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元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朝元老- 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提前到黑水沟村的粮油集贸市场考察,春天和许丹骑上摩托车先走了,许江开着手扶拖拉机随后跟上。

    粮油集贸市场总共有五家出售面粉的商铺,有国营厂家在这里设的摊点,也有私人经营的店铺,面粉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户县本地国营和私营厂家的面粉这里几乎都有,临近县市面粉厂的面粉也有。不同面粉厂的面粉价格也正如许丹前两天在县城粮油集贸市场考察的情况一样,国营厂和私企面粉厂每袋面粉的差价可以达到五六元左右。

    挨个店铺转了一圈之后,许丹最后停在了户县粮食局面粉厂的店铺门口,一直尾随在许丹身后做跟班的春天悄悄地扯了扯许丹的衣袖。

    “你傻啊?县粮食局面粉厂的面粉可是比旁边那个私营面粉厂的面粉每袋差价可是有五块多,你干嘛不去买便宜的?”春天趴在许丹耳畔小声地问。

    “我说到底是你傻还是我傻?”许丹把美目一瞪,“那些私营面粉厂生产的面粉品质能有保证吗?我可听说有好多黑心的生产厂家往面粉里面掺滑石粉和增白剂,咱做的可是要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万一吃出事来怎么办?就为贪图那每袋五六块钱的小便宜?说不定到时候就要吃大亏!这事儿你甭管,听我的准没错!”

    说着,许丹没有理会春天,进得店铺跟店主人谈交易去了。

    说许丹天生是个做生意的料儿,这话一点不假。一番交流和沟通下来,店主人竟然答应每袋面粉给降下五毛钱。可别小看这五毛钱,成年累月积攒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然了,许丹给店主的答复是一年到头固定使用他家的面粉。店主人本着揽一个主顾和薄利多销的原则,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许丹提出的降价要求。

    交易谈成了,许丹一次性*了二十袋面粉,并当场给付货款。

    恰在这时,许江开着手扶拖拉机也赶了过来。于是,春天、许江和店主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面粉装上了拖拉机的后车斗,二十袋面粉装了满满一车斗子。

    随后,许丹告别了店主人,和春天、许江一起踏上了返回户山镇的行程。
………………………………

第一三〇〇章 大事频频45

    第一三〇〇章 大事频频45

    1。

    把面粉从黑水沟村运回来存储好,许丹便安排许江回家忙自己的活计去了。毕竟,馒头店本小利薄不可能雇许江为全职工人,况且,许江家里也有几亩山岭薄地需要侍弄,那才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

    春天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便骑上摩托车带着许丹去了二连襟马天祥改扩建工厂的工地,工地上每天需要*馒头和烤饼的数量以及价格还需要跟工地负责人洽谈。

    马天祥正好在工地监工,见春天和许丹到来便马上给他们与工地负责人(俗称“包工头”)做了引荐。包工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西装革履、挺胸叠肚,一看就是一个见多识广的精明生意人。当包工头得知春天和许丹的身份的时候,那表情让人感觉要多热情有多热情。想想也是,这个包工头是在马天祥这边包工,赚的也是马天祥兜里的钱,对马天祥的亲戚自然要热情一点。不过,春天总感觉这个包工头的笑容里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虚伪。

    那位包工头告诉许丹,现在工地只是处在奠基的初级阶段,工地上只有二十个工人,一天有三百个馒头或烤饼足矣。许丹当即答应按一块钱五个馒头或烤饼的批发价格供货,那位包工头赶紧谢过,并承诺馒头或烤饼的费用保证每周一结,绝对不会拖欠货款。这一点许丹和春天倒是相信,包工头的经济命脉在马天祥手里掐着呢!他就是想拖欠都不行。

    从工地上回来,春天和许丹顺道去了“龙泉酒家”和大连襟的“幸福酒家”转了一圈,初步敲定了他们各自每天需要的馒头和烤饼的数量。

    回到家后,许丹一边忙活着做饭一边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工地那边每天需要300个烤饼或馒头,三百个馒头或烤饼的成本价大约在40元,按批发价卖给包工头则可以卖60元钱。这样一来,光是工地这边一天就能赚20元,如果再加上“龙泉酒家”等其他几家饭店的需求,以及在大姐夫程兵那边设置的零售批发摊点的出售,一天纯利润四十元钱肯定没问题。刨去雇工许江每天10元钱的工资,馒头店一天就可以赚30元,一个月差不多就有1000元的纯利进账,是春天月工资的一倍多。如果生意再继续扩大呢?那每月进账的利润会有多少?想到这里,许丹不由兴奋起来,仿佛黑暗中的航船看到了灯塔闪烁的灯光,突然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2。

    下午五点,许丹就把晚饭做好了,四菜一汤,算不上丰盛,但绝对美味可口。从今天早晨起床忙到现在,春天和许丹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现在一切基本上都已经搞定,夫妻俩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也是应该。

    春天倒上一杯老烧酒边吃边喝,许丹在一旁吃着饭,两个人一边吃一边交谈,谈的都是和馒头店有关的事情。

    说着说着,两个人就谈到了雇工许江的工资。许丹说根据馒头店目前的经营情况,现在每天只能给许江10元钱的工资。春天想了想说每天10块钱虽然不算多,但也绝对不算少,学校食堂的工人每个月是180元钱,虽然学校食堂的工人每个月工作只有二十天,但算起来他们每天只有九块钱的工资,比起许江的日工资还是要少,况且,馒头店的工作比学校食堂的工作相对要轻松很多,相信这个工资许江也能接受。许丹略一思忖,又说反正许江也是自家人,如果馒头店以后赚了钱就给他涨一点工资。春天开玩笑说你是老板,这种事情你说了算,跟我说有个屁用?惹来许丹的一顿白眼。

    “小春啊!我看咱们干脆买一辆三轮摩托车吧!”吃着饭,许丹突然又开口,“咱们以后进货送货都用得着,像今天这样让许江开着手扶拖拉机拉货也不是个事儿啊!用个一次两次还可以,要是一直这样下去那油钱怎么算?拖拉机的损耗怎么算?人家许江要钱好还是不要钱好?那钱要多少才算合适?所以啊,想来想去咱们干脆还是一步到位•••”

    “啥一步到位?”春天放下酒杯把眼睛一瞪,“一辆摩托三轮车要好几千呢!咱家现在哪有那么多闲钱?”

    “四叔昨天不是还给了咱们五千元钱吗?那钱我一分没动•••”许丹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春天打断了,“你可别啊!那钱我是要还回去的,咱们开店可不能让家里老人跟着受累!”

    “我知道你是个大孝子•••”许丹白了春天一眼,“我又没说这钱不还给老人,看你急成那个样儿!咱们只是暂时借用一下,等有了钱马上还给他们!这总成了吧?”

    说着,许丹便把她刚才做饭时算得那笔账又细细给春天念叨了一番,春天一听心里也乐了,他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一个买卖一个月竟然能赚这么多钱,不由暗自佩服起许丹做生意的独特眼光来。
………………………………

第一三〇一章 大事频频46

    第一三〇一章 大事频频46

    1。

    既然商量好了要购买一辆三轮摩托车,春天就决定速战速决,准备明天就携款去县城走一趟。

    “你怎么做事还是这种毛手毛脚的急性子?”许丹嗔怪道,“你先给你同学孙力打个电话问一下三轮摩托车的价格,如果钱的缺口大咱们也好找二姐夫马天祥把咱存在他手里的钱要回来•••”

    “你可拉倒吧!”春天用鼻息轻哼一声,“马天祥现在自己个都顾不上自己个,他还能有闲钱给你?他知道咱家开店要花钱吧?他也知道这两年你一直没工作咱家在坐吃山空吧?可在这件事情上他吱过声吗?就是他手里没钱给咱,那他也应该吱一声吧?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可现在你看他是怎么做的?”

    “你这人怎么这么说二姐夫?你不要忘了开馒头店的事情还是他给咱们张罗的•••”春天这么诋毁马天祥让许丹心里老大不乐意,不管怎么说马天祥也是她的亲姐夫。

    “你说这事儿倒是不假!”春天说着话锋一转,“不过,你爸可告诫过我让我离你的两个姐夫远一点,尤其是牵扯到经济利益都的时候,你爸的言下之意是你的两个姐夫都是认钱不认人的人•••”

    “你放屁!”许丹一听就急眼了,粗话都爆出来了,“我爸怎么会这么说我的两个姐夫?哪有自己人埋汰自己人的?你说这话谁信呢?”

    “信不信由你!反正你爸前两天跟我说过这话,意思大致就是如此!不信你自己回家问去,看是不是有这回事儿?”看着许丹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春天故意接着逗她。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许丹恶狠狠地瞪了春天一眼,然后又埋头吃饭了。

    “钱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啦!要是不够的话明天我就从孙力那边拿一点儿!反正这小子现在已经成款爷了,随便吃顿饭都得花三五百•••咱们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春天一边用筷子敲着碗沿儿一边像说山东快书一样一板一眼地逗着许丹,许丹听了莞尔一笑。

    2。

    10月7日,早晨五点,春天和许丹便起床了。

    在许江五点半来之前,许丹要先把做馒头和烤饼的面和好,等着许江一来就可以马上开工。

    春天则收拾一番之后,怀揣着五千元巨款去了街头的车站。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群流动性的不断加大,户山镇也开始有了跑运输的私家中巴车,是镇子上一位财大气粗的老板买来花钱雇人开的,行程很简单,只在户山镇和户县县城之间来回跑。这种私家中巴车的服务热情周到、随叫随停,价格还便宜,已经挤占了国营公共汽车站的大部分客源。这辆私人客运中巴车在每天的清晨五点钟便会出现在户山镇街头,首发车时间为五点半,比国营公交车的首发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大大方便了户山镇老百姓的出行。

    春天现在乘坐的就是这辆私人中巴车,乘坐这种中巴车春天感觉特有安全感。因为司机、售票员和乘客都是户山镇本地人,基本上大家互相都认识,彼此之间也没有陌生感,也就无须互相提防。像春天这样怀揣巨款,坐在熟识的人群中一点都不用提心吊胆。

    七点,中巴车稳稳地停靠在户县个体客运站。

    春天出得站台,孙力早就已经开着面包车等候在个体客运站门口了。

    昨天晚上,春天已经跟孙力打过电话了,今天购买三轮摩托车的事情孙力全程陪同。

    “小春,嫂子要做老板啦?”春天上得车来,孙力嬉皮笑脸地开玩笑。

    “此言差矣!”春天轻叹一声,“此老板非彼老板啊!我们那店只能算是一个小手工作坊,哪比得上您财大气粗的孙总啊?”

    两个人说笑一番,孙力驾车直奔县城摩托车销售一条街而去。

    3。

    2000年左右,如果有人要问在户县地区什么生意最火爆?回答肯定是卖摩托车。如果还有人要问2000年左右在户县地区什么生意最赚钱?回答肯定还是卖摩托车。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1993年春天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摩托车在户县地区还是个稀罕物,以春天这种穷教师的身份就是不吃不喝,要购买一辆摩托车也得积攒好几年。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摩托车市场的不断开拓,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现在摩托车的价格虽然还是居高不下,但人们的工资收入和经济状况变好了,摩托车的价格已就等于是变相地下降了。以户县县城而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的家庭甚至有两三辆,几乎每个家庭成员一辆摩托车。如果走在县城的大街上,入眼的肯定是如过江之鲫一样拥挤不堪的摩托车队伍,就如当年满大街乱窜的自行车大军。
………………………………

第一三〇二章 大事频频47

    第一三〇二章 大事频频47

    1。

    目前,摩托车行业在户县地区异常火爆,不管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摩托车成了最时髦的交通工具,只要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以户山地区为例,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必定要买一辆新摩托车,再或者是谁家闺女出嫁,娘家人陪送一辆摩托车作为嫁妆也是一件倍儿有面子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城乡消费市场,摩托车行业才会在户县地区发展的如火如荼,在县城的中心地段便逐渐形成了有几十家各色摩托车销售点或代售点,其销售的摩托车品牌包括嘉陵、铃木、本田、钱江、宗申、力帆等国内知名品牌,也有日本进口的雅马哈、川崎等品牌,不过,进口摩托车因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和零部件更换难等原因,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有人敢问津的。老百姓看中的还是那些价格稍微便宜一些,口碑和质量稍微好一点,外形设计又酷又拉风一点的国产品牌。

    走在人声鼎沸的摩托车销售一条街,看着街两旁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各色摩托车,让春天有了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

    看着摩托车销售火爆的场面,不由让春天想起来前些年在户县地区曾经红火一时的传呼机行业销售的盛况。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传呼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从1990年开始,传呼台在户县地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不过,自1993年和1994年开始,手机开始慢慢在户县地区的通讯领域登台亮相。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业务在手机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1996年传呼机市场开始出现下滑,用户逐渐减少,传呼台数量也急剧下降。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寻呼业在经历了短暂的惨淡经营阶段后,已经从经济发达的南方到经济欠发达的北方开始逐步退出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寻呼机将逐渐淡出中国的通讯舞台。现在,看着这火爆热烈的摩托车销售盛况,春天在心中暗自猜测,现在风靡一时的摩托车在将来会不会被现在看起来还高不可攀的汽车所代替?在不久的将来,私家车会不会也像摩托车这样走进千家万户?现在中国的经济、科技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买一辆孙力那样的面包车还真的不是梦!

    2。

    幸亏有了孙力的全程陪同,要不然春天还真的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摩托车销售一条街上到处乱撞。

    孙力不愧在县城混了这么多年,也不愧是生意圈里的人,竟然跟摩托车销售一条街上的好几个老板相熟。孙力领着春天挨家找那些相熟的卖摩托车的老板打探有没有三轮摩托车出售,结果跑了几家都是售卖二轮摩托车的,竟然没有一家是卖三轮摩托车的,这一结果让春天有些失望。

    幸好,在一家“宗申”摩托车销售点有三轮摩托车销售,而且销售点的老板也是孙力的熟人。在这个社会,有熟人就是好办事。那位销售点的老板热情地接待了孙力和春天,当春天提出要购买一辆三轮摩托车时,那位老板便给春天推荐了一款ZS175三轮摩托车,说这款三轮摩托车配备的是175CC发动机,动力强劲稳定,油耗也不是太高,非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