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寡头199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寡头1991-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晚没睡?”当妮娜从大厅走进餐厅的时候,郭守云看了她一眼,皱皱眉头说道。

    “嗯,”妮娜摘下军帽,随手交给站在门口的佣人,随后一甩长,说道,“这一晚上,可是累死我了,先是一个宴会,接着又是视察营区,全州十四个营区全都转到了,一个都没漏下。”

    妮娜说着,走到餐桌边坐下,伸手取了一块餐布,替看着她傻笑的小维克多抹了抹嘴角。

    “早跟你说过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郭守云摇头说道,“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那眼都红成什么样了?”

    “怎么,关心我啊?”妮娜欣然一笑,顺手拿起一副叉子,挑了一根炸糕过来。

    “是啊,得意了吧?”郭守云失笑道。

    “有那么点,”妮娜嘴里咀嚼着炸糕,有些含糊不清的说道,“不过,现在你应该关心的可是你自己。嗯,昨晚那件事怎么样了?跑的几个人都抓回来了吗?”

    “不知道,”郭守云耸耸肩,心不在焉的说道,“事儿我交给莎娜丽娃去办了,我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耗在这上面“你这人算啦,懒得给你操心了,”妮娜摇摇头,也懒得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了,她三口两口将手中炸糕塞进嘴里,而后说道,“今天红姐不是说要过来吗,具体几点?我吃了饭打算小睡一会儿。”

    “还有几个小时吧,”郭守云看看手表,说道,“电话里说的是中午,你睡吧,一会儿我先安排人去把守成接回来,等红姐来的时候我叫你。”



………【第三二一章 回国的邀请】………

    如今的孙红羽可以说是远东的常客了,作为中远北方集团的董事长,郭守云夫妇的至交好友,她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哈巴罗夫斯克跑上个一两趟,尤其是这段时间,她跑的最勤。

    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商人看来,远东这个堪称一穷二白的地方或许是一块鸡肋,但是在中国人的眼里,这块地方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对成立不久的中远北方集团来讲,这个由郭守云一手控制的广大地区,更是处处充满商机与财富的宝地。

    以一场远东独立事件为契机,由于在整场时间中,国内对郭守云的坚定支持,这段时间以来,郭氏集团同中远北方集团的贸易往来出现了转机,尽管中远还没有获得真正进入远东的机会,但是在一些贸易问题上,郭守云还是初步的转变了部分立场,他开始尝试着同中远更进一步的接触。

    就拿双方关于宝钢轧钢机设备进口贸易方面的磋商来说,在郭守云的默许下,远东几家大型机械设备生产厂以及三家炼钢厂,已经同中远签署了包括提供设备、派遣技术组、为中方技术员工提供技术培训等一揽子的贸易合作项目协议。而在相同的条件下,远东方面所开出的价格,却比日本方面的要价低了近百分之二十。

    当然,远东方面之所以愿意提供这么优厚的条件,也是有其目的的,先说,现在不仅仅是中国方面需要类似这方面的贸易合作,远东方面同样也对此有着迫切的需求。不要小瞧远东同宝钢之间的合作项目,就是这一个大型的采购项目订单,便能令远东四家大型机械厂、三家钢铁厂摆脱经营上的困境,而这些厂家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则能为远东解决数万人地就业问题。因此。从这方面看,远东与中远北方集团的合作,是一个合则两利的好事。其次,远东的机械、钢铁行业之所以为宝钢提供如此优厚的条件,也是为了更好的打入中国市场,排挤一直以来在中国钢铁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日本同行。虽然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时间不长,但世人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大到足以令所有人垂涎三尺。在挺进中国市场方面,刚刚独立起来地俄罗斯已经起步晚了。因此,他们需要追赶,需要尽一切可能的抢占市场份额。

    而换一个角度说呢,对于目前的中远北方集团来说,他们也在做着抢占俄罗斯市场份额的打算。中远作为一家纯国营的大型贸易集团,其领导层的人物几乎全部脱胎于政府机构,因此。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在更多地时候都是倾向于宏观的,而从宏观上看,俄罗斯的整体状况与中国大体相近,可又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从两国的经济状况来看,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木材、天然气、铁等自然资源的储量高居世界位。煤炭、铝等资源的储量居世界第二。已探明石油蕴藏量占世界总量地百分之十三,天然气储量则占去了世界总量地三分之一。而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俄罗斯以机械制造、化工、石油等行业为主的重工业技术,可谓是高度达,尤其是国防工业,其武器制造技术,甚至一度过美国。

    相对于俄罗斯的状况来说,中国则是走了另一条道路。综合来说,中国的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可一旦放到实际环境里,这些资源却总能给人一种不够用的感觉。比如说木材,比如说钢铁,再比如说石油。同时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的路子几乎是与前苏联截然相反的。中国政府优先展的并不是标明国家实力地重工业,而是农业与轻工业、加工工业并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纺织工业来说,中国基本上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棉纺工厂,而这在当年的苏联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一个有资源、有科技、有重工业,却没有相配套地雄厚资金实力,没有足以满足国内民众生活需求地达农业、轻工业以及加工工业,而另一个呢,则是恰恰与此相反。这么两个大国凑在一起,的确很有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地空间。

    现在,随着强大苏联的解体,中国政府方面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新兴但却孱弱的俄罗斯,而拓展与远东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在俄罗斯扩大影响力的一块踏板。在这种情况下,中远北方集团作为伸向远东的第一根触角,它先要做的,就是抢占空间,排挤其它企图介入远东事务的利益方。

    孙红羽这段时间接连不断的朝哈巴罗夫斯克跑,她一方面是在追宝钢的项目,另一方面,也在试图同郭氏集团全面拓宽贸易渠道。就在不久前,郭氏集团在同中远北方集团达成了一项长期的贸易合作计划,按照这项计划,在今后三年间,郭氏集团将把类似食品、服装、卷烟、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贸易,重新转向国内,即以国内相关产商为主要的进货方。而作为回报呢,郭氏集团在整个进口环节上,都能享受到相当诱人的优惠待遇。

    连续两周时间,孙红羽作为中远北方的董事长,真可谓是七下江南,她先后奔波于宁波、温州、杭州、嘉兴等地,四处联系成规模、上档次的服装、皮革以及纺织厂家,竭尽所能的要将供货渠道问题一次解决掉。而孙红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她和郭守云之间的关系摆在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上面对这件事盯得很紧。

    在服装出口这件事上,北京方面的确相当重视,按照他们的意思,这件事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事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工作:来自远东的这一大笔订单,不仅有助于国内轻纺行业的展,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一笔生意,挤掉韩国人逐渐向远东渗透的影响力。而除了这两方面的考虑之外,有些人还打算借此机会,进一步同郭守云拉近关系,此时时近中国传统的春节,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把这一笔生意谈成了,那么接下来就有一个招标会需要举办,作为郭氏集团的总裁,这个招标会郭守云多少也应该有所表示。一个招标会,一个传统的春节,如果这两件事情凑到了一起,那么郭守云是否应该回国来看看呢?而一旦他回了国,那这个机会就真的是难能可贵了,它绝对有利于拉近郭守云日渐与国内疏远的关系,从而促使郭氏集团与中远北方集团的关系,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展。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境倒爷,到人人喊打的跨国通缉犯,再到各方争相拉拢的“香饽饽”,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郭守云的身边数经变换,而且那变化之大,几乎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位郭大老板如今很风光,活得很舒服,日子过得很痛快,可说一句实话,他在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酸楚,又有过多少无奈挣扎?不要忘了,当初国内查封哈尔滨郭氏进出口贸易公司,并对郭氏兄弟进行通缉的时候,恰好是郭守云事业起步,且最为艰难的时候。在他四周强敌环顾的情况下,国内一把抽掉了他身后唯一的退身木板,这件事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郭守云都忘不了,如果可能的话,他是再不想跟国内有任何牵连了。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小孩过家家,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郭守云虽然在远东的势力很庞大,但他需要考虑的东西却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与他所反感的一方打交道了,即便是仇人,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不得不与对方相妥协。幸好的是,郭守云很聪明,他的原则性也很强,在需要同谁打交道这方面他或许有些不由自主,但是这个交道怎么打,彼此的关系朝哪方面展,他却可以做的了主。在同国内打交道这件事情上,郭守云的原则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然国内奉行务实的政策,对待任何人任何问题都先考虑利益这两个字,那没什么好说的,他郭守云第一个要考虑的,也是一个利益问题:好处均分,风险共担,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回国内过春节?这是件好事啊,至少如今的郭守云是这么看的。离开东北这么久,他对哈尔滨的确是有些怀念了,更何况,守成和东婷都很支持这个想法,这兄妹两个乡土观念很重,他们出来奔波这么久了,早就打算会哈尔滨看看了。而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维诺格拉多夫两个人要去北京,他们要向国内那边靠拢,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自身最根本的利益考量,郭守云的国内之行也是无可回避的。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当孙红羽提出招标会定在春节期间,并借机邀请他前往哈尔滨观看春节冰灯展的时候,郭守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离开自己的家乡将近一年了,他真的要回去看看了。



………【第三二二章 初现的修宪危机】………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站在别墅区南侧的黑龙江上,穿着一袭黑色呢料大衣的郭守云,抬脚在江面厚实的冰层上跺了跺,扭头对站在岸上的孙红羽与郭守成笑道,“如果按咱们国内阴历的节气计算,今天已经进五九了吧?”

    孙红羽微微一笑,屈指一算,说道:“五九的第三天了。”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啊,”郭守云点点头,而后扭头朝江对岸看去,“可惜,今年的天气太冷了,这五九天里,也没有什么柳可看的。”

    “依我看啊,这里即便是到九九天,也没有什么柳树给你看,”孙红羽笑道,“这里要看白杨倒是随处可见,可这柳树嘛,却要往南走才能看见了。”

    “那倒未必,”郭守云笑了笑,弯腰从冰面上攒起一把积雪,用力一按,团了一个雪球出来。他将这个白生生的雪球拿在手里掂了掂,远远朝江对江心的位置跑过去,这才继续说道,“看到这一带的江岸了吗?等到天气再暖和一点,我就要在这里植满垂柳。”

    郭守云说着,伸手指了指东面远处的一个钢铁塔架,说道:“看到没,从那开始,直到别墅区西侧五百米,还有别墅区的周围,我都要给它植上垂柳,把这一带地风景好好变上一变。”

    “那能植的活吗?”守成愕然。他没听出自己地大哥正在同孙红羽打隐语。

    “呵呵,且不说能不能植的活。即便植活了,恐怕也看不到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胜景,”孙红羽步下江岸,不急不缓的走到冰面上,径直来到郭守云的身边,眺望着黑龙江南岸的抚远,意味深长的说道,“而没有那份必要的景致。单单是几株垂柳,估计也会乏味地很。”

    “嘿嘿,红姐又在以己之愿度人之心了,”郭守云嘿嘿一笑,将手上素白的手套除下来,随手塞进大衣口袋里,这才不以为然的说道。“在小弟我看来。有没有景致终归是无关紧要的事,关键是要活的舒畅啊。想想看,如果自己整日里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做,不分昼夜的满腹仓皇,那即便是生活在仙境之中,又有什么意思?”

    大哥与孙红羽的对话进行到这,守成总算明白这两人所打地哑谜了。正如过去一样。孙红羽仍旧在坚持不懈地做大哥的思想工作,她想让大哥,准确的说,是想让郭氏集团的方针,更加倾向于国内。而大哥呢。他的想法仍旧如当初那般坚决,他根本无意向国内过多倾斜。而是要继续将远东独立与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国内两大势力之间,过他所喜欢的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对大哥与红姐两人之间那近乎截然不同的思想,守成也不知道谁的想法更加正确。从根本上说,红姐地思想出点很高尚、很理想化,而大哥的则更加现实。理想令人激动,令人心潮澎湃,而现实呢,它虽然很残酷的,在很多时候也令人倍感无奈,但归根结底,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开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要想判别出一个谁对谁错来,那实在是太难了。

    “小狐狸,”定定的在郭守云脸上看了一会儿,孙红羽叹口气说道,“有一句话我不得不说,不知你有没有现,自从来了远东之后,你整个人变了很多,哦,应该说是变得太多了。”

    “是吗?”郭守云笑了笑,反口说道,“可我却不这么看,在我看来,并不是我变了很多,而是红姐你变了很多,自从出任这个中远北方集团的董事长之后,你地变化太大了,说实话,从你现在言谈举止上,我几乎很难看到当初那个红姐地影子了。”

    “哦?”孙红羽淡然一笑,很显然,她对郭守云这番话很是不以为然。

    “其实要看清别人的变化或许很难,但要看清自己地变化,应该很容易,”郭守云哈一口气,在那一片白蒙蒙的雾气中,他轻描淡写的说道,“就拿我来说吧,我要想看清自己变没变,那只需要随便翻出一件旧事来,然后平心静气的去考虑一下,这件事情我过去是如何考虑的,显然又是如何考虑的,两相之下简单对比,有差距那就说明我变了,差距不大或说是没有差距,那我就还没变。呵呵,不知这个办法红姐你尝试过没有。”

    “嗯,这个办法听起来倒是很有意思。”孙红羽歪头想了想,欣然一笑说道,不过

    孙红羽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她看到在江边的岸堤上,一身黑衣的尼基塔,正拿着一份厚厚的稿件奔下来,从她那严肃的表情上看,显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向郭守云汇报。

    尼基塔过来的度很快,在刚一踏上江面的时候,她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在地上。幸好的是,江边上站着几名保镖,这些身手敏捷的家伙扶住了她。

    “红姐,”几步跨到两人的身边,尼基塔先是礼节性的同孙红羽打了个招呼,继而将手中的文件递到郭守云的面前,说道,“先生,莫斯科刚刚传过来的最新消息。”

    尼基塔这么说着,又看似不经意的朝孙红羽瞟了一眼,尽管她嘴上什么都没说,但那意思却相当明确,她希望这位“红姐”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