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希腊军队在马其顿南部和伊皮鲁斯及阿尔巴尼亚南部向土耳其军队发起进攻;23日,攻占塞尔瓦;25日攻占柯扎尼;11月1日,希军集中5个师又1个骑兵旅的兵力,向土军5个师又6个炮兵团组成的防线发起进攻,这道防线是土军保卫马其顿首府一萨洛尼卡的主要屏障。经过激战,希军攻破土军防线,直逼萨洛尼卡;9日,马其顿首府的防御部队投降。希军进占萨洛尼卡。此后,希腊的舰队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击败了土耳其舰队,从而封锁了这个海峡的出海口,完全控制了爱琴海海域。
10月24日,塞尔维亚各国王军向土耳其的防御部队发起总攻:塞第2军向西南实施突击,对土军右翼构成威胁;塞第1军向库马诺沃发起进攻,很快便攻克该城;塞第3军对斯科普里实施翼侧突击,并于26日将其攻占;27日,塞军切断了比托拉等地土军与君士坦丁堡的联系;11月18日,塞军在希军的配合下攻占了比托拉。与此同时,塞军其他部队攻占阿尔巴尼亚,尔后继续向亚得里亚海沿岸推进,并先后占领了都拉斯、地拉那、爱尔巴桑、培拉特等地。
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防御部队进攻,门军包围了阿尔巴尼亚北部重镇斯库台,守城的土军犹如惊弓之鸟。整个防御陷入一片混乱。
巴尔干起义联军对土军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巴尔干各民族的解放斗争。11月,阿尔巴尼亚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土耳其在当地的政权。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告**。在北线10月份,由于苏莱曼帕夏没能越过巴尔干山脉增援,城中粮食不够,奥斯曼・努里帕夏请求突围,但被土耳其宫廷驳回,
12月9日,在补给耗尽的情况下,奥斯曼・努里帕夏决定突围,但他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在突围失败且被炮弹炸伤双腿的情况下,他被罗马尼亚军队俘虏。但他拒绝向罗马尼亚起义军司令达契亚…卡罗尔一世投降。
缅科夫亲王表现出了胜利者的高尚情操,释放了奥斯曼・努里帕夏,然后向圣彼得堡告捷,宣称罗刹是解放巴尔干半岛的主力,20万罗刹军的损失,超过了一百万巴尔干各族起义者。
俄罗斯宫廷没有追究,博尔孔斯基参谋长将目光盯在了西线。俄罗斯五路伐夏,四路大军,总计70万人,将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从加利西亚到东普鲁士,哈布斯堡、霍亨索伦和罗曼罗夫三大王朝,将展开一场三皇会战。
………………………………
73 俄军突进马祖努湖
话说俄罗斯当初议定五路伐夏,南边的波兰方面军、多瑙河方面军、比萨拉比亚方面军、黑海沿岸方面军早已行动,其中三路兵马在加利西亚与普鲁士对战,缅科夫亲王也率军攻入巴尔干,只有戈尔恰科夫率领立陶宛方面军按兵不动。
原来戈尔恰科夫性格果毅,腹中素有韬略,早已定下一条奇计。他料定普鲁士军主力纷纷南下作战,东普鲁士守备定然空虚。此人坐拥20万大军,在立陶宛按兵不动,直到11月,普鲁士三大主力兵团被牵制在加利西亚,戈尔恰科夫才点齐兵马,进攻普国东普鲁士,迫普鲁士军两线作战。
20万俄军在西北战线,沿东普鲁士边境集结起来。戈尔恰科夫乃将20万人分为两支,一支为野战第1集团军,由保罗夫将军任司令官;一支为野战第2集团军,由彼得哥尔查科夫将军任司令官。两支军各辖步骑炮若干,拟分从马祖里湖南北进攻,合击东普鲁士境内普军,进占东普鲁士,再伺机渡维斯瓦河,向西里西亚省发展攻势。
话说俄军西北方面军所属野战第1集团军,辖有步兵第3军、第4军、又**骑兵1个师,步骑计为7个师,大军10万,大炮400门。集团军司令官保罗夫,时年61岁,乃是俄罗斯国日耳曼族人后裔,生得挺拔雄健,留有两撇翘胡须,两眼炯炯放光,看去不像俄罗斯军人,倒是一副十足的日耳曼军人神态。曾为骑兵师长,率军镇压过波兰农民起义,远征中亚。前次俄土战争战争期间,又参加多次会战,在俄**中,向以勇猛果断,胸怀韬略著称,颇得沙皇赏识。
闲话休题。且说保罗夫将军,奉命与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合力,进攻普国东普鲁士省,共斗普将柯尼塞伯克元帅所部普鲁士军野战第8集团军。保罗夫欲争头功,便将所部10万大军,沿涅曼河中下游展开,占领科夫诺、奥利塔、麦列奇、格罗迪诺一线前哨据点。步兵第4军大部居左,第3军居中,第四军一部居右,又将骑兵分为三支,一支占领维尔科维什基、马里安波罗二城,掩护集团军右翼;一支占领苏瓦乌基,掩护集团军左翼;一支居前,由戈尔科将军统领,为大队先遣,投德境马格拉博瓦镇方向,侦察前进,为全军开路。
却说东普鲁士普鲁士军三大野战军团纷纷南下,东北方向只有预备军在镇守。
边境总督辖预备步兵第1军、第17军、第20军,计步骑10个半师,大炮1000门另有各要塞守备部队,全军总计12万人。
边境总督柯尼塞伯克元帅,见俄将保罗夫、彼得哥尔查科夫各率大军一支,分扎东普鲁士境外涅曼河与那累夫河畔,集结粮草弹药枪械,乃召集众将商议道:
“俄军20万,大炮1000门,分为两支,必是欲分从马祖里湖南北两岸,合击我军,侵占东普鲁士并省城哥尼斯堡。诸位请发表高见,看看该如何应对?”
这柯尼塞伯克元帅,乃是普鲁士军中四大元老,又称四大老不死。这四人自持拿破仑时期老将,自以为精通军务,在普军中培植亲信,打压新锐。导致开战之时,只有毛奇、冯德坦恩、戈本几个少将能担当大任。
这四个老贼尤不甘心,仍要亲自领军,普国国王无法,便将他们四人任命做边境总督,以来统帅预备军,而来防备法国和俄国的干涉。
法国发生革命,自然无力干涉普鲁士,但俄国汹汹而来,也早在总参谋部的预料当中。听到老元帅动问,
参谋长献计道:“马祖里湖南岸俄国边境,却是沼泽林地,又无道路与边界平行,大军调动困难。两路俄军,必是北路保罗夫先到;南路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因有丛林沼泽阻隔,至少要迟二日方能跨越边界。两军会师,当在一周以后。如此我正好用各个击破之计,先以一支军…、挡住彼得哥尔查科夫部队,却集中主力于马祖里湖北岸,迎战保罗夫,一周内解决战斗;尔后再挥师南下,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
参谋长话音甫落,却有一人起来反对,众视之,却是一个小参谋霍夫曼。霍夫曼当时道:“我以为,先迎战保罗夫,不如先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马祖里湖北岸,只有因斯特堡峡口可以通过。峡口南有罗明滕森林,不便俄军大队进攻;北有哥尼斯堡要塞,威胁俄军进攻部队翼侧,而峡谷宽不过50余公里,我又筑有预设阵地,只须偏师一支,据峡口设防,足以抵挡俄军北路。马祖里湖南岸,绵延200公里,便于机动作战。我可全师南下,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待消灭该部后,再回师会同哥尼斯堡要塞部队,共斗保罗夫,也不算迟。”
参谋长驳道:“不然,保罗夫所部,不过步骑七个师,10万人,我正堪敌。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却有步骑4个军,共15万人,以我第8集团军仅仅十万人的兵力,断难一举战而胜之。”
霍夫曼微微一笑道:“我却以为,俄军长于防御,短于机动。马祖里湖南岸,却正好利于机动,不利防御。料彼得哥尔查科夫离那累夫河基地,跋涉数百公里,待越过边界,必人困马乏,我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必可分割围歼之。敌虽10倍,又何惧之j”
参谋长涨红了脸,提高声音道:“你这黄毛小儿,知道什么。自古用兵,都是先打弱敌,哪有先打强敌的?”
霍夫曼又道:“我以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须据实际情况用兵,不可死抱住信条不放!何况我普鲁士整军以来,机动作战为不二法门……”
霍夫曼一提机动作战,惹得柯尼塞伯克老元帅动了肝火,他一向看重等级,不喜以下犯上,见霍夫曼屡屡驳回参谋长,心中不悦,大声说道:“什么机动作战,当年滑铁卢之战,拿破仑让格鲁西机动作战,下场如何。也只有毛奇戈本几个刺头,才搞机动作战。”
乃决定依参谋长的意见行事。
当时传下将令,令第20军,扎于马祖里湖南岸,扼守比朔夫斯堡、阿伦斯泰因、奈登堡各城,狙击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俄军。却令其余各军,扎于马祖里湖北岸,罗明滕森林与哥尼斯堡之间,沿安格拉普河构筑工事。预备第1军屯扎戈乌达普、古姆宾年一线,敌住俄军右翼。预备17军为中央部队,扎于多伊奇、艾劳以南地区。冯・贝洛所部预备队第1军,扎于罗明滕森林背后,据守安格堡、诺尔登堡两城,为全军右翼。
另有**部队若干,填补结合部。各部队皆依令部署,未及多时,便依托安格拉普河各要点,结成一道长60公里的阶梯形防线。各军又奉命派出作战分队,前往边境地区,作战斗侦察,诱敌来攻。哥尼斯堡、托伦、格芬登茨、布雷斯劳各要塞,也依命令各作安排不题。
却说马格拉博瓦镇,乃东普鲁士边镇,距德俄边界线10公里。俄将戈尔科奉保罗夫之命,率步骑各1个师,共2万人,乘拂晓大雾,偷越边界。急行军2小时,早到马格拉博瓦镇前。晨光之下,只见偌大一座市镇,并无半分动静,似乎竟未派军驻守。乃派数骑入城打探,回报镇内早撤一空,已无军马守御。戈尔科半信半疑,驱大队入城,果见城内关门闭户,人去楼空。偶遇市民,无非老弱病残,不愿弃家;或是波兰籍人,…’、留下迎候俄军。
俄将保罗夫闻报不战而得马格拉博瓦镇,心下大喜,心道:“必是柯尼塞伯克见这老东西我军势大,不敢抵挡,方不战而退。”乃告众将道:“出马格拉博瓦镇西行30公里,便到因斯特堡峡口。出峡口便是开阔地带,西通阿伦斯泰因,北达哥尼斯堡,可任我大军横行。”遂令大军投因斯特堡峡口,兼程急进。
不消一日,早到峡口。保罗夫举起望远镜察看,见峡口开阔地带,地势平坦,宽约50公里,形如喇叭,向西张开,遍布村庄牧场,居民早已撤退一空;每隔一程便有一堆烟火,自东而西,连成一线。偶见骑自行车少年,在原野路上奔驰,哥萨克骑兵飞骑追逐。甚觉奇怪,乃问随行参谋人员。
回说,烟火皆是普国平民点燃,指示俄军进攻方向;骑自行车者,皆是普鲁士军义务情报员。又指山上木搭塔楼道:“另有晾望塔设于高处,观察俄军动向。”保罗夫大笑不止,道:“普鲁士人蛮子在我大俄罗斯,只能用此等下三流方法对付我军。显见其心虚怯战,不足为虑。”
乃唤步兵第3军军长道:“峡口右侧有一城,乃是施塔卢拍南,为掩护峡口退路总枢,又可北拒哥尼斯堡之敌。柯尼塞伯克既将大军安置在安格拉普河一线,施塔卢拍南必然空虚,可速取之,用以掩护全军,西攻安格拉普河阵地。”
………………………………
74普军受挫古滨年
却说俄军步兵第3军领受了攻占施塔卢拍南的任务后,全军3个师近4万官兵,携火炮108门,乘夜出击。天明时分,早到施塔卢拍南城下。前队见城中无动静,以为又是空城,放胆突进。不料城中忽射出密集的枪弹,俄军前队折损无数。指挥官见不对劲,赶紧下令回撤。又急令速调炮队上来,配合步兵进攻。
却说施塔卢拍南城中守军,乃是普将冯・比埃尔霍夫将军所部普国预备步兵第一师部队。按柯尼塞伯克将军部署,比埃尔霍夫部本在安格拉普河防线左翼戈乌达普、古姆宾年一线设阵防守。不料预备步兵第一师部队,皆是从东普鲁士当地招募的士兵。俄军越界攻来,普鲁士军不战自退,弃守边境数十公里地。边境居民,或乘牛车,或骑老马,或徒步而行,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家向西迁移,一路诉说俄国哥萨克骑兵如何残暴,如何烧杀掠夺,嚎哭不止。
预备步兵第一师官兵目睹惨状,乡情油然而生,恐家乡父老遭同样厄运,皆欲一战,不失东普鲁士寸土。师长冯・比埃尔霍夫,本是胡格诺教徒后裔,见部下情绪激动,慈念大发,竟忘记柯尼塞伯克将令,率军脱离安格拉普河既设阵地,迎战俄军。参谋苦劝,比埃尔霍夫将军道:“不妨,我师有火炮60门,据守施塔卢拍南,足以锁住因斯特堡峡口,不使俄军踏进东普鲁士土地。”遂不听劝阻,东进30公里,赶到施塔卢拍南城中。布防方毕,正遇俄军第3军赶到。于是双方五万大军,近两百门火炮,便在施塔卢拍南展开激战。俄军因在城外野地,又是强攻,时间一长,渐居下风,在普鲁士军拼死防守下,损失不少人马。
保罗夫闻报第3军在施塔卢拍南城下受阻,心下一惊,没料到普鲁士军在那里还设有重兵。略一思索,又唤一将吩咐道:“施塔卢拍南西南30公里,有一城池,乃是古姆宾年。你可速领兵前往占领,切断施塔卢拍南普鲁士军归路。”那将得令,率俄军步兵第4军,约3万人马,兼程急进。只一日,便到古姆宾年城下,稍事布置,即架炮攻打。
却说普国东北边境总督柯尼塞伯克元帅,将司令部移至巴滕施泰因,坐镇指挥。忽报冯・比埃尔霍夫率步兵预备步兵第一师,脱离安格拉普河既设阵地,大惊,道:“冯・比埃尔霍夫胆大包天,坏我大事!”急与比埃尔霍夫通话,催促回军。
比埃尔霍夫道:“我已在城郊包围俄军2个师,待收网后再回撤。”霍夫曼上校一旁插言道:“预备步兵第一师士兵皆是本地人,士气旺盛,强令撤退,反为不妙。不如将错就错,令第17军和预备队和二十军一部,皆开上去,与俄军决战。”
柯尼塞伯克将军斥道:“我宁愿做败军之将,亦不愿毁坏普鲁士军人传统,鼓励以下犯上,违抗军令的行为。”遂不从霍夫曼言。又派一参谋军官,骑马赶往施塔卢拍南,亲传将令,迫比埃尔霍夫后撤。
却说普鲁士军步兵第17军司令官奥古斯特・冯・克林斯曼,率所部4。5万人守卫安格拉普河中段防线。那克林斯曼时年50岁,也算得能战之将,眼见东普鲁士居民西撤,心下不满,只不表示。
闻报比埃尔霍夫进驻施塔卢拍南,心下暗暗叫好,令各部枕戈待旦,准备增援。不久,忽报俄军大队,绕过施塔卢拍南,插向古姆宾年,克林斯曼暗叫不好,心道:“古姆宾年乃是安格拉普河防线中央支点,若有闪失,非但比埃尔霍夫退路被阻,若俄军哥萨克骑兵乘势突入,必包抄我部左翼。”遂不与柯尼塞伯克通报,尽起精锐4万,向古姆宾年进发。赶到城下,正与俄军步兵第20军遭遇,便与城中守军配合,竟将俄军第20军围在该心。
保罗夫遣走第20军后,便在营中静候佳音。不料很快便传来第20军在古姆宾年被围的消息。当下大惊,暗思量道:“罗明滕森林,尚有普鲁士军预备队二十军第六十师,距古姆宾年只一日行程,若与克林斯曼会合,第20军断无生还之理。”
急调骑兵2个旅,兼程驰往罗明滕森林,截住普鲁士军预备第六十师,却亲率身边机动部队,步骑10万,兼程急进,杀奔古姆宾年,为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