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你是一道彩虹,七彩斑斓任人想象;你是一道智慧的亮光,叫人去思想,叫人去追随,你是一道山峰,伟岸却不险峻,后来者是探宝者,我们从你的《野草》中看到你还是一个《过客》;听到你《彷徨》中的《呐喊》;在你那里看到了《故乡》里的闰土,更能记起祥林嫂被狼叼走孩子的往事;落魄偷书的孔乙己;时常胜利微笑的阿Q。是的,你的故事总是令人压抑而又让人思考。为此,民国时期的闲适文人骂你偏激;可如今得有的年轻人狂妄地骂你只会骂人,而自己也在骂人却全然不醒。
咒骂,骂不去思想者的思想。
吹捧,捧不去思想者的思想真谛。
我常想,如今作家的思想能否成为真的思想,这便是大师与他人相向的缘故吧,你是:二十世纪独立与民族文化之上的大旗。是暗夜里的星斗。
归于平静之后的现在,大师的思想才成为思想,不是那种主题后的思想,是真正的思想者的思想。
鲁迅,你不仅是一个名字,重要的你是思想的载体,一个时代的浓缩,一个民族思想者的思想化身。
也有人说,大师如果长寿,五七年也是右派,你怕吗?思想者的思想是坚硬的,辗转于枪林弹雨中的思想者是不会失去思想的,因为,在昏灯冷月中,集天地之灵光,沐五千年文化之大成而铸就的文化巨匠是一顶右派帽子压不跨的呀。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思想家,那么,这个民族是不会永久繁衍昌盛的,人民需要思想家,一个伟大的思想是民族的支柱,而一个民族不去吸收思想者的思想来开启愚昧的大门,其人种就会退化。
大师:鲁迅,你先是思想家而后才是文学家的呀!你的思想浸淫着我,也支撑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鲁迅:中国思想星座中灿烂的一颗明珠。
在此,我捧上我的敬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杂谈两则
处世的理念
作为一个人,一个现代人,大家都感到心累,心累是一种致命的累,为什么感到心累呢?纵观我国的历史,无论是《史记》、《资治通鉴》还是《二十四史》,大都记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俗称玩心眼,这是官场哲学。
我们平民百姓,生活中也少不了“斗心眼”的事情,此类事情多了,也就心累了,问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需要这种艺术呢?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敞开心扉,俗话说得好:灯越挑越亮,话越说越明,人类应该是一个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群体,亲人之间的关心必不可少,其他人的善待更为重要,在是非面前不能一走了之,否则,人与人之间就变得很冷漠了。
人在群体中生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你和他脸红了,斗了嘴,静下来后应切实地为他人着想,不能终生记在心里,要学会释怀,不然,自己累人家也累,现在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如果我们每个人再关起心灵的窗户,使我们人类特有的语言不是用来交流感情,而是用来掩饰思想,那么,我们将在痛苦中死去。人应有一种大度,一种直言的胆量,自己错了就承认,这是一种轻松;别人错了,指出,这是对自己与对方的一种“开枷”,不然,枷锁越套越紧,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要怕这怕那,怕多了也就累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底不宽不厚,能不累吗?
现在我们交流的多还是掩饰的多了呢?大家自己心里明白。直抒胸臆是一种畅快,一种幸福,心里存的事太多,装满每个旮旯,对你对他都是一种累,张扬个性,不起刻意地伪装个性,这是我们应遵循的原则,少些所谓的艺术,更不要三缄其口,小心眼动多了不会长寿,心直将会快乐地过一生。
心累是人生的大敌,还是做一个透明的人吧,这应是我们的处事理念。
谈谈读书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也是人类通向智慧的载体,我们不可想象在人类文明中缺少了书将是什么样子,恐怕其他文明也会黯然失色甚至不存在。
书是一扇窗子,打开了便通向了光明,不然,黑暗将伴你一生,书是一把利剑,你可用其利刃向一切伪善宣战,书是大脑的甘露,使你理智、智慧,使你的生活有滋有味。有的人聪明但不智慧这是因为他缺少知识阳光的沐浴;有的人看起来傻,但却机智千里,睿智脱俗能洞察历史和未来,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旷达;有的人很蠢,那是愚昧的大门年久失修,挤不进一张带字的纸张……如果说智慧和聪明不能同日而语的话,那么,愚昧和傻子却是一对孪生子。聪命的不学习不读书只能是一个聪明的草包;闷头死读书,装一肚子带字的纸而不去消化,比不读书的人还蠢,更是一个无用的人。
读书的意义在于活用,在于吸收其中的精华,在于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心灵发出知识的新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人不见得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来,而不识字的人连一首唐诗也不认得,这便是一个层次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层次,能识字不读书无异于一个文盲,能读书不会用的人无异于一个书柜,只有把学过的知识经过咀嚼吸收变成新的知识,化为自己智慧的闪电,贡献于人类,才能体现出读书的千般妙处,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否则,知识就在你的心中打了一个死结。
如果人类把对金钱的欲望变成对读书的渴望,那人类前进的步伐将插上翅膀,让我们捧起书本吧——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生命过早地死亡的话。
读书乐
本人爱读书也爱藏书,但由于经济状况等原因自愧不能列入藏书的大家之列,只是由于读书的需要购书不少,没有刻意地做什么收藏,说实话,自己确实做不起,我认为一个人买书就应是为了读书,象宁波“天一阁”的藏书方法,几世都不让入内;仅仅是为了保存,其意义固有其伟大之处,,但是,知识却被封存了起来,藏书和读书的意义各不相同,仅为藏书而买书对百姓来说是一种累赘。
我爱读书,但,称不起书癖,只是十分地迷书,每到休息日总是跑书店,看看有没有新书到货,找自己喜爱的书,但,不能轻易地买书,一是书贵,二是要买自己认为好看的书;要有所值,因为书的价高而又滥竽充数的书太多,所以,购书要慎重,主要是注意各类报纸上的评论及各个方面的反应,有争议的作品往往有独到的东西,这些书必买,比如前几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当我听说天津人排队买此书时,自己冒雨跑到了新华书店买了下来,果不然,此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之尖锐是那几年少有的好书。
爱读书的人的最大苦恼往往是为“孔方兄”所困,工薪阶层的收入制约着你的欲望,每次你的量入为出,尤其是书价的涨幅是各种商品的涨幅之冠。一次自己想买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地顿河》一书,共三册,几十元的价格对自己来说是太贵了,每次去书店都让售货员拿过来翻看,真是爱不释手,但是,囊中羞涩,到后来售货员都不愿给拿了,当时自己脸上火辣辣地发烧,只有祈祷发工资的日子快快地到来,最后还是狠心买下了此书。我为自己定下的计划是每月至少买一本书,而预算常常出偏,好书来了只有破例。有时自己为一本好书多次跑书店,看到货了没,比如《被亵渎的鲁迅》一书,为了此书多次跑书店,如果一时购不到,此书便时刻萦绕心头,几年下来,自己买的书塞满了书柜。
说起来不怕笑话,怕自己的书被他人借去后弄脏或是丢掉,就写一张纸条:“概不外借”
光明地贴于书柜上,做吝啬鬼了,爱书的人视书如命,这是通病,当然了,自己不能和前辈们相比,就说鲁迅吧,他老人家生前也爱书如命,仅一个版本的书总是买三册,一册收藏,一册自己读,另一册借人;自己对前贤们的趣事只有仰止,不能相比,但,唯有爱书相通,同时自己又没本事把书全部吃在肚里消化掉,象笑话讲的:某人光着肚皮在太阳底下晒。曰晒书,自己只有爱书如命了。
尽管愚钝,自己长时间的读书总有一定的收获,得益于书的东西太多了,也曾在省地市级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知识的沉淀是一种智慧,,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总会让人口齿留香,一世不忘。庄子的无为哲学、孔子的儒学、鲁迅的激扬文字、纪伯伦的哲理使人聆教人生的精妙。
我告诫世人还是多读点书吧。
人兮!难乎?乐乎?
一个人在大人们的期盼中呱呱落地,到在晚辈的哭泣中终老人生,这其中或漫长或英年早逝或平凡或伟大,不管如何都要面对自己的人生,于是,有人发出了:人啊!难哉!其实,作为一个人,你来到世上注定要忍受一些痛苦和享受一定的欢乐,因为人是有思维有创造力的动物,思维和创造力是对立统一,有了思维就要按思维的蓝图来绘制你的理想,然而,世界并不完完全全成全每个人的理想,不管你如何奋斗,拼搏,总有一部分人很难跳过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沟壑,以失败而告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难乎,其实人生就是和命运较量的一生,这其中充满了快乐和泪水,在这一生中你努力了奋斗了,失败了也是英雄。
有的人看似顺风顺船,或是在商海中展示了你的雄姿,成为富有者;有的在宦海中春风得意马蹄疾,踌躇满志,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可我们不能不想到《红楼梦》中凤姐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这实在是一种哲人之言,易中有难,难中有易,困难和欢乐相铺相成;作为一个商人你会时常抛下妻儿老小到处奔波,为了金钱将失去天伦之乐,古人说过:有女不做商人妇。相反,作为一个耕读人家虽然清苦;天伦之乐不会失去,夫妻之间朝朝相厮,天天相守,相濡以沫,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做了一个平民就没有了官场上的桎梏,说话可以相对的随便,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由此可见,不管你富贵还是窘迫,都有欢乐和痛苦
何必哀叹今生不如人哩!作为一个人忧烦常常是自寻,伟人说过: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无私无畏,没有过分的觊觎之心,把自己看作平常之辈,还有什么苦恼呢?可悲的是,有一种人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苦恼地发出“匏瓜徒挂”地悲切,能不苦闷?人生不用只去追逐名利,要淡泊这一切,生生死死,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人在这一辈子里就是欲望太重,“去人欲,存天理”,欲少痛苦就少;“清静无为”这时庄子为我们画出的一条处世之道,虽然消极了点,但,其内核不无道理。
人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学会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切莫把入仕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因为,人人不可能都去做官,那样只会给自己平添几分烦恼。
发财成为富翁,人人所求,然而,有的人确实不能也不会经商,不具备“下海”的能力,如一意孤行只能呛水而已,人生的苦恼便来于斯。从小处讲,人生在世都要受各种之规的网络,上到意识形态,下到规章制度,你说人生不自由,感叹难哉吗?大可不必,“天下事法不定法。不法法也,”何处没法呢?我想,人类的欢乐便来自世上有各种的规矩,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就道德方面的压力来讲这也是一种法律:人们的行为受道德的一定约束,才能让大家安居乐业,人生就是在有条文和无条文的两种法律的制约下生存,往往缺一不可,这才构成了我们群体的兴旺。
人生确实不易,困难重重,但是;这构成了人生的核心,只有在大难来临时临危不惧,快乐到来时心底悦然,充分享受一生快乐的阳光。
人生快哉!乐哉!
杂感两则
谈谈快乐
快乐从何而来?怎样算快乐?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这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感受,她因人而异,不能面对一件事大家都感到快乐幸福,比如某个人提了职,他本人感到满意快乐,而旁的人便感到漠然。其实,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快乐,政治家为战胜了敌手而快乐,幸福是自然的,企业家为年底利润的增加而自喜,平凡的人为一天能多挣几元钱而高兴,而有的商人为一天不能日进斗金而苦恼。
俗语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吃法,社会是一个群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重要的是要善待他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要应有的品质,而朋友多的人不要去笑话那些孤独的人;思想者不要去笑话那些马大哈,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应遵循的原则。
知足是福,是乐,芸芸众生如蚁、如虫,生命短暂的如须臾,你奋斗了,成功了,你快乐幸福,他平凡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有自己的幸福快乐,“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永远的是社会的主题。小觑他人何谈快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毁之,”这是做人的大忌,你不快乐,他也不快乐,这是何苦哩!为此,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尊重并包容个性,这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生活的常识,同时尊重他人也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杂感
近来不能读书,到不是出版社倒闭了,也不是所有的出版家都改行卖菜了,恰恰相反,出版业十分的兴旺,,只有怪自己的怪异了,当年初读反腐的长篇小说《国画》十分的兴奋,然而,近一两年书店里摆的书到不少,翻一本是反腐的,再翻一本还是此类的,这样的局面不知会持续几年。
眼下中国的政治运动不会大呼而上了,而今的出版业却再大哄而上;是运动遗风?还是为了经济?散文也好,小说也好,一个题材的滥写必定会写烂,如同一个园子,期内种的都是一种蔬菜,虽是人之食,单一,更让人腻烦。
我偏爱思想性强的文学作品。所谓思想,不应是一个团体或是一个社团式的纲领,而是那种全人类的思想。我认为,文学家应首先做一个思想家,虽然现在的“写匠”很多,但是,鲁迅始终是我所推崇的,他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通过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是我们民族的财富,他死后这几十年的状况如何呢?有谁能盖乎?越乎?他是偏执?冷峻?也正是这无情的思考、智慧、残酷地挖掘,才有了这思想的不朽。虽然,《国画》初次刊印时被冠为“真实的片面”及“片面的真实”,但我仍不敢称其为思想家(我不是小觑王跃文同志,反之,我把其推崇为反腐小说的最高峰,目前无人可敢比肩),只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而已。
你们可能反对我的观点,文学怎么了?为什么非做思想家?我承认,思想家不一定是文学家但是,文学家的作品要有一种指导人生的思想,反之,则是对社会故事的一种复印,世上的优秀作品则充满了一种思想,当我读到纪伯伦那短小的《远年的陈酒》时,我的思想为之驰动,以至于我到现在都在思考其思想的内涵,似乎揪住了主脉而又不像是拽住了,这便是思想家的作品,近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全编》,感触更是如此。
韩国学界为他们没有鲁迅而汗颜,不是他们没有识文断字的人来当文学家,恰恰很多,这行当必定能养活一部分人而且还能让你富有,起码,做中产阶级,人家不自豪是因为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