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把世上的路一次走完;
桃花刚落,我就知道死的过于荒唐;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莲花下血比铁硬,哪一个祭日不配我复活呢。
没有了有,
有了没有,
没有了有了没有,
有了没有了有;
密林中我遇见了你,触手可及却只能默默相对;
而一到紧要关头,月亮就弯思念就圆;
一声脆响,世事寸断;
缘来花开,缘去花落;
从此我便高枕青山,从一朵莲花到一座雪山;
谁又能越过这六字真言;
一层薄梦,遮住了三生的艳阳天。
末法之季,有人出发,有人回家;
牛羊误身世,梦中草色新;
我在节骨眼上站了站,佛在关键之处顿了顿;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把人爱死的,只有鹦鹉。
满怀着无限的春意,我在佛法里轻轻的养心;
而一到紧要关头,月亮就弯思念就圆;
是谁,
在无意间看了我一眼;
雪域高原便颤了颤;
每一次,我竖起了为众生祈福的宝幡;
而无处不在的菩萨,在山谷撒满了六字真言;
梵音,
白云,
梦痕,
静修止,
动修观,
灵机一动,已是千年万年;
加持后,眼前的山水;
全都绿了,莲花开了;
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天地无常,回头一望;
佛便是我,我便是佛。
一颗心与一颗心一旦巧合,完整的人生;
要靠多少爱支撑,眼下,用诗情画意如何通透风情;
她无意的抬头看了我一眼,雪域高原便颤了颤;
那一天,我为你竖起祈福的宝幡,而无处不在的菩萨,却一声不吱的撒满了六字真言;
开悟后,天就蓝了,草木变的大慈大悲;
那女子从美貌出发,路过诸佛走向我。
诺言正是,来生设下的圈套;
挤进我左侧的人善于自杀,从我右侧溜掉的人勤于恋旧;
站在两山之间的独木桥上,手中的鲜花掩映着你的前世;
你的身后总有人左手执花右手执刀;
一个人永远活着,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从红尘中率先早退,你却在因果之间迟到。
一旦有人在初三的深夜玉碎,便有人会在十五的子时瓦全;
一生都享用不完的山水,该有谁来参悟;
说吧,道理比泼妇的嚎叫还简单;
茫茫人海中谁又是我呢,你来我往的过程中,美女迎风烂醉,圆融无碍的月亮;
藏匿了世间所有的声音,诞生死亡;
轮回以外的残山剩水,无人收拾;
常常是不常常,
不常常是常常。
生活的真相即是烦恼,烦恼的真相即是菩提,我已证悟到真实与美好,不再扮演梦魇中那哭泣的女子,不再贪恋你臂弯中温存的香气,无上佛果原是从火中生出――你化作了我心中最美的莲华。
至此《恋爱症・剩女时代男人不乖》全剧终。
………………………………
第74章 '清穿剧'matche1
我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我游幸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剃度入布达拉宫成为**第六代法王,集政教大权于一身的他特立独行,游戏三昧,才华智慧倍超历世。十年后,其为藏、蒙势力之争所殃,被清廷废黜,解送京师,行至青海湖滨病逝,时年二十四岁。
在安可演过的所有剧目中这是一部最清水却又最感人的剧本,回想起来那些镜花水月般的缘起缘灭竟全部洇灭于内心深处的斑斑泪渍之中,有人说世上最痛苦的爱情莫过于相爱却不能相守,然而安可知道有一种爱情要比那痛苦千倍万倍,就是相爱相守却必须装作无动于衷。
安可清晰地记得那位情根深种的活佛于波平如镜的青海湖边溘然入寂的一幕,那一刻安可已然分不清戏里戏外,一直痴痴地追问着,时至今日经筒已轮转了几个世纪可曾有过那人魂归理塘的消息?
演过那部戏之后,她休息了大半年,心情总是低沉疼痛的,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几年前仓央嘉措的“道歌”被误读为“情诗”陡然走红于网络,人们开始狂热地追寻这位英年早逝的“大情圣”留在人世间的点滴踪迹,甚至有大批的记者和群众入藏考察他的生平及其最终归宿,随之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版本的论文、传记、小说等,但总是围绕着扑朔迷离的“情歌”展开的联想而编织出的一串串香艳粗浅的爱情传奇,无不落入用世间法来解读出世间法的误区之中。
确然经历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之后,我等凡夫如何能了解一位高坐在五彩行辕之上的活佛诗人的自家观想。
此部穿越剧以高度的出世间智慧和尊重诗文原意的诗学审美观展开合情合理的还原和演绎,以一藏族民女的亲历亲闻来见证“情诗”中所影射当时的历史以及这位年轻的活佛内心里难以言传的种种清静无染的动人情操。
所以,安可深知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但当系统指令下达的那一刻,她看到了诸如许多网络小说里焚琴煮鹤的系统任务:[逆历史之洪流以一己之力挽救一位多愁善感的**活佛!]
安可扶着脑袋郁闷了半晌――感到剧中白莲花似的人物顿然被这位俗不可耐的系统妈妈桑溅上了一身狗血,为何穿越剧里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所有的爱情都要开花结果!?
基于以上,安可决定本次穿越不遵照系统指令行事,于是,她点开时空咒,手指轻轻一触,周身境界瞬时幻化成一尘不染的雪域高原……
佛在雪域
雪域便是净土
佛入红尘
红尘即为道场
众生应以情身得度
佛就以情身示现在人间
雪城,就在布达拉宫圣山脚下的周匝,夜间天晴时,若是坐在法王的寝宫葛当基之中观摩,月光下一片不齐眼的银白色小土坯房顶,那一带就叫做“雪”,多形象的名字呀不是吗。雪城中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酒家,每逢夜幕降临,成千上万的酒徒在那片白色房顶下面寻欢作乐,直到辰星升起在东天,“雪”的繁华景象也便在晨光下融化。
是谁第一个向深居简出的法王莲座介绍起圣山下的世俗生活来的?这并不重要,只要莲座有心,无论如何他都有办法在随侍的僧众们口中获知。莲座十七岁便通晓了经藏、因明、诗学、历算、书法、音律、骑射、舞蹈,可见其天资过人、触类旁通,如今,学有大成,已超越了上师,只是差了一点点道心,然而,正是这一点点道心难种呐。
恢弘肃穆的经殿中布满了层叠的幡塔,整齐划一的喇嘛方队和官员阵列在幡塔之下毕恭毕敬作礼围绕,每月处理教务与政务的时候一到,年轻的法王便于那金雕龙纹的法座上谛听各方宣诵,在五色缎布条纹坠饰而成的明丽鲜艳的华盖下面,那一张惊为天人的俊秀面容总是不悲不喜,不言不语。
佛不语
梵音周遍十方世界
教化诸众生
莲座不语
情思像蒲公英的种子
飘到了何处
莲座眉目若画,肤润如璧,身姿修直,光彩熠熠,男子见到他都喜欢得神魂颠倒,莫论妇人。他当真是无量光佛首座弟子莲花生大士化生而来,朝圣的民众将这等超凡入圣的美貌记在心里、念念不忘,甚至编成歌谣、攥成故事,坊间市廛据此流传出一些风流倜傥的花间韵事有何稀奇。
确实,民间关于仓央嘉措的风月闲话是在他离经叛道之前便有了的。对于此,他也曾淡漠言及:“世尊在世时尚有提婆达多诟害,何况于我。”
但这样的解释到了蒙昧之人的耳朵里只能产生更多误解,非议之海漫过了圣山的墙垣又流到仓央嘉措的耳中,一味保持缄默的他移步到宽敞的廊台上,仰望明月,俯视众生,一首稚拙清新的小诗便这样出炉了: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好似未嫁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
或许他并没有爱上过谁,那个一直在他心里幽居的人,名字叫“我执”;又或许他刻意否认自己曾经爱过,那是因为他只能做一个红尘过客,这一生无法与任何人长厢厮守。
康熙三十六年,蒙古准格尔部叛乱,皇帝御驾亲征,三年后,厄鲁特部大势已去,葛尔丹大汗服毒自尽,阿穆尔格格秘密入藏寻求庇护,不想五世法王已圆寂多年。
鉴于葛尔丹大汗生前曾在五世法王阿旺罗桑嘉措座下受沙门戒,藏王桑杰嘉措便将阿穆尔格格隐姓埋名安置在拉萨,作为六世法王座下空行母之一,赐名曰:明妃仁珍翁姆。
是时,藏蒙双方军政首领之间出现罅隙,心思缜密的藏王同时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阿穆尔格格身边,以监视为目的随侍左右。藏王的心腹是个身负绝技的藏族姑娘,化名为:明心。
世间所有的相遇莫不是久别重逢,却不见得皆为前世之善果。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却说这位明妃仁珍翁姆,生得未免太好了点,不似蒙古格格倒像江南秀女,年纪才方二八,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韵文章自成雅格,仿佛是佛祖特意挑选出来与法王莲座配成一对的。幸好有一点,她不懂藏语。自古红颜薄命,蒙古大汗的金枝玉叶一夕之间落得在青灯古佛前带发修行的结果,她心里会不难过?
入宫的头半年,所有佛事、法会她一律缺席,的确,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如何听得进去喇嘛诵经,便是听得懂藏语也听不懂密咒,虽说凡是入了黄教的人便无性别之差,可那些喇嘛毕竟都是男子,有几个真正得了道呢?
几日前,法王莲座派人送来几句问候的话儿,黄色纸笺规规整整地折叠起来放在桌子上,已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仁珍翁姆并不是不恭敬法王,只因那上面的字儿她一个也不认得。
明心展开纸笺,一缕香气从信中飘出,其上精妙工整的藏文一看就是莲座亲笔所书,他云:
满满的一渠流水
汇潴于一个池中
若能放下疑虑
请到此池中引水吧
仁珍翁姆道:“姐姐,你总算来了,到底那上面写了些什么话?”
明心阖上纸笺微笑着说:“莲座无非希望格格到法会上露个面儿。”
仁珍翁姆蹙了蹙柳叶眉,展开纸笺,只看到那文字像一串串精美细致的花纹画在纸面,她摇着头把纸笺推开,支着下颏想了又想,姣好的花容透着一丝愁烦:“我还是不想去……”
明心坐在对面:“不想去就罢了,莲座又不是下帖子来请,只是劝劝。”
仁珍翁姆犯难地叹了口气:“可说,我该如何回他这封信呢?”
明心道:“莲座既用藏文写首诗送来,格格不妨用蒙文写首诗回复他去。”
仁珍翁姆说:“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我猜莲座也正闷得难受呢,呵呵,你们俩闲着没事儿猜字迷玩儿也不错呀。”
仁珍翁姆笑着说:“对了,昨儿我把小阿弥陀经又抄了一遍,放在那边的书架子上了,你看看去罢。”
“放在哪儿了?”明心说话已来到书架前,拿起几张散草纸,摒息看了又看:“格格写得真好,这回说什么也要印它一千份散出去,格格到拉萨才半年就做了许多功德,将来还了俗一准嫁个如意郎君。”
“嗳呀,你这个人,我敬你叫你一声姐姐,你反倒老不为尊起来!”
明心拿着几张散草纸回头看着她那羞赧的脸蛋,咯咯咯咯……两个女孩儿清圆秀丽的笑声传遍了闺阁。
据说,某一个夜晚,雪城里去了一位堂皇的少爷,没有人敢与之搭话,在他的身边跟随着许多乔装改扮的僧众。这位少爷头上戴着一顶明黄色的缎帽,两条宽宽的带子遮起他的侧面,他的神色是那么地沉静,沉静的目光中又流露出对眼前的一切景象都叹为观止的神情。他大概是不晓得青稞酒的后劲儿有多大,更不晓得当垆买酒的姑娘比酒还要醉人,一整个晚上他就坐在那个酒幌子下面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直到烂醉,才在意识朦胧之间被随从们劝了回去。
在入主布达拉宫之前的十二年间,仓央嘉措曾拜师在博学多才的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座下,于戒律森严的塔尔寺中刻苦修习经、律、论三藏教法,如果说熟诵所有经论注疏的他不清楚佛门的戒律那简直就是笑话。
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酒,便是打开地狱之门的一把钥匙。
初尝酒的味道
并不如想象中甜美
可当它滑入喉咙
火辣辣地穿凿于肺腑
这空虚的皮囊中
如同有了实相
翌日辰时,早已听到禀报的藏王协同几位老上师前来探望法王莲座,经过半宿的呕吐不止,那个可怜人儿已经脸色惨白地昏睡过去了,精通医道的藏王亲自上前查看一番,一声深远的叹息振颤了整座布达拉宫,振颤了拉萨,振颤了广袤的雪域高原……
………………………………
第75章 '清穿剧'matche2
纯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
荡铃子上面的露珠
甘露做曲的美酒
智慧天女当垆
和着圣洁的誓约饮下
可以不堕恶途
――格鲁派第六代法王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虽然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却因牵连了太多的人而使消息传扬开来:当日随同莲座一起下山的那些僧众们斥的斥、贬的贬、逐的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惩戒,如今服侍在莲座身边的人较之以往更加谨小慎微了。
上师们苦口婆心地规劝莲座要勤于修止,如把心安住于一境,则能得到轻安之感,善思维、善护念,不可轻易尝试恶趣。可是他那忧郁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喀当基的窗格凝注在拉萨河对岸的云山树海之间,诗人浪漫的情怀岂是这些一辈子埋头于经律文章的上师们所能懂得的。
纵然第一次喝酒的感觉并不怎么好,可他仍把那视作一种神圣而珍贵的体验,或许又是为了和精明的藏王捉迷藏,听说后来他写了一首颇为庄严的道歌,被上师们煞有介事地呈送到藏王的面前。
藏王桑杰嘉措如刻的嘴角上终于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他立即严装整顿带领着浩浩荡荡的群臣进宫请罪,说这一切都是因他和他的臣下不懂法王莲座的梵心而犯下的过失,今后他自当带头更加黾勉用力为莲座排忧。
高坐在神威赫赫的金龙宝座之上的仓央嘉措心如止水地看着这些官员们匍匐顿首,或者他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叩拜。这已是藏王一贯的手法了,倘若把一个人举得越高他就越没有借口放纵已欲,藏王和上师们大抵都是这样想的吧。
在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那里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儿时的些许记忆时常在梦境中重现,秋收季节,云雀从门隅地方飞来,轻抖一双纤尘不染的羽翼,落在布达拉的宫门,捎来阿妈亲手打的青稞种子。
一早,仁珍翁姆用过斋之后上了一炷香,听说法王莲座又派人来了,送东西的小沙弥在大门外止步,由侍奉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