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壁-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军士客客气气地引领着纪筇来在阅兵席上就座,此时其他的各族族长们也纷纷登台就坐,同居新野,大家相互之间平日也大多都还认识,相遇寒暄叙话,倒也不算寂寞。   

  〃左将军府仓曹参军诸葛公驾到!〃   

  随着站班的兵丁一声高唱,头戴纶巾身穿淄衣的诸葛亮脚步不徐不缓地走上了台来。   

  众人望之尽皆愕然,不明白他今日为何竟然做如此打扮。   

  〃诸公辛苦!〃诸葛亮上台站定,拱手为礼。   

  他顿了顿,笑道:〃诸公心中定然极诧异,不知道我今日为何不穿官服不戴梁冠。如此议事实在太过不成体统……〃   

  他环顾了众人一眼,继续道:〃今日受邀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名门望族的族长,其他的也是能代族长决断大事的当家人。亮乃末学后辈,在左将军府任一个小小的府曹参军,实在不敢在诸公面前卖弄自显。诸公当中,有许多簪缨世家勋戚贵族,若非因天下大乱四海不宁,也不会举族避祸荆州,亮何德何能,敢以微末职衔受诸位的官民之礼?因此今日只穿便服而来,为的便是使诸位能够安坐叙话!〃   

  他如此谦恭,众人顿时便生了好感,纷纷还礼道:〃孔明先生言重了,败落之族不敢倨傲,还请参军升座……〃   

  诸葛亮答礼落座,微笑着指着台下的众军士笑道:〃诸位想必已经看过了,刘豫州军威如何?〃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雷氏家族的族长雷崆在诸族长当中年龄最尊,且祖上在孝武皇帝时曾受敕封为侯爵,他是众人当中身上唯一一个袭着关内侯爵位的族长,见诸葛亮问得奇怪,便清了清喉咙,小心翼翼地答道:〃左将军不愧为帝室之胄,我等观此兵,皆虎狼之士也……〃   

  诸葛亮笑了笑:〃雷侯谬奖了,雷氏乃是簪缨之族,令祖雷被,曾得本朝孝武皇帝亲封侯爵。这些兵士操练了还不足半年,当不得雷侯的褒赞,唯一可告慰雷侯者,这下面的军卒中,令侄雷仝也在其内,因操练勤勉技艺精湛,如今已然升做了别部司马。〃   

  这是雷氏一族自迁来荆州之后唯一一件可喜之事,雷崆又岂能不知。他笑眯眯地捋了捋胡须道:〃这都是刘豫州和诸葛参军的苦心栽培,此子能得效命于左将军麾下,也是其福不浅!〃   

  诸葛亮笑了笑,环顾众人道:〃这下面站立的四千军士当中,雷仝、窦范为别部司马,陈鄯、栾兴、灌荣、吴嵩、邓先贤为牙门将,祭丛、王肃、杜卫、寇连成、岑弼、付重光、坚子卿、朱奉来为百人将,任志、冯辰、邳璇、姚秉、臧威、耿旭、景仕兰、万飚、盖茕为都伯。承蒙诸公器重,将族中子弟选送军伍,如今大多皆有所建树,亮心实慰……〃   

  众人顿时一阵骚动……   

  他信口拈来侃侃而数,转眼之间便点了二十多人的名字,这些人当中,倒有绝大多数族中长辈在座,这些一族之长听得点到自家儿郎的名姓,自觉面上有光,顿时精神大振。其余没有被点到的家族,看着其他人怡然自得的神采笑容,顿时生出一股愤懑不平之气,暗自猜想我家儿郎论其学识勇武,亦不在其所隶属诸人之下,为何却至今不曾腾达显贵?   

  其中尤以纪氏族长纪筇最为难过,别家儿郎统兵带将,他的族子却在校场外围执戟巡哨,这口气却是万难咽下,当即开言询问道:〃却不知左将军军内升迁拔擢以何为据?以某所观,这些军士虽经操练,却并未曾上得战阵,官职授予,以功得用者无须赘言,若是无功可较,参军又如何知其优劣?〃         

虹桥书吧。  

第12节:卧龙(2)         

  他这句话问得酸溜溜,一出口便知坏事。果然,适才被点到子弟名姓的家族族长们脸上顿时变色,雷崆当即开言驳道:〃纪公此言差矣,难道只有上了战场才能分出技艺优劣?军营倥偬,较量的无非是武勇谋略胆色见识,左将军擢贤以用之,又有何不可?〃   

  纪筇顿时脸上一红,起身谢道:〃雷侯言重,在下失言,并非是在下心存疑问,只是不明左将军麾下的规矩,胸中有块垒,不吐不快罢了!〃   

  坐在他一侧的窦氏族长窦通呵呵笑道:〃纪公只怕不是于军规不明,是奇怪贤族为何未曾列名于其中罢?这也是人之常情,雷侯宽宥则个便是……〃   

  这一下纪筇面上更加挂不住,勃然道:〃窦公未免出语伤人,你家子侄出息,是你家的荣耀,与某何干,又何必语带讥讽欺人太甚?〃   

  眼见争执将起,诸葛亮急忙摆了摆手,笑道:〃诸公少安毋躁,且听诸葛亮分说明白……〃   

  他笑吟吟对着纪筇道:〃纪公请落座……〃   

  纪筇狠狠瞪了窦通一眼,缓缓回身坐下。   

  诸葛亮微笑着扫视了一眼众人,道:〃诸公,实在不是刘豫州厚此薄彼,若论才具,军中的诸族子弟皆是上佳将才,说起来出息的应远远不止亮适才所列出名姓的各位。只是军伍规模有限,左将军虽然英武,毕竟偏安于新野一隅之地,钱粮匮乏,仅能自给而已。刘荆州大度,容吾主栖身于此,已是再造恩德,左将军怎能再索要钱粮费饷,落一个贪婪无度的骂名?便是这数千虎贲之士,还是在座诸位当中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方才募得。说起来纪公的族中子弟也是一时之才俊,若调往刘荆州军中,官爵当不在牙门之下。奈何我家豫州龙困浅滩,只有这么点兵马,若要再行招募,却又没有多余的钱粮,只得委屈了一些世家豪俊。纪公若是还不能释然,不妨到刘荆州军中为贤郎谋个出身,也不枉屈了大才!〃   

  这位南阳卧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八面溜光,纪筇心中暗骂:扯淡,若是能将子弟荐到荆州军中任职,哪个还有闲情在此受这份闲气?虽然他也知道这不过是诸葛亮变相募集钱粮的手段,但众目睽睽之下,委实丢不得这个颜面,更何况纪明在军中若因为自己的吝啬抬不起头来,回到族中他也会受叔伯兄弟们的埋怨指责。   

  当下他负气一样冲着诸葛亮拱了拱手,道:〃参军的话,纪某已明了于心,没甚么话说。敝族既然寄居新野,自当为左将军保境安民尽一份心力。纪某代全族向刘豫州捐助军资五铢八百缗,军粮五千斛,只望豫州看在淮南纪氏一族的份上,不要亏待了我家子弟便了!〃   

  诸葛亮脸上浮现出一副大喜过望的神情,起身离席躬身道:〃纪公如此深明大义,亮实感佩之,说不得,贤郎的出身仕途便包在某的身上。翌日豫州回转,定要登门道谢,此外,为了酬谢纪公举族的大义之举,亮当行文新野县治,为纪门入籍,并载入新野县志,自今日始,纪氏一门可与新野士族一道祭祀祖宗,若有不法之徒敢于倡乱,左将军定行军法将之弃市东街……〃   

  这番话一说出来,原本还在犹豫的族长们顿时哗然,再也顾不得尊荣体面,一个个高声叫喊起来。   

  〃参军,我窦氏也认捐八百缗钱,军粮六千斛……〃   

  〃彭城范氏,愿为刘豫州敬献军资千缗,军粮八千斛……〃   

  〃安丰文氏,愿为左将军捐献军资千缗,军粮六千斛……〃   

  〃淮南雷氏,愿为刘豫州捐献军资两千缗,军粮万斛……〃   

  诸葛亮抛出的诱饵实在太过诱人,又是许诺入新野户籍,又是写入新野县的士族志,更何况还答应拔擢各族子弟在军中为官。也难怪这些族长们一个个趋之若鹜,这些年来便因为一个外来户的身份,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白眼,如今听得有机会入籍录志,子弟们还能有机会出仕做官,谁还肯迟疑观望,便是那些军中子弟已经受了提拔委任的,此刻也唯恐落于人后般慷慨认捐。   

  看着这些忙着在募捐册子上书名画押的族长们,诸葛亮轻轻抚了抚唇上那尚不如何明显的胡须,嘴角浮现出一个淡淡的微笑……   

  ……   

  办妥了军资军粮募捐事宜,诸葛亮又走了一遭左大营的军械库,仔细检点验收了一批刚刚自江夏运来的兵器甲杖,这才飞马驰回县城。   

  此时日已西斜,坐落在县城西街上的左将军府格外显得寥落孤寂。诸葛亮进了府便得到书吏通报,豫州牧刘备已然于一个时辰之前回府了。   

  他当下直趋书房,一进门便看见刘备身着戎装负手站立在窗前,两眼迷惘地看着窗外,刘备妾室糜夫人的胞兄糜竺一脸肃然神色屹立在后,却没有人说话。   

  〃先生回来了,钱粮的事情有眉目了?〃刘备转眼之间已经恢复了镇静自若的神态,回过神冲着诸葛亮笑道。这一笑虽然气度依然,但眼角眉梢那扫不去的疲惫却是再难掩饰的。   

  诸葛亮默默地向这位皇叔行了礼,将大袖子里的募捐册子递了过去,口中答道:〃共募到五铢钱四万三千零三百缗,军粮二十六万七千斛,足够用一阵子的了……〃   

  刘备接过册子,随意地翻看着,口中却笑道:〃先生办事,我有什么不能放心的?〃   

  诸葛亮问道:〃博望战事如何?〃   

  〃胜负已分,夏侯惇此番吃了个闷头亏,只能灰溜溜回去向曹孟德请罪了……〃刘备随口答道,一面说着一面合上了募捐册子。         

←虹←桥书←吧←。  

第13节:卧龙(3)         

  虽说打了胜仗,但他脸上却实殊无半点欢愉之色。   

  〃主公似乎心事颇重!〃诸葛亮皱起眉头道。   

  刘备苦笑道:〃挂了相了,说什么喜怒不形于色,全是鬼话,一旦遇到大事,还是显出〃内有不足〃来了……〃   

  他叹了口气,道:〃刘景升召我即刻去襄阳……〃   

  诸葛亮闻言,目光中立时炯然生辉,转向了糜竺问道:〃镇南将军的病……〃   

  〃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开府治事了,前几日刘琦自江夏返回,也没能进府。看样子,荆州牧府中如今是蔡瑁在主事,连蒯异度这些天也未见踪影。〃刘备接过了他的问话,淡淡介绍了糜竺处打探来的情报。   

  〃据糜庆猜测,刘荆州的病恐怕已经不治了,甚至已经亡故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糜竺补充道。   

  〃刘琦现在哪里?〃诸葛亮追问道。   

  〃应该是回江夏了!〃糜竺答道。   

  〃探子一路回来,可还顺利?〃诸葛亮又问道。   

  〃还算顺利,并无阻碍!〃糜竺皱起眉头,似乎不明白诸葛亮在想些什么。   

  〃如此说来,刘景升应该还在人世……〃诸葛亮一字一顿地说道。   

  〃哦,怎么讲?〃刘备转过身来,盯视着诸葛亮问道。   

  〃镇南将军若是已然薨逝,则如今襄阳的局势有三不可解,牧府大门紧闭,既不开府也不发丧,此其一不可解;我舅父历来主张二公子继承荆州基业,若刘景升薨,则应立即传檄各郡确定刘琮继位大计,襄阳城中的心腹之臣应日夜不离牧府,军事上也应有所布置,江陵水师一部应该北出汉水钳制我们,汉津渡口也应戒严以防刘琦,如今却什么动作也没有,此其二不可解;刘琦回襄阳不奇怪,没能见到刘景升也不奇怪,但其竟然安然无恙地返回江夏,此其三不可解也……〃诸葛亮条分缕析地一一解说道。   

  〃不错,若刘景升不在了,刘琦万难安然回转江夏!〃刘备舒了口气,缓缓说道。   

  诸葛亮想了想,道:〃主公不必多虑,按照事先的约定,伊伯机应当今夜便能来到,他必能给主公带来襄阳的确切消息!〃   

  刘备看了看窗外那渐渐黯淡下去的一缕斜阳,口中喃喃自语道:〃但愿如先生所料……〃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4节:刘表的召唤(1)         

  5刘表的召唤    

  〃襄阳为荆州治所,位于汉水南岸,唐水和白水绕城而过交汇为一,而后注入汉水。襄阳以东有两道大山和一条淮河,往西则是秦岭及西川诸岭。襄阳城城池高大壁垒森严,且背靠岘山和虎头山等诸多小山脉,是易守难攻的形势。更何况刘景升经营多年,城中粮秣丰足,便是围城两载,也未必能够拿下。故而若取襄阳,轻骑迂回突进的老办法恐怕不成,必须集结大兵一鼓而下……〃两日前刚刚被拜为征南将军的都亭侯曹仁一面在山川河流图上指画着一面说道。   

  〃若依兄长所言,则南征荆州最早也得是九月的事情了!〃曹仁的弟弟、以中朝议郎参丞相府军事的虎豹营总领曹纯不以为然地说道,〃如今诸将所率大军多在河北,即便即日起程南下,总也要等到两个月后才能在许南集结完成,未免太迟!所谓兵贵神速,若教刘表有了防备,其江陵水军北上汉水遮断江道,即便大军南下,地利也尽失了!〃   



  曹仁神情凝重地看了弟弟一眼,认真地道:〃北军征南,本来便无地利可言。如今襄阳以北的大敌是刘玄德,他自汝南兵败之后,在新野殚精谒虑经营数载,如今麾下人马已不下两万之数,虽无坚城可以依托,却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不可轻敌。以某之见,目前我们在许南的兵力虽然不足平刘景升,然于野战之中击溃刘备所部却是绰绰有余,如此襄阳以北的障碍扫清,丞相南征亦可稳步推进。襄阳九郡通衢,地势险要,毕竟不是寻常城池可比,轻骑急进,即便兵临城下,只怕也是隔靴搔痒。至于江陵夏口的水军,要北上汉水倒容易,但刘景升敢如此用兵,便不怕被江东的孙仲谋拣了便宜?〃   

  曹纯语塞,转头看向端坐在主席上至今未曾发话的丞相曹操,却见这位当世雄杰轻轻捋着胡须垂目沉思,似乎并未听到弟兄二人的争论。   

  半晌,曹操方才开口问道:〃孙权小儿年前攻江夏,已然斩了黄祖,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而克夏口,反而收兵偃旗退了回去?〃   

  曹仁和曹纯对视了一眼,对这位大汉丞相突如其来的一问均大感意外,仓促之间不能答话,只得将目光投向了端坐在一旁半晌没有发言的第一谋主尚书令荀彧。  

  荀彧看了看曹操,淡然开言问道:〃丞相在担心孙刘两家捐弃前嫌转而修好结盟对抗朝廷?〃   

  〃难道不是么?〃曹操反问道,〃黄祖一死,江夏无人主持大局,眼见将是孙家囊中之物,孙仲谋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退军还于柴桑,坐视刘琦小儿自襄阳出江夏主持大局。此事太过不合常理,凡蹊跷之事,背后皆有一定之因。若说孙权不眼热荆州这片膏腴之地,恐怕天下人没几个肯信,有江夏为跳板,其图谋南郡威逼襄阳便不再是痴人说梦,若孙伯符在世,只怕黄祖一死立时便会如此布置。其他人经略天下之时都会作如此想,更何况刘景升是江东孙氏不共戴天的世仇?〃   

  荀彧微笑着点了点头:〃丞相所言极是,彧也以为孙权此举必有深意!〃   

  曹操皱起了眉头,用手搔了搔头发,道:〃真若是如此,南征之事便须重新计议。刘表与孙权合纵,则我军面对之敌军总数便多达十五万之众,如此实力便如子孝(曹仁的字)所言,非集结大兵循序渐进不可了!〃   

  〃丞相此言差矣!〃荀彧当即反驳道,〃若是孙刘两家果有合纵之意,丞相正应该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克定荆州!〃   

  曹操顿时精神一振,双目炯炯盯视着荀彧道:〃请文若为我明言!〃   

  荀彧款款道:〃纵然孙权确有联合刘表共抗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