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单身女生穷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单身女生穷游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裂肺,想念至此呢?

    如此痛苦的呻吟,哪怕逃到这样的世外桃源,心里依然是无法放下,无法快乐。

    看来,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这刻骨的爱情!

    2.蒲甘,干净得没有一丝做作

    一进入蒲甘就发现城市变干净了,空气也变得凉爽了,但蚊子却多得出奇。

    我们租了辆马车,开始蒲甘古塔的游荡。

    沿着离江最近的那条良乌马路向老蒲甘进军,出城没多远,两边就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寺庙和塔群,它们静静地站在土丘上,伴着熏风旭日,映着遍地盛开的鲜花,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大风起了,吹过树梢,吹过这不经意的一刻,还有不经意游走在千年岁月里的我。

    去缅甸的理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蒲甘古迹。当年曾到此一游的马可·波罗形容蒲甘是世界上最精致的景点。自己算不上历史迷,但是却很好奇:满地的佛塔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就要开始享受这饕餮大餐。

    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爬上一座残破的高塔,只见无数赭红色古塔、寺庙,像一盘下了一半的棋局,散落一地。阳光绚烂地镀在这块多难的土地上,每一座佛塔都被金灿灿地点燃了,在荒草和鲜花丛中端庄地矗立着,像是昔日王朝转身华丽而落寞的背影。只一眼,便今生难忘,那样华美、古典,却又透着苍凉,在红土荒野里,在被遗忘的角落兀自美丽着,冷眼看世事沧桑。

    蒲甘的马车很舒服,可以选择坐在前面跟小马夫一起驾车,也可以舒适地坐在后面宽敞柔软的座位上,一个人的话,甚至可以躺下来。路上很多马车,可是却没有什么粪便,因为马屁股后都挂了个袋子,收集沿路的排泄物。我们的那匹骏马,很丢脸地一路吃喝,一路拉撒,兴致上来,还朝着我们毫不客气地放几个屁!哎呀,完全没有点帅哥的架势啊!

    不但马夫会自己料理好排泄物,在缅甸,你会发现到处都很洁净,令人刮目相看。

    缅甸的厕所连自动冲水系统都没有,可是不管多么简陋,都很干净,也没有什么异味。它们的厕所大都是蹲坑式的,在蹲坑的边上会挖一条小水沟,里面蓄了水,如厕后大家会自觉地舀一勺水冲洗。

    进寺庙、佛塔都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就是国家元首也不能例外。一路走下去,你会发现脚底还是干净的。到缅甸人的家里做客,甚至进有些商店,都要脱鞋,他们的屋子里会打扫得纤尘不染。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

    车夫是个肤色黝黑的缅甸少年,笑起来一脸灿烂,让我们忘记了沿路的酷热,更让我们如沐春风。

    一路走来,对缅甸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不是看在生意分上对你的礼节性微笑,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友善、平和,他们的笑容绽放的时候,就好像一朵莲花静静地盛开,清纯甜美,温暖柔软而窝心。在这里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街上的人们,哪怕再穷,也要抽烟,也要喝酒,也要嚼槟榔,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大多数缅甸人生活简单而平和,并不去追求达不到的完美境界,他们不急不躁,积德行善,以求来世。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三章 纯净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缅甸…
    那么巧,路上我们居然遇见了少年的父亲,他也是赶着马车,拉了一对德国的恋人。我们一路开着玩笑,相互追赶,穿行在狭小的土路上。

    少年很健谈,沿路跟我们唧唧喳喳地聊天。他告诉我们,他喜欢看中国电影,最喜欢的是李连杰,一边说一边还摆出中国功夫的造型,嘴巴里“嘿嘿……哈哈……”

    地乱喊一通。想不到香港的电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哪怕是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居然也能看到最新的电影,真是艺术无国界啊!

    寺庙里经常会遇见各国的游客,有很多来自日本,却很少有来自美国的。我很好奇地询问缘由,少年一开始还顾左右而言他,装作没有听懂,后来混得熟了,经不住我苦苦穷追,才一脸为难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说:“我们是不能谈论政治的,我只能私底下悄悄地说说。

    “因为美国对缅甸的制裁,所以政府不欢迎美国人,其他国家的人签证费都很低,只有美国人,要收他们280美元。其实,现在军政府管权,老百姓的工作机会很少,大家都很贫穷,除了旅游,几乎就没有其他谋生之道。对百姓来说,哪个国家的游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工作、有钱、能养家。我家里有四个兄弟,三个姐妹,除了弟弟在读书,其他人都出来做事情了……”

    虽然缅甸人长期受佛教思想熏陶,忍耐性极强,并没有太多的怨言,但是一想到不能读书,少年灿烂的笑脸也黯淡了下来。他说,他现在在努力学英语,不希望像外他父亲一样,到老了还在赶马车。也许,这也是大多数缅甸人的愿望吧,国家富强,生活安康,人生才有希望!

    马车一路晃荡,走在窄小的土路上,星罗棋布的寺庙从两旁闪过,令人目不暇接。远处,热气氤氲里,点缀着座座佛塔的山峦,如海市蜃楼般不可捉摸。

    路上不时见到袅袅娜娜悠然徐走的女子,她们的腰上围着色彩斑斓的纱笼,脸上涂着黄色香楝木粉,头上顶着箩筐物品,赤着双脚,见了我们,就浅浅一笑,友好、内敛。那些窈窕女子,漫不经意地从眼前飘过,长及脚踝的长裙裹出柔圆的臀部,修长的双腿在裙下若隐若现,隐约显出诱人的风情,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寺庙门口有很多小摊贩,摆卖着各种民族特色的物品,也有当场作画、制陶、编织的手工艺人。寺庙里,是或坐或立或卧的大佛,微笑、端坐、寂静。一些小小的佛塔,穿过门洞进去,是画满整面墙壁的壁画,描绘着过往的种种生活或是历史神话。

    还有一些残垣断壁,在夕阳下岿然屹立。

    寺庙里来去的每个人都赤着脚,脸上平和、单纯,在或残败或辉煌的佛塔内钻进钻出,仿佛是在简单的生活与来世的荣光中来回穿梭。

    亲眼看到蒲甘这样的古迹遗址,忍不住一路惊叹: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和魄力,成就了永远的伟大?

    眼看着即将日落西山,我们赶到看日落的最佳地点:瑞山都塔。到达门口的时候,大路人马陆陆续续地从四面八方聚了过来,即使是淡季,看起来也热闹非凡。

    在塔边徘徊的时候,过来一少年,他犹豫地指指我新买的纱笼说:“Hi,你的纱笼没穿好,会掉下来的。”

    缅甸的纱笼是那种一片展开来非常大的桶状布的裙装,女人的通常是素花;男人的是条状或者粗细各异的格子。

    他腼腆地笑着告诉我,纱笼的穿法很有技巧,女人的穿法是向左折过去绕一大圈回中间掖入腰间,男人则直接在腹部打结,一边说一边示范给我看。
第三章 纯净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缅甸…
    缅甸人不论男女从小就穿纱笼,自然随便一绕就行,而我穿上显得松松垮垮,不小心就会春光外泄了。我感激地按照他的指点重新穿了一下,果然好多了。

    人越来越多,我赶快手脚并用地爬上平台,去占据有利地形。台阶很陡,我小心地扶着栏杆爬到最高层,找了个地方面朝西面坐下。没想到等了许久,却失望地发现是个阴天,逐渐消逝的光线只是把远近大小的佛塔留了个剪影,太阳就已经悄悄地落下去了。

    不知是谁说的,旅行就是遗憾的艺术!好吧,带着些许遗憾离去,也给我们一个再来一次的借口。

    3.茵莱,旅行即生活

    如果谁告诉你背包路上全是乐趣,那他不是在诓你,就一定是从没有上过路。

    缅甸的车都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车,又旧又脏,最糟糕的是座位太软,对我这样的腰椎病患者来说不啻一场灾难。狭小的车厢,各种各样的气味和噪声,还有酷热,如怪兽般咬噬着你的意志。

    那么多人挤成一团,转个身都不行,路上还不时有人上上下下,到最后连车门口都挂了好几个人,甚至车顶上也坐了人,整个就一杂耍表演。每次下车吃饭,再坐回去的时候我都很担心,不知道那么多人能不能重新塞回去。

    蒲甘到东枝(掸邦首府)不超过200公里的路程,要从依洛瓦底江谷地爬升到海拔一千多米的掸邦高原。公路是窄窄的单行道,路边时而是悬崖峭壁,时而又是陡峭的山坡,每次会车或是有人上下车(门在左面,却是靠右行驶,所以等于是在马路中间上下车的)都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老是让人替他们捏着一把汗。

    一路上坑坑洼洼的,尘土飞扬,路边的植物也盖满了尘土,在烈日下耷拉着脑袋。而我在炽热的空气里蒙着面巾,简直要窒息过去。到了终点时,一抖面巾,居然扬出一片灰蒙蒙的尘土!

    缅甸的很多景点,都是要求游客在村口就直接买票,进去以后则随你乱走乱逛。

    茵莱也是一样,我们在村口买了门票,10美元。

    码头离旅馆不远,走出门5分钟就到了。第二天睡了个懒觉,等我们到码头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游人,只剩三三两两的船夫或蹲或坐,靠着路边望着河水,叼着烟,吐出一口口的烟圈,与世无争般地淡定。我们看看实在也等不到人来分摊船费,跟船夫谈妥价钱就出发了。

    装有马达的长尾船从鸟水码头驶出,经过一段狭窄的五六公里长的河道后,水就变得清澈透明了。放眼望去,湖水湛蓝,水天一色,朵朵白云映在水面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棉花糖。水面上经常漂浮着一丛丛水葫芦,大蓬大蓬蓝紫色的花娇艳地盛放着。

    船在水面一路拖出哗哗的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居然神奇地映出一轮彩虹。我们笑称自己像是佛祖派遣来的使者,踏着彩虹,驾着祥云,伴着鲜花,沿途还有一群群海鸥追逐相迎。

    我仰面躺在船尖甲板上,把雨伞撑在头上,闭上眼睛,幻想着自己是躺在豪华游艇上晒日光浴。灿烂的阳光透过伞面,透过墨镜,依然热情无比。长长的船穿行在水草和水上村落之间,热情的“Hello,Bye…bye”声此起彼伏,天真的孩子挤在窗口,欢天喜地地朝我们挥手,清澈的目光一直远送着我们。

    久居如此封闭的地方,一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吧?真后悔出门时没带点小礼品,面对孩子天真淳朴的笑,简直觉得有点愧疚。
第三章 纯净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缅甸…
    湖边散居着180多个村落,1万多户居民。这些水上村庄,都是用竹木支撑起来的高脚屋,若两座浮岛距离较近,便架起拱形竹桥或木桥,家家户户门前拴着小木船,村民们隔着湖水遥遥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甚至可以相互调大嗓门传递信息。远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小舟穿行如梭,别是一番美景。

    一路参观了很多古老而原始的作坊,有造纸的、做雪茄的、打铁器金银的、织布的,那情景总觉得应该是电影里的画面。作品虽然粗糙,但绝对是100%纯手工,带到都市中肯定很受欢迎。

    特别是手工制作的雪茄,烟叶里面的成分居然有香蕉和威士忌,裹雪茄的叶子透出一股清香,抽一口,淡淡的,但抽完一整支,却有微醉的感觉。┬米┬花┬书┬库┬ ;http://__

    从雪茄作坊出来,就见到了一直让我好奇向往的浮岛番茄园。

    所谓的浮岛,就是当地的土著人在大片的水草上覆上泥土,在上面种植西红柿、芋头甚至各样美丽的花。在我的想象里,一直以为他们只是杂乱地就着水草原来的形状和位置覆土种植,没想到番茄园居然规划得整整齐齐,一看,有点像农村里的水稻田,整齐划一,一条条长船畅通无阻地穿行在两排浮岛中间的水道里。

    按捺不住好奇心,我让船家靠岸,急不可待地踏上了浮岛。赤脚踩在柔软的土上,水慢慢地浸湿了脚底。我小心翼翼地蹦了几下,土地柔软而有弹性,真是妙不可言。船家说,小的浮岛蹦重了会慢慢沉下去,普通的浮岛还可以像船一样在水面上推行,从这里推到那里。我们张着嘴,听得一愣一愣的,实在是敬佩茵巴人的如此创举。

    船在湖中破浪前进,不时与茵莱人擦肩而过,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是用单脚划桨的方式来操控船只的,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过目不忘。

    茵莱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他们划船手脚并用,配合协调,既像耍杂技又像在水面上跳舞,单脚划船捕鱼更是一绝。

    只见那黑瘦的男人穿着罗衣长裙,站在船尾,一只脚金鸡独立般踩在船板上,另一只脚随意地绕在船桨上,悬空荡桨,船便逶迤前行。

    在扁舟上摆着一个圆锥状的大竹笼,那就是他们的捕鱼工具——罩鱼笼。一旦发现水下有什么动静,立即屏住呼吸,轻轻举起大竹笼,准确地飞速扣下,运气好的话,里面就会有倒霉的鱼儿束手就擒了。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成果并不多,一天下来并没有多少收获,可是他们依然怡然自得,不急不躁。

    船行了一会儿就又靠岸了,我好奇地抬头,吓了一跳!两个稚嫩的小女孩坐在码头的凳子上聊天,她们的脖子上戴着许许多多的铜圈,那些铜圈把她们的脖子拉得长长的,倒映在水里,看起来非常诡异,仿佛是在看一部电脑特技处理过的动画片。

    哇!这就是传说中的长颈族(longneck)!

    迎头碰上昨天同车的英国人从屋子里走出来,脸上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非常夸张地对我们说:“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有8千克!”

    原来,里面还有几个长颈族姑娘,她们的脖子上、手上、脚上都套了重重的铜圈,最多的人套了25个,足有8千克重。看着她们,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不好意思拼命对着她们按快门,以她们的痛苦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急急地溜了出来。

    基本上长颈族都是以旅游业为生,所以她们对拍照提问都特别配合,只要我们镜头转向哪里,旁边的人就会相互提醒并摆好姿势,那种顺服,着实令人愧疚,让人心里忍不住涌起一种罪恶感。
第三章 纯净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缅甸…
    也许正因为有很多像我们这样好奇的游人,总是想要一窥他们贫困落后乃至蒙昧混沌的状态,才令他们的妇女不得不保持这样的状态来取悦游人,才使她们不得不继续承受这样的痛苦,受这落后习俗的残害?

    但如果这是一个发达地区,没有了这些原始落后的社会现状,我们这些旅行者还会这样喜欢吗?

    天色将晚,转悠到了一座全木头雕刻的寺庙里,只见里面放了超多的小佛塔,个个精雕细琢。庙里还有许多可爱的猫,品种奇多,而且每只都健壮肥硕,胖乎乎的,精灵可爱。

    缅甸不但落后,而且非常贫穷,很多人都还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沿途很少看到胖子,至于沿途看到的猫狗等小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