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猛将-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周村位于胶济路济南、潍县之间的中心点上。敌整编第32师师部驻守周村,下辖141旅、新36旅、交警第1总队、淄博警备旅以及地方保安队等,总兵力4万余人,布防在张店、博山、朗水、齐东地域内,防守比较严密。能否攻取周村,是胶济路西段战役核心所在。
  山东兵团召开作战会议,研究胶济路西段战役作战方案。在会上,围绕是扫清外围再攻周村,还是避开外围直取周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开始时,提出过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9纵先打长山,7纵打张店,然后视情况发展,再取周村。第二个方案是9纵先打张店,后打长山,7纵打淄博。在扫清外围之敌的基础上,两个纵队夹攻周村。但是,9纵司令员聂凤智却提出说:“我有个第三方案。我们采用‘挖心战术’,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如何钻到敌人肚子去打呀?”众人问。
  “7纵打张店,9纵打周村,砸烂他们的指挥部,然后扩大战果。”
  聂凤智的战术是先打敌人最强的指挥部。这是个大胆又出奇的想法。
  经过缜密分析敌情,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反复权衡利弊,最后说:
  “采纳聂凤智提出的方案,我们采取远道奔袭,以挖心战术攻取周村。”
  最后,会议确定7纵打张店、9纵以中心突破的战法攻取周村,于3月11日同时发起攻击。
  聂凤智的这一战法,后来被27军将士称为“黑虎掏心”,许世友在全山东兵团里也进行过“推广”,并且他还说:“打仗就要聂凤智那样不怕死,像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打,捣鼓捣鼓!”
  (2)
  谁知9纵在向周村开进途中,前去“黑虎掏心”时,情况却突变。老天爷突然像塌了似的,下起了倾盆大雨,结果,道路被水淹没,大路小路遍地泥泞。战士们冒雨拼命奔跑,在泥浆路上跑得浑身都是泥巴,弹药、被装也全部浸湿,雨越下越大,部队前进也就越来越艰难,大炮、机枪驮得难走外,身上湿巴巴的衣服被夜风吹,冻得浑身发抖,鞋子也被泥巴粘掉了,因此,部队一夜仅走几华里,结果,没能按时赶到作战地域。
  11日拂晓,友邻7纵已经按时打响,很快攻占张店。周村守敌发觉许世友的战役企图,为逃避被歼命运,驻长山、桓台、邹平、齐东的敌兵“火速”向周村收缩,一日之内,周村之人总兵力由原来的3000人,“猛增”到万人,村里就连茅厕都住进了兵。
  敌情的这一重大变化,立即给9纵出了难题:打,还是不打?!情况十分严峻,而战机稍纵即逝,可打还是不打,9纵司令部一时难下决心,聂凤智考虑之后,最后还是决心说:“打。”
  “打,风险很大,万的敌兵不是个小数目呀!”有人提出说。
  “胶济西段作战,周村是关键。如果拖延,就会使周村之敌赢得时间,调整部署,加固工事。加之济南,潍县之敌来援,会造成全局被动。”善出奇兵的聂凤智说,“这场大雨不能认为是坏事,要看到它的有利之处。一,敌人不会想到我们在雨夜攻击,我易出奇制胜。二,周村敌人虽然增加,但敌匆忙收缩,交接混乱,部署不周,恰好我可乘乱攻击,打它个立足未稳。三,张店之敌被歼,周村之敌受到震慑,坚守决心更加动摇。而且我纵攻击时,已无旁顾之忧,我们连夜突然发动攻击,仍操主动。因此,我认为周村要打不能停。”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打周村:险中奇胜(2)
为慎重起见,司令部打算把这个决心报告兵团首长批准后再行决定。可是,电台被雨淋湿,无法沟通与兵团的联络。
  “战机难求,稍纵即逝,”聂凤智当机立断地说,“我作为军事指挥员,由我下决心,错了我负责。”
  于是,按照战前部署,25师73、75团由东北方向攻击,27师由东南方向攻击,26师76、77团攻取周村西郊永安镇,华东军区特务团、渤海16团,9纵74、78团,桓台县大队等部阻击打援。
  为了抓住战机,加快攻击速度,聂凤智又要求各部在攻取周村时要多点强攻,多路突破。聂凤智的这一决心是非常果决的,也是极其大胆的,体现出一员杰出战将与众不同的品质。但是,敌情变化已经是不需通告的事情,为了防止指挥员犹豫不决,他还交代作战科:“重下一次作战命令。”
  战后,他的一些手下说:“嗨,这一仗本来是信心百倍,结果被大雨淋掉了一半。但聂司令作战命令一‘逼’,大家还有什么犹豫?!信心又来了,聂司令要打,还有个错?个个豁出去打了!”
  (3)
  在聂司令员的正确指挥下,12日拂晓前,9纵向周村发起猛烈攻击。攻城各部,打得十分顺手,全纵共选择10个攻击点,短时间内,先后成功地突破7个。周村守将周庆祥怎么也想不到,9纵这么快就打到他的头上。9纵发起攻击时,他正在忙于召开紧急作战会议,研究固守计划,重新部署防务,安排交接,他恶狠狠地说:“要严督各部抢修加固工事。”
  谁知会未开完,城外枪炮声四起。顷刻之间,周庆祥的所谓“固守计划”也即刻化为泡影。他的那些手下惊恐万状,乱成一团,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前沿阵地一破,9纵各部在纵深战斗中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迅猛穿插,很快把守敌分割成了6大块,然后,6大块逐一被聚歼。
  经过10个多小时战斗,周村守敌万余人被歼。仅周庆祥带几名亲信,化装后从城墙下钻水洞潜逃了,他乘坐的美式吉普车,也被9纵缴获,战士们没人开得动,先是推着,最后是喊着号子把它“扛”到了司令员前面。
  聂凤智哈哈大笑:“我收下啦!”
  聂凤智这一战险中出奇兵,打了个大胜仗。战后,许世友是高兴得不得了,但对爱将聂凤智,他却爱而不宠,不表扬本人,只对“9纵的缴获”予以很高评价,可是说着说着,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周村一仗使战役全局都活起来了。”
  由于周村一仗出奇制胜,整个胶济路西段战役,只用了12天,歼敌18万余人。兵团首长称赞这次战役“时间短,伤亡少,俘获大。”周村一仗,使山东兵团在1948年来了个“开门红”。然而,战士们纷纷说:“这头功还是当归于聂司令员的决心下得好。”
  后来,兵团政委谭震林总结说:“聂凤智在周村战役中有四大功,一是挖心战术巧,有黑虎掏心、擒龙擒首之效;二是在敌情变化、情势严峻的情况下,敢于抓住战机,果断自行决策;三是在具体战法上采取多点强攻,多路突破的战术;四是重下一次作战命令,肯定了破敌决心。”
  聂凤智听到后,说:“嘻嘻,老首长,我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1)
1948年,许世友在胶济路西段作战的胜利,使整个山东战场之敌为之震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被迫进一步收缩兵力,加强要点的防守。正当他手忙脚乱之际,4月初,9纵遵照兵团指示挥师东进,直指潍县。
  潍县地处胶济路腹心,东连青岛,西接济南,是扼胶东、渤海、鲁中三大区的咽喉要地。许世友打潍县,意在山东省会——济南城。
  打潍县由9纵,渤纵、鲁中部队和13纵一部主攻,7纵和2纵大部担任钳制和打援任务。
  (1)
  潍县因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凡是驻守潍县的都很注意“城防工事建设”,日本人在的时候,日本人建,日本人走了后,伪军建,伪军被收编后,蒋军建,前后十多年,潍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城防工事在全山东都数一数二的,号称“鲁中堡垒”。
  这个“鲁中堡垒”可不是吹牛的,以西城为核心,全城三道半永久性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在外围,什么“子母堡式”的独立据点,除了碉堡、地堡外,全是地雷、陷阱、鹿砦、铁丝网,一踏上或炸或陷或刺;第二道防线在四关。各有高3米、厚4米的土城寨,设有3个布雷区,埋设地雷1000多个,密密麻麻,全是一触就炸的“铁西瓜”;第三道防线在东西两城,东城墙高3丈,西城墙还高出东城一丈五。因此,要跨过这3道防线,“打”进潍县城,还真得有点“天兵天将”的本事。
  别说潍县城有这3道钢铁防线,就是没这几道防线,当地老乡说:在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被哪支队伍凭武力打开过。潍县城的守将是蒋军第96军军长兼45师师长陈金城,他“统帅”正规军加上地方部队(全是附近城乡的保安团、自卫队、还乡团、土匪等),总兵力达万多人,并且兵强马壮。因此,陈金城说:“潍县城固若金汤,是攻不破的金城。”
  这并不是“国民党的牛皮”。
  潍县城有东西两城,白浪河从城间穿过,是有名的“双城”。许世友召开兵团作战会议,讨论攻城策略。他说:“攻打这样—座设防坚固的重要城市,在山东部队攻坚史上还是第一次。不仅考验部队,更考验指挥员。在这艰巨攻城任务面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难的要数选择主攻方向。”
  谭震林政委也说:“选择主攻方向,是关系战局的大事,必须认真解决好。”
  面对“双城”,又像当初打周村一样,众人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先打东城,有的主张先打西城,有的甚至提出东、西两城一锅端。最后,兵团领导根据东城城墙低,防守兵力弱,西城城墙高,守备兵力强的实际情况,考虑先拿东城开刀。
  在这次会议上,聂凤智没有作声,做了“哑巴”。
  会后,为了解决主攻方向,聂凤智亲率9纵各师干部,反复实地侦察,多方了解情况,摸清地形敌情,经过分析研究后,他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先打西城比先打东城为佳。
  他认为从城防工事和守备力量看,确实西城强、东城弱,避强击弱,完全符合毛主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可是,在潍县特定情况下,要确定“双城”孰强孰弱,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东、西两城相距很近,最远处不过一二百米,中间一条白浪河川流而过,河上5座大桥沟通东西两城,照一般估计,东城是较易攻破。但西城比东城高出5米,敌指挥机关设在西城,先攻东城,首先会受到西城凶猛火力的钳制。即使拿下东城,仍要冒着西城居高临下的密集炮火,再攻西城。相反以硬对硬,先打西城,敲掉敌人的首脑机关。再依托西城,直取东城,顺理成章,稳操胜券。至于同时攻击两城,必然造成兵员火力分散,显然不足取。因此,他的结论是:先攻西城为上策。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2)
经过反复思考后,他提出了“击敌要害,先攻西城”的作战方案,并把先打西城的设想,向兵团首长作了汇报。
  他把这个方案的利弊讲得一清二楚,令人折服,当即得到许世友、谭震林首长的赞同,兵团批准了这一方案,决心先攻西城,打掉敌之首脑要害,而后再取东城。并根据这一决心,许世友又“补充了两点”:
  一是作战指导方针为“稳打稳扎”;
  二是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了9纵。
  许世友的这两条和聂凤智“击敌要害,先攻西城”的作战方案堪称“攻打潍县的最佳创意”。就在这个创意由设想渐渐转化为战斗的现实时,96军军长陈金城正坐在他位于西城指挥中心,向前来“检查”的王司令数着指头说:“西城城墙高,工事坚固。就像鄙人的名字一样,固若金汤。”
  王耀武怕陈金城“打哄”“蒙上”,小小的潍县里,他围着城防转了三天,最后的结论是:“潍县工事坚固,可保无虞。并且,###一贯运用‘避强击弱’的战法,不会先攻西城。”
  对于后一点,“陈将军”也表示完全赞同。
  谁知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没能预见到,偏偏在共产党的对手里有个人,要按照古代兵书上所说的“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的战法,凭借武力从西城将潍县城的大门打开。
  (2)
  潍县之敌防御纵深大,防御体系复杂。聂凤智根据“稳打稳扎”的作战方针,又确定了9纵作战的三项原则:
  一是先扫清外围和城关,再组织攻城。
  二是“任务专一”,扫关的部队专司扫关,攻城的部队专司攻城,轮流使用两个不同的建制部队,保持强大的突击力量。
  三是“人马均活动于地下”,在外围开展土工作业,大力挖掘堑壕和掩体,隐蔽接敌,楔入纵深。
  战役于4月2日发起,兄弟部队首先切断了昌(邑)、潍联系,包围并占领了飞机场。10日,扫清外围后,攻关部队打响。9纵26师,不怕艰苦,从五六里外开始掘壕,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结果,这里壕沟、地道不仅隐蔽接敌,而且完全绕过了那些地雷阵、陷阱阵、鹿砦阵、铁丝阵,就是那好几丈高的城墙也绕过了,过了危险地带,战士们就以“积极勇猛”的战斗作风,夺取了敌人防御阵地,15日完全占领北关;于是当晚这拨部队撤下,攻城部队接防,进入阵地。到达指定位置后,部队又展开近迫作业,挖掘交通壕、地道、地堡、防炮洞等,在地下开掘前进,直逼西城城下。正是攻城部队在悄悄地大挖地道,弯弓待发之时,因攻城战斗突然中止,陈金城却认为###伤亡惨重,无力攻城了,立即向上级报喜。王耀武则是“奖罚分明”,在济南立即召开庆祝大会,可“热烈庆祝潍县解围”的大会刚收场,23日晚上,却传来了###发起攻城的消息!
  当日17时,许世友—声令下,对西城的总攻开始了。9纵首先集中强大炮火轰击西城北垣。众炮齐鸣,潍城上下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北门城头高阁顷刻掀去半截。在火力的掩护下,79团2营、3营连续爆破,炸平了城壕,炸掉了—个又一个明堡和暗堡。24日零时21分,开始强爆城墙。经过多次爆破终于炸开了口子。1时30分,8连首先登上城墙,把红旗插上城头。随后,在8连西侧不到100米的地方,4连也打开—个口子,登上城头。敌人不甘失败,拼命反扑,两个连队在城上与敌展开了争夺突破口的激战。8连遇到猛烈火力封锁和反击,经过反复拼杀,伤亡较大。9连登城投入战斗,打退敌人,并占领了3号突出部,4连向敌猛攻,击退反扑,也占领了一下突出部,扩大了突破口。接着,5连登城。第一个突进城内,占领荷花塘小学,与敌展开激战。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3)
天亮前,敌人多次反扑都未得逞。敌在天亮后,必将倾其全力,组织大规模反扑。为了巩固既得阵地,扩大突破口,命令登城连队,整顿组织:整修工事,补充和搜集弹药,准备更激烈的战斗。不出所料,6时40分,陈金城调集了几营兵力。疯狂地反扑过来,还有飞机出动助战,从空中轰击。3营7、8、9连在###破口上,2营和特务连在西突破口上,英勇反击。团的主要领导分别指挥两个突破口战斗。战斗非常激烈,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跟敌人拼刺刀,拼镐头铁锹,砖头石头都是有用武器。潍县城头血战一场接着一场,战士们打的很顽强,但孤军奋战近10个小时,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登城部队伤亡较大,兄弟部队受阻于城下时刻,有的主张顽强打下去,有的主强撤下来重新组织进攻,甚至还有埋怨不该先打西城的。
  作为一员杰出的战将,聂凤智指挥高明,就在于他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说:“首攻西城是正确的,关键问题是巩固已得阵地和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