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战的血- 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知道事情就有这么巧,这班长看信的时候是躲侧所里看的……这是部队里常有的事,因为部队的战士们收到信后往往会公开念出来给战士们找乐子。尤其是那些情情爱爱的信。战士们最爱公开念的就是这些了。

    这或许是当年咱们躲猫耳洞时养成的习惯就把这个传统给一直留到现在了吧。于是就有些害羞的战士会把信藏着揶着或是躲侧所里看。

    也不知道这班长是因为看了信里的内容太兴奋了所以走神了还是怎么的,上完侧所后就直接提着裤子出去了,信就忘在里头。等他二十几分钟后想起这封信再回来找的时候……哪里还有信的影子,早也被别人当作废纸擦屁股去了。

    这地址一丢就没法回信了,这要是现代那也不是什么大事,女方回个信来问问是怎么回事也就有新地址了嘛!可是这时代的女人偏偏又十分要面子,见男方没来信就以为对方对自己不满意了或是有意见了,一气之下也不回信。于是原本是一段大好的姻缘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我在听到这事的时候只气得把那班长叫出来狠狠地训了一顿:“地址没了不会去打听打听?再不行请个假回去找啊,咱当兵的难得能找上个中意的媳妇,你看看咱部队有多少三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条,有你这么不当一回事的么?”

    这班长则委屈的回答道:“营长,俺是一个班长,如果俺请假了,那手下的那些兵怎么办?俺这不是担心会影响部队的训练和任务吗?!”

    被班长这么一说我也就没话了,班长说的也是实情,合成营的战士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许多人回家一个来回都要半个多月。做为一名班长的确不太适合这么做。

    想想也觉得挺无奈的,咱们当兵的那个苦啊。在部队里能接触到的女人本来就少,好不容易有个对像还要面临这样那样的危险……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这时代办事情和建立人脉不容易,比如联系买家、联系卖家等等,这大多都是需要亲力亲为直接到达买家、卖家所在的城市才可以完成的,而这时代交通又不是很方便,所以随便打通一个贸易渠道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距离远的话几个月也不稀奇。

    然而杨先进却有办法在两天之内基本就把这一切都联系好了,甚至具体的事项都已经谈得差不多只要去签个合同就可以了。

    有时我就在想,就算我动用部队、武警甚至把公安局也算上,也许都赶不上杨先进这个度吧!

    在我问起这事的时候杨先进是这么回答的:“这就是咱们当兵的好处了,战友遍布世界各地,随便找到一个就可以放心的把事情交给他们办,他们会把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这要是别人,想要做到这样就难喽!”

    闻言我不由恍然大悟,这才想起杨先进是抗美援朝时代的老兵,他当然会有自己的战友,而且这些战友都是陪着他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有了这种经历互相之间当然可以信赖。

    而信赖,就是人脉是否有用、可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因为有我的提醒杨先进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

    先是人员分配方面。

    杨先进把这个玉米贸易方面全权交给郑嘉义去做,郑嘉义跟着杨先进也有一段时间了,杨先进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个任务,同时这也是给郑嘉义一个煅炼的机会。

    这分配的过程自然不是把郑嘉义及几个员工调走或是干嘛的,这无疑会使福祥公司起疑心而去调查郑嘉义等人干什么去了。

    话说这时我还真觉得商场在某些程度上有些像战场,就比如这个信息上,各种伪装、保密、欺骗等等,比起我们在战场上用来迷惑敌人的手段也差不了多少啊。好在战士们当年在战场时就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了,所以这时用起来还是得心应手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为了让福祥公司轻敌,郑嘉义这些人其实是被裁员的。

    至于裁员的原因嘛,这时的先进公司有很好的借口:公司名誉遭受严重的打击,客户流失,生意缩水等等,于是必须得裁员……不裁员公司就要垮了,大家都没饭吃了。

    至于这裁员之后的这些员工也就是郑嘉义等人去了哪里,福祥公司自然是不会去关心的。于是郑嘉义等人就十分顺利的被安排到了玉米贸易那方面的工作去了。

    其次就是贸易方面。

    贸易这方面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只要联系上买家、卖家,然后还有用于运输的汽车或是车皮等等也就成了。

    话说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买家、卖家方面有杨先进的人脉在撑着,那可是他经商十余年积累下来的,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份是杨先进的战友也就是铁哥儿们,所以联系起来十分方便,几个电话打过去基本就知道全国各地的玉米价格是怎么样的了。然后只需要加上运费一对比,就知道从哪个省进货比较划算。

    运输方面就更不用说了,铁道部门那跟部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许多战士复员后就是进入铁道部工作的,随便问问也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所以说这时代没关系还真是寸步难行,有些人说中国是建立在关系网上的一个国家,其实现代社会的那种关系网跟这时代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就拿现在打击的“投机倒把”来说吧,有句口号是这么描写这时代的情况的:“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这话当然是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这时代“倒爷”的数量之多,而倒爷依靠的是什么拿到国家配统物资然后倒卖到市场上的呢?

    靠的就是关系、贿赂,这也是国家要大力打击“投机倒把”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行为无疑就是滋生**的一个温床,甚至已经有种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的形势了。

    让我庆幸的是杨先进的关系网还是挺大的,而且是各行各业,当官的、做生意的、跑运输的等等都有,这也说明我之前并没有看错人。

    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敢麻痹大意。

    原因很简单,这事万一让福祥公司知道了……那会是个什么后果大家都无法想像。

    就像之前所说的,福祥公司也许会破坏、会阻挠,更严重的还是福祥公司也许还会在这玉米贸易上插一手。

    就像福祥公司插足进入我们的批生意一样,福祥公司同样也可以在玉米贸易上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真要是这样我们可就惨了,虽然我们在国内有关系网的优势,但潘顺德却有香港方面的优势,于是在玉米贸易上又会展开新的价格战……不难想像,如果这种情况生的话失败的将会是我们。

    针对这一点杨先进和郑嘉义那是颇费了一番苦心。

    比如在香港寻找买家的时候就千方百计的避开一切与潘顺德有关的公司,而且用的还是新面孔。

    在玉米运输方面宁愿舍远求近多花一点运费也不经过某省,实在没办法一定要在某省停留,那也是派一些从没在先进公司露过面员工操作。

    所有的这些动作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的不让潘顺德现玉米贸易这回事,或者说就算现了也不知道这玉米贸易就是他的敌人先进公司在经营。(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新的任务
    第二天我就带着三百余名战士分成几批飞往云南。

    这三百余名战士的成份就不用多说了,大多是行特工连和狙击连的……缉毒大队怎么说也是一支武警部队嘛,虽说他们的工作要比普通武警要危险得多也复杂得多,但相比起战场来说还是属于低烈度的战斗。

    所以特工连和狙击连当然还是主角,尤其这咱们这特工连和狙击连还是在云南战场上与越军打过仗的,现在去的又是气候、环境各方面都与中越边境差不多的中缅边境,于是那作战经验就相当有用了。

    当然,因为有训练武警连的经验,所以我们清楚的知道武警那一套还是有用的。

    据赵敬平等人的初步推测,认为缉毒大队要面对的战斗很有可能是位于普通武警与部队之间,也就是这烈度会比普通武警要大,但还是与部队有差距。

    但同时这种行动又带有很重的武警性质,原因是毒贩在狗急跳墙之下很有可能会劫持人质以保命。

    另一方面又考虑毒贩知道被擒的结果多半是死罪,于是会不顾一切的作困兽斗,所以对付起来十分困难,也就是说对缉毒大队要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具体是怎么个高法吧……咱们就一点慨念都没有了。

    这不怪我们,都没干过缉毒这事不是?甚至可以说现在全国都找不出有几个干过缉毒的,要说真有干过的只怕就是在边境缉私的公安吧,就像张司令说的那个案例一样,本来是查走私黄金的,结果查着查着无意间就查出海络因了。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那些毒品贩子有多猖狂,查走私的都能查出毒品来了,那要是查起毒品来就不知道能查出多少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此行我还带了几个包括沈国在内的武警连的骨干,武警的训练那边也许会因为这几个骨干被抽调而受到影响。但一来这时武警的训练已经走上了正轨,另一方面还有熟悉武警训练的张勇在基地坐镇指挥,于是这问题我也就不用过于担心了。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在人手不足的现在要一口气训练那么多的武警。那就不该对训练质量有太多的要求了。

    我这所以选择这个沈国的原因,是觉得这家伙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当武警的料……这是在之前武警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的。

    这家伙在部队里的表现并不出色,甚至在资料里我知道他在部队里还是个“问题兵”,所谓的“问题兵”就是下达给他的各种任务他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完成,而是拖泥带水的随便做一下就敷衍了事。有一次放哨时甚至还因为趴在哨位里睡着了差点出大事故,还好越军踩到了地雷惊醒了战友这才及时发现了险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沈国也因为这事被记了一次大过,然而他还是死性不改,在部队里继续那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按他的话说。就是那是他的性格,天生的,没法改。

    他之所以也能进这武警连,我想多半是原部队想早点送走这个“瘟神”,于是就把他给踢到我们武警连这里来了。

    只是没想到这一踢还真踢对了。到了武警连之后这沈国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只没有之前那副懒散的样子有时甚至还在训练结束后自个研究战术及方法。比如这武警部队用的潜望镜就是他鼓捣出来的。

    有一天我问起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是不是因为被踢到武警连来后就怕了,于是就洗心革面了。

    沈国抬起头来不在乎的说道:“哪能啊,部队和武警连不都是兵么?我还乐得不上战场不用躲那到处是水是虫的猫耳洞呢!”

    “那这又是为什么?”我问。

    至少我不相信是因为我的原因,因为沈国转变的期间还是个小兵,我与武警连接触多的还是张勇。那时连沈国是谁都不知道。

    “俺也不知道!”沈国摸了摸头回答道:“就是喜欢,觉得打这样的仗要比战场猛打猛杀拿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掉脑袋的活有意思!”

    “哦!”听到这里我就有些明白了。

    我想沈国这话里头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像武警这类的低烈度战斗正好是沈国的兴趣,这就像现代人找工作一样,如果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而仅仅只是为了生活,那难免会有种混日子的心态。反之如果工作恰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就会主动的投入十二分的热情。我想沈国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我觉得沈国之所以会对武警这种低烈度的战斗感兴趣,是因为他更喜欢这种可控的战斗。

    这也许就是武警的战斗与战场的另一个区别:在战场上那就存在太多太多的意外,同时也存在太多太多的运气因素,一个兵就算训练得再好。丢到战场里说不准一枪没打就被流弹打死了,被弹片或碎石击毙了……也就是说在战场存在更多不可控的因素。

    但武警这种低烈度的战斗却有些不同,虽然也有许多的意外,但与战场相比可控性却强得多。

    由此我也知道这个沈国别看他吊儿郎当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但应该是个控制欲较强的人,之前他在部队里之所以那么消极完全是因为发觉战场不可控,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到了武警部队却发现这种战斗正合他意。

    所以说,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心相同,也就适合不同的工作这话是说对了。

    我们的行程与以往差不多,下了飞机之后就搭乘汽车前往边境,区别只是这一回去的是中缅边境而不是中越边境。

    “营长!”还在摇摇晃晃的汽车上朝边境前进的时候,粱连兵就在对面不岔的问道:“你说,这毒品会这么快流入云南,会不会跟越鬼子也有关系?”

    “就是!”坐在旁边的小石头插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咱们国家这么大,为啥什么地方都不扩散就扩散到云南呢?云南在跟越鬼子打仗呗,越鬼子在战场上打不过咱们,就想用毒品来腐蚀我们,想用鸦片战争时代帝国主义的方法来打败我们!”

    “说得对!”另一名战士也握着拳头说道:“你们想,如果云南的百姓都染上了毒瘾,这毒瘾很有可能就会扩散到部队,咱们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国民党时代的双枪部队,战斗力会受到影响不说,云南百姓的生活、经济和粮食产量都会受到影响,这可是我们云南边防的直接补给基地啊,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我军的补给负担!这就是越鬼子的阴恶用心,咱们一定不能让敌人得逞!”

    ……

    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越说越像是那么回事,只听得我苦笑不已。

    事实上我觉得毒品会最先曼延至云南也很正常,金三角地区以产毒、制毒闻名嘛,老挝、缅甸与金三角毗邻,中国又与缅、老有那么长的交界,那会扩散到云南当然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战士的心理作用,因为心里恨着越鬼子,所以把什么坏事都往越鬼子身上扯。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就像战士们说的那样,越南政府或者是为了经济利益或者是为了用鸦片来打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竟然会纵容边民甚至是毒贩制毒并将毒品偷运进中国贩卖。

    由此可见上级在这时候就开始重视缉毒并组建起缉毒大队还是相当有远见的。

    当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车队就开进一个用围墙圈起来的一个大基地内并在一排房子前停了下来。

    我刚跳下车就看到几名武警跑到我面前端端正正的敬了个礼,为首的一名战士铿然有声的叫道:“报告营长,武警三连一排三班班长葛良兵报道!”

    “唔!”闻言我不由一愣,没想到前来迎接我的还是我训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