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方后传-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海生和木灵云不禁同时赞叹道:“好一座雄伟的宫殿!”

    宫连水渊接着道:“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

    郑海生看到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一丈多,地基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三丈多,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听了宫连水渊的介绍,郑海生和木灵云已经对眼前的布达拉宫充满了好奇,三人快步走向布达拉宫,白宫,高七层。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最顶层“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和东日光殿,两者布局相仿,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殿长约九丈,宽约七丈,内设宝座,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

    三人参观完白宫,又来到红宫,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与白宫连为一体。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灵塔殿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的灵塔。五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两丈,下置**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还供奉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

    红宫中的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

    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红宫中的另外一些宫殿也很重要。三界兴盛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坛城殿有三个巨大的铜制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

    参观完布达拉宫,三人只觉得布达拉宫是独特同时又是神圣的。郑海生不禁心中感叹万千:这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凝结藏族劳动人民多少的智慧啊!

    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上师亲自灌顶,不经上师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

    虎衣明王是密宗三大师祖之一,他在以五胜金刚为主的修法中对所修法门作了详细阐释、编撰、结集、研究,将父续密法与母续密法相结合,并传授给智藏龙师,称为子续密宗,也就是大圆满修法。

    密续的内容极为庞杂,汉传分为三部,杂密、胎藏界、金刚界。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尊请鬼神等内容,缺少高深的义理,是密宗最早的雏形。

    密宗属于大乘里面的善权教,是在宣说究竟一乘法时针对还不能立即发出菩提心的弟子善权而说的法。所以密宗的修行是从小乘法起修,而一乘法是不修习小乘禅定和瑜伽的,因为小乘禅定和瑜伽是无念定,不能度众生。

    一乘法的菩萨以十善业为根本戒,以慈悲为发心的基础,以深发大悲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为修行的无上法。以成就圆满佛果,能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为修行的目标。而密宗因为其行者我执较深一些,所以佛不强调一定发慈悲心,更多的宣讲自度之法,以通过观想培养启发

    西藏的密宗通称“藏密”。早在松赞干布时期的藏传佛教,就传入密部经典。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场桑耶寺。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

    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传。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注释及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恺、作莲密、佛祥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翻译显密经论,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传。

    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续其法灯,弘通无上瑜伽,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弘传密教的,还有宁玛、噶举、萨迦等派。

    最伟大的宗师——宗喀巴大师横空出世,成功的改革了西藏的宗教混乱局面!与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黄教格鲁派。下传**、班禅两大活佛系统,成为现今藏地盛行的最大密宗教派。

    显宗没有什么秘密的教法,大小乘都可以称为显宗。也就是说从印度来得佛教,都是显宗。

    和显宗相反,密宗则要修炼密术。密宗最早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分支,但后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宗教,成为佛教的第三阶段——密乘。

    西藏的密教有五个教派:白教、红教、黄教、黑教、花教,这五教都是喇嘛教,主要是由宗喀巴大师进行宗教改革的结果,都承认同一个祖宗——释迦牟尼。

    为什么叫密教或秘密教呢?密宗通过符咒和另外一些特殊的修炼方法,包括瑜伽或打坐、或双修,来达到对身体和精神的修炼,有些最终还能得到一些特殊功能。秘密教也叫金刚乘,要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包括男女双修等内容。

    男女双修出现的时候,佛法在印度已经是灭法前夕。少部分瑜珈修行者以愚痴心求禅定喜走火入魔,于此魔境下遇女生淫心而不自觉,并将此淫心所致之乐当作禅定喜。因根性不足之愚痴行者在末法时代如恒河沙,此颠倒行先于少部分修行者得以流行传播。


………………………………

第一百七十六章:大轮明王

    其后,一批修佛者以对佛果有强烈的无明贪著故,不辨佛魔香臭,无明染着,入邪行大坑。其心并不存有恶意,但因无智慧故,不仅身行颠倒邪行,心亦颠倒,行邪行矣言说邪法。如莲花生于尸林修行终生,不可谓于佛法不执着,但所行却不如法,于末法时代无名师故,非其咎也。

    双修就是将男女接触时的短暂乐受回向禅定,使得能在此短暂的神经兴奋状态下获得所谓的乐禅定,并认为如此保持定觉不失便是佛境界密宗称其为灌顶,这是毁佛罪过五逆。灌顶是具足十种佛所代表的一切正法的意思)。这是密宗修者在修瑜伽的过程中被五阴魔中的淫欲魔诱惑入了魔境,魔境在尘缘中转转变化而成的邪法。密宗行者本来是佛弟子中最勇猛精进的,多年的修行成果最终被魔王窃取甚是可惜。

    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言:“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首先这里的淫并非专指男女邪行,而是表法一切欲贪之行。而淫怒痴之所以在佛亦是梵行,是因为佛生来菩提心圆满,于一切法前金刚不动,一切心念之火皆如镜中之火,纵火势再大,唯见火光不觉其热。这是功德力和菩提心共同起用的结果。不是将乐受回向可以比的。

    后者只是心法,凡是心法皆无常且无有功德。男女双修既不能增长智慧,又徒然消耗福报,久行令色身诸根失调。而没有修过禅定的人误行此道则淫意乱生不得安稳,当生即遭地狱果报,不可不慎。

    尚未得首楞严三昧的人读密宗的所谓无上瑜伽部,或因愚痴故,因错就错,为其所染;或因欲观其境而淫欲念起,如中阴身投母迅疾入于魔境,初不觉其苦,渐而心不复定,**四起,遍烧其头,烧蚀空洞不堪忍,其以手涂脸,欲灭其火,大火遂寻其手烧燃而上,渐而烧至全身,堕于火狱而不能出。

    密教讲“身、口、意三密”,学过内家武术或气功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气功不管多么复杂都离不开“身、口、意”。身密也叫“身印”,行、走、坐、卧,任何一种动态,都可以看做身印;你心里想的,例如你走周天也行,不走周天也行,精神集中也好,思想乱跑也好,都是一种心印;发出的声音叫做“声印”或“真言”,真言即符咒中的“咒”,例如六字真言。

    全部佛法分为教、证二法,显教为教法,密乘为证法!互为表里,直趋菩提!

    显密二宗最大不同点,在修持上之传承与仪轨。显宗理论固然有师承传授,而修持法门不一定要严格之师承、仪轨;如瑜伽之五重唯识观,天台之大小止观,即无师承亦可自习。反之,密宗之仪礼繁复,世界诸宗教中无出其右者,自初皈灌顶至金刚上师有一定之程序,不可躐等,与显教之简易方便迥异其趣。

    就教义而言,显教为应身佛说法,密宗则以法身佛说法。依显教修行者,认为须经三大阿僧只劫,修六度万行始得证佛果;依密宗者,则认为仅修三密之妙行,现生即可成佛。

    密宗是让世俗大众感到最神秘,最具神奇法力,最向往崇拜的佛教流派。

    许多气功大师,大多与密宗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藏密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曾在千年前留下悬记:“当铁鸟腾空,乃密法大兴之时。”

    显然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现在我们每天抬头,就能看到飞翔在天空的“铁鸟”!

    但是千年前的西藏,莲花生大师,却预知道了千年后的航空交通工具“铁鸟腾空”!

    普佑护国法师——“释迦佛之显教法门,已盛行过。将来是大密宗法门。要盛行到全世界。”

    许多高僧大德亦曾对密宗加以肯定及赞叹。太虚大师曾云:“然真空间妙极于禅宗,而假门妙极于密宗,故行证之妙门,独以此二为崇。”

    净土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曾言:“密净双修最好,万修万人去。”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略分显密二宗。显乃密之门户,密为显之究竟解脱。又显教经共以密咒总摄诸佛密意,密宗法本复而显教知见以为基础。故佛法虽分显密,其实如表与里,如外与内,圆融无二,不能分别。一起分别,即非佛法。然因众生业识分别故,佛随顺众生不同因缘根器,开示显密诸法,引入究竟之地。佛子当把握显密诸门,深入无上心地,方得体会诸佛密意,圆证无上菩提。

    密法之“密”,是人们自心的秘密,此自性之境界禅意高深,凡智难测。“在大乘各宗中,此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研,辄轻肆贬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曾闻《密宗仪轨》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

    以西藏佛家密宗为代表的密宗功夫不同于一般社会上流传的气功。密宗功法有这样一些特色:

    传功时重视师徒秘传。较高级的密宗功法都十分强调“未经灌顶,不得自修”,否则盲修瞎炼,不但陡然无功,还可能走火入魔,导致出偏差。所以,上乘密宗功夫每修一步,必有一次灌顶,以此获得上师的口诀和指导。

    修功时讲究“三密相应”。“三密”,是指修炼的“身体身)”、“嘴巴口)”、“思想意)”。时刻要留心修炼时身体保持一定姿态,口中根据不同情况,或静默,或念诵各种密咒,头脑中还要专心观想种种事物或佛、菩萨的形象。不管你修什么密法,身、口、意这三者互相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唯此,才能产生特异的大效用。而“三密”当中,又以“意念”作用最为特殊。密宗功法有不可胜数的观想内容和方法,这是任何其他气功所没有的。

    密宗禅定功夫,固然重视修气、炼气,并且通过炼气,的确能产生奇特的祛病、健身、开发智力的作用,但是,密宗气功的最终目标不在求长寿,而且追求佛教所谓的“涅槃”,或绝对无忧虑、无限制的自由和幸福。修习密宗功特别重视对“空”的觉悟。

    上乘的密宗气功修炼,往往要借助男女两性双运之通。这是颇为独特的修法。双修的内容,双修者应具备的各种条件,是有极其严格的规定的。未经师父密诀或者功夫未到一定火候者,是不可以也不可能修成这步功的。密宗认为,这是“即生成佛”的捷径之一。

    密宗气功由于以佛教思想为基础和指导,一般不谈神通,也不主张修炼者追求神通。但客观地讲,密宗与其他气功相比较,更容易出现大神通,这也是为什么密宗更加使人神往的原因之一。

    就神通而言,白教的“灵热成就法”,据说就很神。当修炼者达到了“正安止”这一境界时便自然而然会“从此免除百病、衰老及其他生理损耗,久而久之,能获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和宿命通等等特异功能”。当修行者体内各个脉轮被灵热之火融化之后,他会出现所谓“八种果证”,

    即力大无比,入火不焚,入水不溺,足捷身轻,飞行自如,全身透明,身化虹光,全身九窍即头上七窍再加上大小便出口)自然关闭耳记忆清晰,身体自由进出土地、岩石、水域。这样的功夫和中孙悟空的能耐差不多,着实神奇、令人向往。

    《青史》记载,莲华生大师的徒弟中有二十五人最后得到了很大成就。其中纳朗多杰堆郡、思朗加祛央等人,能在空中自在飞行,入岩无阻,入水不沉。著名的神通大师米啦日巴及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