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浩劫重生-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如过江之鲫,但是要说谁真心喜欢这个在华夏土地上肆虐了八年,前后进行了无数次大小屠杀,奸**掳掠的恶事做绝,到后来还死不认错的恶德邻居,那肯定是传说中上网发了个汉奸帖子,随后就有日元装进腰包的某桑。

虽然吴此强硬的态度不符合外交原则,却也得到了桃花源幸存者们的普遍赞同。

幸存者们都是老百姓出身,没人觉得为了从来没看见过的一衣带水的交情,自己就得为此打肿脸,或者是顾全个大局啥的。平头百姓的好恶简单而直接,不像那些虚伪的政治人物一样满口和平友好,顾全大局啥的,反倒是吴这种像是吃枪药似的强硬口吻,很符合一般大众的口味,这时,周围响起了一片喝彩之声。

见此情景,这位东瀛说客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他在吴跟前没有讨到分毫便宜,只得灰溜溜地回到了己方登陆点,向首领汇报交涉结果。

  第二卷 新生 

第一百一十三章 急转直下(4)

管在战前的那个时代,东列岛出于某些目的,被,好似人间仙境一般。似乎东列岛上除了那些优美如画的旅游景区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整洁的城市街道,到处是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然而,不必讳言,东瀛的那四个大岛和周围的无数小岛,国土面积全加起来也只相当于华夏一个中等规的省份。考虑到东列岛上的山地远比平原多,整天地震跟下雨一样司空见惯,显而易见,这里作为人类的栖息地,自然环境是相当恶劣了。

由于稠密的都市圈和众多的人口,在核战争轰轰烈烈的蘑菇盛宴当中,东瀛也分到了很大一块蛋糕。

当那一朵朵颜色或是纯白无暇,或者呈现土黄色和灰褐色,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伟岸蘑菇云,轻松覆盖了东瀛全境,这片土地生机灭绝。尽管其后的大洪水清洗了大地,不过比起辐射污染相对不太严重的辽阔大陆来说,东瀛列岛的幸存者们,只能捏着鼻子跟残余辐射作邻居。

虽然意外发现了姆大陆遗迹,可是要吃透这些跟人类文明南辕北辙的技术和理论,实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成的目标,至少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地努力才有希望。

原本东瀛人内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观点较为保守,认为消化手头的技术更重要,不急于向外扩张,可以称之为缓进派,另外一派持有激进观点,认为业已破解的生化技术足以消灭任何对手,强烈要求对外扩张,实现八一宇的王道乐土构想一派算作是少壮派。本来两派势力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谁,奈何那场差点让吴愁得上吊的大蝗灾群最终东渡过海,在东瀛列岛泛滥开来。

倘若假以时日借雄厚的技术储备,制造出杀灭所有蝗虫的生物制剂也是小事一桩。关键的问题在于缓不济急,没等东瀛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蝗虫们就已经啃光了他们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甚至连山里的树叶和杂草都没留下。

在饥荒近的生存压力面前进扩张的观点彻底压倒了缓进派的呼声,这才发生了如今桃花源与东瀛人登陆船队对峙的一幕场景。

那位灰溜溜的使者回到己方阵营,述了一遍吴的言论。负责指挥首批登陆人员,世家出身的藤原贤治勃然大怒,挥刀砍断了身边的一根枯木树枝,大骂说道:

“八嘎雅鹿!这些该死的那猪蠢的支那杂种,早该被消灭的劣等民族。”

此番东瀛列岛地生态系统遭到蝗地沉重打击。自然恢复尚待时日。短期内无法供养那么多地幸存者。因此尽管名义上是冠以“大陆攻略”地美名实际上这些东人是拖家带口逃荒来地。这种形同大搬家地状况。使得船队规相当庞大。为了以策万全。这支队伍地最高指挥者陆奥平太郎负责压后组织至今他还漂在海上。陆地这边地事情就只能先由这位少壮派地代表藤原贤治说了算。

这时到上司藤原贤治怒不遏地神色。侍立在一旁地大道寺一郎趁机进言道:

“藤原阁下。请派拔刀队出动吧!”

不同于因为北方草原地蛮族多次侵袭。致使文化传承出现数次断代地华夏本土。四面环海地东作为岛国。很少遭到大规模地外来入侵。因而很好保持了古代华夏文化地风貌。再加上东瀛素来有尚武地文化传统。除去在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结束后地一段时间内曾遭到占领军当局禁止。剑道一直都是流传广泛地技艺。在得到了生化科技之后。东瀛人也没有把自己地看家本事弃如敝~。反而抽掉一批自愿接受遗迹设。对自身进行**改造地强者。专门组成了一支使用纯冷兵器地突击队。并且沿用了拔刀队这个颇具渊源地历史名词。

这次出海之前。东瀛人便召开御前会议。策划拟定大政方针。在东北亚站稳脚跟是第一步。随后要积蓄实力图谋向内陆延伸。直至实现早年间那个夭折地“八一宇”计划地未竟事业。

藤原贤治既然身为少壮派地首脑。当然深知这个基本路线地重要性。但是他并不赞同陆奥平太郎那老头子。总希望步步为营地保守思维。

为此,藤原贤治暗中授意手下,他不仅私自将经过多次侦察才敲定的登陆地点向南移动了近百公里,而且明目张胆地向桃花源设在此地的补给站使用武力威慑手段。藤原贤治如此作为的意图很简单,只要在陆奥平太郎到达前制造出既成事实,那么他藤原贤治就是皇国第一大功臣,正如那些没有得到命令就炸毁南满铁路,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前辈们一样,胜利者是不需要受到责备的。

面对着这个近乎于全面开战的提议,藤原贤治假惺惺地犹豫

,而后冲着等候在他跟前的下级们,深深地一鞠躬,地说道:

“皇国命运在此一役,请诸君共勉。

拜托了!”

在这天底下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东人虽然很幸运地得到了来自远古姆大陆的生化技术,可是接触到完全陌生的技术体系,没有任何头绪的研究工作,他们付出了堪称是极为惨痛的代价才勉强摸到一点门道。最初那些近似于盲人骑瞎马式的人体试验,实验者的死亡率高达六成,侥幸活下来的志愿者则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在常人看来超常的能力。这些体质变异的情况,通常是体现在非常变态的体能和恢复能力上,倒是跟吴的变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毫无问的是,由这些早期实验体所组成的拔刀队,一旦靠近到近身距离,他们将是所有敌人的噩梦。当然,只是对那些符合人类概念的敌人来说,情况确实如此急迫。

此时此刻,在桃源补给站以东的海滩上,一排呈现酱紫色的生物体组织开始加速蠕动,那些外观类似下水管道的复杂构造暴露在空气中,它们统一将开口转向坐落在一千多米外山丘上的桃花源补给站。

“嘭!嘭!嘭!”

“板载!板载!板载……”

适才,桃花源业已通过大炮示了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藤原贤治的性格再怎么狂妄自大,也不会觉得用步兵的血肉之躯承受猛烈炮火轰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那样只怕到不了补给站的山脚下就得先被大炮轰掉一半人马。对于这个棘手的难题,东人自有解决之道。在这些模样怪异得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的生物弹射装置骤然发力之下,近百名拔刀队员被从海滩,直接投射到了以桃花源补给站为圆心的方圆百米之内。

随即,这身着黑色紧身制服,黑布蒙着头脸,手持着打刀、太刀和野太刀、刀等颇具东瀛特色武器的拔刀队成员们,口中高呼着“万岁”口号,蜂拥杀向遭遇变故有些措手不及的桃花源幸存者。

竟然被人家打上门来,这个时候吴的眼睛都红了,他厉声喝道:

“快,自由射击,用机枪压小鬼子的后援。炮台先把这些王八蛋的建筑都给老子轰了。记住,别炸船。”

尽管面对着不宣而战的东瀛人,吴恨得牙根直痒痒的,他也没忘记吩咐手下们留一步缓手。之所以下令不炸停靠在海边的那些运输船,目的就是为了给东瀛人留下了战事不利的退路,他们才不至于萌生破釜沉舟的念头,桃花源也能有效减低己方伤亡人数。

惨烈的战争最能集中体现一民族的个性,譬如说华夏兵法历来极为重视略运用,强调大势为重,不讲究一城一池的得失。故此,华夏人在作战中通常是采取围三阙一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将领不会让敌方认定己方必死无。即便是一方占据绝对优势,作为优势一方的统帅也要尽量制造缓和气氛,避免敌人产生非战即死的决死勇气,而东兵法则完全不考虑这些问题。

东瀛人引以为豪的战术理论,简单来说用一句话就能形容,悍不畏死就能赢。猪突再猪突,这就是东瀛人数百年一贯制的基本战术,换句话说,实在是非常没有技术含量。

直到二战时期,东瀛军队依然延续了这种算不上高明的猪突战术,顶多是加上了火炮掩护而已。那种被后世戏称为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简单步炮协同战术,竟然也能横行天下许久,只能说时无英雄啊!光是这些还不算完,东瀛人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得到了兵法之中的精髓,即是“真锐”。他们反过来蔑视华夏流传的正统兵法是以诡诈为先,宣称孙武子十三篇,篇篇不脱一个畏字,蔑称这是丧失了武士决死勇气的懦夫表现,因此华夏兵法根本不足取。

即使是在孙子兵法的故国,华夏历朝历代皆能人辈出,无数的英雄豪杰都没有哪个敢夸下如此海口,说兵圣孙武子是个胆小鬼。东瀛岛民的妄自尊大和战略短视,由此可见一斑。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其实抛开主观条件,冷静下来想一想,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不管是谁生来就窝在东瀛列岛那个屁大的地方,而且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万一倒霉战败了,最后连跑路都没地方可去,难不成要跳海吗?所处的战略空间如此局促,在交战中失败很难再有翻身之日,无怪乎东人一个个跟过河卒子一样猛冲到底,当真是不猛就没活路啊!

ps:螃蟹在此祝各位书友2010年万事如意,吉祥大喜。

  第二卷 新生 

第一百一十四章 急转直下(5)

夏大地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四方相距各有数,其间山川阻隔,路途漫漫,可供扼守的险要关隘很多。想要完全控制这个国度,即使是对那些统一的中央王朝来说,也绝非一桩易事。

在形势纷繁复杂的乱世之中,这片广阔的舞台有着足够空间,上演那些看上去最不可思议的戏剧。纵然是作战一时不利,失败者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实施转移,重整旗鼓以图日后东山再起,故此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正所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比著名的大耳贼刘备同学,在前面的那些年被曹阿瞒同学打得落花流水,自家老婆都被人家抓了。后来在荆州也是一败再败,真是输得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结果他在赤壁之战抓到了时机趁势东山再起,而后来了个咸鱼大翻身,生生弄出了三足鼎立的霸王基业。倘若刘备也跟那些东瀛人似的,没事就玩猪突再猪突啥的,只怕他一早就死在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曹军阵中,估计那就不会有后来的什么三国时代。

见微知著,东瀛人这种充满了内在矛盾的民族性,也表现在他们的方方面面。

东剑道是以华夏传入的剑术为基础,经过千年时间的本土化改良和试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剑道的核心思想乘坐一击必杀,反正上阵不是一击杀敌,就是反被敌一击所杀,满是一去不复返的意味。

经过战国时代长期战乱,进入到社会稳定的江户时代之后结经验的东瀛剑道发展到了极盛期。直至近代明治维新,东瀛政府颁布了“废刀令”,禁止旧武士随身携带刀具得不少士族只能弄了根烧火棍似的铁鞭凑数防身,如此上行下效的社会风气之下,导致剑道濒临绝传。可是形势变化来得十分迅速且突兀西南战争的现实需求,促使政府不得已再度招募那些善于使用冷兵器作战的拔刀队,于是一度前景岌岌可危的剑道忽然红火起来当真叫人感慨世事无常啊!

在核战爆发前,论及在民的普及程度,号称华夏国技的武术拍马也撵不上以空手道、合气道和剑道等技艺为代表的东瀛武道。只看在东的多数大学里都有剑道选修课程和专业社团,而华夏的大学里有几个具有类似设置|容易了解这种差距究竟有多大。

任何一个行需要底边足够大的塔基支撑,才能构筑起旁人严重高耸雄伟的金字塔,位于塔尖那一小撮人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别忘了下面垫底的基础部分才是决定金字塔高度的关键所在。

桃花源近两年来在吴的大力持下,一直在努力推广武术,大部分的男性幸存者都学了两下子管水平参差不齐,也总好过战前时代的状况。

只是武术这样一门为深奥的古老技艺又岂是普通人下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轻易上手的。试想,简单如读书尚且要十载寒窗不担保能考出什么好成绩。习武更是一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辛苦活若是没个十年八年的苦功熬下来,决不能幻想能登堂入室。凡是试图走捷径的人,最终都要付出出正常情况更大的代价。当然,吴那种变异体质另当别论,那家伙非人类么!

“啊!噗……”

一抹闪亮地刀光划过。随之根断臂伴随着惨叫声和鲜血飞溅地骇人场面。猛地一下子飞起老高。这位身受重伤地倒霉蛋马上被他地同伴们从战场上抢救回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他拖到后面。医疗人员抓紧时间替他止血实施急救。不然地话。这种伤势光流血也要流死了。类似地场面还在桃花源补给站内不断上演着。

在混战之中碰上讲究一击必杀。凶悍伦地东瀛剑道。交手一个照面下来。肯定有一方是非死即伤。

由于格斗技艺地水准相差悬殊。桃花源方面地形势颇为不妙。伤亡交换比率也很难看。显而易见。在中远距离上。桃花源地火器占据着优势地位。奈何进入到近身混战阶段。幸存者们便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开火了。手上地武器穿透力都很强。即便是准确命中了东瀛人。那些透体而出地弹头仍有足够地剩余动能误伤到自己人。

东瀛人地拔刀队全面使用冷兵器。用不着考虑这种问题。一方缩手缩脚。一方大开杀戒。桃花源若是不落下风那才叫稀奇呢!

从前只与那些根本不懂技巧地猛兽肉搏。桃花源幸存者们当然是看不出自身缺陷。当在仓促之间和东拔刀队短兵相接。许多平时隐藏起来地问题突然集中暴露出来了。狼狈也是在情理之中地事情。说到底。论及跟人类交手地经验。他们缺地功课实在太多呀!

见到己方居然被人数少得多的拔刀队全面压制住,战场形势岌岌可危,吴这回是真的暴怒了,大声喝道:

“狩猎队的人呢?你们都死到哪去了?”

早先为了对付那些皮糙肉厚

不大的怪兽,狩猎队成员们配备了相当多的冷兵器,来武器更新换代,这条不成文的惯例也保留下来。本来吴的想法很简单,拔刀队用的是冷兵器,狩猎队同样有许多摆弄刀枪剑戟在行的家伙。按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时候他们还不出来是想干吗?在一边看热闹吗?

“来了!来了!头,这帮孙子动手太快,咱们的家伙都在那里面呢!”

当听闻吴大声叱骂,狩猎队的人无不面红耳赤,他们也觉得自己挺委屈。谁让先前双方隔得老远,那些冷兵器根本派上用场,所以他们也没带在身上。等到拔刀队从天而降这一招奇兵突然使了出来,虽然嘴上说着慢实际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等他们跑去取出家伙出来迎战,总得要个一、两分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