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经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管理经典-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须将机构看做独立的主体——按照自身结构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按照自身生存的需要进行决策——可以根据它自己的目标来评价它。
  每个组织必须按照它所服务的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来进行分析。该组织是否促进了社会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的实现,从而增强了公民对社会的忠诚。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社会的核心机构,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正是核心机构实现基本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程度反映了社会本身的表现。
  机构是社会的一员,必须根据它与所处社会的功能性要求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机构以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最有益于组织社会的生存和稳定,以及作为独立主体的公司的目标与它所处的社会的需要之间存在什么冲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章 一国之内的资本主义(6)
在第一个层面上,作为独立主体的公司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政策问题:一个组织必须拥有长期的计划和运行准则。但它的政策必须是灵活多变的,以适应新的问题和挑战。以领导问题为核心的系列问题:如何确保领导人的充足供给;如何培训和测试他们。也许,所有关于领导者的问题中最艰巨和最紧迫的恐怕是如何把企业中从事日常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具备决策能力的训练有素的人才。最后,公司需要能够衡量政策和领导者是否成功的客观准绳——与公司的经济相适应,但不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和不能*纵的客观准绳。
  第二个层面的分析也许是最艰巨和最重要的,它同样涉及公司的内部关系,但是在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背景下讨论内部关系的。作为美国社会代表性机构的公司必须坚守实现美国人民的愿望和信仰的承诺。美国社会的基本信仰、价值观与公司生存之间的冲突将会最终破坏对于我们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忠诚。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公司是否满足这些基本要求:承诺机会均等;承诺价值的分配是基于能力和努力的;承诺每个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享有公民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都能履行公民的职责,都有机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合伙的企业中,每个出资方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利益此消彼长的敌对方。
  最后,第三个层面是关于公司目标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将公司放在社会的背景中分析。其核心问题在于追求利润与廉价商品生产规模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前者是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目标,后者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的公司的目标。这两种目标的前提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就像传统垄断理论所论述的那样,或者像最近的理论所说的那样生产是为了使用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利润?或者说公司的社会利益会损害公司自身的利益?与之相关的是社会稳定的问题:公司的基本规律里有没有导致经济危机反复发生的必要性甚至是可能性?
  在我们将要分析的工业社会的问题中,这三个层面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任何一个层面都不比另外两个更为重要。但是同样地,这三个层面不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失败都必然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崩溃,无论其他层面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在以大公司为代表性社会机构的工业社会里,同样重要和同样基本的是,公司的组织方式使它作为一个机构而能够运作和生存,使社会实现其基本承诺和信仰,使社会能够运作和生存。
  关于社会和社会机构运行的这三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太经常地为人所忽视,非常普遍的是以为找到解决一个层面上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万能药。事实上,如果我们因此声称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重要,那么我们就回避了大多数政治问题。没有什么比仅在某一个层面发现完美的解决方法更简单的了;没有什么比建立一个政治上的“各个领域间的和谐”更加困难的了,其困难就在于其对真正政治才能的无尽的挑战和冒险。
  因此,“和谐”成为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概念。实际上,政治秩序和每一个政治层面上所呈现的组织问题都是自发的。但为了拥有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我们同样必须在同一个基本原理和原则上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一个层面的问题的唯一解决手段与解决其他层面的问题的方法相冲突,那么社会生活将成为不可能的。这样的社会将会四分五裂,既无法生存,也无法实现其基本理想。因为没有一个社会能够放弃其核心机构的稳定,放弃其自身的稳定,或是放弃其自身的信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章 一国之内的资本主义(7)
由此,我们不能将一个成功的经济政策基于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冲突的这样的假设——至少在一个以公司为代表性机构的社会里是这样。如果说公司为了生存需要做出“让步”或者产生“附加危害”可以得到辩解的话,那就是真的放弃了对自由企业工业社会的主张。如果说私有利润体系对公司维护生存和保持稳定是必要的,那么这就与自由企业体制的信徒为利润辩护发生矛盾。要求工业经理人出于“社会良知”而采取违背公司利益的政策——很多大型公司的辩护者正是这样要求的——无疑是荒唐的。同时,无论是从社会运行还是道德的角度出发,我们都不可能把社会需要看成一种“让步”或“附加危害”——就像胡佛任期内为社会改革和政策所辩解的那样。
  这并不表示公司不必履行社会义务,恰恰相反,公司必须按照使它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履行社会义务的方式进行组织。只有公司本身能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出于个别公司管理人员的社会良知和美好愿望,一个基于公司的工业社会才能运行。在理想的社会里,即使是西蒙·勒格雷那样黑心肠的人也能够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或是因为这是他的利益所在,或是因为他已经完全融入了社会,从而把社会利益作为行动的唯一准则。
  与此同时,对和谐的要求并不意味着社会应该背离它的需要、它的目标和它限制公司经济行为的权力。相反地,为机构和个人设置行为框架恰恰是统治者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必须按照这种方式来组织:不会借口社会稳定和社会信仰的名义采取危害其代表性机构生存和稳定的措施。没有看到设置框架的必要任务——真正的监管,与滥用社会的运行需要——之间的区别,这导致了我们如今政治思考中的大多数困惑。
  和谐是19世纪放任主义的伟大发现——确切说是再发现——使它克服了18世纪“纯原因”政治理论和纯马基雅维里实践主义的贫乏,它使*的新信仰、新目标和市场体系的新机构得以在19世纪同时发展壮大。但是放任主义一边宣称和谐是社会的基础,一边又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和谐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政治家努力得来的最终成果。强调和谐使放任主义赢得了活力和魅力,即使它的反对者也要以和谐为准则进行自我评价,而且至今保持对和谐的认同。但是与此同时,在自然界而不是在组织社会寻找和谐的谬误导致了所有实践中政治和商业领导人拒绝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当批评者从自然界和谐的缺失推断社会和谐不可能成为社会基础时,最重要的是这一谬误使自由放任主义者无以辩驳。
  作为放任主义粗率的和谬误的自然主义观点的一个结果,过去75年和100年里的政治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又一次丧失了对和谐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基本理解。我并无意在本书中描述现代政治思想史,但是作为一个外行——因此借用政治理论的技术性语言——我很愿意提到的是,从1850年以来统治我们政治生活的两个重要的学派都已经放弃了这样的见识:社会的三个层面是共同作用的——它们都同等重要,各自独立而又互相依赖。相反,它们都把其中一个层面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将其他两个层面凌驾于这一层面之上。理想主义把社会的基本目标和信仰视为政治的仅有内容,并因此剥夺了个人和机构的自主权,这就不可避免地剥夺了机构的运行自主权和个人的道德自主权;由于这一思想不仅受到许可而且受到赞誉,它导致了个性的束缚、击垮乃至毁灭。同时,实用主义——与它在欧洲的孪生兄弟工团主义——则抛弃所有关于社会目标和信仰的考虑。运行效率被提升到一个绝对的高度。这直接导致一个始终处于内战边缘的社会概念,一个以剥削为唯一目标的残忍游戏的政治概念——一本广为流行的关于政府的读物《谁得到了什么,何时,用何手段?》所声称的——最终,武力被誉为统治社会的合理手段。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两个观点都是与自由社会相矛盾的。它们都会走向极权主义;理想主义的盲目狂热和纳粹分子实用主义的愤世嫉俗都走到了尽头。因此,今天自由社会的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回到和谐的概念,回到既不同于大一统也不同于多元论,而是既能看到个体,也能看到群体;既能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体,而且还能看到它们之间互为补充的社会哲学。而且在这个国家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和商业领导人都必须找到工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工业社会同时而且同样地为公司的运行效率、社会的运行效率以及我们的基本政治信仰和承诺服务着。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第2章(1)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1生产型组织
  2分权
  3运行机制
  4小企业合伙人
  5分权管理可以成为典范吗
  1生产型组织
  就像所有的机构一样,能够而且必须根据它所服务的社会和它与组成社会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对公司进行分析。但首先,我们必须从公司本身来理解它;为了服务于社会和个人,它必须能够根据它自己的规则来运行。就像任何一个机构,作为一个组织,生存是公司的第一法则;而且生产具有最大经济回报的产品,实现它自己目标的能力就是评价公司业绩的首要标准。
  当我们说公司是一个组织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像任何一个机构,它是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将人们的努力集合起来的工具。这一共同的目标并不是公司所组织起来的个体目标的总和,它是共同的目标但并不是集合起来的目标。虽然我们在法律和政治实践中已经极大地抛弃了这一观念,但原有的粗浅的假设仍然停留在公司只是个体股东财产权利的综合的观念上,因此,比如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会向股东汇报“他们的”公司状况。按照这一传统认识,公司是暂时的,只是由于法律上的规定而存在的;而在当今的社会,股东只是与公司具有特殊关系的几类人之一而已。公司是永恒的,而股东是暂时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社会和政治角度而言,公司是先验存在的,而股东只是它的衍生物,只存在于法律的假定中。比如,破产法就采取了这一立场,它将公司的延续置于股东的权利之上。我们不必经历1929~1939年的大萧条,才知道社会必须坚持“延续性”的主张,必要时甚至必须为此牺牲股东、债权人、工人,最后乃至消费者的权利。
  由此可以推断,公司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组织,也就是说是人本组织,这好像是同义反复。而实际上,在太多人眼里,现代工业生产的本质不是社会组织而是原材料生产或是生产手段。我们对工业的普遍看法受到僵化的经济决定论——19世纪早期遗留下来的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劳动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和对机器(技巧性的)的盲目崇拜的不利影响。结果,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工业生产过程的人们——没有理解现代生产,特别是现代大规模生产,不是基于原材料或是技术而是基于组织的原理——不是机器的组织而是人类的组织,也就是说,现代生产是基于社会组织的。
  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工业的劳动问题,它妨碍了工业社会的门外汉和行业内的经理人理解他们作为公民所担负的责任。本书并不考虑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只是考虑工业企业的社会问题;笔者不会涉及任何有关技术性事务的问题。然而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知道,即使是现代工业的技术性问题也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发明和改进,而主要是为了实现技术性目标的人类组织的基本问题。稍后,我将就此做简单的解释。
  直接显示现代大规模生产的真实面貌的当然是1942年和1943年,美国从工业生产向战争的转换。到现在才非常清楚的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专业人士,包括大多数的工业工程师和管理者,都彻底低估了我们在1940年和1941年间的生产能力,正是因为实际上,我们都没有能够理解成为大规模生产基础的人类组织的概念。我们按照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和现有的工厂生产能力的说法展开讨论,却没有意识到,只要人类组织存在,实际上我们能够马上生产新的原材料,能够为新的用途设计新的机器和建设新工厂。即使是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大规模生产原理的潜力,通常我们也没有看到它是一个赢得生产奇迹的组织的原理,而不是技术性的原理。 。。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第2章(2)
因此,有关战时生产成功的故事通常如此叙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海军显然马上需要大量的特殊武器,比如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海军已经拥有一种性能良好的飞机,但在珍珠港事件之前,这种飞机或多或少是由人工制造的,由技术熟练的机械师在小型车间里一次完成两三架的产量。现在必须达到一次几千架的批量生产。从来没有生产过类似飞机的XYZ公司,接受了这一任务。拆除小组开进了XYZ公司的六家工厂,此前这六家工厂从事的是灯罩、开关和组装汽车车身的生产。拆除小组用焊枪拆除了旧机器,拆毁了地基不够坚固的旧厂房,盖起新厂房等。同时,工程师们为新任务设计机器——此时技术性手段介入。5月20日,拆除小组撤离,6月1日,新机器进驻,6月15日,第一架飞机离开流水线,这条流水线每月可生产200架飞机。
  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故事或类似的故事不下千次地被报道,甚至在向战时生产转换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中的人们也认为这是客观的描述,然而这只是对事实的拙劣描述。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千真万确,但却遗漏了所有重要的事实。拆除旧机器、建立新厂房,甚至设计新机器,与问题的本质和人类组织的实际成就相比,或多或少都是次要的。首先是设计——不是机器的设计而是作为同样的且可互换的部件的集合的飞机的设计。然后分析每一个部件,将其视为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作为能够由非熟练或半熟练工人快速准确操作的一系列要素和基本操作。接着,即是将各个部件的生产集合到组合成品的工厂的任务——包括三个截然不同组织问题的任务:一是将人们组织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二是技术流程的组织;三是物流的组织。最后是训练成千上万的新工人和成百上千的新管理者的任务,他们很多人此前从未见过飞机的内部构造。我们战时生产的每一成就都基于这四个重要要素:将最终产品设计成可互换的部件的组合,将每个部件的生产设计为一系列简单的、可重复操作的过程,设计将人们劳动、机器和原材料组合为一体的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