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江造船厂的木材来源地现在有这几个:

    一个是安达曼岛,他们计算了一下,如果合理砍伐,那里的红木足够他们船厂使用百年。

    二个是淡马锡岛,那里由于建设需要,他们必须滥砍滥伐,这样那里杂木所占的比例大了些。

    三个是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东部的橡胶岛,那里现在已经建成木料的中转站,甚至可以简单加工一下,用来减少运输的负担。

    四个是文莱河口,那里现在还处于兴建之中。在不久的将来,那里可能会成为类似橡胶岛这样的木料重要输出港口。

    当然,吴杰厂长才不关心那里的石油开采情况。

    他认为自己和樊修两人能设计和制造出风帆式大型石油运输船,都算是出了老大的力气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专用的!

    至于如何运输,他们就不再操心了。

    吴杰厂长自己不承认,但其实他内心深处对风帆有一种执着的偏爱。

    他经常摸着自己的光头说:“如果不算饭钱和工钱,风帆运输都不要任何成本了,你紫云、紫川号能行吗?”

    樊修副厂长说:“就是,它们两个家伙要是一开动,妈呀,几十个技术员不用干别的了,光伺侯它去了!”

    吴杰厂长说:“所以呢,要那么快的速度干嘛?赶着去死啊?”

    “就是,咱们就要这个慢悠悠的劲儿!”

    不过,文莱河口未来的木料资源里面还有郑家集团的份额,毕竟人家出了很多力气。

    当然,这只是汉唐集团给自己布置的资源基地,至于其它主动运输木料来从事贸易的海商就不算了。

    去台湾贸易吧,哪怕你只带着一船硬木呢?

    汉唐集团减少了台湾本地砍伐木材的份额。不过,有些必要的砍伐还是必须的,树木密集之处,人车都不能过了,你不砍了它们,怎么发展?

    浙江地区的造船业几乎是集体搬过来了,不仅因为这里的工作多,木料便宜,更重要的还是这里的造船速度!

    建造一条上规模的海船可不是光有木料就成了,其它的辅料有上百种了,而且工期没有十个月八个月的别想了!

    但是安江造船厂的造船速度快到他们无法想象!

    天天有船下海试航,天天有船在干船坞上舾装,天天有船在铺设龙骨船肋!

    那些原本还想着买些木料回去造船的人当时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们怕自己建造出来的海船没法子卖出去,要么只从事修船,要么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里,没有办法了。

    汉唐集团欢天喜地地发展着自己的实力,有滋有味地消化着浙江地区。

    现在还是问题多多,但是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最起码兵源扩大了,他们终于敢喊出一次征兵两万的口号,布袋新兵营也又扩大了。

    他们没有在浙江当地训练,直接运到布袋镇。那里的训练条件专业不说,感受一下汉唐集团的环境文化才是重点。

    那里又会发生无数的新兵故事了,但是没有人在意。

    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太多太多平常人的事情永远没有人记得。

    ………

    汉唐集团没有理会鞑虏伪政权的反应,他们似乎都不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做战对象!

    他们就是强盗集团,靠着抢劫起家,趁着人家内乱的机会抢夺成功了,只要有机会就是坚决打击。

    他们自己说这是大明人民的选择,说他们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但是汉唐集团听了就像是没有听到一样,不予评价。

    汉唐集团只能感谢这个迷恋丛林法则的时空,迷恋丛林法则的大陆。

    汉唐集团不理会强盗集团,但是强盗集团理会他们。

    当二十万大军被海盗集团埋伏了,全军覆灭了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权力机关后,所有的鞑虏头目们都不会笑了。

    首先,他们断定这消息是假的。

    你在逗我玩吗?什么时候二十万大军会中了埋伏?什么时候二十万大军会被全歼了?你知道二十万大军行军时队伍会有多长吗?

    零星跑回来的几个报信的人都是被一些地方政府派人一路护送来的。

    他们分别受到了酷刑,但是结果是一致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消息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来自海外大岛上的一股海盗,他们自称是汉唐集团,趁着平南将军多尼不备,于顺治十年三月末伏杀了二十万大军!

    伪帝顺治在顺治十年这一年,本来还感觉会是大有作为的一年。

    他顺利地清理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残余势力,全强盗集团上下同心了。

    这一年的1月14日,达/赖五世到达北京南苑,与正在那里“狩猎”的自己会见,表示了西藏对我大清的臣服。

    4月22日,他又遣礼部尚书觉罗郎球、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等将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之金册、金印送往代噶地方。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达/赖从此才正式得到“达/赖喇/嘛”的称号,这样西藏现在安定了。

    还是在端午节五月初五日,他巡视内三院,看到在值官员寥若晨星,忙问其故。

    随行的范文程回答说,今天是端午节,大家提前下班了。

    他听后不以为然,旋即对诸臣讲话,强调说,要想求安逸,必须先勤劳工作;只有在我大清事业大定后,江山永固之时才能求得个人的永久安乐。

    他希望群臣知过即改,并表示自己身为人主也要这样做。

    他还以历代君王为例,告诫群臣只有勤于政事,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他说,昔商汤身为盛德之主,依然不断地检讨、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成就了大业;明武宗正德帝却因为整日耽志嬉游,怙过不悛,未能把国家治理好。

    这些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如今国内战乱仍然不止,西南,东南仍有反军余孽不肯归服天意,虽然他们都是一些疥癣之疾,但是还望众位不可松懈啊!”

    众人最后轰然响应。

    伪顺治帝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其实他说什么,这时候都不重要的,下班早一些都是小事情,他要通过这次讲话,看看群臣的表现!

    果然,他彻底理顺了群臣的立场,从他们认真听讲话,认真回应这一点来看,他们已经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了,多尔衮的势力茫然无存了!

    此时,我大清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之际了!

    可是就当这个时候,有一大股海盗集团竟然能够一举伏杀我二十万大军!

    就在这一瞬间,伪顺帝感觉心痛的无法呼吸了!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白银盟主guozhiyin、盟主书友19630508、胡镇南、cmd19764、凌步虚、laser310、hyh62、yug609、楝木魏的支持,欢迎新朋友flash340221、赤之炎鈊的到来。

    今天是月票榜的最后一天了,请再帮一下下。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章 鞑虏的反应(二)
    1653年,顺治十年,在整个六月里,在京城内城的一些名宅大院里,每一个鞑虏头目的心头都笼罩着一片阴影。∮頂∮点∮小∮说,。。

    现在不是说我等赢定了吗?不是说南方只是疥癣之疾吗?!

    如今那一直势如破竹,征伐有力的局面似乎改变了!

    我等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今一日被人伏杀二十万,如何是好?!

    北方的夏天比南方的夏天或许更明显一些。

    今年的春天里,京城地区难得的下了两场春雨,而且下透了。

    众多的鞑虏头目都高兴地说:“#¥%¥……###%……!”

    是的,看看吧,我大清正合天意、民意,原本瘟疫流行,旱情严重的北方地区,当我大清入主此地后,加上一一清除了多尔衮叛逆集团,这一下子什么灾祸都消弭了,连老天爷都额外施舍了贵如油的春雨!

    现在一切都是顺顺当当的,该跑马圈地的地方,继续跑马圈地。

    该接受汉人投充为奴的继续“接受”,该抓逃奴的继续抓“逃奴”,一切确实是顺顺当当的。

    夺了天下怎么办?当然要先分田地,要不怎么赏赐下面?

    金银珠宝那永远是属于主子的。

    我大清便安排人马,四处跑马圈地,将被圈土地分给皇室、王公、八旗官员和旗丁,从今儿起就称这为旗地了。

    先将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及明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因为死于战乱留下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兵丁。

    再将圈地的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

    那直隶的顺德府、山东济南府、德州、临清、江苏的徐州、山西的潞安府、平阳府、蒲州都是驻扎着八旗兵,这些地方的无主荒田也分给他们。

    可惜土地还不够,那范围就扩大到那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去!

    当然,在这个时候,虽然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地或明朝贵族的官庄,但是其实在圈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把民地硬指为官庄,把熟地硬说是荒地,把私田硬说成无主的荒地的“失误”。

    “凡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

    “圈一室,则庐舍场圃,悉皆屯有”。

    这样的事情只要不太过分,只要没有引起群体性、事件,大家就嘻嘻哈哈过去了。

    这时候大量的汉人失去土地,流落他乡,这个可不成,怕他们成为流民啊,正好收了他们,我大清有投充法啊。

    本来大家都说是接受汉人主动带田投充为奴的,但是有时候也需要“动员”一下,做一做思想工作;还有一些无赖子冒认别人的土地带田投充的事情……这些只要不太过分,没有引起群体性、事件,大家就嘻嘻哈哈过去了。

    农奴嘛,只要好好干活就成了,别的啥也没有了,至少还能活着吧?至少还能吃饱饭吧?!

    但是如果那些农奴跑了,这可是大事件,这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啊!

    对逃跑的奴仆严厉惩罚,将逃人鞭一百之后归还原主!

    凡窝藏逃跑奴仆的人,本人处死,财产没收!

    还要罪及邻居和地方官员!

    严罚是必须的,我大清也有逃人法!

    当然,这里面也有故意纵奴跑到富户家里,然后处死富户,再将财产没收的事情……

    这种情况出现过多时,立刻就被制止了!这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口吃下,哪里有慢慢吃下好……如今这天下是我等的天下,不可以乱了法度!

    那些被平冤的百姓跪倒在地,高呼我大清公正!

    这就对了,现在是要有秩序了,哪里可以乱抢?!看看他们感恩样子吧?!

    但是,那些反军余孽们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我大清取消了辽晌吧,也开科取士了吧,还袭明朝旧制,颁布了优免绅衿粮役的条例吧?

    你们怎么就不臣服于我大清?!

    怎么就能勾结海盗,伏杀我二十万大军!!

    满朝上下无不议论纷纷,一时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这个事情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人人惊慌。

    当然,这个时候最核心的决定,也不会是这些人能知道的。

    ―――――――――――――――――――――――――――――――

    再苛刻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好。

    当战乱慢慢平息后,当老百姓接受了剃发易服后,生活又可以正常开始了。

    京城外的麦子现在是绿油油的一片……空气中似乎可以嗅到馒头的香味了,虽然这还只是一种想象。

    京城内也是井然有序。

    几个城门处依然是人来人往。

    百姓们也知道,那些拿着刀枪的鞑虏士兵也不是见人就杀。

    还是在元朝时,那个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筑而成,其中用竖柱和横木用来加固城墙。

    这样的城墙,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冲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城墙顶部用苇衣和管道防水。

    这个全新版的城,用的却是简易版的城墙,极具蒙古特色。

    到了明朝时期,明朝皇帝决定把现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

    这时,它的建筑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在那面的世界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

    到了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北京外城。

    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审美格局。

    当鞑虏定都北京之后,他们没有能力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

    但是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

    他们把内城中的平民直接都赶到了外城,当然,这里的富户还是要留着一些。

    这个时候,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

    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

    还是在1651年,开始重修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崇文门外,上四条胡同。

    这里由于靠着内城近,而且又紧挨着花儿市街,所以是一个繁华所在。

    两三年前吧,这里来了几个客商,他们带了一些新奇的货物,就租了一家商铺做起生意来了,起个名字叫清风记。

    用一根高杆子挑出老高的幌子。

    不过现在做生意的太多了,这样的人也不稀奇。

    这几个人都是说南方话的,从面像上看,也能看出是南方人。

    他们生意做得公道,而且待人和气,虽然货物卖得贵了些,但是做生意嘛,喊高喊低都是自愿的,可以谈嘛。

    京城地区在这个时候本来已经开始有了人口压力。

    但是,接连的战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人口问题。

    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的生存环境都得到了自然性改善,鞑虏入主时,正好接了个容易管理的摊子。

    跑马圈地、投充法、逃人法对老百姓伤害极大,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大清就一定得利甚巨。

    把过去的单干户们整合起来,变成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个人财产的农奴,采用农庄式经营,在短时间里那农家活儿比过去效率高,这庄稼就比过去产量高……

    再加上从京杭大运河运送来的槽粮,京城的日子过得也是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