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方家的这帮人外,像之前和方信家关系不算太好,还为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吵过架的胡少德家下午的时候也过来找方妈,不过他说是租机器用下。方妈他们哪里肯要这点钱,只说如果到时候有空的话,让他们尽管拿去用就好。
倒是那惹人讨厌的李明顺还算硬气,没开头提这事情。
不过据住在他们家对面的胡少德讲,李明顺说牢骚话的时候隐隐透露出来,说是也准备去买台玉米脱粒机回来。
李明顺这家伙,和谁都不好相处,新搬进他们那院子的胡少德也是一样。用胡少德的话讲,“她巴不得那院子就他们一家人住“
沈箮在旁边听了,暗自觉得好笑,还悄悄向方信挤眉弄眼,方信回敬她同样的眼神。
“他们家买也好啊,之前的打米机什么的不就是他们家最先买的吗?”方妈没说那李明顺什么坏话,要不然话一传出去,又是一番纷争。方妈虽然不怕她,可惹了她就是个麻烦,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不要去招惹她。
听他们说话特别没意思,沈箮就和方信回自己屋子,她也和方信说起这邻居之间的相处之道,她也想不明白,像方爸方妈这样的好人都会有人嫉恨。
“那人是极品,看谁都不顺眼。”方信如此解释道,倒是懒得去理会那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
事实上,在这农村之中,这样的关系最难处理。因为文化程度以及见识方面的差异,蛮不讲理的人太多。你要一一去纠缠的话,根本就扯不清楚。
沈箮表示赞同他的意见,她也是考虑着将来要在这里长期生活,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要注意一下才行。
方信就让她不必担心,那种看你不顺眼的人,你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错,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沈箮轻吐了下小舌头,她也不是什么怕事的的人,只是觉得能少些麻烦就最好不过了。
她还是把主要心思放在了食用菌的种植上,这会又和方信进去查看情况。
这会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竹荪,之前一次收获竹荪的时候,沈箮不在这边,因此也都只是纸上的经验。
倒是方信,仔细观察过从菌球破壳而出而出的情景,这时候就被当成了活教材。
方信也就当仁不让,“我看这情景和当初出菇前一天的情况最是相似,估计明天就可以出菇。还好搬回家里来了,要不然还得像上次一样漫山遍野去找。采摘下来的竹荪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沈箮点头说,“是这个理,等菌裙张开最大的时候,才是收获的最佳时节。以往很多种了特别多面积竹荪的人,到了这时候就忙得脚不沾地的。面积特别多的,请人摘都摘不过来。我们这点还算好,我们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这时候外面太阳好,还可以迅速晒干。”
“规模扩大后,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方信望了一眼那些种着羊肚菌的菌床,“到时候还得去买专门的烘干机回来,外面的太阳可不是时时刻刻都这么好的。”
“这是个必然的我们也可以调控一下,最好错开出菇,要不然,有烘干机都不一定忙得过来。我得把这点记下来,免得到时候又忘记了。”沈箮点头,这上面肯定不能省。
方信说好,就跟种出来的粮食需要及时晒干一样,这食用菌也是一样,迟了就坏了,前面的辛苦就全都白费了。
最初被沈箮和黄晓英寄予厚望的伞把菇的人工驯化工作,现在还没个底,毕竟,这样的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不能完全保证可以出菇。
倒是这些白蚁,被方信他们喂养得白白的,数量也相当多,那蚁后更是厉害,几乎一刻不停地忙着产卵。透过玻璃,方信他们也能观察到白蚁的生活习性之类的。
沈箮就笑着说,“天天看这白蚁忙来忙去的,我觉得我倒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写出一篇论文来。”
“我举双手支持”方信当即表态。
“懒得去折腾。”沈箮随即却又说道,“我又不求出名,写了论文也没用,要能把伞把菇培育出来,就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
“我看也差不了多远啦能让白蚁成功繁殖起来,我们已经完成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了,你看看,都有几个副巢了。到时候肯定能长出三堆或者更多的伞把菇来呢”
沈箮笑他胡说八道逗她开心,方信却是一本正经的说,“我可说的都是实话,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白蚁就要开始婚飞了。”
沈箮就开始琢磨着,“白养着它们也不好,我看这样吧,等它们婚飞的时候,我们就留下几对做种,其他全部用来喂鸡好了。据说这白蚁营养丰富得很,喂鸡最合适不过了。”
方信就笑着说,“营养那是相当丰富,可惜我们没那胆子去吃。不过让家里的鸡吃了,我们再吃鸡肉鸡蛋也是一样。”
沈箮嘿嘿笑,她也和方信商量好了,先不要忙去进行干预,先看一下人工环境的养殖下,能不能长出伞把菇来。如果不行,再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毕竟,他们进行这试验,就是想模拟原生的环境来长出伞把菇。
当然,捕杀婚飞的白蚁不算,事实上,白蚁在婚飞的时候,能存活下来的很多,绝大部分都会被外面的鸟儿昆虫之类的吃掉,便宜它们不如便宜自家的鸡呢
所以,伞把菇这方面,方信他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才行。
方信倒是信心满满,倒是沈箮,心底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但这竹荪的培育成功又给了她信心来源,这竹荪的价格也不算低,室内产出来的话,就足够回本了。
等待竹荪长出来的时候,沈箮很是激动,因为看资料说菌球从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变化,她就早早地调好了闹钟。
到早上四点的时候,就准时起床,方信自然得跟着一起。
沈箮还让方信拿数码相机拍照,这时候手机的像素就显得太低了。
在沈箮看来,即便是再成熟种植的食用菌,在她自己没弄清楚之前,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考虑周全才行。
方信很是佩服她的这种精神,虽然在他看来,有空间泉水和空间泥土帮忙,出菇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你真还没说瞎话不枉我们这么早起床。”菇房里,沈箮也亲眼见识到了竹荪的菌球的变化,仿佛就在一瞬之间,菌球先是形状发生变化,到一定之间之后,就又破壳而出。
沈箮兴奋地做记录,方信则在旁边当助手,看她开心的样子,方信也才觉得他所做的事情没有白费。
方妈早起的时候,看方信他们这边窗外透出灯光来,还特意问他们怎么回事。
方信就大声说,“竹荪今天出菇,我们早起观察情况呢今天的饭就交给妈妈了。”
方妈连声说好,她也知道这菇房里的东西对沈箮来说相当重要,也是她愿意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毕竟农村资源还是有限的,种植食用菌,也能充分利用起来农家的这些原本不值钱的东西来。
沈箮吃过早饭后,更是一头扎进菇房里,方信倒是可以借机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还去稻田里抓了一条鱼起来。
她这样一来,消耗也大,捉条鱼回去给她补补脑子,中午还可以吃上竹荪煮鱼,简直是一举两得。
回家后,方信则把要晾晒竹荪的簸箕准备好,还仔细擦了擦,放在在太阳底下晒干。
时间过得好快,这是沈箮在菇房里的感觉。
眼见着竹荪从菌球中冒出头来,然后一点点长高长大,又再展开漂亮的菌裙。就像感受一种新生命的全部历程一样,沈箮手里的数码相机不时照上几张,都快没电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也到了收获的时刻。
真动起手来的时候,沈箮才发现,人手再多都是可以的。
方信便把方妈也叫过来帮忙,方妈此前中国双孢菇,对蘑菇这类东西的采摘并不陌生,也知道错过最佳时候,蘑菇的质量什么的都会打折扣。这时候她正好闲着没事,自然高兴地过来帮忙。
在这之前,方信也对方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将菌盖去掉,在家里的话,还可以拿湿的毛巾将下面的泥土抹掉,这样就可以不用水洗。
看着菌房里菌床上生得满满的竹荪,方妈也乐得不行,当即便跟着一起动手,将摘下来的竹荪小心地搁放在筲箕里。
装了半筲箕之后,方妈便拿到外面早就准备好的簸箕里晒着,色泽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有了方妈帮忙,三个人却还有些忙过来的味道,但几个人都乐在其中,丰收的喜悦是怎么都挡不住的。
全部摘完之后,沈箮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总算赶着时间将它们给摘了下来,下回得错开时间来才行,要不然会累死的。”
看着外面簸箕的竹荪,方妈也估计了一下产量,应该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晒干后应当在二十斤左右。
按沈箮所说,这些竹荪就能卖出三千块钱的高价来。
方妈也感叹着说,“这可比种糯玉米还要划算得多”
沈箮则谦虚地说,“糯玉米的收入已经相当不错,明年多种一些糯玉米的话,收入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方信则说,“这竹荪我们还只是尝试,等羊肚菌这类价格比较高的食用菌种植成功之后,收入只会更高。”
沈箮笑着点头。
………【第一零八章 投桃报李】………
第一零八章投桃报李
把竹荪采摘下来之后,事情并没有结束,相反,这是另外一个开始。(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这是他们在室内成功规模化种植的第一批食用菌,有了这样的成功经历,沈箮对未来的食用菌种植也充满了信心。退一万步说,即便其他几种珍稀的食用菌的人工驯化都失败了,光这竹荪的种植,就足以支撑起家里的部分经济来源。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是,该把这竹荪扩展到怎样的规模?
方信的意思是不要着急扩张,沈箮和方妈却都认为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再接再厉,多培育一些竹荪出来,毕竟这竹荪的技术成熟,价格也相当不错,收入基本算是相当稳定的。
方信就讲,“菇房只这么大,再多就没地方搁了。”
沈箮则兴奋地说,“反正修建新房子的时候,菇房都要搬到大姨家去的。我看不如趁这机会就搬过去,他们家屋子大一些,能多出一倍的地方来种竹荪的。”
方妈就问,“那空调也要一起搬过去的吧”
沈箮点头,方妈就关心地说,“那这夏天会很难过的,不如按阿信说的,先缓上一缓吧”
“想凉快的话可以去菇房乘凉嘛”沈箮笑着把目光转向方信,看他的意见如何。
方信有他自己的考虑,当即便说道,“这边的羊肚菌正在培育之中,贸贸然挪动地方可不好,要是影响了羊肚菌的生长可就不好。要搬的话也得等这批羊肚菌收获了之后才行,还没培育的时候,搬起来也方便。其实沈箮你想扩大竹笋的种植规模也成,外面不还有很多地方吗?我们可以先把菌种培育出来,然后尝试着在竹林里种植,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起资源来。我们先把竹荪在室内培育一段时间,说不定弄出去之后还能赶上今年第二茬收获竹荪的时候。”
“多条出路总是好的这些竹林现在空着也是浪费,如果能成功种植竹荪的话,那可是相当大的功德。”方妈连忙点头说。
“那就先试验一下室外栽培竹荪吧”沈箮想想也是,光靠在室内培育竹荪还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竹荪一旦成功在外面竹林里玉米里种植成功,能给家里带来的收入只会更多。
当下,她也暂时搁下将菇房搬迁的想法。
方信和沈箮来不及庆祝,就准备培育新一批的竹荪。
方信还是打下手,沈箮则忙得不亦乐乎,但她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消毒制种。这样的事情她先前就做过,这时候做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从容自若。
方妈则去做午饭,中午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新鲜出炉的竹荪,为了鼓励大功臣沈箮同学,方妈还不惜浪费时间,特意做了香酥竹荪鱼。
将鱼肉去掉刺骨等剁成鱼茸,拌上调料,然后放在小段的竹荪中间,并加入鸡蛋液、芝麻等,然后放油炸出来。
这道菜方妈之前不会,不过在方信他们的影响下,方妈也学着从网上的菜谱里做些以前没尝试过的菜肴来吃。当然,得方信沈箮他们充当解说员才行,这香酥竹荪鱼也是方信提议做的。方信知道,方妈炸酥肉的本领早就练得炉火纯青,过年时候炸的酥肉,鲜脆的味道他现在仿佛都还能闻到。
这次的竹荪鱼,方妈虽然是第一次做,但该炸成什么样子的火候,她还是相当有经验的。
这番做出来的香酥竹荪鱼,外观漂亮,吃起来更是香脆酥软。
方妈还炒了竹荪肉片,清炒了个莴笋,弄了个糖醋白菜,最后还烧了个丝瓜汤。
能在忙碌之后吃上这样一顿丰盛美味的菜肴,沈箮觉得再怎么忙都值了。
吃饭的时候,方妈看沈箮也很累了,就叫她吃饭后先去睡上一觉再说,还说竹荪那边什么时候弄都可以,身子最要紧。
沈箮起得太早,虽然精神头不错,可身体上还是有些疲倦,她便点头答应下来。
方信为了让她好好休息,就没去骚扰她,在堂屋里竹凉板上小睡了会。
起来一看,外面的天都变了,先前还是红火大太阳,这会功夫乌云又遮天蔽日了。
方信出门看了下,天黑得厉害,这时候还有些风吹过来,确实有下雷阵雨的可能,就连忙和方爸一起,将晒在地坝里的竹荪抬到堂屋门口的阶檐上来,这些竹荪是用竹制的大簸箕装着的,收起来倒是方便。
“这老天爷也真会和人捣乱,真得买个蘑菇烘干机回来才行”方信恼恨不已,这不穷折腾人吗?新鲜的竹荪要及时晒干或者烘干,否则很容易就烂掉了。不幸中的大幸,这天不是阴天,先前的几个小时太阳还是相当毒辣猛烈的。
方爸则对他说,“我看过不了多久还是得下雨,你去方雪家看看,他们昨天刚把玉米全部脱粒,要真下偏通雨的话,还不知道能不能抢得过来。我去你大伯家看看,他今天刚把机器借过去,地坝里估计也还晒着玉米。”
方信说好,还把家里专门用来防雷阵雨的厚薄膜带上,家里的玉米全部晒干,短时间之内是用不上这东西的。
这时候外面天气还是很闷热,但方信已经感觉到雷阵雨来临的迹象,他腿长,走路也快,半分钟不到的功夫,就出现在方雪家地坝边。他们家拴着的土狗还汪汪地冲他叫了几声。
他们家晒了满满一地坝的玉米,堆得很厚,方云明夫妇正拿着大大的木制趟耙在收玉米。
玉米晒得太厚的话,小趟耙根本拉不动。
小趟耙的把手基本是竹子,趟耙部分一般是用平整的木块制成的。一边比较平整,用来刮玉米或者稻谷,可以收比较多的东西。另外一边则轮次打上几个洞,然后在洞里按上几个木齿,用来翻晒稻谷玉米。
像这时候就要用到大趟耙,大趟耙的把手则放在趟耙上面,趟耙部分全部用木块钉成,拴着长绳子。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使用。一个人专门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推。用这东西很费劲,像方雪方梅两姐妹就很难拉动这大家伙。
这时候方雪方梅两姐妹也已经在地坝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