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小时后,庄世涛来到了半山乡的清水沟村。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庄世涛就找到了周春涛的家。
周春涛的老家位于清水沟村的村后,是一溜五间的黑砖瓦房,看得出这房子也有些年头了,黑砖黑瓦和木棂格子窗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
时节也只是刚刚过了惊蛰不久,这个季节地里还没有什么活计,所以,周春涛的父母都在家,老两口正在忙活着铡喂牛的干草。
对于庄世涛的突然到访,憨厚朴实的老两口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虽然自己的儿子在县城混得风生水起,但对于大半辈子一直在大山里生活的老两口来说,见到山外来的生人都会心生怯意,更何况是庄世涛这种衣着鲜亮,看起来气度不凡的人?
庄世涛微笑着跟老人介绍说自己是周春涛的朋友,以前在半山中学任教,老丈人家就是离此地不远的清水岭村,这一次是去老丈人家打此经过,特意过来看看两位老人。
庄世涛的这一介绍打消了两位老人的疑虑,也迅速拉近了庄世涛与两位老人之间的距离。老人热情地把庄世涛往堂屋里请,庄世涛把给老人买的补品和鲜奶给拎进了屋子里,少不得又惹来老人们一番不过意的唠叨。
喝着老人冲泡的热茶,庄世涛在堂屋里和两位老人唠起了家常。
在交谈中,庄世涛除了从老人嘴中探听周春涛的习惯和喜好之外,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工作的单位和名姓都告知了两位老人。庄世涛猜想,在自己走后,老人肯定会打电话跟周春涛说自己到访的事情。因为,庄世涛在堂屋的方桌上看到了一部用红手绢盖着的程控电话。这部在户山地区农村和村民家里很少见的程控电话说明,老周家也许并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贫穷破落,正如户山地区的那句“包子有肉不在折上”的俗语说得一样,两位老人在儿子身上,或者说是周春涛在教育局学籍管理员这个职位上受益颇多。
3
上午十点,庄世涛谢绝了两位老人宴请的挽留,骑上摩托车返回到了户山镇。
回到户山镇的庄世涛并没有回学校,而是根据在老人那里探听到的信息,直接去街头的小商贩那里定购了十斤牛肉和二十斤粉条。
在刚刚和老人的交谈中,庄世涛探听到了周春涛喜欢吃炖牛肉,还喜欢吃本地粉条炖猪肉大白菜,所以,庄世涛要跟小商贩提前预定,到3月12日那天直接过来拿货就成。庄世涛准备送给周春涛十斤牛肉和十斤粉条,另十斤粉条庄世涛准备送给朱宏图,朱宏图“保媒拉纤”的功劳还是有的,庄世涛也不能亏了他。
下午放学前,庄世涛把初三级部各班交来的失辍学学生名单收齐,按照学籍号重新对照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又重新誊写了一份,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进了公文包里。
现在,在庄世涛看来,这份52人的失辍学学生名单就是保证户山中学今年初三级部升学率问鼎户县农村中学第一名的“救命稻草”,只要这件事情操作成功,那在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只不过,这件事情的操作庄世涛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校长钱进。这不是说庄世涛对钱进不信任,而是庄世涛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给钱进看。庄世涛要让钱进知道,当初提拔自己为户山中学副校长是钱进的明智之举。当然,庄世涛这么做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心思,他希望自己迅速做出成绩后,有朝一日能顺利接替钱进户山中学校长的职位。
………………………………
第七一〇章 投机取巧8
第七一〇章投机取巧
月日,一整天庄世涛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
本来,庄世涛以为上午上班之后,同学“朱大嘴”就会打电话通知自己明天宴请周春涛的地点。可是,一直等到上午放学,朱宏图那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弄得庄世涛午饭都没吃好,一直在脑子里盘算着和朱宏图约定的事情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这一餐饭吃下来,对庄世涛来味同嚼蜡,再美味的美食吃到嘴里也尝不出滋味来。
午饭后,庄世涛扔掉碗筷就去了办公室继续耐心等候朱宏图的电话。
中午的这一个多时,对庄世涛来是漫长的,尤其是因为有了等待而令心情变得焦躁不安的时候,时间好像变得更加漫长,每一秒钟都像是敲在心上。
庄世涛有心想打个电话问问吧?又怕被朱宏图笑话自己沉不住气。所以,庄世涛只能在等待的煎熬中折磨着自己。
与庄世涛的坐卧不安相比,在县城的朱宏图日子同样不好过,这两天,朱宏图一直在挖空心思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周春涛给请到饭店。
朱宏图心里明白,凭他自己和周春涛之间的交情,人家周春涛根本不可能乖乖地接受自己的摆布。在朱宏图的同事或者朋友中和周春涛相熟的也只有师范附的学籍管理员,可是,朱宏图身为师范附的办公室主任,还真的不愿放下架子去求那位学籍管理员,况且,朱宏图已经向庄世涛夸下了海口,如果请那位学籍管理员出头,则自己和周春涛之间的关系肯定要露馅,如此一来,自己在庄世涛面前的形象肯定要大打折扣,这是朱宏图最不愿意看到的。
本来,朱宏图还打算假借师范附校长的名义把周春涛给约出来,这样做周春涛肯定会给这个面子。可是,朱宏图又怕万一被校长知道后怪罪下来,要知道,“假传圣旨”和“打着领导的旗号办事”可是领导们深恶痛绝的事情。
就这样,一直纠结到月日上午放学,朱宏图还是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这一次,朱宏图终于品尝到了“大嘴巴”带来的恶果。
都“皇天不负有心人”,这话还真的有几分道理,一筹莫展的朱宏图在下午上班的时候突然迎来了事情的转机。
下午一点半,在办公室里愁眉苦脸的朱宏图突然接到了师范附校长的电话通知,明天是第二十一个植树节,县政府和团县委要组织各机关单位的团员青年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活动,按照教育局通知,师范附需要派四名青年教师参加明天上午的植树活动,让朱宏图这个办公室主任挑选人选并通知教师准时参加。
放下电话之后,朱宏图禁不住乐了,朱宏图已经意识到,明天的植树活动就是邀请周春涛赴宴的最好时机,只是,要怎样操作才能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朱宏图还需要好好筹划一番。
于是,朱宏图当仁不让地把自己列为参加植树节活动的第一人选。
下午放学前,朱宏图电话通知了一直在办公室内苦苦等待的庄世涛。朱宏图在电话中告知庄世涛,让他明天十点半左右去教育局附近等候即可,因明天的植树节活动存在不少变数,所以就餐地点和时间需要到时候看情况再定,让庄世涛安心等候传呼就是。
虽然这个结果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总算聊胜于无。于是,庄世涛也就提前进入了积极的“备战”之中。
第二天,朱宏图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之后吃过早餐就去了学校。
七点半,朱宏图带领着三位师范附参加植树节活动的年轻教师打车去了县政府。
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此时已是人头攒动,户县县委县政府各部门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学校的三百多名志愿者黑压压齐聚广场,等候着参加由县政府和团县委组织的植树节活动。
朱宏图按照彩旗的指示找到了教育局的队伍,周春涛已经在队伍中了,朱宏图赶紧从人群中挤了过去,热情地跟周春涛握手打招呼,当然,朱宏图也没有冷落其他那些相熟的人,一直都是满脸堆笑,不停地跟认识的人握手寒暄。
按照县政府和县团委的要求,这一次,户县教育系统总共出动了包括局机关工作人员、局属中学教师和户县一中、实验高中学生在内的一百三十人,属于此次活动中队伍最庞大的。负责带队的,是教育局团委书记。
八点,户县第二十一个植树节启动仪式在县政府广场隆重启动。户县电视台和《户县日报》的记者全程参与录像、拍照和报道。
在启动仪式上,县长和团县委书记轮番讲话,讲话的内容也是年年都讲的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话,无非就是“植树造林是惠及子孙、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等等诸如此类的。
领导讲话完毕,就带头钻进轿车一溜烟向植树地点而去。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随即上了车子,在后面跟了过去。
剩下的这三百多名植树志愿者,则由户县长途汽车站派出的十辆大客车运送到植树地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朱宏图一直不离周春涛的左右,对周春涛嘘寒问暖、殷勤伺候,而对跟着他一起来的师范附的那三位教师,朱宏图早已抛之脑后。
………………………………
第七一一章 投机取巧9
第七一一章投机取巧9
1
户县第二十一个植树节的植树地点选在了城南的一个小土丘上,临近城关镇政府驻地,占地面积也不大,也就能有几十亩地。
此时,小土丘上彩旗招展、大大小小的几十台车辆和三百多人把个小土丘围得水泄不通。
树坑有关部门早就安排挖掘机挖好了,树苗也早就运过来摆放在坑边了,园林部门的几辆运水车也早已停在土丘旁等候,栽树用的铁锨、水桶等物品也已整整齐齐摆放好了,给领导专用的铁锨上甚至还绑上了红绸布。
这个场面,怎么看都不像是植树,而更像是一个“作秀”的舞台。这一切,也好像是在“演戏”,有关部门忙碌多日搭好台子,就等着“主角”们登台开锣了。
其实,这种“政绩作秀”的事情比比皆是。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前后,随手翻翻报纸我们就会看到,关于植树造林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令人应接不暇。各地方政府像“放卫星”般夸大植树造林的数据,如某县市或某乡镇植树多少多少万棵,造林多少多少万亩。至于到底是植树多少,也许只有天知道了。如果真的按照各地每年上报的植树造林的数据来算,自1979年植树节确立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数据加在一起的话,神州大地可能早就成为“森林之邦”和“绿色大地”了,可现实呢?有多少地方政府植树只看数量,不重质量,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膛、来年植树还是忙,致使“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成林”。更有个别地方政府大搞形式主义,把植树造林看作应付检查的工作,挖坑栽种、统计上报、总结表彰,便大功告成;有的干脆把义务植树作为上电视、上报纸的“政绩工程”,少栽多报、无“种”生有、只栽不管,栽时有“数”,过后无“树”的现状。
就像户县县政府和团县委所组织的这一次植树节活动,虽然是国家法定的“植树节”的日子,可是,按照农历来说还没有出正月门,大地还处于半封冻状态,根本不适合搞植树活动,可有关部门为了让有关领导在这一天在报纸和电视新闻上“露露脸”,也为了赶在植树节这天“凑热闹”,也就不管他什么时令和季节了。
植树节一窝蜂地去种树,其实和教师节有部门和关领导去给老师慰问、“315”有关职能部门四处去检查商品质量是一样的,这都是同一种现象,那就是重形式、轻实质,重仪式、轻内容,是一种虚浮不实的风气,说到底就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除了从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之外,更多的是怎样引导和改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就如植树节,植树节的内涵不仅仅是种棵树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前瞻性的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这个理念不光要在植树节这一天有,而是要天天有,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一种环保的生活习惯。不过,要让各级官员短时内做到这一点,确实有点难。
2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县长大人一声令下,植树节活动就可以正式启动了。
上午九点半,随着县长的一声令下,户县第二十一个植树节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以县委县政府几大班子成员为首的各级领导们,西装革履、手戴白手套,手执绑着红绸带的铁锨,面带微笑,在几名身着校服的高中生的陪伴下,为小树苗培土浇水,场面看起来异常火爆。
这个时候,最为忙碌的当属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忙前忙后地为各级领导拍照和录像,忙得不亦乐乎。
其他各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则按照先前划好的分工区域,在各自的领地范围内植树浇水,只不过,在这些人的周围却看不到任何一个记者的身影,也没有人为这些满头大汗的人们留下一张记录他们劳动场面的照片。
十点钟,率先完成植树任务的各级领导们就钻进小轿车离开了现场。
领导们走后,小土丘上的植树场面就变得混乱起来,就有不少机关单位的人偷偷扔掉了手里的铁锨和水桶找地方休息去了,也有人趁机悄悄地溜走了。最听话的当属户县一中和实验高中的那些学生们,在带队老师的招呼下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一直陪在周春涛身边忙前忙后的朱宏图借机把周春涛拉出了人圈外,在土丘下边的小路上,朱宏图早就安排了一辆小轿车在那里等候着,开车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宏图的弟弟朱鹏飞。为了达到宴请周春涛的目的,朱宏图不惜让开私人出租车的弟弟放下生意过来帮忙。
车内,朱宏图和周春涛一边喝矿泉水一边说笑,经过这几个小时的亲密接触和交流,朱宏图和周春涛看起来真的像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喝完一瓶矿泉水,在朱宏图的示意下,朱鹏飞的车子慢慢驶离了植树现场向县城而去。
周春涛是人不是神,这么冷的天,在没有领导监视和关注的情况下,有偷懒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朱宏图的这一举动正好暗合了周春涛的心意,所以对朱宏图自主自事的做法并没有计较。
3
与此同时,庄世涛雇了老刘的“夏利”出租车,拉着十斤牛肉和二十斤粉条,早就已经到达了户县教育局,在离教育局一个路口的地方耐心地等候着朱宏图的电话。
十点半,朱鹏飞的车子停在了离教育局不远的一家叫“吉祥酒家”的饭店门口。车子停稳之后,朱宏图借口已经到了饭点,不由分说便把周春涛拉进了饭店。
周春涛跟朱宏图以前有过几次接触,但都是人多场合的那种泛泛之交,谈不上交情,也就是互相认识而已。朱宏图给周春涛留下的印象是为人机灵、处事圆滑,属于那种八面玲珑的人物。本来,周春涛对朱宏图这种人不太“感冒”。可是,通过今天这一上午的交流,周春涛感觉自己有点喜欢朱宏图了。想想也是,谁不想被人敬着、被人捧着呢?朱宏图的做法正好满足了周春涛那种也许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虚荣心理。
于是,周春涛略作推辞之后也就随着朱宏图进了饭店。心里还想着不就是一起吃顿饭吗?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大不了以后找机会回请就是了。
周春涛万万没有想到,从他踏进饭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掉进了朱宏图和庄世涛精心为他布置的“陷阱”。js3v3
………………………………
第七一二章 投机取巧10
第七一二章投机取巧10
1
把周春涛请进了包间后,朱宏图借口点菜去了吧台。
朱宏图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