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空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天空下-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烈摇了摇头道:“翰青此言差也,我刚刚说过,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湖是你们年轻人的江湖,我老了,无法给你什么帮助了。”

    赵翰青急了,“楚前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可不分年龄大小,楚前辈德高望重,只要前辈振臂一呼,肯定是应者如云”

    “翰青,你莫说了,咱们是江湖中人不谈国事,来来,咱们还是喝酒。”楚烈说着端起了酒杯。

    赵翰青却没有端酒杯,望着楚烈道:“楚前辈,江湖是我们的江湖,国家也是我们的国家,没有了国家哪里还有江湖?”

    “这道理我懂,但是拯救国家应该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跟我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有什么关系呢?”说完,自顾一饮而尽。

    赵翰青为之气结,但是无言以对,只好闷声喝酒,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喝醉,最后酒喝得酩酊大醉,当晚他就宿在聚义楼的客房里,反正聚义楼也是范一统的产业。

    教导队员的人数太多了,聚义楼根本不够住,范一统准备将教导队员们安排到别家的客栈去。但是,教导队员们在黑牛的指挥下麻利地在聚义楼四周搭起了简易帐篷,正好把聚义楼围在当中,而且布置了明哨、暗哨和游动哨,连镇子外面也派了警戒哨,可谓是戒备森严。

    就连楚烈也对赵翰青的这帮手下大为叹服,怪不得人家敢毫无顾忌地喝得大醉,有这样的手下,就是水上三天三夜也可以高枕无忧。

    舅甥二人一起返回黄石寨。

    “舅,你为什么一口拒绝赵翰青呢,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啊。”在范一统看来,抗日不抗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跟赵翰青合作肯定吃不了亏,人家是有背景的,也是有能耐的,孙家寨跟人家结盟如今实力大增,隐然成了伏牛山绿林中除了牛头的第二大势力。笔架山的欧阳智和黑虎军的吴大虎跟赵翰青做对,如今已经烟消云散了。黄石寨如果能够借助这个机会也肯定能够实力大增。

    原来发生在歪倒井的那场绿林大火拼早已经传遍了绿林,赵翰青虽然采用了嫁祸于人的方法,但是,只能瞒得了一时,最终或多或少地被一些年老成精的老江湖知道这件事的背后也有赵翰青的影子。

    楚烈一眼就看穿了范一统的心思,有野心没错,但是这么沉不住气就不对了,看来这个外甥这辈子也只能达到现在这个程度了,枉了自己对他的一番悉心栽培。他在黑暗中摇了摇闷声道:“赵翰青背景这么深厚,谁知道他这次会有什么目的,这小子不是吃亏的主,不能白白被他利用了。”

    范一统这才知道舅父拒绝赵翰青的真实用意是想捞到更多的好处,脸颊一热,幸亏黑暗中舅舅也看不到,舅舅这才是老谋深算,比起舅舅自己还是太不是年轻,是太沉不住气了。
章节目录 第六百九十五章 黄石议抗日(一)
    转眼间,已经是四月时节了,伏牛山的春天已经接近了尾声。

    教导大队的选拔也已经接近尾声,其中两个中队的选拔已经结束了,另一个中队要到鲤鱼垛去选拔。整个选拔的过程很严格,分为初选、复选和终选,凡是家世清白身体健康有别的兄弟担保的新老兄弟都可以报名进入初选,识文断字或练武之人优先报名;然后进行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中途能够不被淘汰,最后考核成绩合格的才算是正式的教导队员了。

    赵翰青带着教导大队的两个中队离开了牛头山,他原本不准这么兴师动众的,但是,弟兄们都不答应,他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他的安全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另外还携带了三部电台,如今已经培养出了一些发报人员,就可以利用无线电台进行联系了,三部无线电发报机一部留在鲤鱼垛,一部留在南都成,另一部他带在身边,这样一来,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密切了。

    沿途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抽穗,金灿灿的油菜花已经开过了。

    本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是往年,路上就会出现络绎不绝的人流,那是缺吃少穿的百姓就会携儿带女出去逃荒做饭,但是,今年几乎没有外出逃荒的人,根据地政府发放了救济的钱粮,当然这些钱粮是借的,庄稼收后要归还,只不过不用出什么利息。另外,牛头山根据地的制药厂虽然还没有开始投产。但是已经开始大量收购药材了,这也是老百姓的一个赚钱门路。只要能够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去要饭呢?到最后也回落个客死他乡。

    路上虽然不时有老百姓走过,但是没有出去逃荒的,一个个显得忙忙碌碌的,有的是往地里运送粪肥,有的是到山上采药。当然,也有不少扶老携幼的百姓,却是周边的百姓听说牛头山这边日子好过。还有设有粥棚,都纷纷到这里来乞讨的。

    牛头山根据地建立只有数月,但是已经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赵翰青也感到自豪和欣慰。

    离开了根据地之后,沿途渐渐荒凉起来,许多田地都荒芜了,这都是匪患闹的。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刚刚收获就被土匪抢了,谁还愿意耕种?都跑出去逃荒要饭了,许多村庄里都是十室九空。

    悲天悯人是人之常情,何况是赵翰青这样的两世为人正直有为的青年,一路上他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思考着该怎样拯救天下百姓与水火之中。但是,想来想去别无良策,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也就是说还得十几年之后,眼下他能能做的也就是消灭土匪继续按照八斗坪的模式扩大根据地。想明白了这些。他的心里渐渐好受些,自己毕竟不是圣人。

    他此行带着二百多人的队伍。虽然不刻意招摇,但是牛头山如今已经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沿途不但没有人敢招惹,反而,所到之处不断有人出面热情招待,还美其名曰是尽地主之谊。

    赵翰青并没有直接去鲤鱼垛,而是先到黄石寨拜访楚烈。要想联合中原江湖同道共同抗日,楚烈这个中原江湖一哥是少不了的,他不但是中原英雄会的会长,还是中华英雄会的副会长,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可不是别人能够比的。

    因此,赵翰青决定先争得楚烈的支持。

    这是赵翰青第二次来到黄石镇,他这一次和第一次遇到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刚进黄石镇不久,黄石寨的大当家的范一统就匆匆赶来迎接,赵翰青已经让黑牛先一步去黄石寨送上来拜帖。

    “翰青兄,自上次一别,转眼就一年多了,可真是想坏老哥我了。”范一统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上一次中原英雄召开时赵翰青初出江湖,青字营在江湖上也籍籍无名,范一统刚开始像许多江湖成名人物一样根本没有把赵翰青看在眼里,反而还想替牛魔王报仇。但是,赵翰青行事老辣兼且圆润,出色的表现就连楚烈也对他欣赏有加,而且身手不凡一鸣惊人,枪法让鲤鱼垛鹞子军的二当家纪良策也吃了瘪。结果让范一统在赌局上也跟着大赚特赚,他也对赵翰青的态度也开始前倨后恭。

    如今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青字营和汉字营也威震伏牛山,范一统也听说就连笔架山的欧阳智和五垛山的黑虎军也在赵翰青手里吃了大亏,吴大虎甚至还丢了性命。

    江湖上可不仅仅是凭老资格说话,江湖上凭的是实力,谁的拳头硬水就是老大;生意上上凭的是财力,谁的钱多谁就是大爷。

    范一统自忖自己现在真跟赵翰青不在同一条线上,人家有实力又有钱,自己拿什么跟人家比?所以,他哪里还敢在赵翰青面前摆什么资格。

    “哈哈,我对范大哥也是朝思暮想,那个范大哥别误会了,我是想着跟范大哥喝酒,这不,离开牛头山的第一站就来找范大哥了。”

    这话无论是真是假,范一统听着心里就是舒坦,江湖上的事情也就是人抬人花花轿子大家一起坐,于是,他连声道:“好,好,聚义楼已经为贤弟摆好了接风宴,咱们这一回一定要好好喝两盅,不醉不归。”

    “来啊,把送给范当家的礼物拿出来。”

    一架德国造的蔡司望远镜。赵翰青上海时让盛千秋从德国订购了不少的望远镜,除了装备自己的队伍,还拿来送礼,这年代凡是洋人的东西都算是稀罕物。

    “小玩意不成敬意。”

    “哎呀,真是太好了,上一次保安团的张团长显摆他的望远镜,可把老哥我眼馋坏了,他那个破烂货跟这个根本没法比,嘿嘿,下一回该老子显摆了。”范一统爱不释手地把玩不已。

    赵翰青还真揣摩透了人心心,望远镜在洋人那里这东西还真不是什么珍贵玩意,在他们心目中恐怕还不如中国景德镇的瓷器,但是,在范一统和孙家兄弟心目中还真是稀罕玩意,**中也只有营长以上的军官才资格配有望远镜。

    范一统收起礼物,热情地招呼:“走吧,聚义楼已经为翰青兄弟摆好了接风宴。”

    “范大哥,慢着,我还是先去拜访了楚会长。”这次前来拜见楚烈才是主要的目的,楚烈是江湖老前辈,自当先去拜访。不过,楚烈并没有住在黄石镇,也没有住在数里外的黄石寨,而是居住在数里外的山谷中。

    “我已经通知了我舅父,咱们在聚义楼等着就是了。”

    〖
章节目录 第六百九十四章 建设根据地(四)
    议事会虽然是根据地最高的权力机构,但是主要行使监督之责,处理日常事务的却是镇公所,按照赵翰青的说法就是“镇政府”。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镇公所之下又成立了各职能部门,完全就是后世的镇政府的翻版,七所八站样样俱全,不过,规模要小的多,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也不多,甚至许多人都是兼职。赵翰青尽量避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说虽少,但是各司其职,各种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各种机构部门建立起来之后,根据地完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独立国度了,而赵翰青就是这个小小国度的国王。这里民主和独裁相结合,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完全是新型的社会模式。

    但是,赵翰青丝毫不怀疑这种模式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这种模式是他根据后世的记忆综合了历史经验、当代社会的现状和牛头镇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适合眼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成功可以预期。

    转眼就到了阳春三月,山里面纵然是春天来得迟些,但是,春风也不再料峭,山野间的绿意开始渐渐萌动,山坡上的野桃树已经怒放,春天已经来到了牛头山区。

    牛头山根据地也渐渐显出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土地的承包已经完成了,学校、医院、工厂、慈善养老院等也开始了建设,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牛头镇的规模足足扩大了人两倍有余,还在不断扩大中。

    根据地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军事上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新成立的照字营和心字营在黑五更和田丰收的带领下一边训练一边四处出击,这也是建军之初赵翰青就确立的练兵方式以战代练。只要愿意打仗就有仗可打,这一点就比和平年代好了,和平年代想要练兵就只能进行演习,表演的成分居多,练兵的效果肯定不如打仗。

    事实证明这种以战代练的练兵方式很好,照字营集合心字营四处出击,四周的那些小股土匪和地主武装都倒了霉,一个个被剿灭,不但锻炼了队伍的作战能力,战果也十分惊人。光是每天的战利品都让后勤保障处的人清点不完。

    后来,连青字营也加入了剿匪之中。

    三支队伍时而各自出击,时而配合行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如飓风卷过,牛头山周围的各种武装差不多都被消灭了。就是不被消灭也急忙向牛头山投诚,暂时顾不上收编他们。训导了一番就让他们暂时仍留在原来山寨。不过必须奉牛头山号令。

    附近实在是没有目标可以练兵了,赵翰青就让青字营、照字营和心字营轮流搞对抗演习,于是三支队伍又斗得热火朝天的,练兵之余,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总之,赵翰青把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思想教育放在了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只有他清楚地知道能不能不大胜仗可不是靠人多和武器先进,十几年后,国共逐鹿天下,几百万装备精良的**面对一百多万装备落后的解放军很快就土崩瓦解。

    经过了三支队伍四下出击扫荡。牛头山周围就出现了许多的武装真空地带,赵翰青自然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立刻提出建立治安联防机制,成立了治安联防指挥部,实行治安联防。

    各地的恶霸地主也早已经铲除了,那些村寨早已经被打怕了,立刻就屈服在牛头山的“淫威”之下,治安联防机制得以顺利推行。这个联防机制自然是以牛头山为主,联防指挥部部就建在牛头镇,赵翰青是总指挥司令,李铁锤是副总指挥,黑五更就是参谋长,不过跟农民自卫军司令部就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参加联防的各地的民团武装都归联防指挥部部管辖,赵翰青趁机往各地民团里派人,名义上是协助训练,其实是掺沙子之举,没有多长时间,民团的战斗力果然大增,有不少土匪到参加联防的村寨来劫掠,民团得到消息迅速出击,予以重创,而后,联防指挥部部又派出精兵对那些不开眼的土匪山寨犁庭扫穴,让那些对联防机制持反对态度的人也无话可说了。不过,联防的民团基本上成了根据地的外围兵力。

    参见联防的村寨虽然不属于根据地,但是怎么说也等于是牛头山的势力范围了,也没有像牛头镇一样施行一系列措施,不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赵翰请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村寨就会像牛头镇一样发生变化,其实现在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了。

    现在,兄弟们对赵翰青的称呼已经改口了,都不再叫大当家的或老大了,而是统一都叫他司令,从大家对他的敬仰或敬畏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位大人物了。被人叫做司令的那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让赵翰青的心里也油然生出了自豪感。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他就从一个家破人亡的穷小子成了江湖上的“大人物”,如今又成了拥兵数千独霸一方的司令,称之为乱世枭雄也不未过。不过,他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产生狂热,他的一切成就毕竟是建立在他的先知上,而且知道了历史的发展就好像事先知道了谜底一样很难再会激动,所以,他很淡定,也很平易近人,这种淡定和平易近人却又他的威望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常常让人忽视了他的年龄。

    根据地的学校首先起来,除了普通的学校,还办了一所特殊的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从上海请到的那些技术人才担任老师。他们愿意留在山沟里除了丰厚的报酬,还因为赵翰青对他们很尊重,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才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学校里开设的课程也与普通的学校不一样,开设有无线电专业、医疗培训专业、机械专业等课程,眼下根据地最需要这样的人才。尤其是无线电的专业人才,虽然已经有了无线电发报设备,但是,因为缺少发报人员,一直没有用上,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军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