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铁骑……
    至于为什么激动么,就是木头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张大人也许……难道……该不会……是要打沈阳吧?
    这绝对疯狂!
    可是,以张大人的雷霆手段,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自己的老家就是沈阳附近的一个小屯子,爹娘和妹妹都死于沈阳陷落之战……
    听说这段时间宁远中右所收购了不少运输用的货船,宁远水师虽然战船不多,然则货运的大福船已经接近三十艘了。
    这,足够运输这五千名兵士!
    木头抬起了头,整个人虽然有些微微发抖,但还是满怀期待地看着高坐在主位上的张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后面是什么词儿来着?木头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是教读书识字的李夫子曾经吟过的诗……
    我木头,也能有打回沈阳老家的一天了吗?!(未完待续。)
第357章 沈阳能攻下吗?
    其实心里抱着和木头一般心思的人还真不少,张大人将最精锐的团山军部队带到了宁远中右所,那就一定是要从海上登陆作战了。
    而登陆的目标,很有可能是沈阳以南的某处海岸。因为建奴目前几乎可以说倾巢而出,那么后方的大本营沈阳可就空虚了。
    虽说五千人也不太可能攻下沈阳城,但至少可以扬威沈阳城下……那可是敌国的首都,意义非凡。
    亦或者,张大人没准在沈阳城中安排了内应,那么攻下沈阳城也并不是天方夜谭,当年野猪皮奴儿哈赤不也是靠“开门党”才攻下沈阳、辽阳的么?
    张力扫视了众将一眼,大伙儿心中的猜测自己也能估摸出几分。只是团山军军令甚严,上级没有明确宣布此行目的地之前,下级是绝对不可以多问的。
    张力终于开口了:“诸位,本官想听听你们对此次军事行动的看法。”
    张力这话一落地,众将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对于将官们的培养,张力先前让高元良成立了一个兵法研习班,千总以上的将官,定期都要参加学习。将官们首先是在李夫子开设的教书识字班学习,基本合格以后,才开始学习兵法。
    当然,现在的条件张力也不可能培养什么顶尖的将才,只不过是提高将官们的基本素养。譬如行军打仗的基本要领,作为将官是必须要知道的。团山军也不可能出什么韩信之类的牛人,只不过将官却也不能大字不识一个,一点谋略不懂。
    高元良是知道张力全盘计划的,故而此刻他选择了沉默不语……明摆着张大人这是要考校一下众位将官的能力,或者说指点一二。
    木头第一个发言,他上前两步,朗声道:“大人,咱们既然来到宁远中右所,那就是要走海路了。末将想大人是不是要跑去鞑子的都城沈阳偷袭一把?”
    众将纷纷点头,似乎都有这样的猜测。张大人恐怕是要打沈阳。
    张力将大伙儿的神色尽收眼底,微微一笑,道:“沈阳能攻下吗?”
    木头等人一齐摇摇头,木头皱眉道:“咱们兵力不够。恐怕攻不下来。”
    张力微微颔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自己手下的这帮将官也还算是学到了一些皮毛。那沈阳城大伙儿都知道乃是建奴的都城,城墙既高。火炮也不少,并不是区区五千人能够攻下来的。
    伊泽一拍脑门,有些激动地道:“哎呀!大人,莫不是咱们也去沈阳城外劫掠一番?啧啧,建奴去宣府劫掠,咱们去沈阳捅他们老巢一下……”
    “咳咳……这可不是什么劫掠,这叫奇袭……”万治掌管军法,显然对“劫掠”二字有些反感,“善意”地纠正了伊泽的“语病”。
    伊泽讪讪一笑,连连点头道:“呃……老万说得没错。奇袭,就是奇袭了……”
    张力点了点头,看了大家一眼,朗声道:“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看来大家对这一点也颇有些体会,这就想到要去奇袭沈阳了……”
    张力目光停留在高元良身上,很明显高元良组织的兵法研习班还颇有成效,至少将官们懂得思考了。
    顿了一顿之后。张力接着道:“这以奇胜并不是为了奇而奇,若是打仗只会剑走偏锋,终有一日会落入敌人的算计之中。”
    众将官很少听见张大人讲兵法,于是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张力看得心里一阵嘚瑟。其实这兵法谋略并不是自己所长……只是张力有一个长处,爱读书,爱思考。后世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所以张力多懂一点并不为奇。
    守御官厅的墙上也挂着一副辽东地图,张力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淡淡地道:“本官要打的,就是这里!”
    所有将官都围了过来,待大伙儿看清楚张力手指的地方,顿时恍然大悟!
    木头语气有些急促,激动地道:“以前听说张大人……呃,原来如此。”木头似乎有所领悟,咧嘴笑了:“打这个地方好,鞑子肯定想不到呢!”
    高元良见张力揭开了谜底,也高声道:“咱们登陆之前目的地不可泄露分毫,仅限于你们千总级别的知道即可。”
    张力点点头:“万队长,高参将说的,你都听见了吧?你带着教导队,严防消息泄露!”
    不光万治,在场所有人都心神一凛,而万治立刻就点头应诺:“末将领命!”
    张力面色凝重,郑重其事地道:“大家准备一二,明日若是天气晴朗,咱们就出征!”
    “末将遵命!”
    ……
    就在团山军在宁远中右所准备出征之时,黄台吉的十五万大军也加快了行军速度,一路向宣府杀去。
    由于在朵颜卫地界也许还能隐藏一些行迹,但是接近宣府之后,明军也有夜不收在外哨探,再想隐藏行踪那是绝无可能,毕竟这一次是十五万大军,又怎么可能隐藏得了?
    故而黄台吉按照先前的布置,兵分五路,战略目的就是让明军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当宣府的上方堡、龙门口、独石口等地失陷,守将不是战死就是投降的时候,紫禁城的主人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中召见一个人。
    那人相貌堂堂却面白无须,躬身立于房中。
    他,就是久未露面的吴三桂!
    吴三桂前次受了“大难”,y差阳错之下,那玩意就没了。养了大半年的伤,现在伤势终于恢复了……只是少了一样东西罢了。
    那事情出了以后,吴三桂闭门不出足足半年,恐怕是羞于见人的原因多一点。
    可是现在,他耐不住寂寞了……
    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崇祯皇帝对武将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总怕武将们投敌或者造反。先前自己也是一样,虽然被称作什么“军中之龙”,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而已。实则皇上肯定对自己猜忌甚重,可是……
    时移世易,眼下却又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第358章 身残志坚
    吴三桂现在是阉人,自古就没有阉人造反的先例……
    这也不难理解,阉人造反即使成功,皇位又能传给谁呢?
    可是,吴三桂不一样。他有一个儿子……六姨太怀胎十月,前几日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吴三桂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可是有了儿子之后,顿时胸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哼!阉人,阉人怎么了?
    自己有血脉留下来,可不比那些正常人绝后的强多了?就说本朝,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那都是无后的……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自己有子嗣的消息传出,等到儿子一出生,吴三桂便将六姨太勒死,然后对外宣称难产而亡。
    太监会武术,神也挡不住……呃,不,太监有后代,谋朝篡位事半功倍呀!
    所以,自己一封奏折呈送上去,说是愿意为国效忠,了此残生云云,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自己了!
    吴三桂偷偷地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只见他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正在看,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吴三桂耳中传来了崇祯的声音:“吴爱卿,刚才朕又仔细看了你上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甚合朕意……”
    吴三桂神色一凛,肃容道:“臣身残志坚,甘愿供陛下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皇帝笑容可掬地看着吴三桂,赞赏道:“爱卿的父亲吴襄吴总兵为国效劳多年,现在一身病痛,确实也该回京荣休了……”
    吴三桂一听这话,登时便明白崇祯皇帝是同意自己奏折上的事情了!
    这种事,还真尼玛不好说……自己背着父亲,上奏折说要代替父亲的职位……
    这,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儿子要夺老子的权。又要怎么说?
    原本父亲也很看重自己,一心是要扶植自己上位。可惜自己那话儿没了以后,父亲对自己就冷淡了起来……
    吴三桂死死咬着嘴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冷漠……什么父子之情。狗p不是!谁敢挡老子上位,通通不认!
    吴襄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明显是属于“有后”的。而吴三桂眼下是个阉人,有儿子的事外人也不知道。从可靠程度来说,恐怕吴三桂更靠得住一些!
    吴三桂赌对了……崇祯皇帝不相信文臣武将,但是却非常相信太监。
    “吴爱卿,既然你一片赤诚,愿意为国效忠,朕也绝不会寒了你的心!朕命你为山海关总兵,你父亲便回京养老吧……”
    “臣遵旨!”吴三桂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扯起了公鸭嗓子高声应道。
    这种太监说话的语调,崇祯皇帝那是听惯了的。故而一听见吴三桂如此亲切的“太监声”,他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嗯。是太监就好,太监没有私心,太监不会造反。
    崇祯想了一想,话到了嘴边却又生生止住,而后沉吟了片刻,对跪在地上的吴三桂道:“吴将军跪安吧!”
    待吴三桂下去之后,崇祯皇帝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召来,问起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刚才他就想问吴三桂,不过崇祯忽然记得吴三桂与张力有“不共戴天”之仇,恐怕问不出什么实情……
    没错。崇祯要问的,正是张力的事!
    王承恩匆匆忙忙赶到御书房,刚一进门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见了崇祯皇帝的声音:“承恩。无需多礼!你快过来,今日早朝有一事朕委实心里难以决断,你帮朕参详参详。”
    虽然崇祯说“无需多礼”,但王承恩又岂敢当真?行足了礼数之后,王承恩来到崇祯皇帝跟前,等着他说话。
    崇祯将御案上的一沓奏折递给了王承恩。皱眉道“承恩,你先看看再说。”
    王承恩道了声喏,接过奏折一看,顿时也愁眉紧锁了起来……这些奏折都是弹劾一个人的……辽东巡按张力。
    “自从洪总督上奏折弹劾辽东巡按张力以来,每日朕收到弹劾他的奏折都有一大沓……”
    王承恩连连应诺,飞快地扫视了好几本奏折。里面说的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儿,然而杀伤力却是最大……勾结建奴!
    先前张力被扣了个勾结北虏,也就是蒙古人的大帽子,还可以用满桂满少师来翻案。可是现在勾结建奴……这尼玛绝壁翻不了案!女真人可没有谁官封少师,为大明朝效命呢!他们给大明朝催命还差不多!
    这奏折里杀伤力最大的一条,便是张力治下的团山堡,竟然给“敌国”卖药丸!
    这简直是资敌!不能忍,不能忍啊!
    平心而论,团山堡卖的药丸,多半还是女真的老百姓在买。那些八旗贵族,家中都有专门的郎中,他们也更相信汤药一些。
    再说了,那些治疗跑肚拉稀,伤风感冒的药丸,若要说有利于敌人,恐怕也不是那么靠谱。药丸不是粮食,也不是铁器,更不是火药……
    然则,有御史言官说张力卖的是“金钢丸”、“大力丸”等等,就差说是威哥了。建奴吃了张力做的“大力丸”,这才打仗那么凶狠……
    这明显是胡说八道了,不过大明朝的言官向来有胡说八道的权力,别说皇帝,连玉皇大帝也没辙!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温体仁和洪承畴坚决地要撸掉张力,因为张力的团山军妨碍辽东喝兵血,吃空饷。而周延儒本来想保张力,结果一看“群情汹汹”,便也将张力视为弃子了。
    官场,真的是靠不住……
    “承恩,先前洪承畴说张力勾结建奴,朕还不相信。不过今日温首辅也如此说,这……”
    崇祯面露犹豫之色,显然说张力“私通建奴”他还是不怎么相信的。可是温体仁乃是眼下合他心意的大臣,两人还是“蜜月期”呢。温体仁说的话,他就不得不信了。
    王承恩心知肚明,先前万寿节温体仁“敬献”了陛下一大笔钱财,现在绝对不是说温体仁坏话的时候。
    王承恩想通此节之后,立刻应道:“陛下,温大人老成谋国,想必不会无的放矢吧……”(未完待续。)
第359章 分战法
    张力的药丸买卖主要倾销地是朵颜卫的建昌城,并不专门销往沈阳。【】不过女真商人前来购买,张力也不限制,治疗伤风感冒的药物这类东西你就是不卖,金国也亡不了。
    可是在有心人眼里,这便是一大罪证了……可惜这个时代还是太落后,若是在后世,商品的倾销带给敌国的打击,比发动一次战役还要有效十倍百倍……当然,战略物资是不能卖的。
    崇祯皇帝当然不懂什么叫“倾销”,他只恨不得建奴全数死光才好,张力竟然敢卖药丸给建奴,这还了得?
    “承恩,你给内阁首辅温爱卿带个话去,让他选人接替张力之职。将那张力立刻革职,锁拿回京,重重治罪!”
    王承恩连忙应诺道:“奴才遵旨!”
    ……
    渤海湾的海面上晴空万里,海鸥成群结队地在天空中飞翔,而张力的船队,也正迎风破浪,向着目的地航行。
    张力还不知道京师的变动,此刻他正站在宁远水师旗舰的船头之上。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张力的心情有些激动起来。
    “终于要回去了……”张力喃喃自语,整个人微微有些抖动。
    两年前,自己也是坐了一夜的船,离开金州卫,到了山东的蓬莱县。
    是的,自己的目标,本次行军的目的地,正是辽南金州卫!
    有道是“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自己却并不是回家乡显摆的……而是因为金州卫和旅顺口,乃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大人,建奴刚刚才攻下金州卫不久,根基不固,现在正是攻打的好时机!”站在张力身后的高元良显然也被张力的情绪感染,朗声说道。
    张力微微颔首,回头看了一眼高元良,沉声道:“正是如此。”
    先前斥候队夜生打探而来的情况与历史的走向大同小异。所以张力才作决定抢占辽南金州卫。
    张力两年前逃难的时候,孔有德的部将奇袭了辽南,将金州卫和旅顺一起占领了。没过多久,在皮岛的东江镇总兵官黄龙便带着大军杀回金州。重新夺回了这个战略要地。
    再后来孔有德一直在山东闹腾,辽南便平静了下来。可是今年年初,孔有德在山东混不下去了,带着人马逃到了黄海的一些岛屿之上。裹挟了大量人马之后,孔有德便往北去投黄台吉。
    黄龙派重兵北上阻截孔有德。然则……金州卫防御也就空虚了……
    所以建奴趁虚而入,轻轻松松地将金州卫和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