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
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
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
把戏便是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
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
击。有时他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
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
第 144 页
蒙蔽别人绝非奸邪之人的专利,它亦可用于达成这好事
善举。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是怀着一定的目的展开交
际活动的,或者为了寻求友谊,加深感情;或者为了交流切磋,
互通信息;或者为了寻求合作,获得利益;或者为了求得帮助,
摆脱困境。一般情况,交际双方有了明确的交际目的,便于双
方的互惠互动,可以互相呼应。但有时,交际目的过于显露,
反而会有碍合作,不利于交际目的实现。这就需要隐蔽交际
目的。
某陶瓷厂给酒厂生产包装瓶,原定价每只两元,在准备签
订合同时,陶瓷厂考虑到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准备调高酒瓶价
格,但又怕酒厂不接受,经过一番谋划,陶瓷厂向酒厂展开了
攻势“:由于国家抽紧银根,控制信贷以及其他原因,我厂流动
资金严重不足,希望贵厂能预付下年三分之一的贷款。否则,
生产难以保证,耽误供瓶计划,将给贵厂生产带来影响。”
酒厂当然不愿一下子支付大笔的预付款。经过数次商
谈,最后陶瓷厂做出了让步:不支付预付款,只好考虑适当提
高酒瓶价格。结果陶瓷厂如愿以偿。
第 145 页
秘密,听不得也讲不得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
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
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
重他,把他当作心腹使用。
王士俊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去。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
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
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
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
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一想到这件事两腿就直发抖。幸亏
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多吓人哪!要是对他不好,命就没了。
为人处世,要像王士俊一样懂得矜持;交朋友也要有城
府,否则会授人以柄,后患无穷。对于这一点某先生的体会颇
深刻,值得分享:
“矜持是很多人借以保持神秘赋力的法宝,但我却常常把
持不住,想想很亏的。心里本来有什么东西,你把它当做自己
看家的内涵,放得很高看得很重,仿佛你就因为它而有资本,
含蓄和深沉。可一旦说出,你就没了,而若给有城府的人掌握
了你的内涵,他就在你面前更有资格矜持了。因为你把内心
第 146 页
的一块领地出卖给了人家,人家有更大的内心势力了。他的
大城府既然占据了制高点,他就可以在自家阳台上任意俯视
你的小城府了,而且一览无余。这样,你便既不自主自在,又
无神秘可言,自然也就显得不重要了!而假若你要回访别人,
人家可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你根本没门。所以要谨防由于
你的拱手相让‘丧权辱国’而导致别人对你的心灵殖民哦!”
“初到一个新的人际环境,更要注意矜持和城府问题啦。
因为这时候你极易发现人都是好的,于是被一团和气所迷,全
忘了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古训。相处日久,了解渐深,你看到了
此方生活的底里,才会意识到你原来所识的只是人家的一个
侧面,此时所见才是完完整整立体多面的人。于是,你会再考
虑抽身回转,与他人保持一种距离以保护自己。但是,你把自
己交出去,就等于把水泼出去了,收不回来的。这样,以后你
能平平衡衡地与人保持一种相等的距离吗?不可能。别人往
你这儿来是长驱直入,你往别人那儿去,却是寸步难行。没办
法哟!你只好带着满身的扉子,疙疙瘩瘩地生活在这些人中
间,这也许就是张爱玲所说的啃咬性的小烦恼吧?”
总之,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
摆布。对人交心是危险的,因为你有了让人控制的把柄,会成
为任人驱使的奴隶而不能自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
悄悄话都能长久悄悄下去。有以下四种话即便“悄悄地”也不
能 说:
捕风捉影的话不要说。
捉贼要赃,拿奸要双,这就要求我们说话办事要有真凭实
据,如果我们向对方说的悄悄话,如风如影,纯属无稽之谈,那
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一个人的隐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开
第 147 页
河,胡编乱造。如你说,某男与某女(均有家室)在街道的树荫
下拥抱亲吻,那情景真比演电影还卖力。若被听者传出,当事
人可能恨你骂你,伺机报复你、甚至当面计较、对抗,要你说出
个所以然来,你怎么说呢?把悄悄话再说一遍,请拿出证据
来!你当时又没有摄像,又没有录音,怎么能够证明某男与某
女曾有这种热烈的表演呢?只有掌嘴一门!不赔礼道歉还行
么?人家本有如此这般的举动,而你并无证据,这样的悄悄
话,属捕风捉影一类,是万万说不得的。人心难测,不一定对,
不无道理,我们说悄悄话也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违纪泄密的话不要说。
小至单位大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都有秘
密,我们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的人轻薄,无纪律性,就
私下把机密“悄悄“出去了,弄得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有
些心术不正的人如获至宝,拿去作为谋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
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即使诸如涉及人事变动的内部新闻,
你也不要去向有关的人说悄悄话,万一中途有变,你如何去安
抚别人呢?如果为此而闹出了矛盾谁负责呢?向亲友泄秘,不
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热心向他说了悄悄话,他可能认为
这是泄露机密,于是,他当面批评、指责你,甚至状告你,你的
体面何在?有些人并不喜欢听那些悄悄话,他不领你的情,这
就没有 意思了“。多情 应笑我,早生白发”,还 是封锁感情,守
口如瓶吧。
)披露悄悄话的话也不要说。
须知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
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
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
第 148 页
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我们知道,悄悄话大
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
吗?甚至对方出于愤怒会狠狠还击,跟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
悄悄话,以十倍于你的兵力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纵然两
败俱伤,也没有白白被你出卖。结果如何呢?你本是讨好卖
乖,求名逐利,或发泄私愤,算计别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
所以,假使你听了悄悄话,也没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这个
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还是讲究信义,以善良为本,何必
让人反咬一口呢 ?
)不要与比你强大的人分享秘密。
你也许觉得你们可以分桃而食,但实际上你们只能分食
削下的皮。许多人因为分享了别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终。他们
就像面包皮做的汤匙,很快就与汤走向了同样的下场。听一
位王子倾吐秘密并不是什么特权而是一种负担。许多人打碎
镜子,是因为镜子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丑陋。他们不能忍受
那些见过他们丑相的人。假如你看到了某人不光彩的一面,
别人看你的目光绝不会友善。绝不要让人认为他们欠了你什
么,尤其是那些有权势的人。与他们交往,应该依赖你给过他
们的帮助,而非他们给过你的帮助。朋友间互吐心事是世界
上最危险的事情,把自己的秘密讲给他人听的人将自己变成
了奴隶,这是为人君主者所无法容忍的暴行,为了找回失去的
自由,他们会不惜践踏任何东西,任何公理。
最后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讲秘密会陷你于不利,而听秘密
同样也不安全。许多人因为分享了别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终。
听秘密也是落人把柄,尤其注意不要与比你强大的人分享秘
密 。秘 密 ,听 不 得 ,讲 不 得 。
第 149 页
为人处世留三分
谨慎,临事不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这是
必然的。但要做好却不容易。个性强的,容易动肝火,起意气,
虽知道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
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
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
险鬼,自取失败。
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说话,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当实事求是,多从好的方面
看,也应看到坏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好,
厌恶起来,一无是处。如果眼前不吃亏,将来必知祸从口出。
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则自己进退方便自如。
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时,曾交一件采访工作给一位男同
事,这件采访工作是相当的困难,我问他:“有没有问题?”他
拍着胸脯回答:“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
静。我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像那么简单!”虽
然我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都不愉快,他向他同事说:“从今天起,
我们继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
第 150 页
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重话,只好辞职
他就。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满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
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
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
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不过
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
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
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
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
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
者的询问或议员的质询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
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
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
子把自己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当然,一
个有担当的政府官员是不应该如此的,但做人做事有时实在
也不得不如此啊!
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该注意的。
做事 方面:
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
“我尽量,我试看看”的字眼。
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
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子说事实
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
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第 151 页
做人方面:
与人交恶,不要出口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
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
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
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
很长,变化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
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
话语。
当然,状况并不是只我说的这几个。固然把话说满有时
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我认为,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
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总之,学学政府
官员,多用中性的、不确定的词然就对了!
更重要的是行为,因人而异,不是事事都须谨慎,但于人
生,却须时时处处,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
初入道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能得大利,求其中利,留有余
地,把握住这个分寸,就是谨慎。
农村学生考大学跳“农”门,进入重点大学分数线了,无绝
对把握录取,报名的志愿表上填个二类大学,以求稳操胜券,
这也是谨慎。虽不能达到心满意足的最佳效果,但可免除失
败危险。
其实,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
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
人不能自命老子天下第一;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
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
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
第 152 页
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
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
出门,该撒腿就跑,而讲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说:
“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也是为人处世的至理名
言。
中国人讲含蓄,表达一种意思,或者作为一种处世态度,
点到为止,不那么直接,不那么直通通的叫人受不了。过分直
接,不讲究方式方法,就是做了好事又吃亏。
但是,含蓄也容易过头,使人虚伪,使阴谋家得逞,使好人
上当。
曹植、曹丕争做太子。曹植才华横溢,人们敬服,曹操也
对他另眼相看,内心暗暗打算把王位传给曹植。当曹植封侯
了的时候,曹丕在军中还不过只混到郎官儿,比起曹植,太不
起眼了。但曹丕深知含蓄的妙用。
曹操带兵出征,曹丕、曹植都到路边送行。曹植称颂父王
功德,出口成章,引人注目,曹操也大为高兴。曹丕反其道而
行之,不能出口成章,就装得含蓄,假惺惺地哭拜在地上,曹
操及他左右的人,都很感动,并且认为曹植只是华丽的辞藻,
只有曹丕才忠诚厚道,是真实的情感。曹植继续我行我素,不
肯用心计和装模作样。曹丕则正中下怀,进一步玩弄权术,掩
饰真情。于
丕
是王宫中的
终人及曹操身边人都为他说话,曹
于被立为太子。曹植的日子,从此便一天天难过了。
曹丕是利用含蓄而得手的最明显的例子,当然也可说是
阴谋诡计,并不值得提倡。而作为曹植这一边,则要引为教
训:含蓄一点,是一种说法,夹紧尾巴做人,是另一种说法。
含蓄些,夹紧尾巴做人,现代人也应当如此。
第 153 页
“大愚”之中藏大智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
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
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
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
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
上不是没有波动的。
年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
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