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这档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宫这档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听后只是意义不明的“哼哼”几声,也不再发话,可就在皇后准备完毕抬脚要走的时候,皇帝却又喊住了她

    “那个……那个……”

    “那个”bb S?JoOY O O 。 N ET了半天没有下文

    “陛下?”

    “那个……早点回来……”

    其实最好压根儿不要去!因为皇帝已经旁敲侧击的从吏部那里得到了内部消息——进京述职的赵景和目前正滞留在当年的恩师霍老大人府上。

    皇帝与皇后的婚姻,就像许多皇室子弟一样,起源于一桩普通的政治联姻,关键不是寻找爱人,而是寻找一个巨大事业的完美合伙人。不过,皇帝怎么说也跟皇后一起生活了十来年,要是一点私人感情也没有,那才见鬼!

    可是皇帝把皇后当成了“老板娘”,皇后是否也把自己当成“掌柜的”呢?赵景和的出现让皇帝忽然意识到这个以前根本没在意过的问题。

    一个男人吸引女人的因素有很多,名利权势不是万能的,所以皇帝没有自恋到认为全天下女人都非他不嫁的地步;但没有名利权势又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喜欢思索人生的皇帝,就像很多爱思考哲学问题的阔佬一样,纠结起了“她是爱我的钱还是爱我的人?”这种俗套问题。

    最后,按照“由推理到实证”的科学研究步骤,皇帝决定去实际考察一下。

    “你们觉得朕怎么样?”

    皇帝在御花园的水榭上巧遇正在逗鱼的淑妃和裕妃,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采取这种不太直接的方式发问。可惜他这样不直接的开放式问题,由于涵盖面过广,搞得淑妃和裕妃不知道怎么回答,更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只得泛泛的说道

    “皇上当然是很好啦”

    “哦,怎么个好法?”

    怎么个好法?比较好说话……但是这能说吗?于是淑妃和裕妃眼神交流了一下,换了一种保守的回答方案——马屁!

    即使不讨好,至少也不会得罪人

    “你们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吗?”


    听完二人关于自己如何风度翩翩、英名神武的咏叹后,皇帝追问了一句

    “邹忌?那是谁?”

    显然,淑妃和裕妃是一点没摸过《战国策》的,可是宫里没读过《战国策》的还大有人在,比如恭妃回答皇帝的话就与前两位妃子大同小异,只不过恭妃相对老练一点,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让奉承话听起来不是那么的假。

    “那你在入宫之前可有过心仪之人?”

    皇帝不放弃的继续问道

    对于这个可以说比前一个更辣手的提问,恭妃反倒没怎么犹豫,头微微一扬,就傲气十足的说道

    “臣妾入宫之前可从没有看上过任何一位男子呢!”

    “可不是!娘娘出阁之前早就艳名远洋,来提亲之人无数,可娘娘一个都没看上呢!”

    恭妃身边的女官是她的随嫁侍女,也配合着证实女主人往日的风光

    “那如果朕不是皇帝的话,恭妃你愿意嫁给朕吗?”

    顺着恭妃的话,皇帝自然而然的把议题深入了下去

    恭妃一时语塞,虽然她又极迅速的换上了妩媚的表情,娇嗔道“臣妾与陛下这是早就定下的姻缘嘛”,可是她那语塞的瞬间却足以让皇帝的危机感陡然提高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利自道德来者,如山中之花,得自然之精华,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中植花,随迁移变动,或繁荣或枯萎;自权力来者,如瓶中插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也”

    从恭妃那出来的皇帝,本来对博古通今的康妃报又很大期望,可是康妃引经据典了大半天就是不知道本人是个什么意思,于是皇帝只好用大白话问道

    “这就是你的想法?”

    “不,臣妾只是想告诉陛下,古人曾经这样说过”

    言下之意就是:此为先人个人意见,不代表官方态度。

    果然是像《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说的那样: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所以对于各位妃子或走题、或躲闪或偷换概念的回答,皇帝虽然很不爽,但还是给予理解,转而去向太后求证。

    皇帝心里想的是,至少太后应该是不怕他才对。

    结果证明太后不是不怕皇帝,而是完全不怕皇帝!在回答儿子的问题之前就先把他一顿好训,而且,训到最后的结果是——太后也忘了皇帝之前提的是什么问题了。被迫在乐宁宫里耗了将近一个时辰还一无所获的皇帝,此时也只剩下懊悔自己来自投罗网的份。

    调查进行到这里,皇帝不禁生出一种高出不胜寒的凄凉感来。家人尚且如此,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敢不偏不移,不畏不私的给皇帝做个评价呢?

    可是这个念头刚一划过皇帝的脑子,他就忽然想起一个人的丑恶嘴脸来——作为皇帝从小到大的死对头,山猫不就是最该给他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吗!于是,皇帝立刻提笔给远在渔阳的衡原王写了封私信。

    信的内容很简短,就是:卿觉得朕这个男人当的怎么样?

    不过由于路途遥远,这封信要再返回皇帝手上的话还得画上几个月的时间,而衡原王那封“臣觉得陛下脑子进水了”的回信就自然是后话了……

    总之,直到皇后从霍府回宫之时,皇帝都还没来得及重建起自己的自信心来。

    “国丈大人怎么样啊?”

    皇帝假殷勤的问道,他此时虽然并不想知道这个,可却不Bb s?joOYOO?nE  T得不做很多铺垫工作

    “家父很好,他也很感激皇上的赏赐”

    “……那……这次出席的都有些什么人呢?”

    皇后警惕的打量了一眼皇帝,因为他又绕回到了早上的问题,而且在皇后刚回宫之际,诸妃就已经向她反映了皇帝今天下午的古怪举动,这种种的一切都让皇后肯定皇帝另有所图,意有所指。

    但是在内幕水落石出之前,皇后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还是把出席霍府筵席的宾客大致报了一遍,这里面,当然也有被她父亲视为入室弟子的赵景和。

    “赵景和?”

    皇帝的语调顿时变了

    “怎么?皇上认识赵大人?”

    “啊、不……那个……因为今年吏部的推荐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似乎对他评价很高,所以朕有印象……”

    “赵大人确实是个栋梁之才,家父一直就认为赵大人将会是朝堂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哦……原来如此……那么皇后呢?”


    “什么?”

    “……皇后觉得那个赵景和怎么样?”

    “臣妾早年曾跟他一起接受过家父的教诲,依臣妾的感觉来说,赵大人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材!”

    “可是朕听说此人风流成性,个人修为似乎很成问题啊”

    皇帝忍不住轻蔑的反驳道

    “公事之外再约束臣子的私生活,似乎也有点不近人情,赵大人于公于私都分的很清楚,臣妾倒觉得这些无妨”

    皇后能如此欣赏一个人,是不多见的,而且连排比句都用上了。皇帝本来还打算再多迂回几趟才接近核心问题,听到皇后这样维护赵景和,忍不住的心头一热,就把那句一直憋在嘴边的话提前吐了出来

    “那皇后觉得赵景和与朕比怎么样?”

    “……皇上……何出此言?”

    “你以前不是说朕不如那个赵景和俊朗嘛!”

    “……”

    皇后愣愣的看着皇帝,不能怪她泛糊涂,实在是她低估了皇帝的记性,高估了皇帝的心眼。皇后自己其实早就把当年洞房花烛夜的事情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何况她当时只是气不过,才随便从身边抓了个能拿出手的熟人来回击皇帝,现在当然是问心无愧的很。

    皇帝也看见了皇后一脸茫然的表情,并不像是装出来的。他不禁心中一沉,忽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可这时,事情就偏偏要像他所想的那样发展……

    只见皇后茫然的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怔怔的说道

    “臣妾何时说过这样的话?”

    “你……你……”

    皇帝抖抖嗦嗦的指着皇后,脸憋得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套用时下比较泛滥的一种描写就是:皇帝很想找一块豆腐当场撞死。


17…领养资格

    “呦,千乘,这就是你传说中的女儿啊?”

    B bS?J  OOY  Oo.NET“……不是……”

    豫林王说这句话的脱力程度,就好像他只剩下了一口气

    “还否认!看,这孩子粘你粘的跟什么似的”

    太后看看怀里的婴儿正在朝豫林王手舞足蹈兼带挤眉弄眼,继续打趣道

    “这孩子跟儿臣一点关系也没有!”

    豫林王几乎要哭出来了,顶着副好似世界末日般的表情。太后知道这个儿子对道德标准的要求高于常人,已经不能再把这个玩笑深入下去了,便收敛了嘻笑的表情,认真的开始打量怀中的婴孩。

    “确实应该跟你没关系,这孩子可比你小时候漂亮多了”

    这个皮肤藕白,黑黑的大眼睛滴溜溜圆,可算的上人见人爱的小女婴,是在某个风高月黑的夜晚被遗弃在了豫林王驻京府邸的大门前。遗弃他的人可能只是想为孩子找个好人家,可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却在京城千万权贵之家中独独看上了豫林王府,这就让一个可能只涉及到社会风气的道德问题,演变成了一个迅速风靡全城的花边新闻……

    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豫林王是个黄金单身汉!

    一个没有家眷的男子府上忽然被扔了一个婴儿……不被传出点什么私生子之类的谣言简直就是反人民历史潮流而动啊!

    “哎呀呀,在对我笑呢!”

    “别自作多情了,哪是在对你笑”

    “这么漂亮的娃娃,做爹妈的怎么能狠心的扔了呢?”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将来一定是个美人胚子!”

    “王爷也真是的,干吗不留着这孩子呢?”

    有个差不多大女儿的宁妃把小女婴抱在怀里,遗憾的说道。可这话听在当时在场的皇后耳里,却引得她偷偷闷笑,一边的恭妃更是早已坏笑出声。

    那天豫林王带着小女孩进宫,就是想要太后帮忙收留这个婴儿,太后也知道不能把小姑娘留在一个连侍女都少有的和尚窝里,自然是答应了,可最后还是没忘揶揄一下儿子

    “哀家可事先说好了,这个就先帮你看着,下次除非是把孩子的娘也一起带回来,否则哀家可不帮你管老二、老三!”


    豫林王刚刚还如释重负的表情立马扭曲,形象生动的阐释了什么叫“死不瞑目”。

    婴儿就这样被太后留在了宫里,可太后显然是照看不过来的,于是这项任务便责无旁贷的落到了诸妃身上。

    女人对孩子的喜爱,就好比乌鸦对发光物体的衷情,俱是来自天性,而在皇宫里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固然不能说很难,至少也不是想有就有。所以这项育儿工作,其实压根儿不需要太后交代什么,大家可以说是相当的自告奋勇,积极踊跃。

    首先夺标的是裕妃和淑妃,理由很充分——她俩都没有孩子。但由于她俩的条件又太过一致,于是到底谁养的问题?两人却相持不下,最后只得商量着轮流带,好在住的宫室就只隔着一条街,串门也方便。

    可这项计划执行了没几天,裕妃和淑妃就抱着大哭不止的小姑娘来皇后这求援了……

    “是不是生病了?”

    皇后摸了摸奶妈怀里哭闹不止的小姑娘,也没发现什么发热发寒的症状

    “都传了几回御医了,什么也没检查出来”

    “刚开始说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可眼下都过去好几天了,还是这样哭个没完,皇后娘娘,这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啊?”

    裕妃接着淑妃的话补充道

    根据千百年的经验来说,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的哭闹不止,那百分之两百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可是生理问题——御医检查不出来;心理问题——医学水平也还没先进到这份上,何况这孩子哭是哭,倒是不耽误吃饭睡觉,只是吃饱睡足后就开始扯着嗓子鬼嚎。皇后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眼瞅着裕妃和淑妃这两个新人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皇后想了想,找来了恭妃。想当年恭妃养过一对双胞胎的女儿,那时也被弄的一个头两个大,如今当然就算是经验老道之人啦。

    不消片刻,恭妃就来到了环坤宫。她看见两位后辈手足无措的样儿,轻斥了一声

    “早说过你们俩手生,偏不听……”

    说话间便抱过了孩子

    有那么一瞬间,那孩子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恭妃,果然不哭了,可还没等恭妃为自己的亲和力自鸣得意一番,小姑娘却又开始“重操旧业”,不仅比之前更加响亮,似乎也愈发的撕心裂肺了。

    这一打击当即让好胜心强的恭妃下不来台,她自然不甘心初见之下的失败,对皇后和二妃保证道

    “这次看来有点严重,不过交给我吧,我就不信我连个小丫头都收拾不了!”

    听到恭妃大有以自己的魅力作保的意思后,皇后刚想提醒她她的决心是不是用错了地方,恭妃就已经抱着婴儿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之中。

    然而……恭妃这次却注定是要失信的了。

    当恭妃带着两个黑眼圈和那个中气十足哭声震天的婴儿再次跨入环坤宫大门的时候,距离她上一次离开,只不过才一天的时间。

    “……整整一晚上……我可真是黔驴技穷了……”

    恭妃无力的说到。而从她怀里转到皇后宫中侍女怀里的婴儿,也只是动静小了一点,却决没有一丝善罢甘休的意思。

    恭妃没了主意,皇后也没有主意,康妃和宁妃又都有个还要人看着的托油瓶,惠妃那更是新手中的新新手——也就是说,这一辈的妃嫔是全然指望不上的了。

    皇后最终只好拉着恭妃和孩子,去求教那按说资格最老道的太后。

    “看看,看看!你们还能干什么!连个孩子都照顾不过来,竟然到头来还得麻烦哀家!”

    皇后和恭妃也自觉得这次很失面子,所以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不忘对太后的育儿经夸赞几句,希望她老人家真有办法妥善处理这个泪腺发达的小姑娘。

    也不知是太后真有什么法宝,还是老年人透着股天生的慈眉善目,那个一直鬼哭狼嚎的小祖宗自打入住了乐宁宫,倒真的是消停了不少。可就算是不再泪水长流,小姑娘看起来还是很不高兴,被太后宫里的那些老宫人抱着的时候,总是嘟着张嘴,哼哼唧唧的也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除此之外,皇后在不久之后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天早上皇帝和皇后踩着钟点来给太后问安,礼毕之后皇帝就一脸兴奋的问
BBs?JoOY oO.NeT
    “朕的那个新侄女呢?让朕瞧瞧”

    因为大家都知道豫林王的私生活严谨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这才造成这种有一点点小机会都被大家拿来调侃的反效果,可惜调侃对象今天并不在场,所以效果打了个折扣。

    “这话别在千乘面前再说了,哀家看他也快到极限了”

    太后微嗔着嘱咐皇帝,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