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珍则说他们稻田的水稻长得相当不错,虽然稻田里被方信挖了很多深坑深沟,能种植的水稻也比平常少了十分之一,但看那水稻的穗子都结得满满的,估计着今年比种普通水稻还要打得多。
“他们种的这是香米,味道比较好。因为鱼儿可以吃虫,还有鱼粪可以肥田,都没打什么肥料农药的。”黄晓英则边吃饭边普及稻田养鱼的好处,她同时也说了,如果真弄起来的话,应该比种普通水稻要划算一些。
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前,等他们将这稻田里的水稻全部收回家,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但这其中也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这稻田收割起来极其不方便。
既不能把水全部放干,也不能把水稻把子搁在田里,得一把把抱到外面才行,这一来就相当麻烦。黄晓英估计这两亩地的话,方信一家集体出动,起码得干上两天才行。
方信这家伙心又大,养了两亩地的鱼,平常人家家里的水田也就这点面积,自然不敢都拿来冒险,倒是可以弄个几分田来试试。
她们吃饭聊天的时候,方妈和沈箮还在不停上菜,黄晓英之前也想帮忙的,被她们赶来吃饭,说是她们两人就足够。本来方妈是想沈箮也先去吃饭的,可沈箮就是不肯,她现在还不饿,也不想光让方妈一个人忙活。
胡一珍则招呼方妈她们,“幺婶,别去弄了,有这么多菜,桌子都快堆不下了。你们也赶紧来吃饭吧”
“没啥菜了,就还有最后的番茄蛋花汤。”方妈说着又往里面厨房里去。
在饭厅里,就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这番茄蛋花汤端上桌之后,尤其受小孩子们欢迎,一个舞刀弄叉的,又少不得惹来大人们的笑骂声。
方妈和沈箮两人这才上桌吃饭,黄晓英就笑着说厨师们最辛苦,最后才吃饭。
方信没喝多少酒,只顾着吃饭吃菜,他很快就放下碗筷,提前离席,“大家慢些吃”
反正有方爸陪着他们,方信也不怕失礼。
而且他也是有正事要做,要去外面翻晒打回家的稻谷。
算上昨天打回家的稻谷,一共收了六千来斤稻谷回来,光这翻晒都不是个轻松的活,但还得有人去干才行,方信作为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这点辛苦活是该他干的。
………【第125章】………
第125章
吃过午饭后,妇女们都赶着回家喂猪,几乎每家每户都喂了猪的,这时候家里的猪应该饿得直叫了。(顶点小说手打小说)男人们有在方信家休息的,也有跟着回去看家里情况的。
方爸也出来帮着方信翻晒稻谷,得趁着现在阳光充足,早点将稻谷晒干。一下打了这么多稻谷回来,专门一个人不停地翻晒都不够。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回家喂猪休息一会的人又都回来了,黄晓英抱来西瓜切着大家吃过之后,就又出发去稻田里打谷子。
临出发前,大人们还特意嘱咐小孩子们不要跟着出去,上午的时候,就给他们送水送西瓜的那会功夫,这些家伙就净添乱。
胡一珍和蔡莲还特意嘱咐方雪姐妹和小鱼儿姐弟,让他们帮着收下稻谷,这么多稻谷想全部收到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了这些小孩子们帮忙,倒是能快上不少。
方雪他们自然点头答应,方雪还嚷嚷着说她们上午也干得好好的,大家就都笑了。
方妈沈箮她们也勤快地翻晒着稻谷,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很多水泥马路的稻谷就晒不到太阳了,黄晓英就组织小孩子们把散晒在马路上的稻谷扫在一起。他们力气小,但身子灵活,扫稻谷这事还是能干的。
不待孩子王黄晓英多说,他们就各自划了界限,帮着收拢稻谷。
出门的时候方信他们就将茶水西瓜一并带了回去,倒用不着他们小孩子再去胡乱折腾。下午的时间比较少,大家也就没怎么浪费,努力往家里收稻谷。
这天的战果也相当辉煌,到天黑下来之前,十三个人打了大概五亩半的水稻回家,方信家的水稻收了一大半回家。就还有养鱼的两亩稻田,秧田,以及些零碎的小田,糯稻也种在这些小田里的。
方爸他们说起来的时候,方信也暗自总结着打得这么快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家都很卖力,没人偷懒;二来用李小娃的车拉稻谷,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稻谷很熟敲不了几下就全部下来了,方信自己也融入其中,割起水稻来也可以一个顶俩。
方妈沈箮黄晓英几个人都没出门,却都忙得团团转,下午的稻谷打回家,还得先弄开把多的隐草捞出来再说。
晚上的饭菜弄得也相当丰盛,还是以肉为主食,腊肉香肠更是不缺。方信去山里捡回来的杂菌和木耳也都弄上桌,这时候吃起来也格外美味。
炒蚕豆花生米猪耳朵这样的下酒菜也不少,劳累了一天,第二天又没什么大事要做,大家也都敞开了喝酒。
方信给方爸泡的那些药酒很受大家欢迎,用方云明的话来说就是,“这酒够劲道”
“好喝的就多喝一些……”方爸如是说,然后又劝酒,倒是方云利几兄弟,不用方爸劝,他们自个就喝上了,还开玩笑划拳啥的,搞得很是热闹。
方信就想这酒桌文化倒真是源远流长,他酒量一般,不过有空间可以作弊,喝多少也没问题。但大家都没去灌他,也算逃过一劫。
席间,方云明他们也问起方信家修房子的事情,方爸就说等稻谷打完之后就开始建,到时候还要请大家多帮忙。
大家都满口答应下来,都知道方爸方**为人,绝对不会亏待他们。到时候他们修房子的时候帮着添砖递瓦,挣点小钱还是可以的,农村里挣钱的渠道不多,像人家修房造屋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经常能遇到的事情。
所谓的帮忙并不是帮干忙,什么报酬都不要,能免费帮你一天就算关系相当到位的了。
吃饱喝足之后,方爸方妈也赶紧拿钱出来,本来是打算今天他们帮着打谷子给钱的,但他们都不肯接,推来让去弄得跟打架一样。
方爸方妈对此倒是有心理准备,不过这个态度肯定要表明一下的,要让人家自由选择。
方妈就笑着对他们说,“到时候你们家里打谷子的时候叫我们一声就是。”
大家都呵呵笑着说好,然后又笑着说到时候要把时间商量好,免得撞车。
可事实上,真等到大家都打谷子的时候,几乎都集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也不过前后几天而已。
方信家三个劳力,倒也能应付得过来,沈箮就算了,看她文文弱弱的样子就知道不行。
在农村里,这样的方式也经常可以见到,用方**话来说,就是还活路。大家相互帮忙,你帮我打一天谷子,我帮你打一天谷子,这样就不用额外花钱请人,机器也可以免了。付出也就是生活费而已,但这并不算什么,不管给人家打谷子还是给自己打谷子,总是要吃饭的,还得吃得好才行。
所以,总体来说,这种相互帮忙的方式还是相当普遍和流行的。
方爸方妈都是厚道人,也都知道这人情是最不好还的。
不过他们也不担心,反正债多不用愁,到时候修房子欠的人情债怕是会更多。
吃过晚饭后,大家也各自散去,尤其像方云明李小娃他们这样全家出动的,要回家看屋,这时候社会风气并不太好,小偷小摸的家伙还有那么些。
最忙碌的时候过去后,方信他们这才来得及洗澡冲凉。
各自忙活一阵之后,方信他们这才清闲下来,躺地坝里的竹凉板上休息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过了。
乘凉,看星星,聊天,方信也关心地问沈箮她们俩累着了没,并说之后就没这样辛苦了。
沈箮笑着说,“还好,蛮充实的生活,这才是收获季节应该有的节奏。”
黄晓英也嘿嘿笑着说比下地割水稻好多了。
方信就笑,“看来昨天上午割水稻已经给你留下了心理阴影了。”
黄晓英就笑着扯其他的,问他们打算怎么还活路。
方信就说,“有人叫就全家出动去帮忙呗当然,沈箮是要留在家里打理家务事的。”
黄晓英问,“这样一来会不会很亏的?”
“你想太多了,还了多少人情啥的,大家都记在心底的。这会他一个人来帮忙一天,我们三个人帮他打一天谷子,到我们修房子的时候,他也会多帮两天忙的。而且,今天来帮忙的都是和家里关系比较好的。”方信简单解释着说。
黄晓英这才明白过来,这样的关系是城市里居民很少遇到的。
又聊了会之后,方信就让她们早点休息,还说她们明天可以睡个大懒觉。
两女孩子都笑,沈箮看方信自己不动身,就问他晚上睡哪?
方信说他晚上睡马路,黄晓英自然不信。
可方信说的是实情,这几千斤粮食堆在外面家里人都不放心,得有个人守着才行。除了方信外,方爸也在地坝里睡觉,连着大花也提高了警惕。
好在晚上没什么状况发生,方信也在空间里好好休息一场。
第二天,方爸方妈让方信他们在家里休息,他们则去将昨天打下来的稻草捆好。
为什么不叫方信去也是有原因的,之前方信做什么都还好,唯独捆这稻草,他老是笨手笨脚的,怎么教都不会。方妈他们还笑骂方信是朽木不可雕,勉强捆出来的稻草也不像样子,一拉就散了,方妈他们因此也在捆稻草的时候将他自动屏蔽掉。
他既然不会捆稻草,就留家里晒稻谷好了,反正晒稻谷也需要一个大劳力。得不时翻晒,捞隐草,筛隐草,换了手劲小的沈箮她们来,还真不能坚持多久。
黄晓英和沈箮出去摘菜的时候,看方爸方妈正在稻田里捆稻草,看着还蛮好玩的,黄晓英就拉着沈箮前去凑热闹,想学着捆稻草。
方妈也认真教她们,结果两人闹得跟方信之前的结局一样,真的用捆了。
黄晓英还不停嚷嚷着说多看几遍就会了,可一个又一个稻草下来,也没锻炼出她的水平来。不是没压好就是拉不好,最后她干脆胡乱捆上了事。
黄晓英只得颓然放弃,反观方爸方妈他们,熟练地用手指按住稻草,一绕一拉,一个稻草就捆好了,然后将稻草一撒,立在田里,等着太阳晒干。
在田里帮不上什么忙,外面太阳也大,两姑娘就安心地摘了菜回家。
方信家的稻谷成熟得最早,收回家晒了三天,好在老天爷争气,没给他们捣乱,这里的几千斤稻谷顺利晒干。
晒干后自然要车干净装仓,这些稻谷都是要卖掉的,也就没晒得特别干。方信他们好歹还晒了两三天,有更过分的,直接晒上一天半天的,水分晒干后就装好卖掉。
黄晓英在这边玩得乐不思蜀,也没想着回江城这回事。
她一向野惯了的,她爸妈也不用担心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他们也知道这时候农村开始收稻谷了,想着黄晓英这家伙经常吃人家拿人家的,这时候也该做些贡献。也没催着她回江城,黄晓英也就安心住下来,反正方信家可以上网,她做起事情来也方便得很。
这天下午要将稻谷车干净装仓的时候,黄晓英又玩风车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她不会去装稻谷啥的,而是抢了沈箮的生意,摇风车。
这个活倒是很简单,看方妈简单示范两遍之后,黄晓英就做得有模有样的了。她一手摇风车,开关这边一般打开后就不需要多去管。她就用手去刨风车上面的稻谷,一会又去刨下面箩篼里的稻谷,不让它们溅出来。
方妈和沈箮就负责把稻谷收拢,并将稻谷送到风车上去。
方信和方爸则将自己地坝里,以及晒在马路上的这些车干净之后的稻谷挑去存放在大姨家里。
这一条龙的服务,持续到将所有的稻谷全部车干净。黄晓英终究没能坚持到底,她就和沈箮轮流着摇风车。
沈箮她们也没忘记统计一下收成,稻谷太多不可能全部一一过称,但这并不是问题。黄晓英和沈箮尽量将每一箩篼都车一样多,好在每个箩篼的大小也差不多,这样,只需要记住一共车了多少箩篼的稻谷。最后再称一下每一箩篼稻谷的数量有多少,再乘一下就行了。
最后她们也统计出来了,每箩篼稻谷70斤左右,她们一共车了整整一百箩篼,一共就是七千斤左右。
一共收了七亩地回家,这样算下来,差不多每亩地能产将近一千斤水稻的样子,这数字算是产量高的了。
黄晓英就高兴的说,“能有这样的成绩,再累都值得。”
方信也点头称是,方爸方妈看着满仓地稻谷,也都开心地笑。
不过种水稻的收入确实也低,这七千斤水稻还卖不到一万块钱。他种一个月的羊肚菌就能比这收入更高,甚至几颗果树都能比这收入更高。
但方信并没有说出来,如果没有他那神秘的空间,他也没什么资格来评价。
黄晓英和沈箮也识趣地没提这头,对方妈方爸这样的传统农民来说,水稻玉米才是最正经稳定的收入。
把这些稻谷收回家之后,第二天,方信他们全家又出动,沈箮和黄晓英也帮着割下水稻。
这回就要轻松多了,上午到十一点,下午再出去两小时,方信他们就将除了养鱼的稻田外,其他零零散散的,约有一亩多地的水稻收回家。
这之后,就要面对最难办,也就是方信养鱼的那块稻田。
方信在这块田里种的香米是晚稻不假,但说是晚稻,其实也晚不了太多,也就比普通的稻谷晚上几天罢了
这还不能和别人地里的水稻相比,得和方信家自己种的水稻相比。
方信在这块水田里放的空间水可不少,成熟起来也就比较快,比人家的早稻还要早上两天。
看这些香米稻可以收获,一家人商量之后,也就决定即刻收回家,要不然等大家都打谷子的时候,方信他们要出去帮人家收稻谷,就没功夫来收它们。
由于之前春天的时候,大家的秧苗都遭遇了倒春寒,就方信家的秧苗保护措施做得好,没受什么影响,这时候比人家的水稻成熟得早些也没人怀疑什么,除了李明顺在那唧唧歪歪说些牢骚话,可大家都把她的话当耳边风,吹过也就算了。
稻田里还养着鱼,水也深,直接在里面打可不现实,在里面放稻谷都不行,打湿了的话晒起来就会特别困难。
因此,割下的水稻必须一把把拿到岸边来。
可方信还是把半桶扛了过去,这半桶他已经修补过,绝对不会进水。
方信让方妈他们先把靠近田埂水稻割了,水稻把子全部弄上岸来。
把田里腾出空间来之后,方信这才把半桶放下水,半桶就漂浮在水上面。
方信赤脚下田,把割下来水稻放在半桶里,然后还可以推着半桶前进或者运往岸上。
这一来就节省了来回奔波的劳动力,黄晓英看了就傻乐起来,“好玩得很,完全可以把这半桶当船来划呢”
有这样好玩的事情,黄晓英自然不会错过,把拖鞋踢一边,拿着镰刀就下田去。她穿着短裤,倒不用挽裤腿。
可方信看她急冲冲的样子,还是得提醒她,“小心点,别冲里面的深坑深沟里去了。”
黄晓英连声应好,还笑着说,“方师兄你该叫你家的鱼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