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45-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嵩焘并不清楚西域的种种情境,他甚至不知道比什凯克哪里。当他看到另一条报道:

    报又言左季高遣使俄罗斯求采备军粮,意从虎口求食,颇为国家危之。……

    他就开始担心俄国了,毕竟,俄国已经强占黑龙江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消息,郭嵩焘还是知道了。他日记写道:

    “言俄酋驻塔什千者,派所部苦尔古斯格携带马队并哈吉目刊所部千人,以收掩阿拉木图战没官兵为言,其意欲令哈吉目刊规复撒马尔罕,与比什凯克各立一国。并言天山一路,俄人必于此经营,将来可以操此一路大权。左洛靖所恃以运粮者,曾运粮经历准格尔山口,携带俄酋一书,责官军以杀戮太惨。或谓俄人诱使官军前进,侯其运路日远,而后挟以持其短长,图取利益。此言诚无端倪,然亦不能不虑及之也。……”

    但得知左宗棠所作的另一件事,郭嵩焘却又表示不满:

    “报载,左季高克斋桑泊,此地边民已附俄国,左军不假细问,呼为匪类,屠之。此等匪类故有取死之由,然左季高功高嗜杀,不仁端倪已现。”

    但他为担心的,却是俄国日夜侵攻。

    “诣英国外部尚书阿伯丁谈,语及比什凯克事,甚忧俄人之持其后。予因晓之日:“国获地西域,力实不及经营,徒费兵力而己。故寄望于英国调处之言,甚乐英国之持此议,可以预防异时之反覆。诚使有益于国,印得利,俄人得利,皆国所乐为。若其无益,则俄人利病俄人自承,而与英国无涉。……

    报载:俄人用兵亚细亚,意占据阿目达里亚河疆西北南道及兴都库什山印西北{间小邦:一曰喀拉,一曰土库曼,一日舒葛那拉,一曰达尔瓦斯,一曰萨里可拉,一日曰瓦克罕。前三处均系自主之国;萨里可拉属于喀什噶尔、瓦克罕之哈米尔属于阿富汗。瓦克罕距印交界,约三二十五洋里。俄人既逞志于上,又转而东趋,攻战无已时,深虑国之承其害也。……

    阿富汗逼近印,俄人欲与结纳,以为窥伺印之基。英人亦欲与结纳,以为遮蔽俄人之计。彼此相与煽诱,阿富汗莫适从也。土耳其屡为英人介绍,至是阿富汗请由印派勒威尔瞻白斯前往充当公使,盖五年前英人攻阿富汗时将官,待阿富汗有恩,故特请之。英人得阿富汗为印之蔽,亦势之所必争也。……”

    郭嵩焘还是看出了英俄之间的矛盾,于阿富汗。他向英国外相阿伯丁,多次提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楚剑功也对璞鼎查提过:联英拒俄。

    阿伯丁不置可否,英国早已确立了自己的国策:以阿富汗为印缓冲,但没有必要为了阿富汗而将亚地区再变作缓冲,虚耗国力。

    郭嵩焘英国的时日,常常为英国的科技所震劾。他日记写道:

    “初二日斯谛森来见,英国善造火轮车者,年七十矣,印车路为所经始。出所绘图见示,为国拟车路,一纵二横,端自云南。一由广西以达广东,越岭由湖南以至汉口,一由四川以会于汉口。是为东西两道。又由汉口以达镇江,南出杭州,北达京师,是为南北一道。……”

    “廿四日接斯谛森信,力陈国铁路宜开,为献三策:“其一,宜邀立一会,须费二万或三万,以股分承之。国家为定息五分或三分,所得岁息不如数,赔补以公款。或招洋人承办,绅士立一公会,耽延其息,办法亦同。一、估费若干,动用国家公款,招洋人承办。一、由国自行办理,招用洋人,给以薪水,以三年为期;俊国能兴造铁路及自购办机器,渐次退除洋人。总之,国铁路必得及早兴办,尤莫如多遣少年子弟赴西洋学习。往时挨及兴造铁路,亦遣人学习有成,然后开办,并不用西洋人,此尤计之善者。”其言至为明切,惜乎国之不足以语此也!……”

    郭嵩焘不仅和史蒂森谈铁路,他还自己用虚线地图上画铁路,而且,他还和英国的产业投资人商议着手修筑铁路的事情,并且学习了解了股份公司运作之法。

    “十日渣甸来见,为吴淞铁路。始知集众力为之,而渣甸股分多,约得十二分之一。倡始为渣甸及马干得鲁二人,铁工马克生欲往经营。……

    他也曾经往电报房参观,了解科技的展史。

    “丁亥信部尚书满刺斯约赴波斯阿非司得利喀纳福观电报。管电报者非舍得。

    英国马车用铁路,一千七七十年有约翰者,创行于西非尔地方是为乾隆四十一年。一千八十三年,维廉海雷始创造火轮车是为嘉庆十八年。其电报起于一〔于〕八二十年气,有安恩柏者初用指南针作之是为嘉庆二十五年。一千八三十年,惠子登又创作吸铁电报是为道光十年。一千八三十七年,摩西氏始创作点、画为号以记字母之电报机器是为道光十七年。一千八三十八年,始设电报于伦敦西铁路旁是为道光十八年。一千八四十年,设电报白赖克华尔是为道光二十年。一千八四十一年,设电报苏格兰之葛赖斯哥是为道光二十一年。……

    “又有言说无线电报,可千里传音,传言神乎其神,不可信也。……”

    对于其他的工业,郭嵩焘也没有遗漏:

    “威勒斯里相就一见,云赴国相煤产,即日启行,并荐饵里约得斯,以英国充开煤之选,无能及者。

    “巴麦、得拿二人相继来见。巴麦即载生洋行驻英办事者,抵伦敦后曾来一见。得拿有制造铸钱机器厂。询间铸洋银法,凡历十处机器乃成。一熔银机器,其三〔银〕须历三处机器乃成银片。犹恐有未匀也,再入压重机器而后凿成饼;又须加光;又须比较轻重;又须整齐其边,而后加印。印或不如法,又入一机器汰之。其用人工小机器尚有数套,每机器一局,日可得洋银五千。据云用此机器一套,价三千磅。正思谋之唐景星,上海应设一洋银局,当以商之。

    郭嵩焘还不知道,清国已经生了多么大的变故,清廷的财政,已经快到了山穷水的地步。他还为据俄和引进科技二事而奔忙。就这个时候,他得到了英国外交部的邀请,前往参加为路易拿破仑举办的欢迎宴会。

    贷款

    对路易拿破仑的欢迎宴会9月25日举行,经过诸多人士的努力,这个被菲利普王朝囚禁的人,终于得以到英国流亡。

    “公民,恭贺您获得自由。”路易拿破仑一直自诩为真正的公民,共和国的维护者,按他的要求,阿伯丁外相这样称呼他。

    “您好,外相先生,请问这位先生是?”

    “啊,我来介绍,这位是清国公使郭嵩焘。”

    “啊,清国。梯也尔先生曾经以我的名义派去了使节,但后续的展,我却不知道,总之,您好,欢迎您,东方的客人。”路易拿破仑心不焉的说着客套话。

    郭嵩焘对这种叛党余孽也没多大兴趣,哈哈哈的谈天气。

    过了一会,有侍者来请郭嵩焘,到一旁的密室里,英国财政大臣迪斯累利已经等里面。

    “您好,郭先生。”

    “您好,户部尚书大人。”郭嵩焘想,一定有什么事情生了。

    果然,迪斯累利递过来一张纸:“据我们所知,贵国的军队,长江游,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郭嵩焘不懂英,他听着自己的翻译耳边轻声读着这张纸的内容——由英国上海公使馆出的关于黄梅战役和太平军占领江宁的简报。

    得知楚剑功的部队占领了湖南湖北,他并不十分惊讶,但匪攻下江宁,他立即感到大事不妙。作为一个合格的“士人”,天下钱粮,分湖广两江这种常识郭嵩焘还是有的。

    郭嵩焘的第一反应,就是清廷没钱了。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有些手足无措。他心里暗暗的担心,英夷要落井下石了。

    这时候,就听见迪斯累利缓缓的说:“不列颠对贵国的局势非常的担忧。我们驻贵国的公使格莱斯顿先生判断,贵国朝廷的财政已经破产了。恩,破产,您清楚破产的意思吗?简单的说,就是没钱了,一钱不值了。”

    “户部尚书大人,您太小看我大清了。您看,拿出一千万两白银来贵国买货,我们连眼睛都不眨,我大清富甲天下,匪只是一时得势,反掌即灭。”英夷面前,郭嵩焘还要维护大清的尊严。

    迪斯累利笑了:“公使先生,也许。我今天不是来和您争论大清的经济局面的,而是怀着对正统王朝神圣性的担忧,希望能给你们一些有力的帮助。”

    他安的什么心?郭嵩焘怀疑着。迪斯累利这样背靠大不列颠的强者面前,清廷的一切官场经验都是毫无用处的,何况,郭嵩焘本人也不是精于政治算计的人。他决定开门见山:“户部大人,您到底想说什么?”

    “我们将为贵国提供一笔贷款,以支撑正统的王朝。您知道,我国为了维护法国正统的波旁王朝,打了整整二十年战争。我国对于帝制的正统性非常的敏感。”

    郭嵩焘到英国这么久,对欧洲历史多少知道一点,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大清也曾为了安南的正统性出兵嘛。

    “那要大清对贵国纳贡称臣吗?”

    “不用,大不列颠和大清是平等的。这是《辛丑合约》规定的。只不过……”迪斯累利故意停顿了一下。

    来了,我就知道你没这么好的心。郭嵩焘心想,嘴上问道:“只是什么?”

    “我们对贵国的还款能力还有疑虑,我们需要一些担保。”

    “你们要什么抵押?通商口岸?”郭嵩焘彻底警觉起来。

    “n!n!”迪斯累利摇着头:“我们只是想天津到浦口之间建一条铁路,并上海设一个电报局。”

    “天津到浦口的铁路?浦口现被匪占领了。”郭嵩焘没想到英国人会自己送上一条铁路来。国门初开的人,没有见识过殖民主义的恐怖手段

    “所以,铁路沿线,我们要派兵保护。”

    “不行!”郭嵩焘断然否决了,他自以为看清了英夷的用心,原来是要大清驻军啊。他断然表示拒绝:“绝对不行,我们不用谈了。”

    “或者你们派兵保护也可以,我们为护路军队提供装备,还有……军事顾问。”郭嵩焘面前,英国人退却了,郭嵩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小胜利。

    “那这条铁路你们要控制多久?”

    “只要大清还清借款,我们就立即交还管理权。”

    似乎……是件好事。郭嵩焘依靠直觉,认为英夷没安好心,但是以他自己的知识,却看不出陷阱哪里。何况,铁路和电报,是他做梦都想引进大清的东西。

    他考虑。迪斯累利善解人意的说:“您不用匆忙决定,您可以向国内请示,只要合约达成,我国立即向贵国提供三万英镑,也就是一千万两白银的贷款,年利息分之十,您知道,这个利息非常的公道,您可以去问问外面的法国人,他们可是高利贷的行家。”

    法国人?郭嵩焘的头脑里立即闪出了“以夷制夷”四个大字。

    “请让我考虑考虑。”郭嵩焘结束了这次会谈。

    出了密室,郭嵩焘并没有去找路易拿破仑这个反贼余孽,而是找到了法国立法团影子内阁脑梯也尔先生。他作为法国自由派的代表,也这里庆祝路易拿破仑的获释。

    “贷款?”梯也尔圆滑的说,“我不是银行家,我不知道应该是多高的利息,但我可以为您打听打听。约个时间,后天怎么样,我去拜访您。”

    第二天,财政大臣迪斯累利向罗伯特皮尔相汇报了密谈的过程。

    “本杰明,你是真心支持这个计划吗?我们的驻清国公使和你可不怎么对付。”

    “阁下,而这个计划,很对我的胃口。我认为,这是个好计划。虽然我和格莱斯顿是政敌,但我们同样热爱女王,有利于大不列颠的事情上,我不会阻扰他。”

    “不知道威廉和那群叛乱者谈得怎么样。”

    平衡

    “阁下,我回来了。”大不列颠驻上海公使私人秘书,剑桥毕业生伯纳德先生回来了。

    行政主管汉弗莱先生闻讯赶了过来,三个人坐下:“好了,伯纳德,和江宁的上帝信徒们接触怎么样?”

    伯纳德作为格莱斯顿公使的私人代表,专程前往江宁,试探太平天国的态。

    “我认为太平天国可以打交道。”伯纳德简洁的介绍了他与天国丞相李春长的会谈。

    伯纳德到了镇江,现太平军已经攻克此地,这倒免去了他用来恫吓清兵的一番说辞。他面见李春长之后,立即向对方表明:英国全权大臣特派他这位密使来,“此行目的是向各方面说明,目前英国是守立的,藉此可对举事者揭破上海道台所捏造的无稽谣言,此举也许会生效果,诱使举事者的领袖们宣布他们对待外国人的意向。”

    李春长回答说:“你们如帮助满清,真是大错,但即使帮助它,也是没有用的”。但对所问太平天国对英国人的态一点,却欣然回答说:“我们今后不特彼此相安无事,而且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

    到这一段为止,气氛相当不错,这时候,伯纳德取出《辛丑合约》本一份交给李春长,以表示英国从清政府取得的条约权利。并提交照会,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天国是否准许英国人辖区内“自由”通商,二,英国希望通商时采用英国法,即整个太平天国辖区获得领事裁判权,三、英国希望得到长江的内河航行权。这些都是《辛丑合约》英国人没有得到的东西。

    李春长请示之后,逐条答复说:

    一、覆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

    二、覆前月花旗国炎轮船来京者经诰谕他,不但许伊国通商,至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

    三、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

    这三条,口气虽然严厉,其实比照原先的五口通商和毫无内河航行权,要松动得多。伯纳对着格莱斯顿先生分析说:“立通商口岸,并非不可商量,而各船到镇江集结,意味着从长江口到镇江都可以自由通航。”

    “所以,你就满意了,兴高采烈的回来了。”汉弗莱先生嘲讽的问。

    “阁下,我不明白,我们不是需要这些吗,自由通商、航行权。”

    “是的,我们需要这些,但不仅仅需要这些,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你明白吗?伯纳。”

    “不明白,先生。”伯纳德糊涂了。

    “伯纳,你知道,我一直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格莱斯顿仔细的向伯纳德解释,“但自由贸易只是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

    “那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平衡,”汉弗莱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空气移动着,像抚摸一条看不见的狗,“大不列颠是如此热爱和平,而只有平衡的大陆,才能保证和平。”

    “大陆均衡!”伯纳德恍然大悟。

    “是的,大陆均衡。为了大陆均衡,我们联法国荷兰而制西班牙,联法国而制荷兰,联普鲁士而制法国,联欧洲而反拿破仑,联法国而阻挡俄国……只要大陆保持均衡,不列颠就可以不断的选择。”

    “大陆均衡,就是让大陆四分五裂。”

    “太直白了,毫无学的美感。”汉弗莱批评着,“东方大陆和欧洲不一样,它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所以我们要把他们拆成一块一块的。”伯纳德领悟了。

    “是的,伯纳。现,我们把政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