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整个幽州在张举张纯以及乌恒人的肆虐之下。百姓暂且不说,只是官员就有不少被杀死,其中不乏两千石太守。而如今朝廷没钱近乎人尽皆知,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有放弃凉州的说法了。
这些士子和太学生都在那里忧国忧民,有的还在怒斥着宦官乱政。
随后就有人宣布了最新消息,如今张举张纯和乌恒人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猖狂,无力再肆虐冀州青州。中郎将公孙瓒正在与之交战,听说已经占据上风,倒是让在场众人情绪高昂了很多。
对此,张昊倒是听得兴致勃勃,因为他对幽州乃至凉州都很关心。
因为身份的关系,张昊知道如果自己想要买个有地盘的官,那么最好就找那种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想当官的人多了,但想必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处于叛乱中的地方为官。这就是张昊的机会。
汉灵帝直属卖官官方机构-西园那边没戏,除此之外,类似大将军何进乃至其他的世家那边同样没有什么指望,人家需要的有名望的人才,显然张昊不是。只能指望十常侍够给力了。
起码十常侍在这方面还是‘有口皆碑’的。
至于官宦那边买官名声会臭,但问题是张昊有名声吗?
当晚,张昊回了现代一趟,把之前买来的一些珍贵‘宝物’选了一些,准备用作买官资金。
看了看专门留在现代的手机上的消息,给几个朋友回了电话信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之后张昊直接回到了三国世界。因为时间速率的关系,还是在这边休息比较合适……
第十五章 官梦破灭
张让在大汉的地位无需置疑,直接被汉灵帝刘宏称之为‘张让吾公’,那意思就是视之为爹。可谓是权势滔天。特别是张让在买官方面的口碑,更是让张让门庭若市。
这个家伙丝毫不知道收敛,府邸都是按照宫廷规格建造,这可是诛九族的逾制罪责。当然,这样做的可不只是张让,其他的宦官常侍,还有自诩光明正大四世三公高门大阀的袁家等家族同样如此。
反正刘宏已经被张让等人忽悠瘸了,不出宫不说,明明宫内有着高楼可以俯瞰雒阳,却被忽悠着明君不登高,他还真信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可想而知张让这边的门房是如何的威风。
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身份摆身份,没身份塞钱,为了让门房以及张让重视,张昊直接拿出了‘神器’打火机,让门房交给张让。
于是当天晚上,张让就派人邀请张昊过府一叙。
在张让富丽堂皇的偏厅内,张昊见到了算是传奇人物的张让。不管有着什么奸佞之类的称呼,也不管人品如何。张让虽然有些阴柔,但整体上还是仪表堂堂,卖相出众,虽然年纪不小,依然一副帅大叔的样子。
这样张昊有些无语乃至郁闷,你一个死太监长的这么英俊做什么。张昊都有些自卑了。
说起来,张昊自己的容貌普通,面容线条有些冷厉,勉强算是有些硬气的小帅。但现代的妹子显然更喜欢花样美男。估计张让年轻些的时候拉到现代,肯定能够让很多妹子尖叫。当然,就算是现在估计效果也不差。
真是没天理啊!张昊心中诽谤着,随后又欢乐起来。毕竟再怎么帅都是个阉人啊!没鸟用!
面对张昊,权势滔天的张让难免有些端着架子。
自承海外归来的张昊也不废话,直接将带来的‘宝物’展示了起来,玻璃镜,水晶工艺品以及音乐盒等物让见多识广的张让看直了眼,顿时没了架子,态度变得很亲切。
如此贵重的礼物,再加上张昊言语中想要光宗耀祖,想要为‘圣上’分忧的言辞,自然让张让知道张昊所求为何。
但就像是张昊之前顾虑的一样,张让在这方面有些难为,但张昊拿出来的宝物让他不知如何推却,最终咬咬牙应承张昊,他会去想想办法,有了结果就会通知张昊。
张昊整整等了三天时间。这三天里,他没有闲着,雒阳可是帝都,这边的资讯无疑是最及时的,另外张昊对于如今的雒阳城中有多少名人很好奇,同时还要仔细补充自己的计划还有准备备用的计划。
不知为何,自从去张让那里买官之后,张昊一直感觉有哪里不对劲,开始他还以为自己是患得患失,但仔细想了想,似乎又不是。总感觉他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说做错了什么事情。这让他感觉很别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让派人请张昊去他府上。
见到张让的时候,注意到张让的神情,张昊就有些不好的感觉。看样子张让的事情并没有办妥。
如果连张让都搞不定,只能说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希望了。
情况没有张昊想象的那么差,但也没怎么好。据张让说,张昊这种情况,想要一下子登上高位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类似幽州和凉州这两处如今战乱之地也是如此。
朝廷宁可让官位空着,也不可能同意没有任何声望的人前往。要知道如今雒阳可是有数万太学生乃至鸿都门学成员等待着授官那。
张让说可以先帮张昊安排一个县尉之类的职务,甚至连安排个县令都极为困难。除非是偏僻穷苦之地。
可能不想让张昊认为他收了钱不办事,张让认真给张昊讲解了一下东汉末期官场的种种规矩,最后强调,这个起步或许低一些,但张让可以保证两年内就让张昊坐上两千石的高官。
听着张让讲述的种种不为人知的消息,张昊听得很认真。同时思索着自己该如何办。陡然惊醒,之前隐隐的失望一扫而空,张昊突然明白了为何这几天自己一直感觉有哪里不太妥当。
从一开始张昊就想差了。打入组织内部,当官积蓄实力,对很多穿越者或许是非常合适的办法。但对张昊则不同。他要用天人下凡重振乾坤为借口,既然要将自己包装成天人,那么做官就有些不妥。
因为做官就代表着认同这个王朝,也丢了下凡天人的格局和派头。哪怕普通人可能对此忽略乃至不在意,但是那些人才精英们估计就会心里嘀咕了。
当然,这个顾虑确实有必要,却不是没办法解决,终究这个世界上还是识时务者更多。
而且还可以找借口,比如什么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想要扶持大汉,但大汉不堪帮扶,无奈之下另起炉灶。
这个借口同样有问题,比如为何不向皇帝展现自己的特别以及能力从而进行帮助,反而外放为官?
好吧,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没有考虑的必要了。
不管当官合适不合适。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张昊根本不能直接成为高官,没有地盘当官有个鸟用。他想当官是利用汉朝的名义为自己招揽人才和积蓄势力的。他可不想当个小官被别人驱策。
张昊相信张让所说两年时间是可信的,这个宦官在这方面有口皆碑。但张昊已经等不及,且不说其中变数很大,张让不可能控制一切。而且时机也不适合,明年汉灵帝就要挂了,张让随后就要倒霉。他的保证还有什么用?
另外想要升迁还要在各地转来转去,不利于建立根基。
这些念头飞快在张昊脑海中闪过,他有了决定。
先是感激了一番张让的尽心尽力,之后张昊表明自己只是想要当个大官威风一下,感觉当个小县官太没意思。所以还是直接放弃,准备经商好了。
为了防止张让多想,张昊除了请求张让以后照顾一下他的商队外,还特意提出了一点要求。请张让帮忙疏通关系,让他可以从各大造船厂购买一些船只用来经商。
这点是张昊之前就已经想到的,只不过那会儿想着自己当官建立造船厂,但如今前期只能自己疏通关系了。毕竟不是体系内成员,那些官方造船厂可是不会给你造船。至于民间的一些船厂,估计最多只能生产一些小船罢了。
不管是为官还是其他的选择,张昊都想发展一下水师,航运的便利性无需置疑。不管是应用于军事还是商业都有着巨大的效果。
对张昊这点要求,张让自然满口答应,甚至现场就给张昊写下了一份推荐书,还印上了他的私印。
从张让这里离开,张昊匆匆返回驿舍,将情况和黄忠谈了谈。
如今当官积蓄势力的想法破灭,之前的计划作废。只能将备用计划拿出来完善了。备用计划就是造反,当然,不可能直接造反,造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钱粮和人员,同样需要时间积蓄实力。
张昊的备用计划中是准备通过经商积累钱粮,同时招揽流民编练成自己的起家部队。
黄忠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意见好说,依然表示,只要张昊决定,他支持就行。
对此张昊有些无奈,黄忠的武力没的说,在军事方面读过兵法,同样不算庸才。但是在全局角度却不能提供给张昊多大的帮助。不过算了,人无完人,更何况张昊自己都水平一般。
两人讨论了一会儿,张昊直接拿出从现代打印的东汉末地图,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思索着怎么完善备用计划。其他的不说,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选择一个根据地。
熬了一个晚上,张昊终于将计划调整完毕。不说够不够完善,起码是张昊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了。
他心中还是有些惋惜,没有一个正当的官方身份,张昊之前设想的趁着未来的名将处于低微时进行招揽的想法就泡汤了。也不知道未来会和这些名将们有什么交集?!
大家请看一下!
今天更新可能晚一些,这几天自己看了看存稿和大纲,感觉写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后面有些流水账嫌疑,冲突有些不足。再加上风头紧,准备删减现实部分。
真的很不舍得,三十万字存稿啊。这样修改的话,不能说全部作废,却也废了大半。但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改进,总不能明知道有问题还要继续下去啊。
已经发了的章节也会进行一些修改,所以书友感觉有问题的话,回头可以将前面再看一下。
最后请求一下支持,如果喜欢的话,还请推荐点击支持一下,拜谢。
祝所有书友生活顺利,万事如意。
第十六章 根据地
“黄大哥,我选择的根据地就是这里。吴郡!”张昊派人叫来黄忠,指着地图说道。
“如今西边北方边境尽皆叛乱,中原也不太平。反而江南倒是少见的安宁之地,虽然这两年同样有过叛乱,但很快就被扑灭。吴郡距离青徐豫这等人烟稠密的大州距离很近,想来时局混乱的话,很多流民都愿意并且方便迁徙过去。
同时,江南在很多人眼中瘴气密布,是偏远荒凉之地,在那里我们前期有着稳定的环境可以发展,中期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哪怕揭竿而起,朝廷开始也不会太过看重,有足够的时间壮大起来。
另外吴郡是官办造船厂的所在地之一,造船的各项条件都很充足。方便我们发展航运。”
张昊选择根据地的条件就是方便造反和发展,最终挑中了吴郡。
说实话,张昊并不知道自己这个选择算不算完美,但他技穷于此,起码他感觉这个起家之地还不错。
或许那些秩序混乱之地容易召集人手,比如说幽州。但且不说在那些地方因为叛乱战争受到的关注很大,另外人口也是个大问题。
选择江南之地并不是没有缺陷,以南统北的难度不说,就是战马在南方都是比较稀缺。同样江南之地如今的人口也不多。
战马这方面可以通过航运以及商业来弥补,人口方面则是通过安稳的环境在附近进行招揽。
综合考虑,使得张昊对于船只可是念念不忘。
黄忠直接点点头,“一会儿我派人通知家里,让他们准备一下。到时候我们回去就可以直接出发了。”
“嗯。我们离开前还有些事情要做。先在雒阳附近的船厂购买一些船只,通过船只免得长途跋涉辛苦。也要先派人去吴郡打个前站,起码准备好落脚地。同时我们要收购足够的粮食,免得到时候招揽流民过多,措手不及。”张昊沉声道。
“粮食的问题恐怕不行,雒阳这边因为人口太多,长期从外收购粮食不说。而且粮价还很高。”
张昊恍然,他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看样子粮食还是需要让人从其他地方收购比较合适。
商定这些事情之后,张昊和黄忠从护卫中挑选出了两名,先让他们回襄乡,在襄乡带上一定人手后,就先去吴郡打前站。
而张昊和黄忠则是带着张让的推荐信还有张让派来帮忙的人手,直接找了雒阳附近的几个造船厂。在船厂了解了一些消息后,张昊直接傻眼了。
他弄错或者说忽略了一些重要事情。首先,这个年代的造船技术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出众,尽管早很早之前,华夏就开始开发造船技术,但主要都是应用在内河。这时期虽然有了海船,但雒阳周边的造船厂无法制造。
其次,这个年代的航道没有后世那么便利,在古代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大运河这个年代还没有完善,想要从雒阳通过内河直接南下进入长江根本不可能。
了解了这些情况,事情只能暂且到此为止,张昊带人回到了驿舍。
“船只对子高的计划很重要吗?”黄忠看着皱眉思索的张昊,有些好奇的问道。
“说的上很重要。江南之地有着强大的水师就有了自保之力。另外通过航运,方便商业流通。而且通过海船可以直接和北方贸易,换取战马等物。另外通过海运,战争期间我们可以轻易登陆沿海各地。”
张昊点点头,对黄忠解释了一下自己重视航运的原因。
或许航运并不是必不可少,只不过张昊认为有着航运对自己的计划有着很大的推动力。
“之前船厂的管事不是说过,东莱郡那边是大汉的海船建造基地,那边想必有着一定的海船,我们派人去那里购买不就可以嘛!”黄忠说道。
张昊点点头,“现在只能这样了。希望张让的名号在东莱同样管用吧。不行的话,就只能考虑回去自己慢慢想办法建造了。其实我之前就准备到了根据地后发展造船技术,毕竟有着更先进的技术怎么能不利用起来,先期购买一些船只,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毕竟造船同样需要时间。”
黄忠的建议,张昊之前就考虑过,准备那么做。这时候他其实在考虑自己选择的根据地是不是合适。
如果将根据地放到东莱郡那?利用东莱郡成熟的造船环境和人才。另外青州这几年都不太平,想来有着很多人手可以招揽。
但青州乃是大汉重地,出现一些事情就是朝野关注,似乎并不适合种田攀科技树。尽管有着现代丰富的物资支持,张昊相信最后胜利的依然会是他。但其间的艰难险阻,乃至会不会浪费时间他不清楚。
越想张昊越是头疼,这就是身边没有个清醒的智囊的坏处。张昊不认为自己傻,但同样并不高看自己的智商,哪怕有着超越两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