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坚决和我朝对抗之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你们都可以自行处理,不过,一定要做到不留痕迹,朕不是让你们带上五十名御前侍卫吗?适当之时,可以让他们私下去活动活动,你们明白吧。”
印应雷微微一笑:“陛下,臣明白,臣遵旨。”
当杨琏真迦抵达相府时,贾似道半躺在书房的一张靠椅上,微闭双眼,正想着日间会议时陆秀夫之语,“中兴之太师,中兴之名将。”听起来似乎还不错的。
“相爷,相爷。”
贾宣连续叫了两声,贾似道才慢慢睁开了眼睛:“贾宣,何事?”
“相爷,琏真大师到了。”
“琏真?有段时间没见了,叫他进来吧。”
片刻功夫,贾宣就将杨琏真迦带到了贾似道的书房。
“贫僧琏真见过太师。”
“琏真大师,好久不见了。”
“是啊,太师,贫僧喜欢北方的雪景,所以每到冬天都会北上,去领略那种极致的寒意。”
“寒意?”贾似道摇摇头道,“琏真,北方雪景就这么吸引人吗?”
“太师有所不知,贫僧自幼在北方出家,所以有种依恋感吧。”琏真笑笑,“太师,气色看上去不错啊。”
“放下心中事,自是悠闲见南山。”贾似道也露出笑容道,“贾宣,你去备些酒菜,老夫和大师喝上几杯。”
“是,相爷。”
“对了,贾宣,还是拿中华御液。”
“是。”
贾宣离开后,杨琏真迦赞道:“哈哈,太师之境界贫僧佩服。”
“琏真,这还多亏了你啊。”
杨琏真迦暗自苦笑了一声,道:“太师,话又说回来,以太师之雄才,这颗心是否真的就可以完全放下呢?”
“放不放得下又能如何,当年大师不是说过,上位势态正旺,当避之吗?”
“太师,世事变幻无常,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否极泰来,谁又知道今年的时运呢?”
“今年?今年战争或许就要爆发了,老夫年岁已高,也不想再去参合了。”
杨琏真迦明知故问:“战争,什么战争?”
“大师方外之人,自是不知,宋蒙之间停歇了好几年,很可能在今年又要重新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了。”
杨琏真迦略作思考道:“太师大人,战争一起,皇上当会重用像太师这样的能臣,到时太师不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吗?”
贾似道见酒菜上桌,道:“边吃边聊吧,琏真,这中华御液不错的。”
“恩,太师,自打上次贫僧在您这里喝过一次后,觉得其它白酒都不能称之为酒了。”
“哈哈,大师夸张了吧。”
杨琏真迦道:“太师,贫僧先敬您一杯。”
中华御液劲力十足,三杯下肚,贾似道脸上便已泛出少许红晕:“琏真大师,老夫对于现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倒也慢慢习惯了,倘若战争真的爆发,老夫却也不愿去做那苦差事,宁愿在家享享清福,不是很好吗?”
杨琏真迦注视着贾似道,猛地喝下一杯,吞吞吐吐道:“太师,要是,要是能一直享清福倒也不错,只怕。。。。。。”
贾似道略微皱眉道:“大师,老夫怎么觉得,你今日有些异样?有话直说就是了。”
杨琏真迦叹了口气道:“太师,贫僧刚进来时看了看太师之相,表面上看,太师面相如常,不过,后来贫僧仔细瞧了瞧,却又发现有些不对,和以前相比,太师的面相上多了一丝隐患。”
“什么隐患?”
“太师,贫僧和太师大人也认识一两年了,恕贫僧直言,这一丝隐患在相术上被称作秋疾,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杨琏真迦解释道,“所谓秋疾,本意是秋天易得的疾病,不过,在相术上却另有它意。太师,自古以来的刑律就有秋后问斩的说法,意思是断案之后,犯人行刑要等到秋天才会执行,因此相术所说的秋疾是指事后被清算之意。”
“事后清算?”贾似道心中一凛道,“大师,详细道来。”
杨琏真迦轻轻地“嗯”了一声道:“太师大人,相术有云,态势恒定,是为一,阴阳各半,为二,一一之和为二,便谓之平衡。当平衡失去时,就会出现此强彼弱,此弱彼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之势,而强势一方达到一定地步,就会吞噬弱势,是以,平衡之外,强弱之势难以并存共济。如果结合太师的实际情况看,就是说上位过强之时,便会吞噬下位中的强势,换而言之,当上位完全控制局势之时,就会清洗不属于上位势力的其它势力,其它势力中的强者会首先遭到上位的清洗。”
贾似道半信半疑道:“会吗?”
“太师,只是有这种可能而已,当然,当今上位的心思贫僧自是无法知晓的,或许太师大人心中有数吧?”
贾似道喃喃言道:“这个不至于吧?”
“贫僧只是按照相术上的意思来做解释,并不能完全肯定,相术一道,时常处于模凌两可之间,难说难说亦。时运之变,天机之意,非我等俗人可以勘破的。”
贾似道突然想起,在今日的军事会议上,陆秀夫说到,什么洞察天机非陛下莫属,这赵禥莫非真有此本事?以赵禥这两年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看,对于其敌人,他是一点不会手软的,只是自己现在还算是其敌人吗?
这一两年来,随着皇权的强势崛起,贾似道的实权越来越小,但在表面上,他还是百官之首。不过,贾似道自己也弄不清楚,他是在不停地退让还是在潜伏待机。
按照杨琏真迦最初的说法,贾似道当先避上位之旺势,暗中蓄力,待其势衰竭时,再行反扑。然而,贾似道却慢慢感觉到,半退隐的生活颇为惬意,久而久之,反扑之心也就渐渐消失了。
一个能够隐忍十数年之人,的确是十分可怕的,琏真所言并非没有可能,想着想着,贾似道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独自喝下一杯酒后,才稍稍定了定神,继续道:“琏真大师,有破解之法吗?”
第409章 寿和
第409章寿和
杨琏真迦想了想道:“太师大人,针对秋疾,相术上说,只有一个应对办法。”
“是何?快说。”
“那就是不要让强势强到足以吞噬弱势的地步。”
贾似道冲口而出:“和上位对抗?”
杨琏真迦微微一笑:“贫僧以为,也不能说是对抗,而是应当争取一定的权益,以阻止强势的蔓延吧,比如,比如是否可以和太后多些接洽,以获得后权的支持。呵呵,太师大人,贫僧不通政务,仅仅是从相术的角度来诠释秋疾的含义,其它的都是胡乱而言,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啊,以太师之大智,想必早已胸有成竹,太师,贫僧再敬您一杯,这中华御液还真是不错,虽说劲力大点,可够味啊。”
“太后?”贾似道心里一亮,举着酒杯暗自想道,太后对自己可是一向不薄。
咸淳三年二月一日,大朝会。
这一天的大朝会和以往的朝会大不相同,在我的龙椅旁边,多了两张椅子,两个女人,太后谢道清和皇后全玖分别坐在我的左右。
大庆殿中的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皇帝的家事,尊皇太后称号和册封皇后。为了方便起见,我将两件事情放在了一起进行。
“参见太后,参见陛下,参见全妃娘娘。”
“各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各位爱卿,在朝会开始之前,朕有两件喜事宣布,你们都看到了,太后与全妃都在此,朕所说的这两件喜事就是有关太后和全妃的。小七,宣旨。”
“是,陛下。”小七向前一步,高声道,“奉皇太后宝,上尊号曰‘寿和’。”
殿内群臣在贾似道的带领下,齐声恭贺道:“恭喜寿和太后。”
谢道清微笑道:“众位爱卿,免礼。”
“谢寿和太后。”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尊号始于秦代,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而生前加尊号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加于在位之时,二是皇帝逊位之后,为太上皇,由继位皇帝为之加尊号。帝后的尊号均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尊号与谥号、庙号不同。谥号是帝王死后所上,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宗庙中的称号,到了后世,帝后的这三种称呼大都混在一起了。
小七继续道:“寿和太后册、宝礼成,另加封谢堂、谢弈修等二十七人各进一秩,高平郡夫人谢氏等二十二人各进封、特封有差,加封名单由礼部附录。”
“谢寿和太后,谢陛下。”谢弈修代表谢家之**礼跪谢道。
谢堂,谢道清内侄,时任平江廉政分署署长。在历史上,这谢堂也算是留名之人,1275年十二月,赐进士出身,除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正月除知枢密院,衔命与元军议和,被胁迫北迁,后死于北方。
“免礼。”我笑笑道,“朕也恭贺寿和太后,寿,久也,和,和谐、平稳也,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就说明我朝运数长久,国家和谐平安,好兆头也。”
群臣再次齐声道:“恭祝我朝运数长久,国泰民安。”
“恩,小七,继续。”
小七接着宣旨道:“全妃娘娘端庄贤淑,德才兼备,举止谈吐温文尔雅,处事待人得体大方,入宫数年,恪尽职守,实为后宫之主的不二人选,今册封妃子全玖为大宋皇后。钦此。”
全玖起立,微一躬身道:“臣妾谢过寿和太后,谢过陛下。”
“皇后,免礼。”
大殿中的所有大臣又一次齐声道:“参见皇后,恭喜皇后。”
全玖转过身来,面对大臣,微笑道:“免礼,本宫谢过各位大人。”
“谢皇后。”
册封仪式结束后,谢道清、全玖随即离去,我道:“各位爱卿,下面继续朝会。”
户部尚书马光祖首先奏道:“陛下,咸淳二年的税收及支出统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最终数字显示,全年总税收超出原计划的五成,去年的支出超过预算的三成,详细报告今日下午会送到宫中,请陛下指示。”
“好,马爱卿,今年各部的预算朕已经全部看完,因战争可能在今年爆发,所以,朕决定,将今年军务院的预算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开支,包含普通军需物资,这部分开支维持原有的流程,二是特殊开支,这部分支出朕会令军务院提交专门的申请,朕审批后由户部拨款,对于这部分特殊款项,户部只需记录即可,其审核事项朕会亲自来处理。”
“是,臣遵旨。”
有关军备的特殊支出,主要是指火器制作所需的费用,按照我的计划,到今年年底之前,打算产出至少两百门火炮,两万支火枪,尽可能多的投掷弹。
虽然我在年前就已经通知军务院,令各军区分别派出一千人的部队前来临安接受火器的培训,但因为火绳枪的弱点,反不如投掷弹方便,如果投掷弹的数量足够多,在近距离的作战中,其效果还要大于火枪,而且,投掷弹的使用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在敌人尚远时,首先用火炮轰击,稍近一些,改用火枪射击,火枪火炮的弱势所在,是无法像后世般在远处歼灭敌人的,当敌军攻到眼前时,投掷弹便可大量杀伤对手,尽管威力远不如后世,但可以用密集的数量来弥补威力的不足。
只是,太耗钱了。不过,这个我也无法再去计较了,只要能将敌人消灭,钱财嘛,慢慢再赚就是。制作火器其实就是在烧钱,但这种费用是不能省的。
制作火器的费用,占到了整个军费开支的六成以上,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笔最大的开支,为了不影响生产,我还打算从今年起,将狮峰商行和蒲氏商行的利润也填充到军费的特殊开支中来,无论如何,不能因为缺乏弹药而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吃完中饭,我在袁棘小七的陪同下前往狮峰,打算向萧天、蒲寿庚仔细了解下狮峰和蒲氏商行的资金状况,我知道,如果要靠火器击败蒙古,所耗费的钱财一定是个无底洞。同时,我通知了田修颜和公孙小宸,让他们晚上到狮峰,我准备和他们谈谈,告诉两人前往高丽所要做的事情,顺便饯行。
在我离开皇宫后不久,贾似道来到了宁坤宫,祝贺刚刚被尊称为“寿和太后”的谢道清。
“老臣参见太后,恭祝太后尊号‘寿和’。”
“贾爱卿,免礼,今日怎么有空来见本宫?”
“太后,老臣专门前来宁坤宫给太后贺喜。”
“爱卿有心了,坐吧,正好陪本宫说说话,喝喝茶。”
“是,太后。”贾似道坐下后道,“太后,这寿和二字倒是十分喜庆,给我朝增加运数啊。”
谢道清笑笑:“这个称号还是官家所选定的,初时,有三个备选名称,官家认为,‘寿和’二字涵义深远,遂定之。”
“太后,这两年来,官家是大不一样了,老臣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是吗?太师,你这句看不懂是指官家好还是不好呢?”
贾似道喝了口茶道:“回太后,自然是好的。这两年来,我朝之国力逐渐恢复,百姓之生活稳定向上,如果没有蒙古在外觊觎,我朝的形势之好,实不亚于先帝年间的端平中兴。”
“恩,爱卿所言极是。本宫当年并不喜欢官家,甚至认为官家根本就不可能做个中兴大宋之明君,还好先帝眼光敏锐,这点令本宫不得不佩服,还有就是太师你,在大多数朝臣反对之时,你力排众议,坚持将官家扶上了皇位,对此,本宫也很是佩服太师的眼光,同时也十分感激,本宫以为,待我朝中兴之际,这中兴之臣,当首推太师也。”
贾似道也不知道当年之事是对是错,只是谦虚道:“太后过奖,最近一年来,老臣并没有做出多大业绩,远不如朝中的年轻人了。”
“爱卿,你也不必自谦,倘若没有你的坚持,官家能否上位,还说不定呢。所以说,这中兴之第一大臣非你莫属,这点官家也曾向本宫讲过。”
贾似道不露声色道:“是吗?太后,官家如何说的?”
谢道清看了看贾似道,轻描淡写道:“太师,官家言及,当年你有拥立之功,官家自是不会忘记的,如果没有当年之事,官家很有可能就无法上位,也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了,官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之人,太师,你自然知道有句古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时至今日,太师还不是百官之首吗?这就足以看出官家对你的厚爱之情了。太师,官家以师臣待你,与公与私,太师都是官家心中的重臣,至于外界所说的什么三权相争,本宫不去过问,太师你也一样,根本不用去理会。”
第410章 克复广安军
第410章克复广安军
看着若有所思的贾太师,谢道清接着又道:“官家毕竟还是年轻人,年轻人嘛,自有年轻人的想法,与我们老一辈的想法自是有所不同,这并非什么坏事,从近两年的成果来看,大宋中兴的迹象已经显现出来,贾爱卿,你是我朝元老,从政经验丰富,应与本宫一起支持官家的新政,如此方不负先帝临终之托。当然,遇到不妥之处,也要提点提点,以免官家走入误区。”
贾似道听罢,似乎放心不少,恭敬道:“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