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九三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一九九三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者很有讲究,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作业提交率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主观看法等因素决定,而其中老师对学生的主观看法对平时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明面上肯定不会这样说了,不过大家都懂的!)

    那么就是说,与老师关系好的学生就占便宜了,也就是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更占便宜。

    因为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大多会与老师主动交流、联系,而老师们也多半喜欢这样的学生。

    所以,后来的结果证明吊人陆修杰吊错地方了,他吃亏了,吃大亏了!

    因为这个不吊的吊人从来不与老师们交流,在大学里他就是一个性格比较孤僻的人,不与陆修杰熟悉的人,他一般是不与之联系、交流的,而老师们就是属于与陆修杰不熟悉的人群。

    (所以啊,前辈老鸟在这里提醒刚进大学的菜鸟们,在大学和谁吊也别和专业老师吊,因为说让你挂科就让你挂科,说不给你补考过,就不给你补考过;

    和谁吊也别和领导吊,因为领导能给你穿小鞋的地方多了去了;

    和谁吊也别和同学吊,因为谁知道背地里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隐患呢;

    和谁吊也别和宿管站阿姨吊,因为得罪阿姨说扣你分就扣你分,你丫学习再好,也拿不到奖学金和助学金;

    能够吊的也只有学校食堂了,丫丫的猪肉涨价了,你蔬菜也跟着涨毛线啊!

    黑心老板去屎,汽油涨价,你鸡蛋跟着涨毛线啊!大学里,郁闷的地方多了去了,没你们想象中美好,所以你们懂的!

    好吧,以上不代表作者观点,都是陆修杰这个家伙的意见,有事请找陆修杰!)

    大学四年,陆修杰主动联系老师们的次数加起来,居然不到5次,而老师们自然就对他的看法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所以,从老师对学生的观感这方面来说陆修杰是失败的,后来到了实在抗不住必须求老师们帮忙的时候,也没老师真心帮忙了!

    平时不拜佛,临时烧高香也晚了!

    原因之二,就得提到补考程序这个点上。

    有些学校的补考是安排在来年开学,更人性化一点的学校会安排老师给挂科的学生们统一补课。

    而陆修杰所在的学校与此类学校正好像69这样,把补考安排在新学期的期末考试期间,而且还不安排补课。

    如此一来,补考就较难通过了。

    因为挂科的科目的补考时间离当初学习的那会儿相隔太久了。

    所以就像重新学习一样,这重新复习起来显然一个人苦干更加困难!而且又得复习迎考新学期的考试科目,那么复习挂科的科目的时间就不多了!

    而吊不起来的陆修杰在理科方面,悟性实在太差,复习效率又不高,于是高树补考一挂再挂。

    原因之三,大学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人情世故很重要。

    聪明而又变通的学生,在考试后感觉糟糕时,就已经联系老师请求通融了。

    一般的同学抱着侥幸的心理,如果挂科了才会马上联系老师请求通融。

    而陆修杰属于第三种——外星人,这类生物性格固执,不屑于人情世故,怎么也不会联系老师求通融的。

    结果麽,自然总是一伤再伤了。

    其实,在大学里,就算学生因为性格等原因,不怎么联系老师,不与老师交流,这对老师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打不了的,因为每个老师都有太多的学生,要是每个学生都喜欢与老师联系、交流,那就该老师觉得烦了,因为老师根本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啊!

    只有少数的学生才会屡次补考不过,既然自己考考不过,唯一的办法就是走人情的路子了。

    会说话的脸皮厚点的学生,自己就带着礼物悄悄地联系相关老师去了。

    面嫩一点的学生自然也会找家长,由家长出面做工作。比如陆修杰同寝室的一哥们,就由他爸爸给老师送了丰厚的人情,然后大四最后的时候,依旧9门课挂科的,居然也顺利拿到毕业证了。

    而陆修杰这个入了地狱的悲剧人物,在大四第二学期只剩1门挂科,却没有在毕业季顺利拿到毕业证,有股蛋蛋的忧伤!

    曾经有关系较好的同学在毕业前,劝修杰学习同寝室那哥们的做法,却被拒绝了。

    因为前世陆修杰的家境并不富裕,并且这个非地球人类的思想意识里也强烈抵触这种做法。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很重要,有时候甚至超过专业能力。人际交往的一大关键在于会说话,人们说“会说话,少奋斗十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不会说话,说错话,往往就容易得罪人了,得罪人也意味着可能坏事儿。

    所以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尤其要注意“警言慎行”,比如你和同事在竞争某一职位时,比如你和同学在竞争某种学校奖励时。

    而陆修杰在大学做得最错的一件事儿,就是在毕业前夕,针对送礼塞钱通过挂科的行为,说了句“这种潜规则,我是不会遵从的”,用现在的观点看,那就是看似正直其实根本是在作死啊!

    当时,天真的陆修杰对自己的作死行为却毫无认知,他以为大学就是一个象牙塔,然而大学其实就是一只染缸。

    修杰童鞋就像和说了句“今晚吃什么”这样的话一样,不当回事。直到大学毕业1年之后,大六学年的修杰童鞋才明白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

    在大学,只要不得罪老师,不得罪学校领导,都是能顺利毕业的!

    毕业季前后,天真的修杰同学找老师帮忙——找任课老师、找论文导师、找院系领导,一个个都说很忙,百般推脱。

    当时陆修杰并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固执的他,在几次失败后也就不再找老师帮忙了。

    毕业后,陆修杰回到当初大四毕业实习的工作单位,但是没做多久,因为没有毕业证的原因,陆修杰最终还是失去了那个“金饭碗”,从有编制的正式员工变成没编制的待定人员。

    这让当时的陆修杰,感觉前途渺茫毫无希望,心境极其灰暗之下骄傲的修杰再也不堪忍受同事异样的目光,也没那个脸再待下去,最终黯然辞职了。

    大家一起毕业,当同学们在职业生涯路上扬帆的时候,陆修杰却被闷头一棍打倒在地。

    后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陆修杰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时期,自暴自弃、浑浑噩噩。

    勉强又找了份工作求生,也因为一直没有走出心里的阴影,没有在工作中发挥出色,从而在与同事的升职竞争中败下阵来,一气之下再次辞职了事。

    再后来拿到毕业证之后,再谋求新工作时,也总是不如人意。

    毕业后的一年,倔强固执的陆修杰多次拒绝亲友劝说回到学校向老师学校低头,也拒绝了亲友们帮忙介绍的工作。

    陆修杰独自一个人求职、面试、失败、继续,反复几个过程,无数次之中,也短期地做了三四种不同的工作,但是要么没有发展前途,要么因为工资待遇问题,总是稳定不下来。

    最后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下,陆修杰终于回到学校,向“名为现实的怪物”低头了。

    某个帮忙搞定毕业证问题的老师(还是复习补考,走个程序)在事情办成之后,语重心长地对陆修杰说,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这种潜规则,我是不会遵从的”被人传到院系的领导和老师耳中了,而且传得面目全非,变本加厉。

    直到这时,陆修杰终于才明白了是什么,导致他不能顺利毕业。流言,哈哈,流言,陆修杰泪流满面,悔恨不已,却已经迟了。

    人生中的机遇,不是经常有的,当它来临时,一定要抓住。前世的陆修杰因为说错话,得罪了人,最终导致错过了或许是一生中最好的机遇——那份“金饭碗”工作。

    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请尽早挽回,不要试图掩盖和拖延,因为时间越拖越迟,错误越拖越大,最终你将无法挽回,尽吞苦果,这颗苦果还是你自个酝酿长大成熟的。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这句话在现代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幸好重生回来了,而离前世悲剧的发生还有很久,而且既然上天能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那麽我就不能让悲剧再在我身上上演。

    想到前世自己的固执和说错话而导致的悲剧,戾气控制不住产生,人说相由心生,难道悲剧的产生只是我个人的不错麽?!

    不,不是。老师的错?学校的错?社会的错?还是恶意散播流言的人的错?

    仔细想来,我的悲剧是源于我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种种因素,综合导致的。

    有些事情必须想通,事情憋在心里总是不好的,陆修杰这样想道。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章 今世的思考
    错、错、错!

    陆修杰思考着错在哪里。

    自己的错在于不明智。有些事情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己当时不向现实妥协的行为,说得好听点就是有点小正直,说得不好听就是固执的傻、不通世故。

    毕业前夕,亲友纷纷相劝,却也改变不了自己固执的决定。

    假使当时自己能够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来看问题,妥协才是正确的做法。只是那时,自己的固执让自己不想去考虑这些。最终受伤的却是自己,更受伤的却是辛苦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

    老师的错在于毁诺。毕业前夕最后一次补考安排在毕业实习期间,而自己当时是在异地读大学,毕业实习是在明珠市本地。当时是在某公益基金会实习,有这次机会很难得,好不容易通过一位长辈的关系才有的,为了竞争僧多粥少的编制,当时很努力地学习、工作,而自己的表现很好,单位领导有意让自己毕业后留下来。

    当时的自己很担心,担心因为挂在那棵高树上,毕业证届时拿不到的话,那该怎么办?估计到时候毕业证拿不到的话,那么这份工作也就没有了。

    所以当时自己联系了院系的一位副教授,也是自己当时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知道了自己的这个情况后,答应帮自己疏通,让自己放心在单位实习,不用回学校,以免错失这次良机。

    结果后来,自己回学校论文答辩的时候,这个老师的态度就已经不一样了。等到毕业时,这老师人就已经不在学校了!!!

    该老师在电话里对当时的自己这样说道,“陆修杰,不好意思啊,我不在学校,在外地搞一个科研,极其重要,赶不回来啊,要不你找xxx老师帮忙看看…”!

    就这样,自己的事儿就这样被耽误了。这能让自己对老师没有怨气麽?!估计换了谁都很难吧!

    学校的错,则是那些应试教育下的通病。虽然说现代教育是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德智体美劳要求全面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客观事实啊!

    作为学校,你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在所有的科目上都合格,毕竟有一部分学生是偏科生,学校不能把偏科生等同于差生。

    对于文科偏科生来说,理科就像是蝌蚪文那样难懂;同理,对于理科偏科生来说,学习文科往往事倍功半。

    优秀的学生,各个学科,无论文理还是语言,成绩都是优秀的,但是并不是说这类学生在各个科目上都有天赋,付出的努力都一样,只是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得学习、取长补短,渐渐得好的学科更好,差一点的学科也比一般学生好。

    而对于偏科生来说呢,这类学生学习大多数遵从自己的兴趣来,喜欢英语,英语这科目就学得好,喜欢数学,数学这科目就学得好,喜欢语文,语文这科目就学得好,对于不喜欢的科目,他们不会花多大精力去学习。

    勤奋而聪明的偏科生会花点精力在差的科目上,至少把成绩维持在及格和中等水平线,而懒惰的偏科生,他们宁愿把学习精力全花在喜欢的科目上,对于不喜欢的科目完全是放任自流的学习态度,这类科目的成绩完全依托于他们的临场发挥和运气。

    虽然现代教育主旨是培养综合型人才,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偏科生也能撑起一片天。

    “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在其19岁那年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九·一八”事变后,钱伟长放弃进文学系和历史系,物理考试只有5分的他,却选择学习物理(ps1),“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奋,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最终钱伟长成长为一代科学巨擘。

    文学家、作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也是一位典型的偏科生。钱钟书出生于书香世家,尤其擅长于国文、英文,考入清华的时候英文更是满分,但是数学仅得15分。

    当然自己是无法与这两位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但是前世的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是偏科生,这道理是一样的,偏科的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高中时代的自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习成绩都挺差,英语成绩也就一般水平,当时的教数学的班主任曾经当面批评自己的学习态度,责问自己说,你学习态度很有问题,这样下去,你“3+1”的“1”还能选择什么,以后能不能上个好点的大专都成问题。(ps2)

    当时,自己年少不懂事,语气很冲地回答,我选历史。用现在的网络语言形容就是,后来的发展让那班主任都“震精”了。凭借对历史的兴趣和天赋,自己在历史班混得出类拔萃,被班里人称为历史天才。

    现代应试教育制度环境下的大学制度,真的会让人很无语。

    钱伟长考入清华的那个时代,大学是可以考进之后,再有较长时间进行考虑并选择专业的。

    而我们现在都是被填鸭式教育,高中学习很累很辛苦,大量的作业,学校和老师给我们灌输终极目标——考进大学,至于专业的问题只有到了高考前夕填志愿的时候,稍微给你讲一讲!

    如果家长文化水平高、社会阅历多、社会关系多,那还能教我们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如果家长只是农民、普通工厂工人,没有对高考和大学相关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再加上如果学校和老师对我们学生这方面不认真负责的话,那我们学生只能稀里糊涂的填志愿了。

    结果很多学生都是稀里糊涂的考进了大学,而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院系专业有一定认知,更少数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所规划,很多学生们进专业前跟本不了解这个专业是什么、未来发展怎么样,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被坑了,毕业进入社会后才发现不只是被坑,而是被坑惨了。

    对于勤奋的学生来说,被坑就被坑了,我照样认真学习出人头地;而对于偏科生们中的懒家伙们来说,被坑了,专业不喜欢怎么办,凉拌,大学就是玩儿,以后再找份好点的工作就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