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这话,下面的组长们都开始交头接耳,点头之余也有些惊叹,杨天一上来就要做事情,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只是基层干部们都要忙起来了,估计支持他的干部不多。
从书记老郭的脸色就能看出,老郭年纪较大,是老书记了,目前正忙着给大儿子置办婚事,家里的房子建得跟皇宫似的,老郭还想花点钱把小儿子搞得镇里工作。
老郑和老刘对视一眼,都是暗暗一笑,他们不会站出来挑刺,有老郭在,他们觉得杨天应该就够难受的了。
“杨村长,你能不能详细跟我们说一下这个计划!”一个长得比较喜气的组长起身说到。
“先是秋收问题,我想以各村庄为单位,做好宣传工作,让乡亲们把自家的粮食保护好,不要着急出手。我们村里会先到城里去打开市场,等城里有了消息,我们再集中用大卡将乡亲们的粮食拉到城里去卖!当然,也可以让村里担任中间人这个角色,乡亲们将粮食直接卖给村部,村部再出手,保障不亏损的情况下,再把运费给填满了。只要这个政策搞起来,形成了良好的体系,想必乡亲们每年的收入能增加就是说原本只能拿到以后就能拿到天点点头,笑着说到,其实那些粮食贩子挣到的绝对不止天也是在商场打滚过来的,知道其中的猫腻。
我说了两种思路,一种是直销,村部提供运输和负责开拓市场,这样老百姓的收入能达到最大化,但运作起来难度大,一是运输不集中,村部忙不过来,另外就是运费不好解决,估计只有村部贴钱。
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镇里征收粮食税的时候单列这一条,然后再下放到村里就是了。
第二种思路就比较成熟了,村部作为小的集散点,集中运输,集中管理,稍稍挣点差价,然后把运费解决了,省得和镇里纠缠不清。
“我支持第二种做法。村部做中间人比较好。这帮粮食贩子早该想办法对付他们了。因此我支持杨村长地决定!”听杨天这么一说。老郑沉响少许。突然拍桌子支持杨天。
这不禁让众人有些意外。其实杨天能想到老郑高兴地原因。他估计是以为他要把村部伪装成粮食贩子。然后来大赚一笔。
“我也支持这种做法!”老刘和王桂芳相继表示支持。他们夫妻俩家里村部不到百米。村里有这样地大事。别地不敢说。每天肯定开小灶。他们俩隔三差五过来加餐也还是不错地。再说。他们家杂货店地香烟和肉摊上地肉要卖得更火了。乡亲们来这里卖粮食。拿到钱了。或多或少都会买一些日用品或是猪肉回去改善一下生活。
“大家都支持。那我肯定也没意见。毕竟这是一项利民活动嘛!”老郭说话很慢。但中气很足。
“那接下来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我建议村里应该开始着手修建一条主干道和十三条支线。主干道直通镇里。按照省级公路三级标准进行修建。十三条支线保障一米地基就行了!”杨天继续说得很轻巧。但这话却让在场所有地人都愣住了。
且不说支线。光是这条主干道修起来估计就要上百万。村里哪来那么多钱?村里也肯定不会批这么大地款子。上百万啊。这在农村算是天文数字了。
再,以前村里或是镇里主持修路,都有一个条例,那就是凡是收益的村子或是庄子的百姓都要掏腰包,一个人口十五块或是十块不等。
里或是村里再出点钱意思意思,实际上就是老百姓自T3路。
这一点让很多百姓都感到不爽,因为除了出钱之外,每户还要出一个劳动力充当修路工人,随修路队伍奔走在一线,自带菜和米,然后就此找农家煮饭和借宿。
因此一说到修路,很多组长都不禁有些皱眉,又要回去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了,头疼的事啊!
“杨村长,今年我们只保秋收吧,修路的事情来日再说好不好?”老郭笑着说到,他这样说话,算是给杨天面子,他知道杨天有来头,因此不能得罪,只能哄着,年轻人有抱负是好的,但折腾大了,其他人就要跟着受罪啊!
“修路属基础建设,这事早办村民早受益,等路修好了,估计村里的中巴车就会多起来,乡亲们去镇上、去县里都很容易,我们不可能一直领着乡亲们起跑,粮食中间人我们只是给乡亲们搞一个很好的开端,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市场,然后自主生产,自主致富,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致富的脉络,想让他们了解外面,不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跑道怎么可以?”杨天态度很坚决,现在村里只有一些小企业,民营的规模太小,估计和道路不通有着很大的关系,要致富先修路,这点到哪都不会改变。
“村长啊,修个简单的路容易,可是修三级公路,镇里是不会给那么多钱的!”老郭轻笑,大有笑杨天幼稚的意思,杨天见过大世面,可是不了解基层的情况啊,村里是绝对没那么多钱修路的。
“这一块我去镇里做工作。修路方面,我有几点和以往不同的提议,一是不让老百姓掏腰包,二是老百姓继续担当修路主力,每户一个名额,但给他们记工资!你们再提点看法!”杨天笑着说到,高架桥都修过,修个破路还怕不成?
“这个好啊,我们回去做工作要容易很多,只是资金方面真能确保到位吗!”组长们兴奋了,冬季和春季都是老百姓赋闲在家的时候,让他们出来做工挣钱,他们肯定百分百乐意。
“这个恐怕谁也不能保证啊,就算是镇里答应给款子,那也是分阶段的,很头疼,何况镇里还没答应放款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啊!”老郭闲笑,像是没他什么事一样。
“镇里不给钱,那我给市里打个电话就是了,省里这一块有专款,到时候我给省里去个电话也行!”杨天更是悠闲,不就是钱吗,别说他能张口要到款子了,就算他个人出钱修,也不过百来万的事情。
当然,他预算过,这条路修起来最少两百万,因为他的设计标准很高,一条路修起来最起码要保障五年能用,别不到一年就有下陷或是积水,那就没意思了。
一听杨天讲话的派头,所有人都愣住了,这是村长吗,简直比省长说话还有气势,随随便便就能给市里、省里打电话,而且听起来还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这对杨天来说的确很轻松,只是他们无法想到那一层罢了。
“那行,要是路真修起来了,我也买辆农用车开开!”一个组长乐呵呵笑起来,众人都跟着欢笑。
事就这么议定了。下面我想针对两方面的工作进行一下简单分工,郭书记负责粮食这一块,我负责修路,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互相协助的!”杨天知道,要是他一个人抗下,老郭肯定会什么事都不管。
倒不是他抗不下,只是他觉得要给这个老书记一点事情做,否则他这个书记要来干嘛!
“粮食这一块还是让副村长老郑来做吧,我最近身体不行,过几天还要去县医院检查呢,老了,经不起折腾了!”老郭闲笑,脸色中洋溢着对杨天这些大刀阔斧计划的不满。
“行行行,老书记,您好好修养吧,粮食这一块我能做好!”老郑欢喜,正合他意,管理粮食,他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富得流油。
杨天点点头,没再说话,他管修路,但并不代表粮食这一块他就会不管,老郑要是敢胡来,他肯定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谁也别想挡他展家乡的梦想。
一旁的张小珊则是悄悄看了看杨天的脸色,她并不是很担心,想当初在北京的时候,杨门内斗打得火热,杨天照样从容,基层这几个小角色怎能在他这里搞猫腻?
荐票啊推荐票,这周推荐票太少了,大伙出手啊,谢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卷七 圆梦之终卷 第311章 意料合作站还是小爱巢?】………
里的粮食代售项目在农历十一月初一正式启动,主要生、山芋和棉花,由于单价要比粮食贩子那里高出一些,因此立马得到了乡亲们的积极响应,除了这点之外,最主要的是乡亲们相信政府,粮食拉过来就给现钱,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修路问题,杨天去了一趟镇里,镇长钱敏拍桌子表示支持,镇里预计能拨出三十万的款子,至于其它的款子他们会尽快去找县里、市里协商,总之会尽量保障杨天的修路工程不会受到影响。
这点在杨天的预料之内,倒是出乎了老郭他们的医疗,钱敏镇长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居然一口气拨给杨天三十万的款子,这可是罗河镇近五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以前老郭去镇里要款子,要跑上几趟,最多也只能要回不足一万块。
杨天一去就是三十万,眼睛都不眨一眼,这不禁让老郭他们再次见识到了这个新村长的深藏不漏之处。
从红星村通往罗河镇的公路,杨天想从月中开始动工,施工队由滨海市建设局直接派过来,这个他只要打个电话,立马就能解决,至于修路工人,则是由村民组织完成,也算是帮村民增收。
十一月的天已经有一丝凉意,清早起来,枫叶树上冰霜白皑皑,景色迷人。
杨天开车来到村部,想看看老郑粮食项目的情况,谁料刚到村部门口,只见张小珊在疯奔走。
“干嘛呢?”见小丫头乐呵成那样,杨天不禁皱眉苦笑,瞧把这丫头美的,莫非是被人追求了?
“不告诉你!”张小珊撅嘴跑开了,去了对面的一栋二层小楼,那是民间房,杨天前阵子问过老郑,据老郑说那房子是一户农家修建的,由于在外面做生意亏了,所以决定把这栋房子卖掉,只是那房子的装修在乡下来说挺豪华,因此没人愿意买。
据说以前老郭准备买了给儿子结婚,可他儿子嫌这房子有人住过,不喜气,这事就算了,这房子也就一直搁置着。
莫非是张小珊住不惯村部,把这房子买了?这不无可能,这房子最多值个六七万块,这对张小珊来说还不是毛毛雨?
随她去吧。她要是真准备在这里混一阵子。那还真需要一套房子。杨天摇了摇头。然后去看老郑那边地情况了。
查了一下账本。十三个村庄。百分之六十地村民都把粮食运过来了。其他村民还在持观望态度。大概是以前村里做事让他们失望过。或是期待粮价上扬。
从前期运营来看。老郑没做多大手脚。估计在运费上挣了一些外快。还是就是秤杆上下了点功夫。赚了点。其它方面他估计很难搞猫腻。因为杨天在村里和上面都有专门地会计。账目一目了然。
挣外快只要不是太过。杨天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一点好处不让给老郑。他心里肯定会不快活。做事也没这么积极。
“怎么样。怎么样。村长。这次我立头功吧?”老郑见杨天来了。呼呼地跑过来。是赚钱项目。老郑果然积极。身上都是尘土。估计是弄粮食弄地。
错。账目做得很细。像是在帮老百姓做事啊!”杨天点点头。老郑这样地人虽然心思不单纯。但好用。本来世间之事就是这么回事。无利不往。没好处。老郑脑壳锈掉了。花钱混村干部。
“什么叫好像,这就是,咱一点好处不拿,老百姓还唠唠叨叨,打初一开始,我每天准时七点到这,下午六点才能回去,天天都是一身灰,中午连顿饱饭都没有!”老郑开始诉苦,不过这些天他的进账还是有的,比得过他这个副村长全年的工资了。
“辛苦辛苦,回头让食堂给你开小灶,每吨都有肉菜,也有酒喝,算我个人请你的!”杨天乐呵呵一笑。
“使不得使不得,和他们在一块吃就行了!”老郑也算圆滑,他不想落个把柄在杨天手里。
老郭也有在村部,只是他一直呆在楼上,粮食问题和修路问题他都不管,上午来一趟,跟走马观花一样,然后就谎称身体不行,要回家休息了,让大伙努力。
其实谁都能看得出来,老郭对杨天很有意见,因为杨天做事从不和他商量。
老一辈喜欢论资排辈,在基层,书记是一把手,什么事应该是村长提出来,书记说了算。
杨天大刀阔斧搞把他撇开了,这不是架空吗?老一辈更喜欢用篡位来形容。
杨天不理会这个,不是他不会做人,只是这些利民项目做起来就要迅,早完成早受益。
先和书记讨论,书记摆摆谱,开开会,研究研究,然后再下定论,半年都见不到项目的影子,一点效率都没有。
又过了一天,杨天开车准备去镇里看看修路的第二批资金什么时候到位,因为昨
国已经打过电话了,表示滨海市建设局的施工队会提T''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出了大柳树村,刚到窑厂村,只见张学富背着大孙女正在前面颠簸,见到张学富现在开始疼孙女了,杨天心中很高兴,本想呼啸而过,但想了想之后他还是决定停下来打个招呼,顺便问问他们俩去哪,要是顺路的话就捎他们一程。
“张老,这是去哪呢?”杨天将车慢慢开到张学富身边,笑着问到。
“小丫头带她去村部打针!”张学富摸了摸背上的大孙女,格外疼爱。
“村部有诊所吗?”杨天蹙眉,这一带没有医院,只有一个赤脚医生,所谓赤脚医生,不是指他光着赤脚满世界跑,而是那种背着药箱行走在乡里村间的医。
“有啊,新开的,据说坐堂的医生是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厉害着呢!”张学富兴致盎然地说到,“听说是一个年轻的医生,医术很高啊,隔壁王老太太头疼,疼了一个晚上,早上刚去看过,现在能下地干活了!”
“是吗?我去镇里,路过村部,我捎你一程吧!”杨天先是一愣,村里来了个省人民医院的医生,还很年轻,医术高,他怎么没听说。
这事有蹊跷,他决定送张学富的同时,自己也过去看看,哪个省人民医院的医生闹磕锈掉了,居然跑到穷乡僻壤来给别人看病。
“你怎么好意思!”张学富嘿嘿笑到,但早上有点凉,为了不让孙女再受风寒,他还是上了杨天的车。
车子刚到村部门口,张学富就开始指着对面的那栋白楼喊到,到了到了。
杨天抬头一看,这不正是昨天张小珊兴冲冲往里面跑的那栋楼吗?不是她买的?怎么腰身一变,成了诊所了。
上面的招牌很大:青峰省人民医院驻红星村医疗站。
这个名字可大可小,省立医院来这开医疗站,估计连县里也没这待遇啊!
张学富呼啸下车,抱着孙女就往里面跑,杨天下车之后则是愣了愣,省立医院来这里开医疗站,居然都没和村里说一声,他居然是一点情况都不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疯狂了。
他决定进去看看,看看省立医院里的哪位高级医师那么想不开,跑这来开医疗站了。
进去一看,里面果然气派,洁白的地板砖,墙上贴着各式医疗宣传图,多是儿科和妇科。
偌大的堂室中央悬着一块大布帘,前面摆着一张棕色的办公桌,上面整齐地放着听诊器和一些小药瓶。
帘子后面的情形只能通过左边的小门能窥视一二,能看到两个床头,估计是输液区。
再后面还有一个小屋,里面摆满了药箱,显然是药品冷藏室。还挺正规,杨天点头感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