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江湖行(我是谁,谁是我 第一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杀猪江湖行(我是谁,谁是我 第一部)-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儒大贤、文人墨客们不得其门以入,无可奈何之下,出于对国家负责,对百姓负责,对千秋万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抱着道听途说,想像加估计的科学精神自发地为何小眼将军总结出十八种战法,简称“小眼十八法”公布于众。什么“以退为进”啦,是什么“骄兵诱敌”啦,什么“引狼入室、骗老虎上树、骗猫钻狗洞”啦,什么“一棍子打扁,一脚踢飞”啦,不一而足。

  “十八法”一经出笼,立刻在明朝军界引起轰动,各级各类将官人手一册,日夜苦学苦读,还有许多抱着“不想当将官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信条的军卒也偷偷攒钱买一本,塞入烂棉絮底,趁无人注意时取出来读上一句半句,半篇一篇,直读得满脸酒醉红,一腔神往色。

  直到有一天,蓝玉大将军在书案上看到了“小眼十八法”,随手翻了翻,哼&;not;——了一声,说了声“好书——”。

  直到又一天,朱元璋洪武大帝在龙案上拿起“小眼十八法”,认真看了一遍,“哼!哼!”了两声,喊了两声“好书!好书呀!”

  与何小眼是PK“军中偶像”的徐达、常遇春早已作古,蓝玉大将军是大明当代灿烂的将星,掌管大明军事,威权如日中天,何将军乃是蓝大将军帐下心腹肱股将领。大明皇上朱洪武自不必说了,皇上才是何小眼成名成家的真正引路人。

  蓝玉大将军和洪武大帝的哼声及赞扬终于让似乎永远沉默的何小眼坐不住,沉默不下去了。他走出将军府,在一切场合,不论是街头巷尾百姓聚堆之处还是市井商贩嘈杂烦乱之所,不论是高高的朝堂还是幽远的江湖,也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宴聚会,何小眼都争着抢着发表言论,高声大嗓地发现表言论。

  其言论万变不离其宗,表达的观点有三:一、大明皇上洪武大帝,奉天承运,英明神武,圣天子百灵相助,百无禁忌,神通天地,明晓过去未来,何小眼在历次战斗中的斟酌策划,指挥设计无不是秉承伟大的洪武大帝旨意,所有的战绩都是在伟大圣明的皇上亲自领导下取得的,所以“小眼十八法”其实是皇上的睿智英明,天纵英才,所以强烈要求该书更名为“皇家十八法”或“洪武十八法”。

  二、蓝玉大将军神武天成,大将军八面威风,威镇四海,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万里之外,何小眼在历次战斗中取得的战绩都是在蓝大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取得的,是蓝大将军杰出军事才能的具体体现,是蓝大将军军事思想的具体实践。一句话,蓝大将军是脑袋,何小眼是一只手,手的功劳无疑要归于头脑。所以该书应更名为“蓝大将军十八法”或“蓝氏十八法”。

  三、有了洪武大帝的圣意,蓝大将军的指挥,还要靠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是大明将士的忠心与热血换来了胜利的辉煌,他何小眼只不过躬逢其盛,何敢居功!何功之有!连劳都谈不上!

  至于何小眼在各种场合的无数次发言中偶或提到诸如“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我的大姨、感谢我的姑妈”之类不上档次的话,大家听过也就忘了。

  何小眼一边到处澄清解释,一边四面派人收回“小眼十八法”,遇有爱不释手者,强梁蛮横者,权势贵要者,何将军命人恳求其更换书皮封面,一般而言,军界更名为“蓝大将军十八法”,民间及政界更名为“洪武十八法”。

  这么一折腾,“小眼十八法”事件终于平息,皇上与蓝大将军又表示,“该书的优点是明显的,成绩是突出的,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希望十八法在今后更加发扬光大,成为三十六法,七十二法……”。

  于是,何小眼又恢复了微笑、沉默、再次成为“沉默的百胜将军”。         

  因为大明将士跟随的是“沉默的百胜将军何小眼”,无与伦比的何小眼!神圣常胜的何小眼!军中偶像何小眼!对他们而言,战争非常简单,行军、进入战场,执行何将军的命令,然后胜利,就这么简单。他们信赖何将军,比相信神圣上天更相信何将军。

  方圆几里的大明军营中惟一不能安睡、无法合眼的是何小眼。

  十月二十三夜,三更将近,此日*当值,大凶。 。 想看书来

第三节、周公公与左宫正
第三节、周公公与左宫正

  朦胧清冷的月影中,漠北的秋风夹带着沙砾击打在军营的帐篷上,在冷寂的深夜听起来有几分刺耳。巡逻哨兵的火把映衬着漆黑的军营,只有中军大帐里还透出一丝烛光。

  空阔的中军大帐阒静无声,案几上只点着一支小白蜡烛,将大帐照得越发幽深空虚。沉默的百胜将军何小眼蜷缩在案几一角的一张大椅上,纹丝不动,那双世人尽知的小眼睛闭得紧紧的。在微弱的烛光中,大帐中似乎越来越冷,一股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四处飘荡,何小眼似有所觉,抱紧了双臂。                                                                   

  刁斗上三更鼓响,夜深了,小白蜡烛在风中一晃,滴下一线烛油,烛芯一跳,亮了许多。何小眼坐起身,慢慢踱过几步,走到案几前,原本黑亮黑亮的小眼在烛光下显得散漫无力,飘忽不定。

  案几上放在两张小纸条,纸是好纸,是御书房专用的上品宣纸,在烛光下显出圆润华贵的玉白色。何小眼伸出手捏住小纸条,白皙的手掌居然微微颤抖起来。

  “唉——”何小眼轻轻长叹一声,继尔轻咳一声,幽深空虚的大帐里闪出一条高大的汉子,肃手立在何小眼身边,何小眼在他耳边轻轻嘀咕几句,高大汉子点点头,在黑暗中一闪,悄没声息出了大帐。

  何小眼轻轻放下两张小纸条,又轻叹一声,木然而立。让沉默的百胜将军何小眼猜疑惊惧,夜不能寐,长吁短叹的不是军情战事,而是案几上的两张纸条。

  这一次皇上命秦王领大将军印,何小眼为副将,统领八万大军征讨的是苏木莲河边大松山、小松山上乌峒蛮族七十八家叛乱洞主。大军临近大漠,秦王自领二万明军殿后,令何小眼率六万精兵穿过大漠西沿,直赴大松山小松山下扎营。

  苏木莲河冲开大山峡谷汹汹而下,左边是大松山,右边是小松山,两座山险峻高耸,山上住着乌峒族八十六洞三万余众。

  洞主们生于兹,长于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只要没有外族来掠夺与屠杀他们,只要七层天上的花姑大神佑护他们,只要年成不是差得养不活人,他们都认为大松山,小松山就是天堂,他们从来就不了解外面世界。

  其实乌峒蛮族八十六部众是最早归顺大明朝的化外边民。大明刚立国,乌峒族长哈里波豆赴京师奉表称贺,进贡臣服。洪武大帝龙颜大悦,赏赐有加,封哈里波豆为世袭宣抚使,设宣抚使司、西宁卫抚治其众,至今已二十余年。

  宣抚使哈里波豆诚心臣服,三年两头赶赴京师进贡朝贺,遇有朝节大庆更是尽心巴结,一来二去,波豆大人这么些年来生活在大松山的时候还不如在京师多。他对大明的文化礼仪,农商经贸,物阜民富敬之慕之,心向往之,追之逐之。

  于是波豆大人突发奇想,要将乌峒族八十六洞三万余众尽数迁往大明内地,从此踏上致富道路。

  波豆大人兴头头赶到大小松山,刚提出自己的主张,就把八十六洞主当场吓昏一半,另一半吓傻。人们对不知不晓的东西最直接最合理的态度就是摒弃反对,族长突然间让族人离开天堂迁居内地,当然谁也接受不了。

  哈里波豆的两个族弟哈里巴豆和哈里波波鼓动大家造反,先攻破驻在苏木莲河边的西宁卫,杀俘明军五千余人,宣抚使哈里*波豆在忠于自己的几家洞主死命护卫下逃得一命。

  随后,地方守军两次派兵征讨皆不见效。大小松山高耸雄峻,林密路险,易守难攻,乌峒蛮人赤足草裙,肤黑如铁,手执丈八竹矛,窜崖跳涧,勇悍无比,特别是大小松山之间三道长索相连,蛮人悬索越涧,来去如飞,明军无可奈何。

  朝廷得到密报,乌峒七十八洞反叛大明,曾先后派出使者到乌斯,噶尔,罗萨及蒙古和林通情达意,这几个地方目前还未有所举动,但都在观望,侍机而动。形势有利时说不定插一脚,所以皇上大惊大怒,派秦王、何小眼领大军进剿。

  何小眼对这样的一仗视作稀松平常,他清楚这种仗没有什么悬念,甚至不用多花心思就可以搞定。乌峒七十八洞三万余众,能打仗的充其量万余人,六万久经战阵的精锐大军对付万余名乌合之众,想打败都不可能。

  再过几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寒秋夜,用十路明军摇旗呐喊,明火执枪,放火佯攻大松山,再组织三支突击队夜袭大松山。大规模佯攻将大松山上的乌峒蛮族驱赶到小松山,三支突击队的任务是袭取三条悬索,控制飞索,断绝蛮人后路,将全部乌峒蛮众堵死在小小的小松山上。然后六万大军重重围定小松山,围而不打,要不了三两天,蛮众必定惊慌失措,走投无路,破绽百出,只等着沉默的百胜将军指挥明军象割韭菜一样去收割叛蛮的人头就是了。

  这样一场泰山压顶,以石击卵的战役对百胜将军何小眼来说当然是小菜,只不过比拍衣襟上的灰尘稍稍多花点力气而已。在拜别秦王时,何将军笑着说,可以准备报捷奏章了,不出半个月,必将剿灭叛蛮。

  眼前的战事是如此平淡,但案几上的两条小纸条呢?

  “今天真是个大凶的日子啊……”何将军心中暗叹,暗淡阴冷的目光久久地盯在案几上的两张小纸条,脸上阴云涌动,恐惧,无奈,愤怒,伤心,绝望,还有深深的依恋与不舍。

  两张用*御用宣纸写的小纸条是何小眼在十月二十三日入夜收到的两件情报,是最高等级的绝密情报。

  一张出自宫中司礼监大太监周公公之手,上面写了一个故事,皇上诛杀胡惟庸奸党,历时十余年,抄灭公卿权贵千余家,共诛三万余人。功臣宿将,威望赫然者荡然无存。太子朱标仁心仁德,劝谏父皇说,杀人过滥,干动天和。皇上冷笑不语,翌日早朝后,将皇太子领入御书房,丢棘杖在地,命太子拾取,太子面有难色,皇上道:“你怕刺,朕替你将刺削平,然后交予你,岂不好吗?”太子语塞。

  一张来自内宫宫正司左宫正英姑。大明立国,内宫女官设六局一司,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寝、尚功,一司就是宫正司,掌管内宫戒令责罚。尚正司由左宫正掌管。这封信上写了两件事,蓝玉大将军有大功于朝廷,拟进爵封梁国公,后皇上颁旨,改封凉国公;其二,皇太子肥硕,体质虚弱,登台阶如牛喘,皇上宵衣旰食,日夜辛劳,但龙精马壮,健步如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节、两封密信
第四节、两封密信

  大帐门一掀,一股阴风冲进来,案几上的小白蜡烛猛跳几下,刚才闪出大帐的高大汉子领着几个人跨进大帐。

  “大哥,四位少将军都来了,没有惊动军营中人。”高大汉子低声道。

  “多谢了,二弟,你辛苦!”何小眼道,高大汉子微点点头,又闪入暗影中。

  “参见父亲!”何有家,何有衣,何有钱,何不可上前见礼。

  “你们来啦——小可,快过来,让爹看看。”

  “父亲!”十二岁的何不可揉着惺松的睡眼,高兴地跑到父亲身边,何小眼抱起儿子,满脸流露出慈爱与不舍。

  “小可,把你吵醒生气不生气?想不想父亲?这些日子读书练武有没有进步?乖不乖呀?”何小眼一边轻抚着何不可的脸一边问道。

  “父亲,小可好想你嘛!小可知道父亲军务繁忙,不敢打扰,张大叔抱我来见父亲,小可高兴得很!小可读书练武都很用心的,打完仗父亲再考考我,小可一定不会让父亲生气的。”

  “噢,小可真乖,”何小眼放下小儿子,“小可,站在父亲身边,听我与三个哥哥商量事,记住,小可,好好地听,不懂的别问,别出声,也不许哭,好吗?”

  何不可点点头,他突然觉得父亲脸上的神色变得又阴又冷,那双小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他心中不由一紧,身上一阵阵发寒。

  “你们靠近点……”何有家、何有衣、何有钱走近案几,三人抬起头望着父亲,他们眼中的父亲,显得从未有过的苍老、衰弱、绝望,声音是如此的疲乏、无力、无奈、伤感,三人没来由的一阵恐惧。

  “你们先看看……”何小眼指了指案几上的两张小纸条,三人急忙打开纸条,聚首细读。

  片刻工夫,三人的脸色一片苍白,两张纸条飘落在案几上。何小眼捡起纸条,伸向烛火,两张小纸片化为飞灰。

  静,死一般的寂静,何不可看到三个哥哥脸色雪白,身子微颤,六只眼珠空空洞洞,茫茫然然地盯着烛火,仿佛三人的灵魂都已随着小纸条的飞灰散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何氏三弟兄自小便在军营里长大,见惯了血腥与杀戮,刚能站立就玩枪使刀,一会奔跑就冲向战阵,跟着父亲四方征战,铜心铁胆,骁勇善战,武艺超群,饥餐死敌肉,渴饮仇人血。

  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如此恐惧?这世上又有什么能让他们如此恐惧?死亡吗?何氏兄弟这样生于战场的人,血液里沉淀了太多的花岗岩般军人的激情与意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杀气。

  在浓烈的杀气面前,死亡不再存在,因为杀气本身就是死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道还有什么比死更令人恐惧吗?世上真有比死亡更恐惧的东东吗?

  何小眼静静地立在烛光下,五粒半绿豆大的眼睛越来越清越来越亮,在三个儿子的身上扫过来扫过去。

  何氏三兄弟逐渐停止了颤抖,老大何有家脸上泛起几丝血色,大大的双眼盯住父亲,里面充满了疑问:“真的吗?这是真的吗?”老二何有衣攥紧双拳,脸色发红,双眼如*,老三何有钱长长出了口气,显得坚毅而镇定。

  “父亲,这是真的吗……吧……”何有家嗫嗫道,话一出口,他就从惊惶中清醒过来,情报是真的,千真万确,自己只不过不愿或不敢承认而已。

  “这两封信是张大叔刚送到的,告诉你们一件事,”何小眼缓缓地说,“大内司礼监大太监周公公是我表舅,战乱中活不下去,自宫净身入宫,忠勤守职,升任司礼监大太监,司职御书房。内宫宫正司左宫正是我姨表妹英姑,大明建朝时选秀入宫……我十岁遭乱兵毁家,父母亲人皆殁……我逃得一条命,流落江湖两年遇上皇上,陛下当时还是小明王麾下左将军,我做了皇上的马僮……战乱多年,生死茫茫,存亡不知……直到十几年前,表舅与表妹才暗中秘密传递消息于我……我在从军时就有意隐瞒了自己的祖籍故地,当时也悄悄知会表舅与表妹,不要泄露我们的关系,他们在宫内,我在外,遇事互通消息,互相扶持……”

  大明律法,严禁内臣交通朝臣,皇上铁制红牌戒谕悬于宫中,内外交通是洪武大帝的大禁忌,违者诛灭九族,绝无宽赦。

  何氏三兄弟理解父亲的谨慎,当今圣上猜忌心十足,皇家密探满天下,尤其是朝中重臣与边防大吏身边,更是眼线重重,大臣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即时传入皇上耳中。不说别的,要是皇上侦知父亲与周公公及英姑的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