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躺着个黑胖子,可能是赵保原。”聂凤智的精神陡然一振,紧随着他们出了城门。
结果,一出城门,就看见得不远处并排躺着一具具尸体,靠近些一看,其中一具尸体胖得像肥猪似的,龇牙咧嘴,露出一排金牙,果然是赵保原。
因为聂凤智曾在高密军事调解处执行小组会议桌旁见过他一面。他当时佩戴着国民党授予的“少将”军衔,有恃无恐,神气活现。这次这家伙终于完蛋,结束了“他的罪恶的一生”。
“赵保原打死了!”
“好啊,这狗养的打死了!!”
兴奋的激流马上传遍了整个参战部队。师部门前打谷场上,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华东军区宣传部长张家洛高兴对聂凤智师长、刘浩天政委、肖镜海参谋长说:
“到底死在八路军手里,老对手今天算断了交情啦!”
张部长的话引起了阵阵震耳欲聋的欢笑声。
随后,胶东军区乘胜追击,打下高密、即墨,三战歼敌9000多名。这次战役,正当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大规模内战之际,胶东军区“抢”在国民党军向山东发动全面攻势的前夕,痛快淋漓地收拾掉了赵保原。
两次打汉奸,铲除了长期盘踞在胶东内地的心腹大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打朱阳
1945年11月,国民党第8军在美国舰队支持下,从青岛登陆,迅即沿胶济路西进。
这时,胶东军区部队都已前去东北,胶东军区留下的最高指挥员是许世友司令和林浩政委,直接带兵打仗的唯有聂凤智等数人,胶东留下的主力5师刚组建,仅1个建制团——13团,只有1000多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打头阵的国民党第8军,美式武器装备,来势汹汹,不可一世。
刚刚见晴的胶东半岛上空,—时又满天阴霾。
敌第8军出青岛,沿胶济铁路西进到安邱县朱阳,企图和占领潍坊的杂牌部队会师,以打通胶济铁路,占领整个山东。在胶东军区的统一指挥下,聂凤智师长审时度势,毅然大胆地向立足未稳的朱阳之敌发起进攻。据白天的侦察,村中驻有1个团。13团1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敌前沿阵地,开始向村内纵深冲杀。敌人从惊异中猛醒过来,迅速发起猛烈反击。空中不断升起照明弹,减弱了13团善于夜战的优势。一串串曳光弹,“嗖嗖”地从战士身边穿过。在激战中,敌人使用火焰喷射器造成火墙,冲在前面的战士一批一批倒下,后面的继续冲上去,战斗打成僵局。凌晨3点,13团团长夏侯苏民把政治处副主任丁锐从1营火线上叫到设在村头的团指挥所去。
“情况怎么样?”夏侯直截了当地问,
“火力太猛,敌人不像是1个团,打不动!”丁锐说。
“据俘虏讲,在周围驻的是1个师。这样打下去,天亮了,我们要撤也撤不走。”
丁锐同意夏候团长的这个看法。形势是严峻的,必须当机立断。夏见丁锐同意自己的分析,便说:“老丁,你打电话报告聂师长,请求准许立即撤出战斗!”
“我是政治处副主任,政工干部,怎么可代表指挥员提这种要求?”丁锐说。
“只有你这政治处主任,从客观上提出建议更合适。尤其还有你同聂师长共同战斗了几年的亲密关系。”
他没等丁锐表示同意,就把电话摇到师指挥所。夏侯团长出报告了战斗进展情况,丁锐提出撤离战斗。聂凤智听果断地命令:“3点钟开始撤出战斗。”
丁锐与夏侯团长这才如释重负,随即组织部队后撤。天明了,丁锐站在一个坟丘上回望还冒着硝烟的朱阳,村内村外,洒满了战士的鲜血。夏侯团长离开厮杀后的战场时,两名战士抬着一位烈士的遗体,匆匆从他们身边走过。
战后,聂师长对丁锐解释说:“我命令13团打朱阳,是出于对我亲身带过的部队的信任,也包括13团对我的信任。接受你的意见,决定撤出战斗,也是出于对13团战斗作风的了解和信任。13团是从不说‘熊话’的。13团同我休戚相关,指战员们信任我,并能把我的决心变为他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行动!”朱阳一战,从局部看,显示了聂凤智打仗的灵活性;这一撤兵,从全局看,为后来的争夺胶济铁路之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嚣张狂妄的第8军以沉重打击,使它不敢轻举妄动,为许世友争取了时间,迅速组建起了数个师旅,稳住了胶济铁路中段战局。
半年后,丁锐与聂凤智重逢在胶济线。聂凤智幽默而不无自豪地告诉他一段趣事:
“我作为共产党方面的驻军代表,被邀请参加了胶济路上的调停谈判。美国人不算。就参加的中国人里,我的个子最矮,但我的胸脯却挺的最高。没料到冤家路窄——第8军军长李弥,竟主动过来同我握手,并说:‘聂将军,朱阳一战,令我佩服!我万万没想到,你竟敢用少于我几倍的兵力,攻打我1个师。我是把5平方公里防区内的全部炮火联成网,随时可对防区内任何地段进行火力支持。我还有1个大口径远射程榴弹炮团,能进行火力追击数十里!你撤出战斗后,没考虑我会追击吗?’”
“我的兵力是1个师。”聂凤智礼貌而表示高他一筹的说,“我们都是军人,战争本身就意味着冒险。阁下既长驱直入,大军压境,我怎能不应战!我知道你炮火密集,但咱们短兵相接。你的炮火无法发挥威力,打我,也打着你自己!将军可能得知,我撤退得很自如。我料定贵军初来乍到,受到如此突然的袭击,你还不可能弄清情况,我算定你不会轻率追击的!”
他这一席话让李弥感受到了一员杰出战将的胆识和智慧。
时过仅仅3年,已经升任兵团司令的李弥同聂凤智的9纵部队又出现在淮海战场上,结果,在这场大战中,李弥只落得孤身漏网而逃,流落异国他乡。
而聂将军所部,却大展军人的风采,与兄弟部队一起,赢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
。 想看书来
11。5师师长
随着抗战烽火的熄灭,饱经战争灾难的胶东人民渴望恢复生产,振兴家园。然而蒋介石却要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国的支持下,国军气焰嚣张,蜂拥压来。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大部分奉命跨海北上东北。在胶济铁路中段,仅留下包括13团在内的4个主力营。聂凤智原本也是受命去东北,鉴于胶东情况危急,被许世友强行“留”了下来,他又一次于危难之中受命扩建部队,边打边建,以原第5师师部为基础,以13团和14团1营为基干,扩建组成新的第5师,聂凤智任师长。
(1)
聂凤智打仗胆子十分大。
俗话说,“大炮不能上刺刀”,意思是说炮兵只能配置在一线步兵的后方,在远距离上以火力支持和掩护步兵作战。但胆大包天的聂凤智却敢于让大炮“上刺刀”。
在5师创建初期,武器装备大多被带上去了东北,自己的武器相当简陋,炮兵很少,打敌工事、碉堡,主要靠炸药包,也就是说派人抱着炸药包去“炸”。1946年胶(县)高(密)即(墨)战役中,战士们终于缴获了敌人7门山炮。刚缴获了敌人的山炮后,战士非常高兴,可是会操作的人很少,射击技术低下,有的炮连瞄准镜也没有,只好用俘虏中的炮手来操炮,但又觉得不太稳妥,万一他使个心眼,打一炮“炸向”冲锋战士,后果就不堪设想。聂凤智只得派政治上可靠的战斗骨干改行学炮兵,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的射击技术一时往往难以提高。在一次战斗中,炮兵连发射数发炮弹都没命中目标,突击部队长时间受阻。聂凤智急了,果断喊道:
“叫人把炮抬上一线阵地,用炮筒直接瞄准目标打!”
一射击,这一招还真管用,一炮打掉一个碉堡。而用这种直接瞄准、抵近射击的方法,既射得准,打得狠,又节省炮弹,指战员高兴地说:
“咱们的大炮上了刺刀!”
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炮兵总是靠前配置,用“抵近射击”的方法,轰敌工事,炸碉堡,而且愈打愈顺手。但这种抵近射击的方法,也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遭到敌兵的火力杀伤,甚至敌兵一个反冲锋就可以来“缴炮”,但是,聂凤智为了战斗的胜利,却有着这样的大智大勇。
(2)
聂凤智为人正直坦诚,深得部下的敬重和爱戴。在任胶东军区5师师长时,一些下属闲来无事,总喜欢聚集在他身边,无边无际的“神聊”。—次打塔耳埠的仗打得不理想,个别连队伤亡大一点,战士们围在他身边,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一个参战的干部埋怨道:
“黄瓜打驴。驴没打痛,黄瓜丢了一半。”
聂师长马上接过话茬!说道:“出手要狠,落子要准。你手上拿的不是拨火棍,更不是冲锋枪,只不过是根黄瓜,戳它的眼睛还行,能把它戳瞎,打它的屁股准断,关键的关键是要打要害!”
这句话说得那个干部笑了,不好意思地说:“看样子要打好仗是得好好学点战术,要不,弄得不好还会挨打。黄瓜打断了事小,被驴踢一脚就不值得了。”
“好啊,脑门子开窍了。”聂师长朝战士们边挤眼睛边说,“我们以后等着瞧他的战术吧!”
笑声在我们中间炸开了。聂师长拍了拍那个干部的肩膀对大家说:“打仗嘛,有勇还得有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学习,我也一样。
(3)
在5师时,有个理发员“迷糊”,因为他老打瞌睡因此得了这么个绰号。一天,他被师长叫去。师长对他说:“迷糊,今天天气挺好的,给我理个发吧!”
迷糊说:“行!”
于是,赶忙回去把理发工具拿来,警卫员搬来一张板凳放在院子中间。师长坐上去,又叮咛了迷糊一句:“迷糊,刀下留情啊!可别睡着了。”
迷糊笑笑说:“哪会。”说着,把剃头刀在档布上蹭了几下,就剃了起来。刀剃一下,师长把脸紧缩一下。迷糊问:
“痛不痛?”
“不痛,剃吧!”师长说。
过了一会儿,师长觉得不对劲,怎么刀不挨头皮了?他抬头一看,理发员又迷糊过去了!刀还在空中一上一下地动着。他悄悄地从板凳上挪出身子来,向身边的人作了个鬼脸摆摆手:你们不要作声!便走开了。
过了会,警卫员拍了迷糊一下说:
“迷糊,首长哪去了?”
迷糊睁眼一看:师长没了!他慌慌张张地喊道:
“师长,你在哪?”
这时,师长顶着“阴阳头”站在门口说;“我在这!”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
12。激战孟良崮指挥的繁与简
聂凤智指挥作战,语言简单时,就惜字如金,要细时,却又细得烦之烦,简直就是啰嗦。
他的老部下73团团长兼政委孙同盛在孟良崮一战中就深有体会。
1947年1月,胶东军区5师、6师组建华东野战军9纵,许世友为司令员,聂凤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牌13团成为25师73团,孙同盛为73团团长兼政委。5月,9纵参加围歼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
25师73团是纵队先头部队,在途经纵队指挥所时,副司令员聂凤智给他下达作战任务,他说:“围歼74师,按指定的路线前进。遇到敌人就打,风雨无阻。”
简单明确,没一个多余的字。
就“带”着这么“几个字”,晚7时许,孙同盛就率部继续开进。14日凌晨,在马牧池地区与敌58旅警戒部队遭遇,他遵照此命令,将其击溃,接着强渡汶河,攻占牧虎山、330高地,并乘胜占领大老峪西山、黄石山。一路上,他可以说是完全按照聂凤智的命令,“一字不漏”地执行。直到下午4时,他接到师部“部队立即出发”的命令,“立即”命令部队:“带上饭和水,边走边吃。”
结果,73团边组织,边动员,于夜12时许,到达指定位置唐家峪子、胡家沟地区。15日拂晓,师部骑兵送来命令:“敌整编74师已被我华野包围在孟良崮地区,你团任务立即向孟良崮地区开进!”在到达孟良崮后,73团在540高地、600高地遇敌,天黑后,他下令向东西两个高地发起攻击,战斗相当激烈。每争夺一个工事都要付出较大伤亡,攻占后,敌立即实施反冲击。经过一夜激战,未能攻占东、西两个高地,部队伤亡较大。16日晨5时,孙团长接师电话指示:“华野命令,敌人准备逃窜,我军立即全线出击!你团任务,仍然是向540、600高地攻击!”天刚拂晓,部队再次发起更加猛烈的冲击,一举攻占东、西540高地。但攻击600高地进展迟缓!这时,聂副司令的电话来了,问孙团长:
“瞎子,前面情况怎样了?”
近视眼孙同盛报告:“一路上完全按照你的命令,遇到敌人就打,现在打600高地进展迟缓!”
聂凤智一听,说:“74师被围在600高地上。陈毅司令员命令,这一地区的所有部队都要向600高地攻击,谁攻上600高地,谁就是战斗英雄!”
接着,他又说:“26师已攻占雕窝峰,你们打下540高地很重要,砍断了张灵甫一只臂膀,为攻击600高地,围歼74师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有伤亡,敌人比我们伤亡更大,坚持最后5分钟就是胜利!要边打边组织,多采用单兵投弹、小组突击的战法。你们的炮兵、重机枪没有跟上来,可利用缴获敌人的山炮、重机枪,从俘虏中寻找炮手、射手打敌人,掩护部队攻击。要很快把部队整顿好。立即向600高地发起攻击!”
“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孙同盛高声回答。
他遵照聂副司令的指示,调整了组织,立即向600高地发起攻击。部队打得很艰苦,一个一个工事的争夺,进展仍迟缓。于是,他把从俘虏中找出来的几名炮手组织起来,又搜集了数十发炮弹,搬来缴获敌人的两门美式山炮,对准600高地猛轰。大炮一轰,果然震慑力很大,每打两炮,敌人就从工事里跑出一批来投降,最后打得敌兵连摇三次白旗要求投降。”
这样,73团进展顺利,很快就攻上崮顶。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都从南、西南方向攻上600高地,胜利的旗帜终于插到了崮顶。
战后,孙同盛说:“聂司令他简单时,你得竖起耳朵听,他啰嗦时,你也得竖起耳朵听,因为这就是‘点子’,教你克敌制胜的方法。”
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顿挫蒋军重点进攻山东锋芒的一次重要战役。1988年山东人民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41周年,聂凤智应邀为孟良崮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碑文《满江红》:
抗战八年,人民胜,江山骄傲。蒋伪座,金陵旧梦,剑光出鞘。三大金刚压鲁境,华野劲旅迎枭盗。
见英雄,骤马引吭歌,待捷报。角声起,山岳摇,硝烟滚。敌声号,铁军真是铁,敢擒狼豹。死于非命张灵甫,祭我烈士九泉笑。忽阵雨,为我洗征尘,舞凯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3。打周村:险中奇胜(1)
1948年春,寒冬即将过去,华野9纵在聂凤智司令员率领下,投入胶济路西段作战,从内线转入外线作战。3月1日,9纵奉命从掖县向周村开进,攻取周村。
(1)
周村位于胶济路济南、潍县之间的中心点上。敌整编第32师师部驻守周村,下辖141旅、新36旅、交警第1总队、淄博警备旅以及地方保安队等,总兵力4万余人,布防在张店、博山、朗水、齐东地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