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曾经听我父皇说,“吐蕃大相禄东赞其人,有大才,其少年成名,屡经兵事,有吐蕃不败军神所称,然此为其盛名,日后亦会被盛名所累!”今日一见,不过如此,此次大战,其一,丞相爱子之各,朕早有耳闻,昔年丞相大儿子病逝,朕闻丞相三日不食,那归海一刀高呼一声,丞相爱子心切,如何不会勒马相问?
其二,丞相想必以为朕去相救尉迟恭,那么这二十万大军,就堪称主力,既是主力,丞相为何不攻,又谈何铤而走险?
其三,我汉人子弟和并入大军的突厥众族,多来自平原地区,远征高原,天时地利人和皆站在吐蕃大军一方,朕相信,丞相必然也不否认此理,朕若无刺天弩阵为依托,哪有驻扎大非川,逢暴雨而不退的理由,还不早早退兵,也不会有此一战了,丞相更无机会围困大非川。
其四,围而不攻,那是朕断定你们只带七日之粮,其中大部分还丢失在大战中,朕怕个鸟的贻误战机,况且大非川一战,我军损失三万,对朕来说也是伤亡惨重,这意味着我大唐将要有三万户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儿女失去丈夫,能围能困,朕又须血战?兵士鲜血,在朕看来,比战机重要,比朕的脸面重要。只要能最终战胜,一切都是值得的。”
听了李治的话,禄东赞一时无语,突然好似想到什么,扬眉惊骇的问道:“你怎知我军只带七日之粮,又设下此埋伏。”
李治本不想说,但沉默了一下还是低声相告道:“突厥王子畸运,乃是朕的暗间,朕挟持了他整个部族,成则生,败则灭,没有其它选择,他不得不听朕的,你军出征的人数、动向、行军大体路线,朕都知道。此战其实丞相哪怕真的突围逃走了也没用,西宁城已经在朕的手中,吐蕃军退路已断,这是其五。只不过现在用不到罢了,你比朕想的简单对付多了。
说完,李治望着禄东赞,又喟然赞道:“不过丞相也不愧是朕父皇口中的枭雄也,在朕坚兵逼迫中,绝粮三天之下,大军不仅不生叛乱,反而骁勇如斯,朕之雄兵也多有不及,堪称是人间奇迹啊!”
禄东赞摸着自己的心膛,不断的做深呼吸,半天才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治道:“本相自认一代枭雄,你父皇也是英雄盖世,但唯独你…………”
“怎擞”
“既非英雄,也非枭雄,更不是奸雄,如今一看”只会行小人之计,却是一大大的伪君子,脸厚心黑,满嘴仁义〖道〗德,天下苍生的,实则卑鄙无耻,下作的很。”禄东赞轻笑道。
李治稍稍一怔,摇头一笑:“你个老匹夫,朕今日出阵,便是念你一世枭雄,怕是青史汗青上也会有你浓重的一笔,让你败的明明白白,没想到你如此嘴贱不知感恩。”
“既如此”那多谢了,李治小儿。”禄东赞冷冷一笑,“今日禄东赞若是突围而出,三五年后便于你大唐再见高下,誓要兵临长安!可惜,天不从人愿,大好男儿,竟被你如此卑鄙之人行下作之计”取了大好头颅,本相死都不服!”
李治有点恼羞成怒了:“若不是为了大唐计,你以为老子愿意这样啊,老子以前就一宅男,虽然前途未卜”但活的轻松,乐的自在,如今做到了这个位子”整天想着阴人,你他娘的以为是天大的乐事不成,要是你早投降,老子早回家抱老婆了,这么好的天气,约上一帮小子打马球,不比和你这个老男人窝在深山老林里扯淡来的痛快。”
“李治小儿”你…………你有本事你和本相最后一战!来啊!”禄东赞听李治一通大骂,他也听的不是太懂”但最后“老男人”还是明白的,顿时心中大怒”战刀一举,大喝起来。
后面的小马奴见此,配合的叫一声:“杀!”
“老不以筋骨为能,年纪大了,学学养生之道,不比整天喊打喊杀来的舒服。”李治鼻腔中嗤了一声。
胜了,那是欺负你,败了,脸可就丢到爪哇国了,自己可不能如同那些狗血的电影,最后时刻让人翻盘,嗯,话说这老家伙,没事瞎想个什么呢,整天想和人决斗,和他大儿子一样,果然“下”粱不正“上”粱歪。
李治挥挥手,冷声淡然道:“扔掉你的弯刀,对那些吐蕃军说,你们吐蕃降了。”
禄东赞怒哼一声:“笑话,吐蕃还有英雄,会胜的。”
李治啧啧嘴,冷哼的挥挥手。
后方的刘弘基见手势,手中令旗一劈,大吼一声:“刺天强弩大阵,起!”
便见那挤压在一起的两万吐蕃大军,头上突然窜起万千强弩,粗大长箭暴风骤雨般迎着吐蕃军倾泻而去。
吐蕃骑军空间被压缩到了极点,这第一阵箭雨,就死伤数千,然而骑兵还是无法加速,根本不可能冲锋突围,周围一个个唐兵,四五人盯着一人,四五柄手弩早已对准,李治若一声令下,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必能将剩下的一万六千多人坑杀殆尽。
禄东赞颤抖着看着那粗大的长箭几乎箭箭穿透吐蕃儿郎壮实的身躯,他相信自己不投降的话,这剩下的吐蕃大军就一点生还的希望也没有,四十万大军就真的全军覆没,一个不剩了。
禄东赞喘着粗气,看着远方惊慌失措的吐蕃骑军,良久才在李治略显不耐的眼神下,费力喘息着挤出了一句话:“禄东赞,败了,吐蕃,降了………
说完,便脸色苍白的大睁着一双深陷的眼洞骤然跪倒在地,伏地大哭。。
远处见此情景的吐蕃将士们,也跟着大哭起来,哭声如层层海浪越来越高,天地同悲。
便在这一刻,吐蕃将士们才骤然发现,这位吐蕃权相对于他们是何等重要!
若没有他在最后关头的非凡胆识,谁能活到今日?吐蕃军怕是早就在彼此相食的惨烈吞噬中,瓦解崩溃了。
“告诉吐蕃军,他们丞相,说降了。”李治立马在上,淡淡的看着马下的禄东赞,又掉头看向西南那片美丽的青藏高原。
雁儿姐,朕来了,你等着朕。
李治的诏令被传了下去,那一万六干多吐蕃军哭的更大声了,良久,一个吐蕃大将割开了自己的手掌,在一面大白旗上,写了一个“降”字,血色的“降旗”被高高用长矛挂起,在风中猎猎轻展。
幸存的一万五千万多吐蕃军最外围的骑士缓缓下了马,丢下了手中的兵器。
围困吐蕃军的唐军也散开了一道狭窄的口子,一个个吐蕃军沉默地从口子中流动着走出来,流向了唐军黑色甲士林立的石原深处。
唐军没有欢呼,降兵也没有怨声,整个战场竟是一片沉寂。
李治转过头看着禄东赞,闭上眼静思了一会儿:“朕违背一次誓言,不杀你,你也要好好活着,看着朕征服吐蕃,再看着朕是如何治理这片雪域的,相信朕,朕爱这片土地,你的家园还有吐蕃百姓们会比以前活得更好的。”
“你要是说谎,未来我们还是会反抗的,会杀了你,会灭了你大唐的。”那个持旗的小马奴此时站起来了,自始至终没有松开自己手上的吐蕃战旗。
李治深深的看了那小马奴一眼,淡淡的点头:“你很好,长大必然是个英雄。”
那小马奴昂起头道:“我一定会成为英雄的,你会看到的。”
“小非子,闭嘴,不要再说了。”禄东赞突然泪眼朦胧的抬起头冲小马奴怒吼。
深深吸了口气,李治突然笑了,很开心:“很荣幸见到你,小英雄,朕和丞相都相信你会成为英雄的,可惜啊……”
李治说到一半,不再说了,而是神色低沉的侧过头望向碧蓝的苍穹。
身边的归海一刀冷漠的上前,举起手上的连弩,眼皮都不夹一下的按动了扳机……
“不……”
“为什么还要杀他?我们降了。”禄东赞低吼的抱着小非子倒下的身体。
收回了远望天空的目光,李治突然感觉眼角有点凉,一抹,李治自嘲一笑,自己居然落泪了。
低头看暴怒的禄东赞,李治神情木然的悲叹道:“朕突然发现你说的没错,朕本就是一无情之人,伪君子,连那些真小人都不如,可是看到这个孩子,让朕想起了一个人,想知道是谁吗?”
见禄东赞逐渐平静下来了,李治满意的笑道:“这个人叫成吉思汗,丞相肯定没听说过,不过不要紧,你只要知道他和小非子一样也是个受尽苦难的少年英雄就可以了,也许这个孩子不会成长到他那个地步,但是哪怕有他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朕也不敢冒险,现在的吐蕃实在是不需要英雄的,你们需要的只是失败者而已,朕杀人也实在杀够了,不想再杀了,叫他们都不要再逼朕了。”
李治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投降跪倒的乓蕃军,淡淡一笑,调集马头远去了。
“李治小儿……”
禄东赞死死盯住李治远去的背影,从胸腔中爆喝出这一句。!~!
..
第三十二章 大唐之幸,可怕的李治
“陛下,你为何放过那禄东赞,当初你不是誓要杀他吗?归海一刀策马追了上来,好奇的问道,后面跟上来的刘弘基诸将也是一脸好奇。
李治揉了揉额头,无奈的轻笑:“禄东赞很幸运,他还有利用的价值,朕要他对所有吐蕃人说,吐蕃降了”想想吧,这该能省了我们多少事,至于饶他一命嘛,就看他识不识相了,否则朕能违背一次诺言,就能违背第二次,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众将闻言都沉默了,他们毛骨悚然的看着李治,此刻的李治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一个黑心商人,不将人敲干最后一滴骨髓,誓不罢休。
李治突然勒紧马绳,调转马头皱眉盯住众人。
这些血战沙场,不惧生死的魁梧大将们,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的逼视下,竟然全都低下头了。
李治一咋,个看过去,看的很仔细,看了半天,才略带嘲讽道:,“怎么?觉得朕太卑鄙了,怕是都这样想的吧,不用否认,朕也觉得卑鄙,你们的皇帝,你们的陛下,这一仗打的,啧啧,确实够下作的。可是朕深夜里也曾扪心自问无数次,自问所作所为对得起大唐,对得起那些供养朕的大唐百姓。
此战朕用三万人倾覆了吐蕃整整四十万精锐,不仅如此,朕还会继续利用那个伤够了心的老人,继续去压榨他最后一分可利用的价值,去征服那个老人的家园,甚至最后朕用完了,觉得碍事,还会杀了他,其中所为,堪称恶毒之极”可是用你们的榆木脑子想想,若你们是大唐皇帝,若你们是南征的三十万汉家子弟的统帅,你们会怎么办?仁慈,狗屁的仁慈。”
说完”李治气,亨哼的走了。娘的,老子作为统帅容易吗,三十万人啊,还有未出世的孩子的生死全压老子肩上了,万一老子有半分失算,可就彻底完蛋了。
这几日老子整夜整夜的失眠,一步n步的去想,有什么可能,会出什么意外,该如何应对,想了又想,越想越怕,但又不得不想,心中苦闷谁能解,你们一个个的,现在倒装纯情起来。
李治有点心酸:“药师公啊”怕是只有称了解朕了,可惜你走了,朕心中一直空落落,做梦都怕会败,直到现在”才踏实下来啊。”
李治一骑绝尘而去,身边只跟着归海一刀,众将则勒马在后。
简单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谈话,但众将细细品味李治的话之后,毛骨悚然之感更甚。
安西都护郭孝恪面露苦笑道:“末将觉得陛下实在太可怕了。”
刘仁轨也心颤附和:“陛下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此战俘获了多少敌人,而在于陛下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心智啊,陛下此次率领我等三十多万将士远涉千里,冒雨顶风,历经千难万苦才打倒敌人”擒获了禄东赞,却硬是忍住不杀。这就好比一个饿疯了的人”突然见到了大鱼大肉还有松软的馒头,旁边却有人说:你不能吃。换了我”如果有哪个不开窍的孙子敢这样对我说,只怕会被我并吞了不可。唉,自从卫国公死后,陛下变了许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皇帝。”
众将早听说当年李治的事,那是正值十岁的李治竟然在太极殿姿然对禄东赞说的话,“来日必取你的狗头。”
可见当初李治对禄东赞怨愤之气有多大,当时还因此受到先皇李世民的惩罚了呢。
及至奋战至今,人人都以为李治在干辛万苦擒获了毫无抵抗之力禄东赞,会立马斩杀,却未想,李治并没有这样做。
对于此刻的李治来说,简单的一刀固然痛快,但暂时的放弃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他的目标是那片雪域还有雁儿姐。
李治为了这一刻他等待了很久,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杀了禄东赞,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然而李治选择放弃了,虽然是暂时的。
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和抑制力!
如今的李治才是一个庞大帝国真正的皇帝样子,能够忍耐,集够压抑自己**,这样的李治,才是最可怕的。
不要小看这次远征中的一次谈话,众将仔细分析后,他们知道了一点李治性格的秘密,而这也是李治想要告诉这群骄兵悍将的:朕,已经长大了。
高侃有集犯傻的道:我感觉陛下前后有两种样子,一种是仁慈和善。娘娘她们吃的都是精美的膳食,那是陛下特地带来的御厨做的,而陛下自己吃的喝的却都和所有士兵一样,大饼蔬菜,偶尔几天吃一次肉,和兵士们相处也如同兄弟朋友一般。但对敌人却是残暴嗜杀,阴险狡诈,感觉很矛盾呢。”
夔国公刘弘基闻言,看了看周围,才低声轻语:“高将军所言,恰恰说明了,如今的陛下是一个头脑极其聪明和清醒的人,他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各位将军不妨想想,陛下用和善慈悲对待自己的子民,用残暴凶狠的面孔去对付敌人,对于陛下来说,无论是凶狠还是慈悲都是他领袖天下的一种手段,达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其它都是次要的。
但对我大唐来说,这才是一件真正的大好事,陛下为了达到目的压抑自己的感情,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胜利也是不择手段的,这说明了,陛下已经从一个不通人事的少年,成长到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帝王,是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还有你死我活的战场拼杀改变了陛下,怕就怕陛下永远长不大,我们应该庆幸才是。”
众将闻言,面上都是呵呵一笑,心里却道:“乖乖隆地咚,煎饼卷大葱,我等这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喽。”
※※※※※※※※可爱的分界线※※※※※※※※
且说李治一人走在前头,归海一刀策马扬鞭,匆忙的追了上来,然后安静的跟在李治身后。
“一刀,跟了朕有多少年了?”李治突然问道。
“回陛下,十二年了。”
李治点点头,道:,“一晃十二年了,朕也是要做爹的人了,你虽不是皇族,但这这十二年,关于朕还有皇族的一些尔虞我诈怕是知道吧。”
归海一刀沉默了,才幽幽道:“陛下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用我们江湖到话说,其实朝廷就是一个大大的江湖,皇位就像是武林盟主,每个人都想坐上了那个位子,可是武林盟主太强大了,他只把那个位子传给他的子孙。而每个皇子都继承了武林盟主的血脉,他们也都有继承的权力,麻烦自然会找上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