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成了东皇太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成了东皇太一-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势均力敌,那就好办了,虽然自己一人拿他没有办法,可自己还有同门师兄弟不是?只要将他们唤来,到时候两面夹攻,定能将这愣头青给收拾了,见他手里的宝刀不错,也一并收了。

    想罢,那修士就将太一往他师兄弟那里引去,太一见了,也将计就计,跟着他往一个地方去,为了装得更像,太一还露出了狂热的神色,仿佛胜利在望一般。直叫那修士见了,心头大乐,欢喜之情,洋溢于表。两个各怀心思的人呢,就这样边打边走,往深山里飞去。

    ………

    太一走后,那两个女尸的地方,出现了三个身影,只听一人说道:“是圣主留下的号令。”

    一个身影说道:“没错,我等去安置这两女地老人家吧。”

    说罢,三个身影,带着走两女的尸体,消失了。

    诸位看官莫怪,这世上虽有无数悲剧,太一做的这些事,也只是沧海一粟,对整体根本没有太大用处。但小事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太一既然插手了此事,就要办得彻底,更何况他为人族圣父,怎能将好事做到一半,就不管了?这是一种责任,是不能逃避的。

    ………

    鸿均主宰天道,太一主宰杀戮,两者本是矛盾,可鸿均暗中帮助太一,让太一一人得了主宰杀戮毁灭之机,也是有他的道理,毕竟人族大兴,太一又为人族圣父,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子民毁灭,使得鸿均天道不稳。加之两人的关系,更不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互相施法,使得整个宇宙,生灵涂炭。

    太一一路追击,周围突然飞出几个身影过来,只见数件法宝向他砸来。弑神一挥,只听几声闷响,这些法宝,尽数化为粉末。那几人见了,心中大惊,那胖修士,更是惊得冒出冷汗,也醒悟过来——是自己被算计了。

    这几个修士见对方是个高手,对视一眼,皆点了点头,不敢有所保留,使出他们的最厉害的招式,一一施展开来,只见他们额头一开,都冒出一颗晶莹的珠子,往太一攻去。而那珠子,赫然是西方教派划分修为的代表——舍利子!

    这几天因为回家要重新拉网线,所以更新会有些断断续续,请各位兄弟姐妹们谅解一下,等我拉完网线就会立刻恢复更新并且补上

    '奉献'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降灵珠】………

    第一百六十一章天降灵珠

    见了舍利子,太一自然知晓他们是西方教的人了,只觉心中升起一股无名怒火,不不快。太一单手画圆,周围的空间,顿时产生一股极大的吸力,那些舍利子仿佛突然失去了控制一般,变得极为混乱,震动了一番后,全部落到了太一的手里。

    却说这西方教打的倒是好主意,来我东方不说,还杀人越货,奸yin妇女,犯下了滔天大罪。想起西方教天天讲什么慈悲,什么功德,太一就觉得恶心。丫的,这些华丽的言语,通通都是藏在他们慈善的外表下骗人的鬼话。

    “砰——!”

    “砰——!”

    “砰——!”

    连续不断的身体爆裂声响了起来,这些跟来的修士,全部爆得尸骨无存,只剩下满地的血肉,在说明刚才这里有过争锋。

    太一将几个舍利收了以后,收敛气息,消失了,在另一个小道上走了起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封神一起,自己虽有一番计划,可此一时,彼一时,这西方的手,都伸到东方过来了,自己绝对不可能再听之任之的。否则,等到哪一天,通天就摔到爬不起来了,这东方,估计也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了。

    一想到通天,太一也有些气愤:

    你说你门下一个个,好战不说,又特立独行,都成什么样子了?人族大兴,势所必然。你在那里指手画脚,严重的干扰他们地展不说,还平白染上了因果。

    再说了,最近更是遇上了神仙大劫,染这因果,不是找死么?即使不找死,那你们打架的时候。干什么不一起上来着,还要一个个轮着上。轮着死?虽然说这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只是上封神榜而已,可是,有必要受这份罪么?每次都得我来给你擦屁,要不是看不好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本座才懒得这么辛苦。

    思绪一转。太一的思绪回到了西方教入侵这个点上,太一也不再多做打算,自下了决定:你们既然想入侵,那好,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些杂碎,就由本人来收拾吧,哼,西方教的小兵小将。这回,本尊叫你有来无回,看谁耗得起!

    想到这里,太一望着自己乾坤袋里的几个舍利子,出了一声冷哼。舍利子吗?地确是一个好东西。既然西方如此大方,本尊就勉为其难的收了吧。

    ………

    逍遥天:

    灵珠子在地上拜着太一、女娲、玄冥三人。说道:“师傅,师娘,何事唤灵珠子来?”

    女娲看着灵珠子,笑道:“你不是天天喊着要去世间走一遭么?今日,却是你入世地机缘。”

    灵珠子听了,极为高兴,可想起太一的手段,心里就是一阵颤栗,就可怜兮兮的看着太一。太一见了,不由得有些好笑。这灵珠子对自己也太过惧怕了吧。西方入侵所带来的不悦。也淡了许多,太一对灵珠子点了点头。说道:“师傅只是看你平时顽劣,惹了不少的祸端才略作惩罚罢了,今**没犯错误,又何须惧怕师傅来着?”

    灵珠子听了,这才高兴起来,对太一和女娲再次一拜,说道:“谢谢师傅,谢谢师娘。”

    灵珠子说完,转身看向周围的人,问道:“可有人愿意和我一齐去那人间走一遭?”

    周围的人皆把脸转向一边,灵珠子见了,闷闷不乐道:“哼,就知道享受!”

    太一和女娲见了,再次笑了起来……

    却说千年狐妖,得了孔宣地灵丹,加之和纣王日日欢好,一身修为涨得飞快,不需要任何灵丹妙药,也没有做一些残害忠良的事情。只和纣王日夜荒yin,让商朝朝政荒废罢了。

    虽然如此,可满朝文武还是对妖狐颇有怨言,只听上大夫梅柏,与相商容,亚相比干说道:“大王荒yin,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本堆积如山,此我商朝大乱之兆也!鲍等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况且,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与二位丞相,俱有责任也。今日我等鸣鼓击钟,齐集文武,请驾临轩,各陈其事,以力诤之,好不失君臣大义。”

    商容听了,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夫言之有理。”

    比干也点头称是,于是,满朝文武百官,浩浩荡荡,令执殿官鸣鼓击钟,请纣王登殿。却说众人击鼓的时候,纣王正欲和妖狐欢好,突然被人打扰了,心里极为不痛快,问了左右,都说满朝大臣求见,纣王不悦。但听妲己劝说,还是升殿去了。

    却说纣王上了殿后,满朝文武,一个个拿着奏章,不停的请他批阅。纣王心里挂念妲己,批了半天,见还有一堆奏章未曾批示,有退朝之意,说道:“各位爱卿,无事可先退朝,待本王慢慢批阅才是。”

    纣王打的是什么主意,群臣如何不知?他们好不容易才让纣王上殿,怎么可能让他走了?只见商容、比干两丞相上前奏道:“天下诸侯本章候旨,已不可再拖,陛下何事,数月不临大殿?日坐深宫。

    今陛下全不把朝纲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圣听者;微臣请求陛下当以国事为重,切不可高坐深宫,废弛国事,拂了臣民之心望。

    臣闻天位艰难,今天心未顺,水旱不均,降灾下民,未有不因政治得失所致。愿陛下此时当留心邦本,痛改前非才是。去谗言,远色意,勤政恤民。如此,则天心效顿,国富民丰,天下安康,四海之内,无不受无穷之福矣!愿陛下听老臣一劝。”

    纣王也是受过礼教之人,大道理又如何不懂,现在他心在妲己,根本不想和这些大臣们扯,见他们有大议论的倾向,抢先开口说道:“朕闻四海安康,万民乐业,就一北海袁福通逆反,已经派闻太师去前去,各位爱卿,就不必担心了。”

    说罢,想命人退朝,不想群臣又进言力劝,直让纣王愤怒,只听纣王说道:“尔等生为朝廷命官,怎能不体恤本王?朝廷百事,俱有相与朕代劳,自是可行,怎会积累出如此多的奏本?定是尔等疏忽贪懒地缘故,朕纵临轩,亦不过垂拱制定天下大势而已,又何必哓哓于口舌,事必躬亲哉?”

    却说纣王刚要和群臣一阵脾气,又听有人来报,一个道士求见。

    那道士进来后,也不向纣王行礼,径自站着,看着纣王。纣王见他狂傲,有些不悦,但也暗忖这来人可能是通闻仲一般的有道之士,就先忍住怒气,问道:“请问这位道士,从何而来?”

    道人回答道:“贫道从云水而至。”

    纣王问道:“何为云水?”

    道人笑道:“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听到这里,也有些肯定了,有意确定一番,接着问道:“云水散枯,汝归何处?”

    道人笑着答道:“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纣王闻言,转怒为喜曰:“方道者见朕稽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贤也。”命左右赐坐。云中子也不谦让,直接坐下,待过了一阵后,才说明来意:

    原来,他见朝歌妖气重重,当时妖狐还未完全炼化了金丹,自然隐藏不住,心里挂念,准备一番后,就除害来了。

    纣王听了,笑道:“宫中守卫颇多,哪里妖怪,道友多心了。”

    云中子拿起一把木剑,笑道:“大王将这木剑挂于分宫楼三日,一切便可知晓。”

    纣王听了,觉得没有什么大碍,笑着命人去做了。云中子见事情达成,和纣王聊了一阵后,就告辞离去了。

    纣王见被他撇在一边的文武百官,俱是一脸不悦,心里偷笑,传令时间已到,宣布退朝,百官无奈,只得离去。纣王开心的往寿仙宫走去,却不见妲己来迎,心头有些不安,问左右道:“怎么不见苏美人来迎?”

    侍御官启陛下:“苏娘娘一时偶染暴疾,人事昏沉,卧榻不起。”纣王听了,连忙下了龙撵,往急进寝宫,揭起金龙幔帐,见妲己面似黄金,如白纸,昏昏惨惨,气息微茫,恹恹若绝,纣王心神震动,连忙抓起妲己的手,问道:“爱妃,只不过数个时辰不见,何故变成这样?”

    妖狐装作昏迷,众人自然不知,心里却骂开了,如果不是从孔宣得的金丹护住她地心脉,怕是方才那一遭,就能让她丧命了。不过,她也是因祸得福,将金丹又炼化了一些。而且,她方才得到逍遥境使者的传话:任那除妖木剑作崇,也趁此一举,炼化金丹,成就金身,今后就没人会怀疑她了。

    所以,她也没像历史一般,让纣王将那木剑毁了,从而引起他人怀疑。

    ………

    话说陈塘关有一总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遣下山辅佐纣王,官居总兵,享受人间之富贵。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长子金吒,次子木吒。此时,正是李靖一家睡觉之时,谁也不曾看到,一颗珠子从天而降,穿过他的府第房中,进入李靖的元配夫人——殷氏腹中……

    '奉献'



………【第一百六十二章 妲己“善名”】………

    第一百六十二章妲己“善名”

    三日过后,妲己果真如逍遥境使者所说的一般,彻底将那金丹炼化了,连跨数个瓶颈,成就金身之体,从此不再惧怕任何除妖剑了。但与此同时,妲己心中也留下了一个阴影,那就是她的一举一动,皆在逍遥境的监视之内,一旦她有异心,怕是难逃灭亡之命。再说纣王见妲己复苏,对更是她百依百顺。真是:无道乐温柔,日夜宣yin兴未休;月光已西重进酒,清歌罢奏箜口。

    却说那云中子将剑赐与纣王后,人并没有离去,还在朝歌,见被压下的妖气突然转为浩然仙气,虽然不知道是何缘故,可也知道这绝不是好事,仰叹道:“我只欲以此剑镇减妖氛,稍延成汤脉络,孰知大数已定,妖狐竟转就金身。一则是成汤合灭,二则是周室当兴,三则神仙遭逢大劫,四则姜子牙合受人间富贵,五则有诸神欲讨封号。

    罢罢罢!也是贫道下山一场,留下二十四字,以验后人。”云中子取文房四宝,留笔迹在司天台照墙上:

    “妖气秽乱宫廷,圣德播扬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云中子题诗后,兀自回到终南山去了。但那朝歌百姓,见道人在照墙上题诗,都好奇得紧,俱来看念,如此反复数次,还是不解其意,人烟拥挤,聚积不散。正看之间,适值太师杜元铣回衙;只见许多人围绕府前,两边侍从人喝开他们。

    太师也有些惊异。问道:“什么事情,聚了如此多的人?”

    管府门役禀老爷:“有一道人在照墙上题诗,众人疑惑,故而众人聚来。”

    杜元铣听了,在马上看见是二十四字,其意颇深,心中一动。怕此诗引来祸端,连忙命门役用水洗了。太师进府将二十四字细细推详。穷究幽微,终是莫解。

    暗想:此必前日进朝献剑道人,说妖气旋绕宫闱,此事倒有些着落。连日我夜观天象,但见宫中妖气日盛,旋绕禁闼,昨日妖气转化。定是异变不祥,故留此钤记。

    如今天子荒yin,不理朝政,权奸蛊惑,天愁民怨,眼见商朝倾危。我等受先帝重恩,安能坐视不理?况且朝中文武,个个忧思。人人危惧;不若乘此具一本章,力谏天子,以尽臣之节气。非是买直沽名,实为国家治乱!

    杜元铣想罢,不再迟疑,当夜修成奏章。第二天,带着奏章赶往文书房,而那看本之人?却是当朝地相商容。

    元铣大喜,上前拜倒:“老丞相!元铣昨夜元铣观司天台,只见妖气贯深宫,又突然转为浩瀚仙气,怕是妖怪得了潜踪匿迹的法术,灾殃立见天下事可知矣!主上国政不修,朝纲不理,朝欢暮乐。荒降酒色。宗庙社稷所关,治乱所系。非同小可,岂得坐视?今特呈上此奏章,敢劳丞相将此特达天听,丞相意下如何?”

    商容听了,说道:“太师既有本章,老夫岂有坐视之理?只是最近天子连日不御殿廷,难于面奏;今日老夫与太师进内廷见驾面奏何如?”

    杜元铣:“大善!”

    于是商容和杜元铣进九间大殿,过龙德殿、显庆殿、喜善殿,再过分宫楼。商容见了奉御官,奉御官口称:“老丞相!这寿仙宫乃禁闼所在,圣躬寝室,外臣不得擅自进此。”

    商容说道:“我岂有不知之理?你且与我启奏陛下:‘商容候旨。’”

    奉御官听了,不敢怠慢,连忙进宫启奏:“相商容候旨。”

    纣王眉头一皱,说道:“商容何事进内见朕?他虽是外官,可商容也是三世老臣,可以命他进见。”

    商容得了传令,走进宫中,口称陛下,俯伏阶前。纣王见了,对商容说道:“丞相有何紧急奏章?特来宫中见朕。”

    商容启奏:“执掌司天台官杜元铣,昨夜仰观乾象,见妖气笼照金阙,灾殃立见。元铣乃三世之老臣,陛下之股肱,不能坐视不理。王陛下何事不设朝,不理国事?端坐深宫,使百宫日夜忧思。今臣不避斧钺之诛,干冒天威,非为沽直,乞垂天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