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王后先开了口“陛下,王儿已经午睡去了”
国王笑了笑“睡了啊,不知不觉,蕙兰你也嫁给本王十年了,这十年,你觉得快乐吗?”
王后也跟着笑了说“快乐,而且后面还有很多个十年呢”
国王听了甚是安慰“你快乐就好,快乐就好”
良久,王后徐徐问道“陛下可是已经做出决定了?”
国王也不否认“嗯,已经做出决定”
王后问“决定如何?”
国王也没有废话,只是闭上双眼“降”,然后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汉人妻子准备大骂自己的背信弃义。不过,他没有等来狂风暴雨,反而是,妻子温暖的拥抱“臣妾明白的,大王也是不得已为之,大王既为裴珊国王,自然要对国民负责,不可意气用事,守信自然好,但大丈夫也应当是能屈能伸”
国王苦笑着摸着蕙兰的头,“本王来此之前,已经做好被王后责骂的准备,眼下汉军救援无望,蓝楼被杀得鸡犬不留,匈奴许诺不伤我百姓,留我过冬粮草。若是我们裴珊的士兵再多点!再强点,我自然是与他决一死战,可是眼下,匈奴三万大军,外无强援,单凭裴珊一地之兵,不过是以卵击石,让本王的子民徒增伤亡,王后突然如此,真的是让本王手足无措”
王后苦笑说道“大王眼中妾身是如此不明事理的人吗?妾身既然嫁于大王,便是裴珊国王后,自当是母仪裴珊,做母亲的,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去送死,大王打算何时投降?”
国王轻轻说“三天后”
王后抬头望着国王说道“陛下,城中还屯留大量汉军粮草,难道是全部送与匈奴人?”
国王摇了摇头“我打算即刻发出通告,告知百姓,三天后将会投降匈奴,若是不愿留下的,马上带着粮草离开,向东也好,向南也罢,只要想走的,本王绝不强留”
王后点了点头,忽然灵机一动,“大王,三天时间,臣妾打算亲自带人送些冬衣去疏勒,最起码,若是疏勒的汉军逃回去,我们对汉军也有……”
国王摇了摇头“不,蕙兰,你不能去,本王要你马上带着我们的孩儿乔装打扮尽快前往大汉,三天之后,本王性命尚且不知如何,如何能护得了你们母子,裴珊王室的血脉,不可断绝于此!”
哪知道蕙兰更加坚定地摇头“陛下,你我已是夫妻同体,臣妾绝不会背离陛下,王儿自是派人护送到大汉,相信有国书在上,大汉也不会为难我们的使臣团,至于臣妾离开陛下之事,陛下休要再提,时间紧迫,妾身先去准备了”一说完便风风火火地离开。
留下一脸无奈的国王“唉,降就降吧”
第三百零二章最后一批军粮
距离疏勒血战,已经又过了一月,转眼已经到了初冬,想起初到疏勒不过是仲夏时节,眼下已经是初冬时分,疏勒血战的阴影已经从龙骧卫的心中退去。久无战事的龙骧卫甚至已经开始在想“是不是匈奴已经退了?”“是不是援军到了?”“援军还来不来”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高宠是初次领军,但深知军中切忌如此闲聊和开小差,一旦无意中引起了军队的思想情绪,那么随之而来的士气和纪律问题将会相当棘手。所幸出生于名将之家,而且有优秀导师教育的高宠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他采取的手段倒是简单粗暴,直接转移注意力,反正军中大部分士兵都对他们领军三人的武艺兴趣有加,直接教授他们武艺,再比武。让这些士兵的激情重新点燃,注意力就可以适当地转移开去。
就在疏勒城营内热火朝天地比武的时候,城头上突然响起隆隆鼓声,那是有人接近的信号,士兵们互相看了一眼,随即各自回营,拿起武器就走上城楼。
高宠,伍旭,少渊三人信步走上城楼,之间一支马队缓缓从南面的山坡过来,二十余辆马车拉着货物缓缓靠近疏勒城。车队打着的,是裴珊城的旗号。高宠于是叫停弓箭手,不需要如此紧张。待到车队来到城下的时候,裴珊国的使节方才大声说道“裴珊国运粮使为疏勒城守军运送冬衣和物资,请开城门”
高宠一愣“居然是送冬衣的,这也来得太及时,对方似乎知道他们没有冬衣一般,有可能真的是裴珊城的人”,高宠大喊道“你们把马车沿着城墙排好,人退到三十步之外”,裴珊信使听到高宠如此命令,倒也没有什么异议,马上就吩咐手下人排好马车,然后带着自己的人退到了三十步之外。高宠见状,对伍旭说道“伍校尉,你留在城头上,若有异动就乱箭杀敌”,伍旭拱手“属下明白”
“少渊,走我们下去看看是什么回事”高宠拍了拍少渊。
疏勒城门缓缓打开,一队汉军从城门走出,高宠和少渊开始检查这一台台马车,全都是白花花的粮食和数百件冬衣。是真的疏勒城运输队。少渊和高宠对视一眼,确认了无误之后,高宠抬头对伍旭说道“伍校尉,派人出城运送这些物质进城”,然后回头对身后的使者大喊道“运粮使大人辛苦了,且进城中休息一下”
书房之中,运粮使大人和他的随从坐着默然不语,高宠咳了一声“你们先退下”,亲兵一听马上就退出了书房之外,书房之内,只剩下四人,运粮使,还有运粮使的随从。高宠和少渊四人。高宠便不解地问道“是发生了何事,才让运粮使大人要如此谨慎?”
运粮使没有说话,运粮使的随从倒是一把摘下了面罩“因为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谨慎起见,不得已为之”,随从竟然是蕙兰,裴珊国的王后。运粮使见王后已经摘下了面罩,当即站了起身,让出了位置与蕙兰。“既然王后摘下面纱,那么具体情况,还是王后来详述吧,属下就静静站在一旁”运粮使恭敬地说道。
少渊显得很高兴“蕙兰姐你好大胆,居然亲自前来……”正当少渊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时候,高宠却一把按住少渊,示意不要说话“王后此来,既然是有大事,那么我等洗耳恭听便是了。”
“三天前,蓝楼被攻破,国破家亡甚至连在位二十余年的老国王的头颅都被匈奴军砍掉”王后冷冷地说道。
少渊不明所以“蓝楼城而已啊,又不是裴珊城,为什么蕙兰姐你会知道?”
高宠更是直接“三点犄角防守体系,崩坏了其中一点,那么这个防守的压力将会全部压到裴珊城。不,王后大人,你想说的不是这个,你想说的!莫非是西北军全军覆没?!”高宠点出了那个他最不愿意听见的可能性。他多么希望王后可以摇头,不过等来却是噩耗一般的点头,那一刻,高宠第一次没有坐直自己的身子,而萎了下去,这一个举动在少渊眼中是极不正常的。这对于高宠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王后见状,马上变得欲言又止,他不忍心看着眼前两个年轻人真的会崩溃于前,抽动的嘴唇没有躲过在颤抖的高宠的眼睛,高宠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王后,等待皇后彻底说完。见皇后欲言又止,高宠一边颤抖,一边咬着牙关说道“请王后说下去!”
王后知道这事他终究没法瞒下去,于是深吸一口气说道“西北军和西域都护军也于数天前,在白杨谷全军覆没,眼下裴珊城已经没有汉军协防了,玉门关也没有派来援军……”王后还没说完,高宠居然直接接过话语“今日匈奴前来劝降,因为没有外援,以裴珊国当前的兵力,抵抗和送死没什么区别,恰好匈奴人的条件不错,所以你们决定投降,但在此之前,于心有愧,决定将汉军的粮草交还给我们,对嘛?”
王后吃了一惊,高宠每一句话都直指王后的内心,让王后无地自容。只是站在一旁不出声,运粮使正想发作,却被王后按住,毕竟是他们有愧于大汉。
可是接下来,没想到的是,高宠站起了身,整了整军装“裴珊国的情谊,在下记得了,若是他日末将有幸还朝·自会向朝廷禀明裴珊的难处,运粮之情,在下就此谢过”拱手就是一个大礼,丝毫看不出因为裴珊背叛而会恼羞成怒。
王后和运粮使哑口无言,不知道可以说什么,高宠平静地笑道“王后可是以为在下会恼羞成怒?”也不知道高宠是怒极反笑,还是真的看开了,他的表情看起来古井无波“生死关头,尚且兄弟阋墙,父子反目,何况是国与国之间,还带着数万人的性命。王后不配合匈奴人假装运粮赚我疏勒城,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这最后的物资均需,在我看来,王后已经仁至义尽了,所以末将也没有什么责怪王后的意思”
王后冷静地摇了摇头“将军严重,我虽远嫁裴珊,但我身上的血仍是汉人的血,我仍是汉人,如今投降匈奴只为保存裴珊的百姓,匈奴也休想裴珊出一兵一卒助匈奴入侵大汉或攻打裴珊,将军放心”临危不乱,大将之风,王后不由得高看了眼前这个不过是弱冠之龄的年轻人。
高宠拱手说道“既然王后还认为自己是汉人,那么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王后可以勉力襄助”
王后坐正身子“将军请讲”
第三百零三章我一定会把援军带回来
“末将想请王后将我龙骧卫的家书带回玉门关,送回大汉”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高宠甚至是跪着以表示他的庄重和神圣。
王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将军是打算用这点兵力守住疏勒吗?将军不打算就此撤回大汉吗?”
高宠笑道“王后都把物资送过来了,难道我还会走吗?就算没有这些物资粮草,我也一样会在疏勒城坚守下去,王后请放心”
王后大惑不解“为何,疏勒乃是东山口屏障,但东山口最大的的屏障乃是裴珊城,裴珊城若是守不住,那孤军据守疏勒毫无意义”
高宠笑了笑,并不回答,只是再一次重复“末将希望王后可以将这些家书送回大汉国境便可,至于我龙骧卫为何在此据守,就不劳烦王后烦恼了”
王后见高宠无意告诉他此举的意图,便只能点头道“如此倒也是好办,家书有多少?”
高宠点了点头,示意王后随他出来。
几个人来到军营的点兵台上,看见吴旭正在清点物资,高宠就叫唤道“伍校尉,击鼓,让所有人来到集中,本将军有话要说,还有命人搬出所有的家书,搬到此处”
声声鼓起传遍疏勒城,龙骧卫所有部队马上就集中于此,五百余人站在校场上鸦雀无声,神情肃穆,等待高宠讲话。高宠清了清嗓子,带着浓厚的内力发出声音“西北军和西域都护军已经全军覆没了,眼下北疆全境,只剩下我们疏勒城守军,从今天起,我们可能没有外援,到了来年春天,我们可能会没有粮草,但是,疏勒城一定要守住,因为疏勒城控制着天山东山口,若是此处为匈奴所占,那么不消几天,匈奴军的大部队就可以从此处经由东山道而长驱直入进入南疆,而不必绕道西山口,到时候,南疆就会统统变为匈奴人的牧场。匈奴人全力南下,若是突破南疆,则会直接威胁到凉州金城郡,那时候匈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恶化,我大汉先贤打下来的丝绸之路,就会毁于一旦”
王后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个小将军始终坚持守住疏勒城,原来疏勒城的东山道不仅是北疆,在此战役之下,还隐晦地有如此作用,若这是匈奴人计划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小将军就是发现了匈奴人的关键,打算死死拖延这个计划。
高宠一席话,一众士兵开始议论纷纷,就连少渊都感觉到问题不小。于此高宠直接表现出决心。从怀中掏户一封家书,双手交到王后面前“蕙兰大人,我以一个汉人的名义将在下的家书交到你手上,在下将与疏勒城共存亡,城在人在”,作为主将的高宠立下决心之后,这些士兵也纷纷下定了决心,不管将军大人,大丈夫既然穿得这一身军装,自当马革裹尸。一个个人将走上前去,找到自己的家书,然后重新郑重地将家书交到王后手上。
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声,整个过程,就像士兵领饭一样安静,但放在王后手上的,却是一份无可估量的重量。
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在王后身后,那是要跟着王后离开的位置,一日为龙骧,终身为龙骧,大汉最强的士兵,自然就是应该出现在最危险的位置。对于军队的忠诚和国家的热爱,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思乡之苦。
高宠点了点头“很好,从这一刻开始,我们龙骧卫便与疏勒共存亡,本将军与诸君,同生共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士兵们一起举起武器“同生共死,同生共死!”
受到高宠指点,所有的家主统一摊长藏于马车的木板之下,掩人耳目。在装车的时候,吴旭,高宠,少渊再一次凑到一起,不为别的,就为推翻刚刚叫出来的誓言。
“公子,少渊,你们二位,一个是将门之后,一个是天子门生,都是身份尊贵,社稷的未来栋梁,于情于理也不应该出现在此处,守到此刻已经是尽力了,请二位留待有用之身,接下来就请将疏勒城交与在下,二位情随王后撤离疏勒吧!”吴旭率先开口。
“伍校尉,本将军前一刻才与诸位讲完同生共死,后一刻便打算自己撤离,我们称之为骗子,诺夫。弃手下之兵视为不仁,背信违诺视为不义,见敌逃窜视为不忠,违背祖训视为不孝,伍校尉可是想让在下做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高宠恶狠狠地回击到“伍校尉你已有妻室,家中尤有儿女需要照顾,要走,也是你走。少渊本就不是龙骧卫,加之又有亲眷,以监军之职随军,我军此刻已不需要监军,少渊也请一道回去”
“说啥呢,你二人,一个江湖大侠,一个名门贵子。但都是身有军职。我虽然是个天子门生,不过是机缘所得,我自己也不看重,况且,我代表天子守国门,不是比你更好吗?”少渊翻笑道。
“名义上你更好,但你守城之术比之我们相差甚远,如何懂得?还是回去吧”高宠说道。
“不可以,一日疏勒城还是龙骧卫驻守,我便一日不离此处,高将军,你和我乃是平级,你可没有命令本将军的权力!”少渊反击道。
一阵争执僵持,无奈之下,高宠只有一个手段“我以龙骧将军的名义,命令虎翼校尉吴旭随保护家书东归大汉,这是命令!”
吴旭摇了摇头“请恕属下不能遵命,高定远和高夫人曾要求在下保护公子安全,君子当重诺守信!”
哪知道高宠却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另外一封书信说道“伍大哥,少渊,我让你们走,并不是开玩笑,疏勒城可能朝不保夕,我大概推测出匈奴人的计划,已经详细写于这封书信上,我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将此信直接呈交到朝廷或者皇上,此事已经刻不容缓了,我大汉冬季并不会进兵,若是此信不尽快转交,待到真的朝廷兵到,匈奴人已然坐大到时我大汉边疆危险万分,此事并不是开玩笑!二来那家书非常重要,需要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护送。同时,我希望回去的人可以尽快带来援军,有熟悉我们情况的援军来,早一天,我们便安全一分,思前想后,除了你们二人,无人可胜任!”
少渊点了点头“那行,那就伍大哥吧,因为啊宠你不能命令我”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吴旭双膝着地,留着眼泪,接过了这代表生还希望的书信“属下,领命!但请将军坚持住!属下一定会带来救兵,在此之前,一定情将军坚持住。”
高宠哈哈一笑“放心吧,我们可是有老天保佑,而且这不是我们说的,是匈奴人说的呢,好了,伍大哥,你先下去收拾东西吧,估计车子已经装好了,莫要赶不上车”
吴旭拱手一礼“属下明白”,吴旭正想离开,却被少渊叫住了一下“伍大哥,你回去之后,就跟小月说,可以不用等我了,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