单单靠着酒坊的收入,刘睿还得干上十年八年的,到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了,酒坊的发展也会带动养猪场的威长,也能够给刘睿带来一些分红,但依1日是杯水车薪。为了能够尽快地获取足够的启动资金,刘睿只能是绞尽脑汁,发展各种产业了。
刘睿以前也不是没有想过利用神农空间,做一些走私、运输之类的业务,尽快地挣钱。
但是在了解到神农空间必须在空气不受污染的环境之中才能维持现状,以及实现扩张,刘睿还真的不敢轻举妄动。
若是拿神农空间当作运输工具,从A地装满货物赶到B地,虽说利润很可观,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先不说神农空间会因为刘睿长期呆在城市里而变萎缩,最终消失的危险,就是刘睿可以轻而易举地搬动大量货物,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个社会,一个人若是偶尔有一两次反常,是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一旦次数多了,难免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刘睿可不愿意神农空间存在的秘密被人察觉。
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注定了刘睿只能是利用神农空间在农村慢慢发展,尽量不要做出太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小说里那种主角拿到宝物之后就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肆无忌惮的情况,只能是小说家言,并不能当真。
神农空间和空间泉水可是刘睿未来的重要支撑,刘睿宁可自己发展慢一点,也不能失去它们。
至于利用神农空间走私之类的事情,刘睿就是有那个心也是没有那个胆子,还是不提也罢。
现如今,酒坊的运作已经是进入了正轨,刘家宏平时只要在酒坊里主持工作,已经是把刘睿从酒坊沉重的重复劳动给解放出来了。当然了,刘睿每天晚上还得在睡前往酒坛子里加注空间泉水,以保证酿出来的米酒保持最佳的品质。
当酒坊已经不需要自己倾注太多的精力,刘睿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产业。
休闲农庄是刘睿第一次八股大型公司的产业,是刘睿学习企业管理的最佳所在。
因为只是高中还没有毕业,因此刘睿和其他人相比,在企业管理以及见识上都有所欠缺,这并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弥补的。
为了能够在将来创建酒厂的时候拥有更多的把握,刘睿现在不仅是在如饥似渴学习自己收刮到的管理类书籍,还要借助休闲农庄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
因此,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休闲农庄更接近于刘睿的软件培训基地,通过它,刘睿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更何况,休闲农庄是小青山自然保护区之内第一家可以营业的度假村,未来的前景自然是相当乐观。刘睿还指望休闲农庄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资金,并且通过休闲农庄打响将来酒厂的产品。
在种种因素结合之下,刘睿对休闲农庄是相当上心,在元宵节农庄复工之后,他基本上把自己的时间都泡在了农庄之中。
在春节之前,江涛已经是带领着施工队把粮站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处理,完成了景观设计和施工。虽说现在粮站看上去还有点不堪入目的样子,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暂时的。
为了保持粮站之中更多的自然气息,江涛并没有把粮站里的地块进行大面积的硬化。除了必要的通道和停车场是铺上了水泥之外,粮站里绝大部分地方都种上了草坪,看上去还有点坑坑洼洼的。
刘睿知道这样的丑陋不会持续太久,等到过段时间春意更浓的时候,粮站里就会是一派芳草菌菌的美丽模样。
元宵之后,建筑公司就一车车地把室内装修所需要的材料运到了粮站之中,开始对粮站建筑内部进行精致的装修。
虽然在装修上刘睿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不过在旁边的他可以通过休闲农庄的经验,学习如何进行大规模地基建?
刘睿就如同是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吸收各种经验,再对比书中看到的情况,慢慢地转化成为自己的见识。
对于刘睿来说,酒坊就是自己积累资金的主力军,休闲农庄就是自己学习现代管理的重要场所,两者之间的重要性是不分伯仲的。
当然了,若是将来休闲农庄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分红,刘睿就更加满意了。
除了把精力放在休闲农庄以外,刘睿还有一个产业也是在朦胧的春雨之中悄然动工了。
在之前,刘睿已经是用相当低廉地价格通过租赁、交换等等把后山山谷的荒山划归到刘家的名下,总算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村委会之所以满足了刘睿提出的条件,无外乎几个原因。
一来,梁村附近类似刘家后山的荒地是在是太多,当初大办钢铁,梁村周围的原始森林都被砍伐得一干二净,变威光秃秃的。接下来,农业学大寨,这些山头上被修筑了无数的梯田,狂热的人们似乎觉得这样就能够超英赶美。
只可惜,历史告诉人们,不尊重客观规律是要吃亏的!
大办钢铁和学大寨让梁村周边的环境遭受了近乎致命白勺毁灭,原本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变成了片片荒山。哪怕是几十年过去了,梁村周边的丘陵、山头上依1日是一片荒山,基本上不能给梁村的村民们提供什么经济收入。
在梁村,基本上每一家都拥有大小不等的荒山荒地,刘睿把原本属于刘家的山地换威后山的荒地,村委会自然是不会有太多的异议。
虽然刘睿用二十几亩山地置换了后山百多亩的荒地,村委会出于对刘睿的补偿,也是通过了决议。
刘睿在粮站招标的过程之中,为梁村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这件事情虽然刘睿不说,但是梁村村委会的干部们也是心中有数的。这一次,刘睿提出置换土地,村干们也是没有为难他,人为地设置任何的障碍,很快就把各种手续办下来,并且到镇上进行了备案。
当然了,为了在程序上更合乎法律的规定以及时候的监督,村干们还是动了一点心思。
刘家在山里面的山地有二十五亩,但是后山属于村委会集体的荒地足足有一百二十五亩左右,两者之间的比例确实相差太大了。若是出于补偿而让刘家占有后山的这片荒地,虽然现在不会有问题,但是若干年之后不见得就不会有人有意见。
为此,梁村的村干部还是费了一番功夫,先让刘睿置换二十五亩的土地,剩下的一百亩就让刘家用极低廉的价格租赁了下来。九十九年,基本上就等于这片山谷的荒地就变成了刘家的私产。
反正现在梁村集体拥有的荒山荒地是丢弃在那儿,根本就无人理会,承包给刘家无论是什么价格也不会让人有异议的。
就这样,刘家后山的整个山谷都被划归为刘家的名下,刘睿很多计划也就得以实施了。
在刘睿的想法之中,自己拥有神农空间和空间泉水作为后盾,倒是可以把后山打造成为一个立体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且以此来开办一个农家乐,倒也是很好发展方向。
刘家大院连同后山,拥有山脉、山塘和溪流,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立体农业示范基地。
山塘可以饲养虎斑蛙还有其他的水产,并且喂养鸭子、大鹅等等水禽,并且在山塘岸边种植一些水果,增加经济收入。此外,山塘旁边的旱地可以种植小番茄等等特种作物,作为新技术示范的场所。
毕竟,在刘睿的心里,若是能够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往着科学种养的道路上发展,将会是令他十分高兴的事情。
后院的龙眼园和新建自勺果园都是刘睿以后着重发展的项目之一。毕竟,有~句老话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刘睿无从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也不知道神农空间究竟会存在多久?
为了以防万一,刘睿还是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如今的条件,把后院着十几亩的山地变成一个令人垂涎的高产果园。只要有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收入的高产果园,将来开办农家乐,就能威为刘家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出身农村的刘睿,忧患意识总是很强烈。
他知道,现在拥有神农空间,自己无论是酿酒还是做其他都是顺风顺水,但是将来若是没有空间泉水,恐怕事情就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帆风顺了。
为此,刘睿总是下意识地设想没有神农空间自勺日子,为将来留几条后路。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越是往里头走,山谷里的这片荒山就会成为刘睿接下来重点打造的珙桐种苗培育基地。
对于刘睿来说,珙桐种苗的培育不仅仅是关系到刘家的收入,更关系到梁村将来的发展,也和刘家酒厂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年头,很多事情根本就无法完全独立隔开来看!
元宵节之后,季小军就带着工人来到了梁村,开始对后山的荒地进行处理,准备开始兴建珙桐种苗培育基地。
“小睿,这样的进度还算可以吧?”撑着一把伞,季小军和刘睿站在山谷之中,遥望山谷两边正在细雨中辛勤劳作的村民。
因为地势的关系,各种大型机械根本就无法开进后山,无奈之下,季小军只能是雇用二十几位村民清理荒山上的杂草、灌木,并且用锄头开挖荒地。
“这样的速度倒是可以!”刘睿点点头,说道:“不过就是季节不太对,春雨之后草木很湿润,不太好烧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