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隔半个世纪,李滔同志仍然感慨不已:
  “少奇同志对待子女,一如对自己一样严格。他不为子女护短,信任和依靠党组织,对孩子爱而不娇,严而讲理。这些文字,可以看作一位严厉的父亲对子女的管教,也可以看作是一位老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这些要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留苏学生的管理和使用。
  1957年邓小平同志访苏期间,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中,非常认真仔细地听取李滔同志对留学生情况的汇报,并不时提出问题。他关切地说:
  “这些学生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很好地爱护、严格要求他们。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思想坚定,为增进中苏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智力体力双丰收,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针对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1961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讲话,提出大胆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他说:
  “好多大学毕业生,工作了几年还当见习技术员,为什么不能大胆提拔当工程师?留学生回来后,使用得怎么样?我们再没有钱,也要把这批人提上来。” 54
  除了周总理、刘少奇主席、邓小平同志外,五六十年代的其他国家高级领导人,如朱德、李富春、胡耀邦等,都对留学生管理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中央领导人率团出访苏联,必定要安排时间接见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在很多留苏老学长的相册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5
  1957年11月17日。
  一个让万千留苏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
  一个永远载入新中国留学教育史册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表达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殷切希望。
  五十年过去了,主席的音容笑貌,至今铭刻在每一位有幸亲临现场的学子心中。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更是成为整整一代留苏学人赤心报国、矢志不渝的动力源泉。
  或许是因为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或许是因为大家当时情绪格外激动,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当时关于主席讲话内容的准确记录。
  在此,我综合了几位当事人的回忆,试图再现当时的场景。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清晨。莫斯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整座城市银妆素裹,在明澈的阳光下奕奕生辉。
  就在前一天晚上,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得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集合,由###部长陆定一向大家做国内外形势的报告。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如同一缕清风,刹那间掠过所有的校园:毛主席有可能会来看望大家!
  大家都知道,11月2日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自从毛主席踏上苏联的国土,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地关注代表团每天的活动。每天上课头一件事,就是买一张真理报看看有什么新消息。
  早上八点刚过,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便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
陆定一同志的讲话在十点钟开始。此时,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了。
  陈国藩回忆道:
  “我们几个同学是最早赶到会场的,占据了第一排正中的好位置。得意了没多久,一批穿着整齐军装的军事留学生进场了。刘晓大使宣布,为保障会场秩序,请前两排的同学把位置让给军事留学生,留学生要服从纪律听指挥。”
  “我们怀着惋惜无奈的心情,不得已站到左侧走廊上去。还好,我们紧靠主席台,只是偏了点。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毛主席讲话的照片,其背景就是大礼堂左侧走廊。照片中可看到站在第一个柱子前的就是我。”
  陆定一同志的报告很重要,可是所有学生都无心听讲。大家都在低声议论一个问题:毛主席今天究竟会不会来?
  大家表达心情的小纸条像雪片一样飞向主席台,不一会儿就在主持人刘晓大使面前堆成一座小山。刘晓大使笑着对大家说,这当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关于和毛主席见面的问题的。
  当第一次休息时,大家都涌上了主席台,把刘晓大使包围起来。
  刘晓大使向大家解释:“几个月来大使馆不知收到了多少信,接到了多少电话,都表达了同志们极其热烈的心情。同志们对我们的党和领袖热爱的心情我是很理解的。但我们也应当体谅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今天早晨八点钟才就寝,昨晚他工作了一整夜,我们不能使毛主席太疲劳了。”
  下午三点多,陆定一结束了报告。这时,刘晓大使带来一个喜讯:毛主席将参加一个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后很有可能要到这里来和同志们见面。大使还没结束讲话,同学们就欢呼起来,把大使的话打断了。大使接着说:“但是,这个会议不知道会开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得很晚。”同学们齐声高喊:“等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
  下午六点刚过,大礼堂里已是人山人海。大厅的座位上坐满了人,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在前几排,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三个人,有的人干脆在走道上坐了下来。一部分同学实在坐不下,被安置在旁边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广播。
  苏联的电工们正忙着在场内拉电线,安装拍电影用的强光水银灯,大厅里灯光也全部亮了起来。整个大厅被照耀的如同白昼,更加显得金碧辉煌。而来自中国的摄影记者则背着照相机,台上台下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突然间,如疾风般跑进来两个同学,大声说道:“毛主席的汽车已经到门口了!”大厅立刻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又隔了两三分钟,匆匆忙忙又跑进两个同学通报道:“毛主席已经到前厅了,脱大衣呢,就来了!”再隔一分钟,又有同学跑进来喊道:“毛主席来了!”话音未落,前台入口处的同学一下子向两旁闪开。
  毛主席伟岸的身材出现了!
  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人都在跳,在笑,在疯狂地鼓掌。暴风雨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激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巨大的礼堂如同狂风暴雨中的海洋,激情的巨浪澎湃汹涌,往来奔腾。
  毛主席登上大厅前面的舞台,代表团其他人员也鱼贯而上。
  毛主席身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同志们致意。
  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蓦地向前涌动。所有的人都扑向前排,希望离领袖近点,再近点。池秀峰'U33'对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
  “当毛主席向我所在的方向走过来时,我忽然感到背后涌来了巨大的压力,推动我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双脚几乎都离开了地面。周围全是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面孔。我勉强支撑住才没有倒下去。”
  毛主席回到舞台中央,用手向大家一摆,掌声嘎然而止。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8)
毛主席随手从讲台上拿起凉水瓶向杯中倒水。刘晓大使见状急忙上前。就在这时,毛主席举起水杯说了声“同学们好”,就一饮而尽。这时大厅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所有人的眼睛随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而移动。?
  刘晓大使开始作介绍。当刘大使说到“毛主席率领中央代表团……”时,毛主席马上打断他的话,纠正说:“不是中央代表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副团长是宋庆龄副主席,今天有别的活动没有来。”台下的听众善意地笑了起来。
  刘晓大使一一地介绍今天随毛主席前来的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陈伯达、胡乔木、###等同志。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了他们。当刘大使介绍完代表团成员,毛主席立刻幽默地“介绍”道:“这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员,驻苏大使刘晓同志。”又引来台下一片笑声。接着毛主席点了一枝香烟,微笑着问第三排中央座位上几位女同学:“在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场内静得连女同学的答话也能听得见。
  几分钟后,毛主席摁灭了香烟,站起来走到台前。
  “同志们!我向你们问好!”台下再次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主席的话语几乎被掌声淹没了。
  毛主席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明白。他见同学们露出困惑的神情,便解释到:“世界就是World。”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主席便转头问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 刘晓回答:“是米尔。”
  毛主席就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时全场立刻响起“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息。
  毛主席一挥手,又继续了他的讲话。
  “我们已经老到这个样子,你们还年轻,我们老,但我们懂世故。你们年轻,有朝气,我们则有暮气。但你们还没有经验,这叫做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缺点。”毛主席这时笑了,大厅里也出现了笑声和掌声。毛主席说:“你看我们都老了!”台下立刻喊“毛主席不老!” “毛主席万岁!”。
  “这次来苏我感觉很好。上次我来苏时,心中是不舒服的。但现在苏联同志工作大大变了,对外国也更谦虚了,并且爱和同志们商量问题了。我看苏联现在又有民主,又有集中,这就是列宁的民主集中制。这次会议你们知道吗?”“知道!”台下立刻齐声回答。
  “这次四十周年纪念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这次会议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来共产主义运动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参加这次会的有六十二个国家共产党的代表,表现出共产主义空前的团结。你们有头没有?”(台下回答“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得有个头。如果没有头,就是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是无政府主义,力量就会削弱。我们的头就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你们高兴吗?”大家都喊“高兴!”
  毛主席说:“不但我们有头,敌人也有头呀!美国就是他们的头子。所以我们应当有头。我们中国来个大国主义好吗?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做头可是不容易呀!你们应当和苏联人交好朋友!将来的担子应当由你们来负。”
  “世界的风向变了。去年气候不大好,今年气候很好。现在世界正在大变,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你们读过红楼梦没有?这句话是林黛玉说的(笑声)。现在我们有十亿人口,中间的有十三亿人口,敌人有四亿人口,而在这四亿人口中还有我们的。在我们中间也有他们的,我们国内的右派不就是他们的吗?但右派毕竟是少数,才占百分之二。好比两个泥人,我们把他们打碎,再用他们做成两个泥人。这时你身上有我的,我身上也有你的。我们的在他们中间要比他们的在我们中间多得多。中间派是多数的。在国际上我们也要争取中间派。因为英法有旧的殖民主义,美国有新殖民主义,而我们什么殖民主义都没有!(热烈的鼓掌)因此,我们说西风压不倒东风,东风一定压倒西风!(再次热烈的鼓掌)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了天,重量七十公斤。刘晓大使体重有没有七十公斤?”刘晓回答:“不到,差一点儿。”毛主席风趣地说道:“就是说,苏联可以把刘晓大使送上天。美国还做不到嘛!”台下的同学们开怀大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9)
“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实际上是在1957年,而不是在1956年。1956年的改造不过是这样,”毛主席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就这样一夹就把资产阶级夹住了。这是不难的。最难的是人心呀!我们要洗脑子,我的脑子也是洗过来的呀!这次右派向我们进攻,说我们一切都搞坏了,说现在不好,蒋介石时代好。我们是用头硬顶着的。”说到这时,毛主席做了个头顶的姿势,然后用手堵住自己的嘴说:“我们把自己的嘴封上,叫他们放,把他们的声音都登在人民日报上。我们用头顶,但拳头还是握得紧的。”
  “近来我们搞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大字报可了不起哩!在你们这里没有看到;在北京大学那可是亿万张呀!现在全国到处都是大字报。人民日报不过是小字报呀!整风就是要改正我们的错误和缺点。我们不是说空话,而是要真改。不改,出了大字报就改了。现在右派的大字报占百分之二,左派的占百分之七,中间派是多数。在我们国内也是这样,谁争取了中间派谁就能胜利。现在中间派已经被我们争取过来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革命现在基本上已经胜利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
  “我们国家钢产量每年只有五百万吨,过两个五年计划后可增到两千万吨。再过些时候可增到四千万吨。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按产量超过英国。英国的产量也可能增加。波立特同志说最多在这个时候只能增到三千万吨。”
  “你们现在可真是幸福呀!我们在像你们这么大时是什么也不懂的。哪里知道有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时只知道个拿破仑。那时学的是教育,装了一脑袋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思想,还有些封建思想。你们现在知识可比我们那个时候多,你们已经知道什么马克思,什么恩格斯,列宁,赫鲁晓夫,杜勒斯等。我们那时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真是不易呀!那个时候,谁知道中国的革命咋个搞法?”台下大笑,响起了一片掌声。
  “你们这里有人民日报吗?”台下立刻高呼“有!”“农业四十条纲要你们看过了吗?”大家齐声喊“看过了!”“这次的四十条和上次的四十条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有了新的内容。在过去的四十条里有一点主观主义。这由我负责。”说到这里毛主席用手指了一下自己,台下又笑了。“新的四十条内容比原来的四十条更丰富和完善了。如原来的四十条中,就没有搞化学肥料这点。我们的农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呀!过几年后,贫农的水平要超过中农。我们这样说他还不服哩!”这时毛主席用手指了一下刘大使,“他就是中农出身呀!你看到那时他服不服?”毛主席的诙谐又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
  毛主席接着说:“我们现在国内正忙着‘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都要消灭。北方蚊子少,但南方蚊子可是个大问题。我们要争取消灭蚊子。当然不是绝对的消灭。如有些大森林,人都没有到过,怎么能消灭掉呢?”主席自己也大笑起来,“苍蝇也是个大问题。大城市少些,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