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长者吃牛得草顶撞,脸就红了,不住咳嗽:“咳,这事怎么说呢,这事怎么说呢!反正没见到尸首,孙元就不算死了。”

    听他这么说,孙李氏就悲叫一声:“元儿还活着,只是没路费,回不来,我卖了席子就会去寻他的。”

    听到孙李氏的叫声,牛得草站起身来,装模做样地一拱手:“原来是亲家母回来了。”

    孙李氏:“亲家公今日这么大阵仗,若为何事?”

    牛得草道:“孙元究竟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他若是回来了还好,这门亲事自然是要认的。可是,若他死了,或者被贼人裹走,我家女儿岂不成了望门寡。所以亲家,今日我过来,就想说说这事。这门亲事,就此作罢成不?”

    孙李氏一个激灵,顿时恼了。她本是一个农妇,却不怕事,忍不住叫道:“不成,孙、牛两家可是说好了的,且也写下了婚书,这事怎么可以反悔。若你将要退婚也成,老身免不了要去县衙门走上一遭,叫县尊大老爷评评这个曲直。我儿大小也是个粮长,在知县大老爷那里可是说得上话的。”

    “既然亲家母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别怪我牛得草不给面子了。”牛得草本是个粗鲁农民,顿时红了脖子,喝道:“还真别那官府来压我,这事我已经访得清楚。你家儿子是得罪了小县尊,这才被派了个粮长的破家差使。还有,那么多民夫去凤阳,一路吃的可都是船上的秋粮,到地头,已然短了一大截,根本就入不了库。这次莫说孙元有九成可能死在凤阳。就算侥幸回如皋,没办法交卸公差,也免不得一个死罪。你说,我能将女儿嫁给你们家吗?”

    “什么,怎么可能是这样?”孙李氏面色一白,趔趄了几步,一把抓住那个同村的长者:“他七叔,牛亲家所说的话可真?”

    “这个,这个……”那个叫七叔公的人大为尴尬,却说不出话来。

    孙李氏又问其他人:“你们说,这事是不是真的,你们可都是去了凤阳的。”

    其他人也都将头低了下去,不敢看孙元母亲的眼睛。

    正在这个时候,伙房那边冲出来一个胖蠢丫头,将半条啃剩的黄瓜扔在地上,拉住牛得草的手就不住摇着:“爹爹,爹爹,这家的房子我喜欢,我要住在这里不走了。”

    出来的这个胖丫头正是牛家女儿牛玉枝。

    牛得草:“住什么住,你们的婚姻事都要做罢了。”

    他甩开女儿的手,走到孙李氏的面前,喝道:“孙李氏,退婚一事你意下如何?既然事情都这样了,我门两家的婚约就此做罢。而且,你家孙元得罪了雷泰,被派了个死差。这事若一开始我们牛家就知道是这样,如何肯答应这门亲事?既然此事是你们理屈在先,那彩礼就别想拿回去了,快快将婚书还给我家!”

    孙李氏一刹间平静下来,摇了摇头:“我儿子没事,马上就要回来了。这婚事早就定下来了的,你们不答应也得答应!”

    “好啊,孙李氏。刚才我敬你,才叫你一声亲家。既然你不肯松手,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牛家也是大族,可不是好惹的。”

    说完,就暴喝一声:“动手!”

    牛家的几个兄弟同时跳起来,抓住木棍、锄头就要朝门窗砸去。

    “天啦,还有王法吗!”孙李氏悲怆地叫了一声,扑到窗前,死死地护着窗户。

    可她只是一个妇人,有如何拦得住如狼似虎的牛家兄弟。

    只听得一阵光当乱想,不断有锅碗瓢盆扔到院子里来,接着就是缺了腿的椅子、扯下来的帐子,撕破的被子。

    见牛家兄弟实在太凶狠,而孙元家又是外姓,泉水凼的乡亲劝了几句,怕引火烧身,就闭口不言,在一边看起了热闹。

    孙李氏见实在栏不住他们,加上有思念儿子,忍不住大声哭泣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在院门口看热闹的人“呼”一声就闪出了一条通道,好象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物。

    却见得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少年提着一口腰刀,冷冷地走进来,喝道:“怎么回事,这里是不是孙元大哥的家?”

    这少年一身锦衣,面白如玉,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又手提兵器。

    院子中的人知道此人来历不凡,同时停了手,安静下来,也没有人敢上前说话。

    进院那少年不耐烦起来:“这里究竟是不是泉水凼孙元大哥的家?”

    “是是是,这里正是孙元家的院子。”一个胆大的孩子应了一声。

    那少年松了一口气:“走了两个多月,可算是到了。”然后转头不耐烦地朝外面的轿子喊了一声:“姐,孙大哥家到了。”

    话音落下,有一顶轿子落到院门口,后面还跟着好几辆马车,十多个仆人。这情形,当真是声势惊人。

    又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走进院子里来,脆声声问:“敢问,孙老夫人是谁?”

    孙元母亲一呆:“我就是,你们认识元儿,他现在在哪里?”说着话,声音颤抖起来。

    那小姑娘微微一福:“婢子小梅见过老夫人,孙相公现在正在县衙门缴差,等下就会过来,小梅就同夫人一道先回府上来了。”

    那提着腰刀的少年也一拱手:“韶伟见过夫人!”

111。第111章 军职

    没错,来孙元的家的正是韶伟和姐姐韶虞人。

    凤阳事变之后,皇家陵寝毁于战火之中,此事可谓是震惊天下。单单是中都陷落,朝廷若要追责,也只会落实在凤阳巡抚杨一鹏身上,和杨泽一文钱关系也没有。不过,帝王陵被毁,守备太监杨泽却是罪则难逃了。

    他也是干脆,索性跳水自尽,也免得被押解回京平白受一场羞辱。从这一点看来,杨太监纵有千番不是,倒也刚烈。

    杨泽当年之所以一心要娶韶虞人,那是因为韶姑娘长得非常像他早已死去多年的母亲。大约是恋母情节使然吧,人心这种东西,谁说得清楚了。

    杨泽死前放心不下韶虞人,又知道她对孙元心存好感,索性就成全了二人,将韶虞人托付给了孙元。

    就这样,孙元莫名其妙地就得了一个女人。

    其实,韶虞人早已经是自由之身,她若不答应,或许有别的心思,不肯随孙元来如皋,任何都没有办法。可是,她竟然没有说什么话,就这么来了如皋。

    按杨太监所说,韶虞人对孙元是非常喜欢的。可说来也怪,这一路上将近三个月,韶姑娘竟然没有同孙元说过几句话,整日都躲在船舱里看书、弹琴,一副已经认命的模样。

    得了这么一个美女,孙元心中还是很激动的。可做为一个现代人,大概是观念缘故,他觉得还是应该和韶虞人谈谈。

    但每次求见,小梅都说姑娘乏了,不肯见人。

    孙元也是无奈,他也不明白韶姑娘为什么不愿意同自己说话。在后世,他虽然也有过女人,不过,现代女子和古人却是大不相同。女人心,大海针,他又如何琢磨得透?

    这一路行来,天气好的时候,韶虞人也会出舱见见日头。孙元能够很明显地看出,韶虞人清减了许多,面容也比往日憔悴,可身上反多了一种诱人的风韵,看得人心脏一阵乱跳。

    当孙元靠过去想说话的时候,韶虞人却立即返身回了船舱,叫他心中一阵惆怅。

    韶伟是个少年郎,姐姐去哪里,他自然也要去哪里,就这么给跟上了孙元。

    不过,这小子以前做事实在太恶劣,又二,如今他又没有杨泽护着,犟驴子、温老三一行人自然也不会给他好脸,无形中就将他给孤立起来了。

    韶伟好不容易得了个与二丫同处一船的机会,心痒难搔,总会想尽办法要同心上人接触。结果自然是不能得逞。

    按说,孙元这次回如皋,船上有没载货物,应该行得极快,最多一个月就能回家。不过,他需要在南京将杨泽的谢罪表递上去,还得拿告身去兵部为自己谋个千户军官的实缺。尤其是后一项任务,却需要耗费许多时间。

    首先,明朝末年,官僚集团臃肿,很多人虽然都做了官,可却没有空缺安置。可以说,一个实职后面,起码有十多几十双眼睛盯锗。你若想做官,好说,拿钱来。

    北京的六部还好些,毕竟是天子脚下,大家还讲些规矩。但南京这地方,虽说也是明朝的都城,另外有一套中央机关。可各部安置的官员多是官场上被淘汰的老人,说穿了,就是一个养老机构。

    南京六部的官员大多年事已高,仕途无望。也因为如此,对于钱财一物看得极紧,也敢收钱。如此,风气坏得令人发指。

    孙元手头有一百多两黄金,倒是可以在南京好好运作一下。

    他所执有的告身乃是凤阳府和河南接壤的一个卫所的千户军官,按照规矩,去兵部报备,花上百余两银子,然后拿到官照去上任就是了,没有任何的难度。

    可凤阳刚遭贼军洗劫,那地方现在就是一个大战场,去那里上任就是送死。况且,今后河南要变成一个大战场,自己就算去了,也没办法安心积蓄力量。

    所以,杨泽死前说的话很有道理,如今的孙元只适合在扬州寻一个卫所埋头发展几年。但江南地区的武官油水可是不小的,抢手得很,这事办起来须有些麻烦,也要耗费许多日子。

    好在孙元前世就是公司里的骨干业务员,赤手空拳到一个陌生地点打开局面乃是他的强项,再加上人也会来事。

    在南京的各衙门奔走了一个多月之后,同兵部等人混得精熟,散出去了许多银子,总算是将事情办妥当了。

    当时,南京兵部的一个小官员就拟出了一个各地空缺的名单,让孙元挑拣。当然,各个空缺的价码也不相同。

    孙元就选了宁乡千户所千户军官一职,这地方位于泰州境内,距离如皋也就一百来里路,又是平原地区,很是富庶,适合养兵。

    不过,价格嘛也不便宜,人家一开口就要一千两,倒叫孙元吓了一跳,说是不是太贵了些?要知道,每年过年,地方巡抚进京给内阁阁老拜年送上的炭敬按制也不过三千两。

    而明朝给九边边军拨款,一个士兵一个月就有一两银子的军饷,当然,层层克扣下来,最后落到士兵手头也没几个大子。

    一千两,足够养一百个精锐家丁了。

    一个千户所,能够有几十个家丁亲兵,就算是很有战斗力。

    那小官员冷笑着说:“你不愿意就算了,那地方富得流油,又有淮北盐利,若是去做千户军官,靠着关卡厘金每年怎么着也有三四百两入项。你若不同意,自回凤阳就是了。”

    孙元无奈,只得又悄悄塞过去一锭银子,说,如此就多谢大人了。

    小官员脸色才好看些,说,你别看这一千两银子多,其实,尚书大人那里先得孝敬三百两,接下来,郎中、主事什么的都要走到,你嫌多,我还头疼不够分呢!

    孙元心中大为鄙夷:这明朝的官儿还真够贪的,倒是方便我办事。

    说妥这事,下一步,孙元就要将民户转为军户,这又得花不少时间。

    没办法,古代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就是这么低。

    等事情全部办完,孙元就回如皋等消息了,官照一到,他就可以去宁乡上任了。当然,他也可以在南京等消息。可惜,凤阳大变的消息想来也已经传回如皋去了,也不知道母亲会担忧成什么样子。

    想了想,孙元还是决定先回家去。

    这次去凤阳,孙元可谓是收获极大,不但拿到了一百多两黄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富户,又得了千户军官的官职,更重要的时候,他还收留了费洪等有作战经验的明朝边军低级军官,一支部队的架子撑起来了,算是在这乱世之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头一想,孙元突然有些感叹。

    他穿越到明朝已经快一年了,这才有了现在这般生面,这第一步走得却是如此艰难!

    但犟驴子和韶伟打架的事情还是叫孙元非常头疼,短期之中看来,韶伟和费洪等人也没有和好的可能,若让他们凑在一起,将来只怕还要生出许多事来,还是暂时将他们分快为好。

    所以,想了想,孙元还是将费洪等人留在了南京,让他们等消息,一旦自己的官照下来,就第一时间去如皋,然后大家一起去宁乡上任。

    况且,按照规矩,夏收之后,就是朝廷划拨军费到各个卫所的日子。孙元这次去上任,是有心要创建一支能打仗能够依靠的强军,还需要实现做准备。比如,得守在兵部弄些铠甲器械什么的,再弄些火枪大炮什么的过去就最好不过了。

    而且,还得自己购买些将来所需的物资。

    所以,孙元就花了点钱,给费洪弄了个副千户的官职。他本就是边军的正七品武官,现在算是重新建立的组织关系。至于犟驴子和温老三,则买了个百户军职。

    走的时候,孙元有将手头的黄金分了一百两给费洪,又给了他一份物资清单,吩咐他抓紧时间购买。

    见孙元眼睛都不带眨地将大半身家交给自己,费洪自是十分感动,从怀里掏出一叠契约递给孙元,说这是二丫和几个弟兄的卖身契,从现在开始,大家都是公子的家奴了。又说他和犟驴子、温老三因为是朝廷军官,却不方便写这份契约。

    孙元大惊,连忙说费大哥你何须如此,不用了,不用了。

    费洪却决意要让孙元收下。

    推辞了半天,孙元知道费洪这是给自己表忠心,若是不收,却是冷了他们的心。无奈之下,只得接了过去。

    安置好费洪等人,孙元就坐了船,带着韶虞人姐弟回到如皋。

    终于看到老家那熟悉的白塔,想起母亲,孙元禁不住一阵激动。

    船靠岸之后,孙元雇了轿子,让韶虞人和韶伟先回家去。虽然说,韶虞人一路上都很少跟自己说话,其实彼此心中都明白,经过杨泽那事之后,韶虞人已经是孙元的平妻了。

    这次到如皋,按照礼制,韶虞人首先就要去拜见公婆。

    而孙元则需先去县衙,将押送秋粮京运的差事给交卸了。

    其实,在凤阳之变的消息传回如皋之后,大家都已经将孙元当成死人了。却不想,事隔三个多月之后,他竟然活着回来了。

    县衙门里顿时一阵骚动,早有书办过来引孙元过去拜见县尊周象春。

    书房中,孙元立在周知县面前,微一拱手:“孙元见过县尊大老爷。”面容上没有丝毫尊敬可言。

112。第112章 将孙元收押入监

    “啊,原来是孙元啊,你总算回来了,坐坐坐!”按说孙元没有功名在身,见了知县大老爷应该下跪磕头的。如今就这么站着,显得甚是无礼。不过,周知县好象并不在意,满面微笑地站起来,扶住孙元:“听说中都陷落于贼人之手,而你又在凤阳。本县以为你已经没在危城之中,心中还甚为担忧。却不想竟然逃得生天,你是本县看重之人。今日见你平安归来,本县不胜之喜。”

    去年县试的时候,周知县爱孙元的书法,这才破格让他上了榜,这才逃过一场大难。从内心里来说,孙元还是非常感激他的。若非他,自己今日只怕还被雷泰关在监狱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时的孙元刚穿越到明朝,不过是一个任人欺凌的普通平民,实在需要这样一棵遮阴的大树。加上这周知县人也不错,孙元倒是愿意有这么一个恩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