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贼-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他现在根基尚浅,还需要有人扶持。你这时候前去,即便一时不得已,日后却会有诸多机会建立功业。同时……还能代我照拂阿丑,免得被那小子欺负。兴霸,你可能答应我?”
  黄承彦话语中,带有哀求之意。
  令甘宁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才是。
  不可否认,他对曹朋印象不错,可让他去帮助曹朋……
  想他甘兴霸,当年也是蜀郡补郡丞。如今,却要为一个毛头小子效力吗?
  甘宁脸色,阴晴不定。
  他想要拒绝,可又觉得黄承彦所说有道理。
  他现在所差的,就是一个靠山。可问题是,曹朋能成为他的依持吗?
  “黄公言曹朋会有功业,为何又不愿意……”
  黄承彦叹了口气,打断了甘宁的话。
  “其实,若是在平常,似今天这种局面,我可能也就点头了。但是现在,黄家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承育斩杀祢衡,罔杀名士之名,已使得黄家焦头烂额。
  如果我把女儿再嫁给一个无名小卒,哪怕我知道他日后会有功业,可旁人也不会去在意。承育刚强,也得罪过不少人。所以不晓得会有多少人盯着我们,等着看我黄家的笑话……
  此情此景,我焉能答应曹朋?”
  甘宁脸上顿时露出恍然之色,默默颔首。
  “我今日与月英断绝关系,也是迫不得已。
  我不想月英随我回去后,变得郁郁寡欢,但我也不能在这个时候,给黄家平添一个被别人耻笑的借口。可能你还不知道,当初那曹朋曾与庞季相熟,更得司马德操称赞,后来险些被庞德公收为门下弟子。但此事……一个能被鹿门山二庞和司马德操同时看重的人,又岂是易与之辈?我知道你心里可能委屈,可我却觉得,你若随曹朋,不出十载,必可得功业。”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
  黄承彦算得上是恳切……
  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语,使得甘宁有些感动,同时也为之心动。
  历史上,甘宁在建安十二年投靠孙权,至建安十三年,手下也不过千人而已。
  真正使甘宁成名,并在东吴站稳脚跟,还是建安十八年濡须口之战,而后才得孙权所信任。
  而今,建安三年。
  甘宁当然不可能算出十五年之后的事情。
  其实,若曹朋真能做大事,随他倒也不错。
  至少曹朋待我还算亲热,不似刘景升和黄承育那般冷冰冰,好像陌生人一样。
  甘宁犹豫片刻,轻声道:“宁愿从黄公指点。”
  黄承彦走出马车,朝着甘宁搭手一揖,“如此,月英拜托兴霸,我回江夏老家,也能心安。”
  “既然如此,我何时前往?”
  “兴霸现在就可以前去……”
  “那黄公您的安全?”
  “我一介老头子,又能有什么危险?再者说了,我随行尚有这么多人,你不必担心我的安危。
  回江夏后,我会设法将你门下僮客招至江夏,为他们开设一庄,供他们居住,你只管放心。”
  甘宁沉吟片刻,翻身上马。
  只见他在马上拨转马头,朝着黄承彦拱手一揖。
  “黄公,那我去了。”
  “兴霸一路小心。”
  甘宁二话不说,催马沿着原路返回。
  马蹄声渐行渐远,在日暮下,失去了踪迹,只能看到隐隐尘埃。
  黄承彦用手捂着嘴,一双老眼里,闪过一抹水光。
  “阿丑,阿爹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但愿得,你没有看错人,但愿得有朝一日,你能衣锦还乡。”
  自言自语毕,黄承彦转身登上马车。
  “我们走!”
  随着他一声令下,马车再次行进,沿着一条甘宁完全相反的道路行去……
  ……
  建安三年,五月初八,甘宁于凌亭附曹朋。
  当甘宁把黄承彦的那一番言语告知黄月英时,黄月英泪流满面,朝着江夏方向,遥遥三拜。
  而曹朋也很高兴!
  甘宁,那可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悍将。
  对于一个怀有收藏名将牛人情结的穿越众而言,甘宁无疑是曹朋身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将。虽说之前有魏延,但似乎和甘宁还差了一个档次。而且魏延说起来,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曹朋的人。也许曹朋和魏延有生死之交,可是两人行进的方向,却略有偏差……
  也许,在将来某日,两人会重新走在一起。
  但未来,谁又能够知晓?
  所以,甘宁的到来,使得曹朋更多了几分自信。
  这一点在他和荀衍交谈时,更展现的淋漓尽致……
  内有步骘,外有阚泽,武有甘宁夏侯兰,日后还可能会有赵子龙?曹朋的班底直到此时,才算是有了一个雏形。不过,距离黄承彦所说的‘功业’,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曹朋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功业’,才能令黄承彦满意。但想来,至少不能输于黄祖吧。
  想到这里,曹朋又有些头疼。
  五月十一,荀衍等人抵达丹徒。
  而此时的丹徒守将,已不是孙河孙伯海。代丹徒长的,是一个年纪大约在双十的青年将领。
  当荀衍等人抵达丹徒的时候,丹徒长率众出城迎接。
  “孙伯海不在丹徒了?”
  “回休若先生话,孙校尉如今奉命驻守湖熟,所以由小将暂领丹徒长之职。”
  “小将军唤作何名?”
  青年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抹自傲之色,“小将吕蒙,今为别部司马。闻休若先生返乡,故而恭候多时。”
  吕蒙,吕子明?
  曹朋在荀衍身后,身子微微一颤。
  黄月英问道:“阿福,你认得这个人?”
  “不认得……但我知道,此人将来,必为孙吴上将。”
  白衣渡江的故事,曹朋至今仍记忆深刻。哪怕是经过了一场灵魂的时空穿越,许多记忆开始模糊,可是吕蒙,他却不会忘记。因为吕蒙当时的对手,正是被后世奉为神明的关云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便是出自吕蒙……
  不过,也许是近来见过的牛人太多,以至于曹朋虽然吃惊,却并未有太多的惊奇。
  也许三日之后的吕蒙很厉害,但现在,吕蒙不过是孙吴帐下一个普通的战将,还无法令他产生兴趣。所以,曹朋只是看了几眼吕蒙,便没有再理睬。反倒是黄月英,打量了吕蒙两眼。
  吕蒙热情的邀请荀衍入丹徒休息。
  但归心似箭的荀衍,婉转拒绝。
  最后,吕蒙率部,亲自将荀衍送至丹徒码头,目送荀衍一行人登上了往广陵的舟船。就在舟船刚驶离丹徒码头不久,鲁肃带着人,行色匆匆赶赴丹徒码头。他甚至顾不得寒暄,一把攫住了吕蒙的手臂。
  “子明,荀休若可走了?”
  “是啊,刚离开……”
  “他那随行之中,可是跟着一名少年。”
  吕蒙疑惑的点点头,“确有一名少年,不过看上去,好像是荀先生的书童。”
  “你为什么不把他们拦下来?”
  “拦下来?”
  吕蒙诧异的看着鲁肃,“兄长,为何要拦阻他们。”
  “那……”
  鲁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陆逊和顾小姐意外的获救,陆、顾两家的婚约依旧,使得此前一些人的算计,顿时落空。
  当得知事情缘由之后,一些人敏锐的意识到,荀衍身边的书童,非是常人。
  于是只好通知正在溧阳的周瑜,而后周瑜马上派人通知鲁肃,想要把曹朋等人给拦截下来。
  只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鲁肃站在江边,看着渐行渐远的舟船,眼中有一抹冷色。
  “鲁安!”
  “喏。”
  “立刻派人前往盱眙,命人打听荀朋的情况。”
  “喏。”
  鲁安是鲁肃的心腹家人,闻听之后,立刻领命而去。
  吕蒙则诧异的问道:“兄长,荀朋是谁?”
  “荀朋,十有八九是一个假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个荀朋究竟是什么人,以免日后上当。”
  鲁肃不可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吕蒙,所以言语间,也显得很含糊。
  吕蒙站在码头上,努力的想要回忆起曹朋的相貌。可是无论他怎样努力,脑海中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单薄身形。至于曹朋的长相,吕蒙真的是想不起来。他搔搔头,在心中记下了‘荀朋’这个名字。
  ……
  舟船,在江水祠码头靠岸。
  荀衍一行人走下船后,便直奔广陵而去。
  “阿福,你且随我前往广陵县。”
  “那月英她们呢?”
  “可以让她先去东陵亭。”
  曹朋本想拒绝,可是见荀衍态度坚定,有些为难。
  黄月英轻声道:“阿福,既然休若先生这么安排,你听命就是。我和甘大哥还有阚大哥,随夏侯大哥先到东陵亭。我早就听说,东陵杜姜的故事,此次前往,正好可以去祭拜一番。”
  “那……”
  “你放心啦,我知道你还藏了两个娇滴滴的美娇娘,我不会为难她们。”
  黄月英嘻嘻笑道,却让曹朋心里面有些嘀咕。
  在路上,他曾向黄月英提起过步鸾和郭寰的事情。哪知道黄月英对此,却好像毫不在意。
  也是,在黄月英的想法中:郭寰也好,步鸾也罢,不过是曹朋的侍婢。
  曹朋现在好歹也算是官宦子弟吧……哦,这个官宦可能还不太适合,有点小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有两个侍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黄月英可不会因为两个侍婢,而产生恼怒之意。
  论年纪,黄月英比曹朋大三岁。
  论学识,黄月英出身于江夏黄氏,父亲黄彣更是荆州有名的文士。
  她又怎可能会害怕两个小侍婢呢?
  曹朋见黄月英神色正常,也就放下了心。
  又和夏侯兰叮嘱一番之后,他便跨上坐骑,随荀衍直奔广陵县。
  天将晚的时候,一行人来到广陵县城外。荀衍带着曹朋直奔陈府,说是要面见陈登……
  不过,他并没有让曹朋一起,而是命他在府门外等候。
  曹朋站在陈府门口,等了足足有半个多时辰,一个多小时,就见一个家臣从府内匆匆走出。
  “谁是曹朋曹公子?”
  “啊,我就是。”
  曹朋连忙上前,搭手行礼。
  那家臣还礼,而后恭敬道:“我家老爷要见你,请随我来。”
  曹朋愣了一下,跟着那家臣,往府中走去。
  一路上,家臣也没有太多言语,只是在前面领路。而曹朋也是懂得规矩的人,故而没有打听。
  就这样,两人匆匆来到后院的一间书舍门口。
  家臣在屋外道:“老爷,曹公子来了。”
  “让他进来。”
  曹朋整了整衣襟,褪下纹履,迈步登上门廊,走进书房。
  这书房不大,两边各有一派书架,上面层层叠叠,摆放着一摞摞的书简和书卷。正中间是一张书案,陈登身着一袭白袍,正端坐于书案之后。窗户洞开,从江水吹来的风,自书斋中通过,驱散了炎热的天气。
  “友学,坐。”
  陈登摆手,示意曹朋落座。
  这也算是给足了曹朋面子……要知道,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让陈登吐出这一个‘坐’字。
  荀衍去哪儿了?
  曹朋心中疑惑,但还是从命坐下。
  陈登把手中的书卷放下,抬头看着曹朋,那双眼睛,闪烁着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好像能看穿曹朋的心里。
  “陈……”
  “曹朋,刚才休若对我说,希望你随他一同返回许都。”
  “啊?”曹朋一怔,露出茫然之色。
  这件事,荀衍可是从未与他说过。
  “休若说我若不能用你,留之广陵屈才。我不知道他为何有此言语,也不想知道其中原因。
  之前,我命你驻守东陵亭,也是为了使你避过风头。
  而今你随休若出使江东近两个月,再回来,却不能继续耽搁。所以,我拒绝了休若,他已带着人,离开了广陵。临走时,他让我对你说,无需在意太多,该争时,绝不可以退缩。”
  这句话,是对我说的吗?
  曹朋抬起头,向陈登看去。
  “东陵,和江水祠,是广陵江防重地。
  我此前让你在东陵亭,也有让你熟悉情况的意思。本来,我还想再考察一下,可既然休若这么看重你,我相信你必有过人之处。我欲任你为海陵尉,行东部督邮曹掾,即日起赴任。”
  说罢,陈群从书案上,拿起印绶,摆放在曹朋面前。
  海陵尉?行东部督邮曹掾?
  曹朋疑惑不解,但欣然接过印绶,起身洪声道:“卑职,遵命!”
  第195章 驻马东陵亭
  公元前6000年,在古长江口在丹徒和广陵之间,包括东陵亭在内,还是一片茫茫的海域。
  由于江水每年携带四亿多吨的泥沙入海,使得入海口流速减慢。加之受海潮顶托,泥沙不断沉淀,先后在浅滩处出现了沙墩、沙洲,并逐渐在江水北岸形成了一条长达百里的沙嘴。
  又过了一千多年,浅滩变成了一块四面环水的陆地。
  时新石器时代,人马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公元前两千年前后,浅滩沙洲连为一体,史称扬泰沙岸。与此同时,在江北的合成风与海浪推沙的最用下,北部淮水入海口也出现了沙嘴现象。并由此向南,形成了一条弧形沙堤。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淮河以南的岸外沙堤,与江水北岸的沙岸合拢,把原先的大海湾,封闭成为一个与外海分隔开的巨大泻湖。
  最终,造就了海陵。
  海陵之名,源于大海之陵的意思。
  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泰州市,至今泰州市,还有一个区县,名为海陵。
  海陵县,也是广陵县东部的第二座城市。所谓的东部督邮曹掾,其治下不过三县,分别是射阳,盐渎和海陵。三县的人口都不太多,其中盐渎造册人口不足两万;射阳也仅止四万出头。
  相比之下,海陵甚至比盐渎的人口还少,只有一万三千余人。
  盐渎,昔日汉室盐场,如今已经废置;而海陵当年则是以盐渎中转站的意义而存在,负责勾连江水南北的盐运。不过时至今日,也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成了一处被人遗忘之地。
  ……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举兵南征,围攻穰县。
  张绣举城坚守,曹操久攻而不得,一时间战局陷入焦灼。至五月,刘表派兵驰援张绣,准备切断曹军退路。同时,又有消息传来,袁绍与谋士田丰合谋,意图臣许都空虚,出兵偷袭。
  在此情况下,曹操匆忙退兵。
  只是,前有刘表部据险拦截,后有张绣率兵追袭,曹操是腹背受敌。
  于是,曹操命人连夜凿险阻为地道,是辎重先行撤走。至天明时分,张绣与刘表一位曹军撤退,于是全力追击。不想曹操早已安排伏兵,当张、刘所部抵达时,伏兵骤起,步骑夹击,将张绣刘表所部人马击溃之后,安全撤退。至宛城后,曹操知道一时间无法攻克张绣,决意暂时放缓。不过,为了抵御张绣和刘表的反扑,曹操命满宠为南阳太守,驻扎宛城。
  满宠随后荐魏延为南阳司马,屯兵中阳山,以抵御荆州兵偷袭。
  魏延,本是南阳人。
  投奔曹操一年半有余,立下不少战功。
  所以曹操欣然同意,任魏延为南阳郡司马,同时置南阳东部检验校尉,并由魏延兼之……
  安排妥当之后,曹操返还许都。
  同年四月,曹操以天子之名,遣谒者仆射裴茂出使关中。
  裴茂诏命段煨等关中众将讨杀李傕,并夷其三族。段煨依诏而行,任安南将军,拜乡侯。由于此前一年,郭汜已被其部将伍习所杀,而张济早在建安元年战死。李傕死后,董卓余党尽平。曹操返还许都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