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纪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山纪年-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看来,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元顺帝带着孩子逃亡到上都城,和史书上的记载完全可以对照,但是其中暗示的数字又在哪里?

    沈浪想了半天没有思路,直接坐在地上,自言自语,表情认真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根本没有想法。

    “真是奇了怪了,对于朱元璋来说,元顺帝是他的手下败将,是亡国之主,这上都也不是大都,只是个避暑的地方,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呢?”

    沈浪虽说有时不太靠谱,不过他现在纳闷的也正是我所好奇的地方。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里是他心中明朝的万世根本,是最为重要的地方,他万万不可能将一些无关的事情与之掺杂在一起,既然提到这两个人就一定有他的意义,只是我们还未发现。

    忽然,薛楠好像想到了什么,表情兴奋,大喊大叫。

    “凌轩,你记不记得朱元璋是那年带兵直逼大都,顺帝是何时逃奔上都的?”

    凌轩虽然不知道薛楠想到了什么,但还是点了点头,关于历史,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他都称得上是倒背如流。

    “洪武元年七月,朱元璋亲自率军直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草原之中,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薛楠从凌轩口中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神情坚定,直直的走向石盘之中,我们来不及阻拦,就看见她伸出食指,对准石盘用力的按了下去。

    耳旁再次听见机簧之声,与第一次不同,这次似乎是从牌楼下的的地底传来,看着响声过后,我们四周没有出现要命的机关,我放下心来。

    看来这次薛楠选择的是对的,只是我不由得好奇,我和凌轩都没想到的奥秘,居然被薛楠猜了出来。
………………………………

第四十章 奈何神人不再留

    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是我自认已经足够了解薛楠。

    除了提到春亭时的小女人状态以外,其他时间都是英姿飒爽,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傲气,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模样。

    可这一路走来,她和沈浪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发挥的地方。

    在见识上她不如春亭凌轩,若是动脑子她又比不过我,虽然身手不错,但是我们根本没有争斗,唯一遇到的道法屏障她又无法破除。

    她这么骄傲的一个人,这一路的经历难免会让她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从而自怨自艾,从之前的状态就可以看的出来,她情绪低落,已经不是很爱说话。

    现在她破解了第二句暗藏的秘密,终于扬眉吐气,夸张的说,都可以算得上一雪前耻。

    薛楠转身离开石盘,回到我们身边,我带头为她鼓起了掌,她看着我,眼中有隐隐的感谢。

    “楠姐,快说说,第二个数字是多少?”

    亓芷挪到薛楠身旁,她居然和沈浪一样,开口就喊楠姐,然后拉着薛楠的衣袖开始撒娇,看得我们在一旁目瞪口呆。

    “好了,好了,要撒娇找你家韩川去。”

    薛楠看看我又看看亓芷,语气促狭的调侃着亓芷。

    “哎呀,楠姐你讨厌,快点说,到底是几。”

    亓芷单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夫君长夫君短,我本以为她性子大大咧咧,后来才发现,原来她只是和我在一起时那副模样。

    就好比现在,明明薛楠没说什么,亓芷却满脸羞红,低着头不敢看我。

    “你看看你,没说什么脸还红了,不逗你了,第二句话隐藏的数字是一。”

    薛楠终于不再逗弄亓芷,她笑着告诉我们,在第二句话之中所暗藏的玄机。

    我在沈浪旁边偷偷告诉他,让他夸夸薛楠,沈浪别的不行,装傻的本事可是一绝,他憨憨的看着薛楠,眼神中都能看见他对薛楠的崇拜,至于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楠姐,我们一群人研究半天都没看明白,你看了几眼就知道了,你可真厉害,可是为什么是一啊?”

    薛楠再是女侠模样,也经受不住沈浪的吹捧,只见她笑的像花一样,满意的开口为我们解释其中的奥秘。

    朱元璋从小贫困潦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是自古以来第二个以平民身份龙登九五的皇帝。

    世人都以为朱元璋有机缘,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是在常遇春的帮助下,才能南征北战夺得天下。

    而他也知道,常遇春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帮助他登上皇位,而是因为江山并不安宁,才出山平定天下,顺势让朱元璋为他修建安置雕像之处,对于常遇春来说,这个皇位由谁来坐,都是一样的。

    所以他一定要让后世帝王记住,记住元朝灭亡时的样子,从而警醒后人,万不可坐上皇位就麻痹大意。

    听到这我终于恍然大悟,重点并不在顺帝这个人身上,也不在上都这个地方之中,这句话中真正暗指的是时间,是顺帝逃窜上都的时间!

    “我明白了,洪武元年,朱元璋带兵将顺帝逼的逃窜上都,他要让后世帝王记住的就是这个时间,同时也是让后世帝王记住元末的狼狈不堪,提醒后人纵使龙登九五也万万不可懈怠。”

    凌轩鼓起了掌,目光中透着对薛楠的赞赏。

    “洪武元年,元为初始,是一切的开始,所以第二句话中暗藏的是一!”

    我看向薛楠,语气夸张的表达我的赞赏之情。

    “可以啊薛楠,没看出来你还真有点本事。”

    薛楠用手捋了捋头发,看得出来她的状态已经好转,在她身上我又看到之前被她失去的信心,我们心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女侠,又回来了。

    “别夸我了,凑巧想到罢了,该看第三句了。”

    我们不再嬉笑,眼神看向城墙上的第三句话。

    奈何神人不再留。

    朱元璋留下的这几句话,其实一句比一句容易理解,可偏偏就是因为太过简单,反而猜不出其中真谛。

    从字面意思上看,无奈“神人”不再留下,仅此而已。

    至于这“神人”为什么不再留下,要去往哪里,在这句话中丝毫没有提及。

    众人面面相觑,居然一时之间没有人发言。

    回头看看春亭,依旧没有醒来的意思,他曾说过,是朱元璋在梦中见到神仙,醒来正好遇到常遇春,他诚惶诚恐,因此称其为“神人”。

    常遇春对朱元璋许诺可助他龙登九五,代价就是换取朱元璋为他建造一处陵墓,事实上就是獬豸雕像的安放之地。

    史书记载,洪武二年,常遇春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想来就是那时陵墓建造完成,天下也已经安定,常遇春功成身退,诈死隐世回到关山。

    薛楠本来兴高采烈,结果看见这句话,神色再一次变的低沉。

    “这朱元璋也是的,留下这些话都是那么简单,可和在一起就是让人看不懂。”

    凌轩在一旁自言自语,我凑过去听,却是之前说过的关于常遇春死亡的记载。

    “洪武二年,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灵柩运回金陵,朱元璋悲痛欲绝,亲往龙江祭奠,追封他为开平王。。。。。。”

    既然已经知道常遇春是诈死隐世,不知道凌轩又想这些记载有什么用,还没等我开口询问,凌轩忽然停下口中的自言自语,面色几度变换,似乎有所发现。

    “你们说,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常遇春为开平王?”

    沈浪还以为凌轩想到了什么线索,一听是这样的问题,没好气的开口,语气中满是无奈。

    “师傅你怎么能问这样的问题呢,还不是因为常遇春开疆扩土,平定神州,朱元璋为了纪念,就封他为王,这不是很正常么。”

    “这说不过去。”

    凌轩面色越来越肯定,斩钉截铁的反驳了沈浪所说。

    “常遇春出山一是因为王保保乃弱水中人,他为了神州安宁,才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二是为了寻得一处雕像的安放之地,不管是哪个理由,都不适合公之于众。”

    “从他甘心在徐达手下为副将就可以看出,他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又怎么可能需要这对他无用的王位之称?”

    我们转念一想,凌轩说的很有道理。

    常遇春本就不是世俗中人,他连那万人之上的位子都没有兴趣,已经甘愿在徐达手下为副,自然不会贪图那虚无缥缈的王爵一说。

    为了隐瞒身份,就算朱元璋真心实意的想封他为王,他也会理所当然的拒绝,除非在这开平王的封号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信息。

    凌轩双眼发亮,手掌摩挲着自己的下巴,口中吐出的话语明显带着深意。

    “这明朝前有开国六王,后有开国六公,看样子,朱元璋似乎对这个六情有独钟啊。”
………………………………

第四十一章 不如江南富足翁

    “这什么六王和什么六公又是什么人?”

    我都不用回头,一听这个傻傻的语气,就知道是沈浪又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虽然有关于关山弱水这些不见于书中的秘闻,我是在遇见春亭之后才有所了解,不过拜家中藏书所赐,我从小就是在书山书海中长大,凌轩说的开国六王与开国六公,史书中均有记载,我自然不会没有听说。

    见凌轩有考量我的意思,我坐在地上,对他们详细的讲述这六王与六公究竟是何人。

    所谓前有六王,指的是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黔宁王沐英、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这六人善于治军,都为明朝的建立费尽心血,戎马一生。

    而后有六公,则指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薛楠忽然开口,认真的问出她所不了解的地方。

    “这其他人我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可这常茂又是谁?”

    我起身望向入口处的石刻,打扫了一下身上的灰尘,看向薛楠带着笑意的说道。

    “你不知道常茂也情有可原,史书中对他的记载甚少,就连生于何年也并不详细,但他父亲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亓芷最受不了我们故意卖关子,小嘴嘟了起来,水灵灵的眸子直直的看着我,催促我继续说下去。

    “他父亲又是何方高人,能被你如此夸赞之人可是不多。”

    我和凌轩对视一笑,看着疑惑的薛楠和亓芷,同时脱口而出。

    “天下奇男子!”

    这六公中的郑国公常茂,正是常遇春之子!

    亓芷听见我们的回答之后,眉宇之间不见舒展,反而更加疑惑。

    “不对啊,这不合常理,如果是常遇春被如此称呼,自然没什么问题,可我虽然不知道这个常茂有什么本事,但是这中间好歹差着辈分,就连胡惟庸蓝玉这些人,都没被称为开国六公爵,凭什么常茂就有这样的待遇?”

    亓芷的疑惑并不是空穴来风,确实如她所说,常茂与其他的五位公爵,细算起来其实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历代君王无不深谙制衡之术,这样封赏似乎与理不通。

    除非朱元璋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而这件事情让他必须封常茂为开国六公爵之一。

    这一路以来实在太过烧脑,我揉了揉眼睛,让自己清醒起来,再次看向城墙上的四句话,试图从前三句中得到启发。

    第一句濠州城隍怜幼子,是牢记朱重八这个名字,朱元璋从一个没有资格取名字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帝位,他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以及后人不能忘本。

    第二句顺帝携子逃上都,同样是一句提醒,是提醒后世登上皇位之人,万不可登上皇位就放松警惕,要记住洪武元年元顺帝的惨状,让后世帝王引以为戒。

    前面两句都是对后世帝王的提醒,与其说这里留下的是机关,更不如说留下的是他对后世继承者的殷切叮嘱,既然这样,这第三句想来也是如此。

    “是兵权!”

    凌轩忽然大喊一声,语气中满是惊喜。

    “朱元璋无论是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还是让常茂继承郑国公,真正的含义是指兵权。”

    他似乎已经确定自己的看法,刚一开口还有些犹豫,越说神色之间越见激动。

    “无论是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还是能带十万兵横行天下的常遇春,哪怕李文忠都是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开国六王共同的地方就是全部都手持兵权。”

    “朱元璋留下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指向的就是常遇春诈死隐世之后,所追封的开平王之位,包括常茂的公爵,并不是因为功劳,而是要凑数,凑齐这个六!”

    “第三句真正的含义,就是提醒后世帝王,既然帮他平定天下的神人已经离去,手里一定要抓紧兵权,防止有人拥兵自重!”

    随着凌轩的惊喜之语,我们终于想通了其中的细节。

    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实际上就是为了凑齐这个开国六王之数,而常茂论及功劳,并不能与其他人相提并论,之所以被封为公爵,一是为了凑齐六这个数字,二则是暗示后世帝王,这个六就是常遇春与常茂身上共通的地方!

    想到这里,凌轩再不犹豫,大步向前,走到石盘旁,坚定的按下标记着“六”的石块。

    随着同前两次一般的机关声响起,我们知道,这第三句,我们猜对了。

    墙上一共只有四句话,我们已经破解了三句,只剩下最后一句,众人纷纷凑到城墙前,想一鼓作气破开这沉睡了千年的机关。

    不如江南富足翁。

    这最后一句依然是朱元璋的风格,言简意赅,找个三岁小孩都能说出是什么意思,但是具体隐藏的秘密足以让我们绞尽脑汁。

    薛楠哭笑不得的看着这句话,不可思议的看着我们,皱眉说道。

    “这朱元璋好不容易从乞丐到和尚,最后坐上龙椅登上帝位,结果在这里留下这么一句话,难道皇上当够了,想去做一个富家翁?”

    凌轩神色平静,看样子是早就预料到,朱元璋不会留下过于容易理解的句子,他充满耐心的安慰着我们。

    “慢慢研究吧,一共就四句话,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句,大家静静心,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与此相关的事情。”

    没有办法之下,我们只能灰心的坐回地上,就连最爱干净的薛楠都没能免俗,粗略的扫了扫地上的尘土,坐下来仔细思考。

    我用手摩挲着下巴,安静的在一旁整理新的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破解的三句话,其中第一句的含义是不能忘本,第二句是不能懈怠,第三句是要握紧兵权。

    这里的每一句话,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机关,里边全都含有深深的含义,这些都是朱元璋想对后世,对继承大明王朝之人的提醒与警告,那这最后一句的意义又是什么?

    亓芷歪着头,提出了另一个看法。

    “第一句指的是朱元璋自己,第二句虽然说是元末的惨状,但是也提到了元顺帝,第三句的神人毫无疑问是指常遇春,这第四句会不会也指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

    亓芷说的也不无道理,可我却想不起来有什么人能和这第四句有所关联。

    听完亓芷的话,沈浪似乎联想到什么,只见他忽然起身,神色间没有犹豫,笔直的走向石盘,伸出手,对准石盘坚决的按了下去。

    我本来想喊住沈浪,春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