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盛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玫瑰盛宴-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库伦终于现身了。刚开始他表现得有点害羞,他先接受季亚斯和阿布尔欢迎致意,才向屋主的夫人搭理。接下来,所有人便等着茉荷茹妮莎开口说话。她得告诉他们大家在这里秘密聚会的目的。但等茉荷茹妮莎终于开始说话,却只提些平凡的朝廷事件。
  “威廉·霍金斯已经离开朝廷,决定返回他的祖国述职了。” 茉荷茹妮莎说,“他在这里根本撑不住,气候对他来说太热了。这些外国人的皮肤实在太薄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玫瑰盛宴 第五章(11)
于是四人开始讨论威廉·霍金斯这名商人,他一心想担任英印两国外交使臣,希望贾汗季同意签署英国贸易优惠条款。与会的其他三人都知道,茉荷茹妮莎跟贾汗季皇帝根本就没有意愿协商贸易条款,他们采取了适度的规避态度,想让这位商人在印度呆久一点。因为他们觉得他很有趣。虽然他的举止无理,但朝廷上下都对他那口突厥官腔感到好笑。他的粗话太多,在朝廷中行礼次数却不够多,声音也很粗哑,但他就是一个令人发笑的人物。当他决定离开印度时,贾汗季还提议要赐他俸禄和永远欢迎他入住的亚格拉宅邸,甚至愿意在宫廷里帮他安插有四百匹马的职务,以及英国汗的头衔。但霍金斯在明了贾汗季根本无意签署贸易条款后,还是坚持要离开。所以贾汗季同意他离开,还赏赐了许多礼物让他带走。
  “陛下,您对耶稣会的人有何看法?”
  “你指的是传教士中的哪些人呢,库伦?”
  葡萄牙籍耶稣会传教士的踪迹,已经出现在印度多年,甚至早于莫卧儿征服印度之前。他们来此的目的,就是要劝人改变信仰,至少这是他们自己的说辞。他们在亚格拉城里,拿着皇帝给他们的金钱,在赐给他们的土地上兴建教堂。这群人已经说服贾汗季的三位侄子改信天主教,传教的势力虽已深入皇室成员,却只能到此为止。因为改信天主教的皇族成员,绝对不可能继承皇权。但在宗教的包装之下,这批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信徒其实已经掌控了往返*海的航道,以提供航海护航的名义,向航行往返圣地麦加或麦地那的朝圣船只强制收取保护税。
  “贸易的费用太高了,”库伦迟疑地说着,“但是该怎么办才好?为什么帝国无法对自己的船只提供保护?为什么非得靠其他人?”
  “或许可以利用英国人。”阿布尔说。霍金斯待在亚格拉期间跟他很熟,经常提到二十五年前英国船队击败西班牙船队的历史事迹,向他炫耀英国的航海权。但二十五年前的事毕竟年代久远。重点是他们目前有多少能耐,能否在他国海域、风向不定且地理陌生的水域中,继续耀武扬威?
  他们也都听说过另一位还未踏上帝国土地,就已名声大噪的英国人亨利·米道尔敦的事迹。他也正在返回英国的途中,霍金斯就是搭他的船。米道尔敦初到印度经商时,船上载的货物只获准在苏拉特码头卸货交易,然后就被唐突地遣回通往*海的塔布底河。气急败坏的米道尔敦于是在返航英国途中的亚丁湾,向碰到的所有印度船只发动恶意攻击。不是强逼他们支付大笔赎金,就是胁迫他们贱卖船上商品。等到货物被掏空、重量锐减的船只,一路颠簸回到苏拉特港口时,除了被英国人武力胁迫的可怕遭遇之外,早就空无一物。遭到掠夺的印度船只中,还包括一艘叫做拉希米号,足以搭载一千五百位乘客的商船。对于莫卧儿朝廷而言,拉希米号遭遇掠夺,无疑是对帝国最严重的侮辱。这艘宏伟的船只是茹卡雅名下财产,前朝皇后不断抱怨,抨击此事对她财务造成了偌大损失。米道尔敦的行径,也让霍金斯过去的外交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茉荷茹妮莎接着说,“先别太早对米道尔敦的行径下断言,毕竟他是先遭挑衅的一方,他的财产先被莫克拉汗洗劫一空。”
  “应该称他为约翰,茉荷茹妮莎。”这是季亚斯·贝格首度发言,刚才他一直安静地端详着女儿的言行举止,对她的知识大为赏识。
  她转向父亲说道,“我知道,爸爸。莫克拉汗在改信天主教之后,已经帮自己取了约翰这个圣名。他对米道尔敦的作为,就是受到葡萄牙人的影响,因为他们不希望英国人来瓜分利益。”
  “问题的症结何在?”季亚斯问,阿布尔和库伦有意发表意见,季亚斯则举起手要他们保持沉默。
  “如果英国人的海权真那么厉害,海军真的如此强悍,那我们为何不利用他们,让他们取代葡萄牙来保护印度船只,或者让这些外国人彼此较劲,争取利润。倘若没有人出面挑战葡萄牙的话,他们将来会越来越自大傲慢。” 茉荷茹妮莎分析着,但随即又摇摇头说,“但是米道尔敦在海上的行为,掠夺印度船只的行径,让双方的关系无法朝正面发展。这种展示海上威力的行径能够证明什么?他攻击的不过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商船罢了。”
  “但是他这么做毕竟事出有因,正如陛下您刚才所说,”库伦指出,“至少我们知道应该合理地怀疑莫克拉汗的动机和效忠对象。我觉得不妨让英国人自行决定要不要重回印度经商。我们则一律欢迎。”
  这行人的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直到蜡烛一直烧到银烛台的底部。他们的谈话重点多半聚焦在外国人身上。没有触及后宫事务、库伦王位继承,或季亚斯和阿布尔在权力洗牌的分配下,究竟想要什么。与会的每个人其实都别有所求,就连季亚斯也不例外。他不会因为女儿的权力而心满意足,他要的是权力带来的财富。这是他的一大弱点,茉荷茹妮莎非常清楚。现阶段只要他们能够一块私下共同讨论议题,确保谈话内容不会泄露出去就够了。
  新政权就此形成。
  而茉荷茹妮莎也开始进入历史,在专属于男人的世界里,逐步烙下自己的脚印。
  但她并不知道,将库伦王子拉进她新政权核心的决定,或许太过仓促。
  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人知道,就连茉荷茹妮莎自己也不知道,还会出现其他跟库伦一样有权继承帝国的人物。而且这个人更能赢得茉荷茹妮莎的支持,而且全心效忠于她。
  

玫瑰盛宴 第六章(1)
“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鲜少有如此幸福的婚姻……艾珠曼德·芭努将自己的身心和灵魂,全都献给了她的丈夫。但这桩婚姻的动机仍是源于政治联姻。它象征了茉荷茹妮莎、伊提默德乌德陶拉与阿萨夫汗为了凸显继承大统的结盟。”
  ……贝尼·普若萨德(Beni Prasad),
  《贾汗季史》(History of Jahangir)
  除了星期五之外,亚格拉城堡内的公众议事厅每天都会举行朝廷会议。贾汗季就是在这里接见朝廷官员,在这儿处理帝国内所有大小事务,聆听来自帝国四面八方的消息,宣读臣民的请愿书。每到傍晚时分,夕阳威力锐减逐渐西坠时,从亚格拉城西侧象门进入宫殿的贵族和平民,必须先通过警卫查哨,才能在前院中庭安顿马匹。步行走上铺有卵石的斜坡,进入公众议事厅,脚下踏着铺着顶级丝质波斯地毯的大理石地板,头上顶着贴有金箔、由四十根大理石柱支撑着的砂岩天花板。他们将在四方形大理石大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根据上朝的礼仪,在进入大殿前脱掉脚下的鞋子。
  公众议事厅的建筑三面开放,第四面高墙则紧邻皇宫。贾汗季就坐在中央高耸的大理石宝座上,座椅以四根黄金柱子支撑,上头镶有绿宝石的金色顶篷。宝座的两端则连接嵌进墙里的后宫露台。从大殿上看去,只能看到镂刻在大理石壁上的多孔帘幕。
  茉荷茹妮莎在贾汗季上朝之前,就先来到宝座后方的后宫女眷区。她的位置在最前面,紧靠着镂空的大理石壁帘。近到只要她的手一伸出帘子,就能碰到贾汗季的后背。她倾身向前,看着公众议事厅里的王公贵族,但是他们看不见她的身影。在贾汗季宝座的正下方,有两名七岁的皇室童仆,手持苍蝇掸子,站在木雕巨象背上,为帝王驱赶身旁的蚊虫。在他们旁边的则是负责掌旗的随从。茉荷茹妮莎默默地清点人数……负责掌管帝国军旗的侍从,手中握着上头画有紧握挂链金球的金色双手;皇家旗帜的记号,则是犛牛尾巴的图像;象征皇帝的旗帜,则绣有一头坐在旭日前方的猛虎。另外还有许多不同图案的旗帜。
  皇亲国戚就聚集在附近,包括马哈巴特汗、雪瑞夫,还有其他隶属于帝国的王公首领及外国使节。季亚斯·贝格及阿布尔·哈山也站在那里,就在库伦王子之下、马哈巴特和雪瑞夫之上的位置。他们的位置是在贾汗季和茉荷茹妮莎大婚之日颁布下来的,是皇室尊贵崇高的第一阶层。在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之间,以一道及臀高的银围栏隔开,围栏之后是第二阶层的人,包括商人、生意人,第三阶层的平民则以涂上红漆的木制围栏隔开,平民之后是皇家大象,他们的象夫坐在大象颈背上,等待着集合令。
  在外庭飘扬的金色布幔,为那些不够分量进议事厅、甚至不够格站在皇家象群前的人们遮蔽日晒,然而无论是下雨或是顶着无情的烈日,每天总是有上千人前来一睹贾汗季的风采。
  后宫露台也同样纷乱,所有的女眷在午睡或学习空当,都会前来参加。以往茉荷茹妮莎总是和茹卡雅一起出席,她们照着后宫隐而不宣的阶级,坐在最后头,前面的女人挡住他们的视线,议事厅传来的话语断断续续飘进她们耳里。当然,佳噶葛西妮皇后坐在最前面,现在她仍不动如山。
  茉荷茹妮莎转向她,尽管她觉得自己应该坐在首席,但佳噶葛西妮坐在皇帝的右手边,茉荷茹妮莎则在左手边。皇后并没有转头看茉荷茹妮莎,她的背脊挺得僵直,但茉荷茹妮莎知道她不用把眼光移开议事厅,就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她到底在盘算些什么?她知道库伦的背叛吗?

玫瑰盛宴 第六章(2)
茉荷茹妮莎尤其想知道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她就这样以妻子或母亲之姿把库伦王子带走,茉荷茹妮莎却什么都不是。她自顾自地笑了起来,就让皇后随心所欲去见马哈巴特汗吧,让她对他倾吐,甚至握着他那早该抽离的、惊恐的手。如果茉荷茹妮莎告诉皇上任何一件事都会毁了这两人,不过她目前不想这么做,时候未到,但是迟些……如果她有求于皇后,或只是想毁了她。
  就茉荷茹妮莎所知,他们每次会面都在讨论她,她的仆人会转述他们的对话,不过只有他们听到的部分,何西亚会向她通报,从皇后的太监谢斯塔那儿听到的会面消息。难道她不知道,她的屋檐下住着一个恶魔?难道她不知道,她在法提普尔·西克里听到的,正是谢斯塔的脚步声?
  鼓声宣告贾汗季驾临,露台上的女眷全都站了起来,所有的人,包括庭院里的贵族、战象、后宫的女人全都鞠躬致意,等他们抬起头,贾汗季已经坐在锦缎王座上。贵族们不得坐下,在皇上面前所有人不得屈膝,光是站着也有站立的礼仪,必须双手交叠,右手手指包覆着左手手肘,左手手指则包覆着右手肘,他们垂下颈子,专注地站着,向皇上表示屈从。没有人说话。
  在公众议事厅的上千个人,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只有在贾汗季要他们说话时,他们才能作声,在贾汗季离开之前也不得离席,否则不但会丧失在议事厅的席位,更会在日落时人头落地。
  这些铁律造就了贾汗季在帝国内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就代表了帝国,这是毋庸置疑的。贾汗季向礼官托萨克颔首,他鞠躬并打开卷轴,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昨天的命令已经达成,之后才会宣读来自帝国四面八方的消息。
  “陛下,在拉合尔生出了一只三嘴鸡,一张在中间,其余两张在两旁。”托萨克说。
  贾汗季倾身向前,“在哪里?传令把它带上来,让大家看看这新鲜的玩意。”
  “它没活过两天呢,陛下。不过鸡的主人试着让这对公鸡和母鸡再度*,也许能再生出这种鸡呢。”
  “三张嘴的鸡,”贾汗季说,“还真是前所未闻呢,是吧!”
  所有的贵族都点头同意,但是贾汗季下意识地转向左边,对着茉荷茹妮莎说话,仿佛这班朝臣都不在眼前。茉荷茹妮莎对贾汗季如此惊讶的反应笑了出来,她曾问他这些琐事有何重要,值得在公众议事厅上提及,不是只有国家大事才值得在此讨论吗?贾汗季则说,没有什么小事,他关心帝国的大小事,从帝国边陲来的消息,或者地方上的消息,都必须在早朝中宣读,因为对贵族和地方官来说,他们太容易就以自己的判断,轻视地方上的小事,只以亚格拉为尊。这样对贾汗季来说也容易,不过他不只是亚格拉的皇帝,而是帝国里每一个村庄、城镇、部落的皇帝。这让茉荷茹妮莎想起茹卡雅总是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知识才能带来力量。
  之后又陆陆续续宣读了其他奇闻轶事,贾汗季一一评论,并对其中一些事项下达指令。接着是宣读请愿,有人得以增加骑兵团人数,有人因勇气获得赏识,有人则被公开夺取土地和头衔。有些贵族会前来祈求贾汗季首肯,让他们的女儿成婚,因为他们找到联姻对象,并且做了决定,但需要皇帝祝福这桩婚姻。
  在这些事情上,贾汗季会更频繁地询问茉荷茹妮莎,有一次他更直呼她的名讳,“努尔·贾汗·比干,你觉得这事如何?” 。。

玫瑰盛宴 第六章(3)
她不发一语,整个朝廷气氛紧绷,甚至听得见一声叹息,但她的沉默已经足够,贾汗季对请愿人说,“钦盖兹汗阁下,你的女儿还太年轻,也许你应该再多等几年。”
  钦盖兹汗鞠躬退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原本希望能够借此和朝中另一位大官结盟。这名大官不但有比他强大的骑兵团,同时也是马哈巴特汗的盟友,基于这些理由,茉荷茹妮莎不允许这桩婚事,越少人领马哈巴特的情越好。这些请愿早在前一晚就已经送到后宫让她过目,她会和茹卡雅及何西亚讨论这些请愿的动机以及背后的好处,她没有用纸笔记下任何决定,一切全凭记忆,因为她不想留下任何自己费劲心机的证据。
  上朝结束后,先是皇家象群集合,贾汗季一一问了它们名字、生日、一天吃多少甘蔗等等问题,接着是马,还有骆驼。茉荷茹妮莎并没有观看仪式,反倒是两个参与上朝的耶稣会神父引起了她的注意。他们自称是萨维尔及平赫罗神父,他们不像其他贵族佩带匕首或短剑作为装饰,他们在朝廷上是新奇的焦点,至少在他们第一次参与上朝时。即使是在这样的大热天,他们也披着黑色长袍,头发和脸颊修整得光滑整洁,头戴黑色圆帽,在一班身着丝缎和宝石的朝臣当中,他们就像混在珍珠里的黑色石子。
  这两名神父前来要求更高的月津贴,他们只带了一只小的山羊皮手套,作为献给贾汗季的礼物,上面没有任何刺绣或珠宝装饰。
  茉荷茹妮莎看贾汗季听着这两人请愿时,颈子渐渐变得通红,不过他用意志力压抑着自己的愤怒。他们没有行致意礼,宣称是因为宗教上不允许,而他们的态度和这个请求本身一样,非常傲慢无礼。今天他们会上朝,贾汗季和茉荷茹妮莎早已知悉,而且早已决定会实现他们的要求。朝中所有人都知道,印度船只在*海遭到米道尔敦摧毁的消息,现在只剩下葡萄牙人留守,保护印度船免受海盗劫掠。因此贾汗季调高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