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派重兵北上阻截孔有德。然则……金州卫防御也就空虚了……
所以建奴趁虚而入,轻轻松松地将金州卫和旅顺打了下来,总兵官黄龙也殉国了。
张力叹了口气,黄龙此人在历史上也是一号人物,虽然不如圆嘟嘟、毛文龙、祖大寿、满桂有名,却也是“死节”之人。
气节有余,谋略不足。
那孔有德上蹿下跳,裹挟诸海岛的兵将确实可恨,不过总兵大人早干嘛去了?用一帮心智不坚之人守岛,被策反也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情况已经这样了。即使要打孔有德,也需要保证金州卫和旅顺有足够的防御兵力才行……毕竟金州卫,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和旅顺,战略地位太过于重要了!
张力微微叹了口气,眼睛闭了起来,感受着迎面呼呼吹来的海风,思绪不由得飘远了……
自从开创团山堡之后,自己对于军略,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也都经常仔细琢磨一番。原本自己在后世也是个“历史迷”。常常爱去图书馆逛一逛,多年下来,也算是懂得了不少军事方面的知识。
恐怕在很多人看来,自己这样的人。更像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吧?
其实赵括本没有错,正如马谡也没有错一样,错的是用的他们的人……赵王和诸葛亮。
军事新手,哪怕饱读兵书,也必须要一步步地经过战争的洗礼,才能掌控一军。赵括和马谡都是有天分的人。只可惜“上位者”没给他们时间历练,反倒“火速提拔”,最终让他们成为了千古笑柄!
可悲,可叹!
这一仗金州卫之战,乃是团山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恶战……因为要面对的是建奴,而不是蒙古人和明军。
一定要打胜仗才是!
张力一遍一遍地琢磨自己的满盘计划,将任何一个漏d都计算出来,直到确信没有什么瑕疵,这才睁开了眼睛,但是……世上又哪有必胜之仗?
张力感慨了一番之后,转头对高元良道:“元良,先前跟你探讨过《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最近我细细思之,略有所得,再跟你说一说。”
高元良连忙躬身一礼:“末将洗耳恭听大人教诲。”
张力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无妨。你也是蓬莱县就跟随我之人,我希望你成为一名帅才,而非将才。”
高元良心里有些激动,因为他听出张力的自称是“我”而非“本官”……
高元良眼睛立刻就湿润了起来,背过身去,喃喃道:“这海风真大,还带着沙子呢!”
张力也不道破,待高元良心情平复下来以后,开口道:“以正合,以奇胜,重点在这个奇字上。你也知道,这个字读基,而不是奇,所以孙子的本意,一定不是要你天天琢磨怎么奇袭。”
高元良眼睛一亮,这个问题他还不曾想得这么深刻,立刻来了兴致。
张力接着道:“奇,又称余奇,也就是多出来的部分。放在军队里来说的话,便是预备队。呃……也就是咱们捏在手中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就可以制胜。”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这就做分战法,乃是非常重要的战术原则。凡是作战,一定要分兵。”
高元良有些疑惑了,小声问道:“大人,您先前不是一直说要集中优势兵力,切忌分兵吗?”
张力微微颔首,赞许地看了高元良一眼,淡淡地道:“集中优势兵力说的是战略,分兵战法说的是战术。也就是说战略上一定要以多打少,而具体到一场战斗,那么兵力不能一窝蜂全投入进去,那样挤成一团还打什么?”
张力这么一解释,高元良立刻就懂了……(未完待续。)
第360章 登陆
张力微笑着看着高元良,只见他思索片刻,很快便开口道:“大人,昔年韩信背水一战,也并不是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那样的话,他可就真的被敌人撵进河里喂鱼了。他也是有分兵埋伏的,关键时刻杀出,这才打出一场经典战役。”
张力点了点头,笑着道:“有些人老是相信奇袭得胜,以少胜多,这其实还是侥幸心理,老想使巧劲。孙子却告诉咱们,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要按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弄险之事,十者成一。只不过成了的这一次,广为流传罢了。元良,你需要知道,那九次不成,才是最普遍的结局。”
高元良心悦诚服地道:“末将谨受教了。”
渐渐地碧蓝色的大海尽头,开始出现一条黑线,张力知道,马上就要到陆地了。
“传令下去,准备小艇登陆。”张力神情冷峻,下达了指令。
这次团山军并不是打算攻击敌人的码头要塞,而是在很偏僻的金州卫西边的一处海岸登陆。正因为如此,团山军水师的船只也不可能有码头可供停靠。
运兵船上都携带了十多艘小艇,当大船停靠在不会搁浅的安全水位,并且接近岸边位置的时候,小艇可以来回岸边和运输船,以完成运兵的任务……
毕竟福船吃水深,根本不可能停靠在海岸边。
足足用了大半天的功夫,五千人马才尽数登上了陆地。
张力站在海岸边,不由得有些后怕。就这一个原本以为很简单的登陆,竟然如此费事!
好在这个时代无论明军还是建奴,都不重视海防,若是有岸防部队,自己的这五千人恐怕都要喂鱼了!
此时天色已晚,张力选了不远处一个僻静的山谷扎下大营,好在都是老兵。动作都很麻利,不多时一座由大量行军帐篷组建起来的营地便完工了。
这五千人乃是骑兵一千,由朝鲁带队;火枪兵两千,由木头带队;炮兵四百人。张力直辖;斥候队一百人,夜生带队;剩下的一千五百人是步兵队,由伊泽带队。
当然,张力之下,所有千总都受参将高元良节制。
兵士们都很疲乏。早早地就进入帐篷休息,而负责值守的伊泽和在更远处哨探的夜生却是睡不了,只能轮流休息。
中军帐在营地的中央,张力安排布置完防务以后,也就休息了。
说是休息,张力却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琢磨明天的攻城计划。
直到月上中天,张力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半梦半醒之间,张力隐隐约约听到帐篷外面有人在低声呼唤自己……
“张大人,张大人!”
张力猛地一个鲤鱼打挺。从行军床上坐了起来。
怎么回事?有敌情?听这声音,好像是斥候队长夜生呀!
张力不敢怠慢,连忙应了一声:“是夜生吗?进来!”
帐篷之外的夜生快步走入营帐,一抬头却看见张力已经点上了蜡烛。夜生从怀中掏出一个带封泥的竹筒,递给了张力。
“大人,这是京师刚到的飞鹰传书!”
张力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自己先前布置的飞鹰传书,这么快就用上了?
此前张力曾经找朝鲁询问过,他们蒙古部落有什么快速传递消息的方法。原本张力也是随口一问,结果朝鲁竟然说蒙古人自古便有驯鹰传信的传统。就是在团山堡中,也有好几位驯鹰高手……
只不过,被张大人发配去铁山堡挖矿了……
鹰隼不比鸽子,那是猛禽。基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相当靠谱呀!只不过鹰隼驯服比鸽子更难,不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张力不想知道人家蒙古人怎么驯鹰,只要自己能利用就好!
结果那几位驯鹰的蒙古“矿工”立刻被“解放”了,加入团山军情报部……
张力浑身打了一个寒颤。这么晚消息来得这么急,恐怕……
张力立刻将竹筒中的密信取出,拿到蜡烛跟前,仔细看了起来。待到将密信看完,张力脸色凝重,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了。
张力沉吟了片刻,终于开口了:“夜生,你将高参将叫来。”
夜生连忙应诺道:“遵命!”
不多时,高元良匆匆来到了张力的营帐之中。高元良心急,在来的路上已经问过夜生了,得知飞鹰传书来自京师而不是团山堡,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如果是团山堡传来的消息,那恐怕就是有战事了!而京师的消息么,官场之事自有张大人应对……
张力见高元良已经进帐,便开口道:“元良,你过来看看。”
张力将密信随手递给了高元良,高元良则是微微有些错愕。
团山军情报部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不会用飞鹰传书,怎么张大人如此轻慢,似乎压根儿也没放在心上?
高元良来不及多琢磨,立刻将信接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到后面,高元良脸上露出震惊之色,口中喃喃自语地道:“大人,这,这朝廷……”
“这朝廷,不保也罢!”
张力冷冷地说了一句,高元良顿时心中有如翻江倒海一般!
原来密信中传来的消息是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奏明了崇祯皇帝,说张力勾结建奴,已经派出锦衣卫往团山堡抓张力治罪去了!
张力刚才那一句话,高元良又如何敢接?老高看着张力,嘴巴张得老大,似乎还没回过神来。
张力心中也是电光雷闪一般地各种主意碰撞,到底如何行事才是最好?
这一次对自己的攻讦,是由温体仁和洪承畴发动的,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蓟辽总督,如此位高权重,压根儿也不是先前祖大寿那种货色可比!
也就是说,自己没有翻案的可能!密信中也说了,现在就连次辅周延儒也三缄其口,深怕惹火烧身……
怎么办?
扯旗造反?
张力揉了揉太阳x,思忖片刻之后,眼神渐渐地坚定起来……
高元良一看这神情就知道,张大人已经下了决断!(未完待续。)
第361章 边关急报
“清君侧……”
当张力咬着牙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高元良顿时感觉气血上涌,整个人剧烈地颤抖起来!
本朝“清君侧”的先例,可不就是朱棣造建文帝朱允炆的反吗?
不过那是人家朱家的事儿,张大人一个外人,敢打出这个旗号,简直比朱棣还那啥啥……朱棣当时“清君侧”的说辞已经很难说通了……
“现在也不必说,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战略。”
忽然,张力哈哈大笑,整个人变得精神了起来。片刻之后,张力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高元良有些纳闷,正等着张力解释怎么个“相似”法,结果张大人却又不说了。
然则,张力又要怎么说?
张力心中所想,正是后世一些往事。若没有外敌入侵,恐怕……
佛曰,不可说。
眼下黄台吉十五万重兵进犯大明,崇祯还有心思捉拿自己?
“元良,咱们占领金州卫的这一步棋看来是走对了。”
顿了一顿,张力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的语气,一字一句地道:“团山军自今日始,我命由我不由天!”
“末将明白了!”高元良高声应诺,“大人,那属下马上给老潘传信,让他坚守宁远各城,谁来找茬就打谁!”
张力缓缓地点了点头:“恐怕没人来打,现在那帮兵油子都是泥菩萨过江!”
高元良一怔,旋即反应了过来:团山军现在是守城,不管是祖大寿还是吴襄,都不具备攻城的实力。眼下团山军驻守的重要城池,都有红夷大炮坐镇!
再说了,建奴大军已经入寇,恐怕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张力这里,而在京师……
京师,温体仁刚刚将张力革职锁拿的文书下到兵部和锦衣卫。很快就石沉大海了,因为京师突然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所有人都忘记了前一天还在对张力的口诛笔伐。
……
金国十五万大军杀入大同、宣府的“八百里加急”终于送到了京师,不过却是正值深夜。
这天夜里。崇祯皇帝原本因为这段日子以来攻击张力的奏疏特别多,他一封一封的批阅起来十分费时。进过晚膳以后,崇祯皇帝便到了御书房中批阅奏折,好不容易忙到了大半夜,才把该处理的奏折批阅完毕。也就索性在御书房中安歇。
哪里知道,崇祯皇帝人躺了下来,眼睛却闭不上。他心里头像一千条小蛇在钻动似的,触动着他全身的每一条神经,使他的精神无法坦然地放松下来,平稳地进入梦乡。
好不容易眼皮略微垂了下来,情况却更坏……噩梦尾随而来了,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队身披铁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长枪大刀的队伍。奔腾着向他冲杀过来。为首的一人杀气腾腾地领军冲锋,脸上的容貌却依稀是……
张力!
崇祯已经来不及分辨了,那人放马向他冲来,高大的战马长嘶着高高跃起,一脚就将他踩在马蹄之下!
崇祯惊恐万分地双手抱头,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却幸好这么一挣扎,眼睛就睁开了……眼前的一切幻象都消失了,只剩心口还在“咚咚咚”地激跳……他的额头上、胸脯上、背上都在冒着冷汗,脑海里却如梦似幻地分不清楚刚才那跃马向他冲杀而来的是什么人。
“是黄台吉?还是张力?……亦或者。是黄台吉教唆张力……啊,不对,是张力教唆黄台吉!洪承畴说了,张力就是带路党。给黄台吉引路之人!”
几道思绪混缠、纠葛在一起,弄得崇祯立刻又头痛欲裂,神志不清。偏偏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司礼监值夜班的太监捧着一包奏折,快步跑到门外,扯起公鸭嗓子十万火急地嚷开了:
“万岁爷。快醒醒!边关失守了!鞑子入寇宣府了!”
那太监声音虽然很大,却因为人立在御书房的门外,隔着好几进屋,传不到最里面的屋子龙床上崇祯皇帝的耳中。可是在御书房最外面一进屋子中值夜的几个小太监却听见了,连忙起身打开门栓,放他进来。
那太监一进门,根本顾不得和守夜的太监们说话,拔腿就往最里面一进寝殿里跑,直跑到锦帐外才跪了下来,以一种张皇、哆嗦的声音向着锦帐里的崇祯皇帝禀报:
“万岁爷,金国汗黄台吉领八十万大军杀进宣府来了!”
崇祯皇帝正在意识模糊之际,也仿佛觉得耳畔传来了人的脚步声,紧接着听到了这么一句话,立刻嗖地一声坐了起来,脱口而出道:
“八……八……八十万?!”
那太监能在司礼监值班,也是属于太监中的“中层领导干部”,可不比一般伺候人的小太监,自然也是有几分见识的。
不管崇祯信不信,反正他是不信什么“八十万”大军……尼玛定是鞑子《三国演义》看多了,中了曹孟德的赤壁之战的“毒”!
可是奏折上写“奴贼兵锋甚重,称八十万……”,他一个太监也只好按奏折里面的说法了……
“八十万……”
崇祯又喃喃自语地捣鼓了一句,话才一出口,胯下已经湿了一片,那啥啥……**了!一直过了好一会,崇祯才有了凉飕飕的感觉,心中也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
跪在地上禀报的太监并不知道崇祯的心理反应,按照规矩将奏折中十万火急的情况转述了一遍……然而崇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全副心思都在自己的胯下那**的一片上面。
崇祯皇帝的一颗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几乎跳出身体外面,好不容易才咬着牙,勉强把持住了全身的颤抖,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