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学校午餐供应还包括各种风味的蔬菜色拉和水果色拉,烤土豆和土豆泥,煮甜玉米,饮料供应包括含脂肪2%的牛奶,巧克力牛奶和各式各样的新鲜果汁。
亚利桑那州小学午餐收费标准在2007年以前为每客一点七五美元,2007年后由于物价上涨的缘故改为一客两美元,一客午餐包括一个主食,也就是三明治之类,一客水果或者蔬菜沙拉,一个牛奶,一个果汁。从科学膳食,营养搭配的角度看,完全符合正在发育的青少年的身体要求。当然食量大的孩子可以多选一些食品,而食量小的孩子可以少选,学生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通常都没有数量的限制,上学孩子们基本也都被教育得具备普通社会道德常识,吃午餐的时候一般都排队就餐,吃多少拿多少,没有吃不了故意浪费的。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堆文字资料,里面有一张关于如何交纳午餐费用的指导,告知学生及家长一个网址,并针对学生们的特点,设立各种常见问题,除了予以文字解答,还指导学生及家长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食品公司提供给学校学生们的食品除了午餐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早餐,早餐价格为六十美分,花色品种十分丰富,但主要是美式早餐,除了传统早餐包括的烤面包片、燕麦片、唐纳子(一种环形面包食品)、煮鸡蛋、牛奶、果汁之外,每周还有两三天供应法式面包卷和杏仁卷以及小蛋糕。如果在外面早餐店吃这样一份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早餐,没有四到五美元是下不来的,而学校供应的早餐仅仅需要支付六十美分,真的是物有所值。
早餐的价格已经非常低廉了,学校午餐的价格如果按照食物品种和数量计算,每客两美元的午餐也是非常便宜的。我曾经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校园餐厅吃过一客午餐,那客午餐是在大学快餐店里买的,数量较小学午餐多一些,花色却不及,那样一份供应给成人的午餐,一客要四美元九毛美分,相比之下,比食品公司提供给中小学的午餐贵很多,因为大学餐厅是纯粹的营利机构,不比给中小学提供食品的食品公司,从事的是播薄利多消的微利服务。
虽然中小学的校园午餐每客仅仅两美元,但是两美元对那些收入低、孩子多、经济条件差的的家庭来说,孩子们的午餐费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对那些靠福利机构救济生活的家庭,那些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家庭,或者是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或者因贫困干脆无家可归的家庭来说,每天为每个孩子支付两美元的午餐费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交不起午餐费,孩子们是否要饿着肚子上学了呢?
当然不会!美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机构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早午餐费减免制度,学生们没钱交早无餐费不要紧,早午餐照样可以吃,绝对不会让孩子们饿着肚子上学的。
在学校发放给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里,有一份申请减免早午餐费用的表格,那是一份由学区专门负责福利事宜的主管人员签署的、关于申请减免早午餐规定的介绍,外加相关申请表格。
根据美国各个州政府*门的法律规定,任何常规月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家庭,无家可归的家庭,领取福利部门食品券(Food Stamp)和现金援助(Cash Assistance)的家庭,享受FDPIR(Food Distribution Program On ndian Reservation在印第安保护区内的食品分配计划)的印第安原住民家庭,享受福利机构提供给贫困妇女儿童的WIC(Woman Infant and Children母婴和儿童计划)的低收入家庭,以及大多数为福利机构收养抚育儿童的寄养家庭,其家庭内的每个学生都符合学校早午餐减免条件。
美国的教育机构学生早午餐费减免福利,不仅针对美国公民或者持有永久居留证(绿卡)者,对那些非法移民的孩子,在美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的孩子也一视同仁,换句话说,这个针对儿童吃饭的福利项目,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宗教信仰,更不受性别、身体状况的限制,是一个完全平等的保障儿童健康的福利计划。
套用中国*门的一句宣传口号“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来形容美国校园的早午餐减免制度,把这个保障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社会福利项目换成句宣传口号,就可以叫:再难不能饿着孩子!
美国的富裕人口多,贫困家庭也不少,但是在美国住这么久了,也曾经当过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家属,跟生活在社会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打成一片,但是还真没听说有多少上学的孩子饿着肚子上学的,校园早午餐减免制度让所有的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充份的食品保障。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和校园相关的文章,说的是美国纽约一个贫困社区的学校,纽约地区每到冬季,经常 会有暴风雪,每当暴风雪来临,道路堵塞,交通不便,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即便这种情况,这个地区的中小学也从未因此关闭过,学校不关,学生就必须去上学,否则,算缺勤,为此,有些学生家长向校方抱怨说,这种天气应该宣布关闭学校,让学生们在家自学,校方接到抱怨,只是一个劲儿地给家长们道歉,但是仍然不关闭学校,有些家长追问原因,校长的解释是:不关闭学校,是为了那些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孩子考虑,他们是享受免费早餐和午餐的孩子,假如学校关闭,对那些孩子们来说,意为着一整天都要饿肚子,学校只要开着,他们就能吃饱,就能保障他们每天的营养,因此,为照顾他们的利益,请求大家谅解,即使天气恶劣,学校也要照常开。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如果想为孩子申请免费午餐,家长必须根据资料要求填写申请费用减免表格,要求如实填写家庭内每个孩子的姓名,学校,年级,并填写在这个家庭内生活的其它成年被抚养人员,这些人员不包括祖父母、亲戚以及朋友,这点要求得很明确,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的法律概念里,所谓家庭成员,只包括配偶和孩子,祖父母并不被算在家庭经济负担人口内,因为有合法居住身份的祖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份领取养老金或者申请福利,当然就不应该交叉重复享受社会福利。
填写好表格,按照要求还要填写上家长的社会安全号码,并附加上每个月基本收入证明,比如工资单之类,要求是税前收入,其它所有相关收入,例如:养老金、退伍费、赡养费、额外收入以及从福利和儿童机构获得的收入,全部要如实填写。如果这个申请家庭已经获得批准享受政府福利机构提供的食品券、现金资助、WIC、FDPIR的福利,那么,按照要求要出示相关证明。
学校负责减免早午餐费用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申请人填写的社会安全号码,对申请人的实际收入进行核查,这就是为什么校方要求申请人在申请表格上填写社会安全号码的缘故。
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知道,长期在美国合法居住的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通过核对社会安全号码,可以获得所有与此人相关的个人资料,包括是否犯罪,是否有信用等,因此,在美国生活,社会安全号码就等于个人资料信息库,办理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它,租房买房,租车买车,办理信用卡交保险,上银行开办基金帐户,第一次去医院诊所看病,孩子上学,自己找工作,任何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事情,都可能用到,所以,这个号码不可随意泄露给他人,不可随意乱放,要妥善保管。
给孩子申请早午餐费用减免,这样的事情当然设及个人信用,同时也涉及个人收入,为了便于学校机构对申请家庭进行经济收入状况核查,要出示给校方。校方根据这个号码对申请人的银行帐号进行核对,以便决定是否给予申请人相关的福利待遇。
已经获得社会福利部门提供的食品券照顾、现金照顾、WIC、FDPIR等相关福利的家庭,在申请社会福利部门福利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已经过社会福利部门的核查,在联邦规定贫困线以下,因此,这样的家庭只需要出示领取社会福利的证据给学校,就可以了,对持有这类证明的家庭,校放一般不再进行核查,免得多此一举。对其它符合校园早午餐减免规定的家庭,校放将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收入资料并针对申请人的社会安全号码,对这个家庭的总收入状况进行核对,以防有人滥竽充数,冒领福利。
根据2007年联邦家庭收入贫困线规定,家庭成员一个人,年收入低于18;889美元的就属于低收入家庭,其家庭的学生就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早午餐减免福利。依此类推,家庭每增加一个成员,但收入增加不超过6;438美元的,这个家庭的孩子就享受学校早午餐减免福利。
当我先生还在ASU(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每年奖学金收入约两万五千美元左右,扣除了一年一万美元左右的州外学生学费和联邦税,我们的每月生活费也就一千美元多一点。刚开始我们两个人没有孩子,生活还算过得去,先生留学第二年,我们的大女儿出生,家里添了一口人,人均生活费下降,我们家就成了联邦贫困线下的家庭。
为了给女儿申请免费政府医疗,我们往社会福利部门跑了一趟,填写了几张表格,出示了收入证明和开销证明,社会福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又根据我先生的社会安全号码,查询了我们的其它资料,然后肯定地告诉我们,可以给我女儿办理免费医疗,同时还指出,根据我们的收入状况,我们符合社会福利部门母婴计划(WIC)的条件,自动进入这个计划,并进入福利部门的食品券计划,在此之后的两年里,我女儿一直领取福利部门提供的免费婴儿奶粉,而我们家则定期收到福利部门邮寄来的食品券,我们凭那些食品券在超级市场内购买规定食品,如米、面、油、豆类、果汁、鸡蛋和奶酪等。
记得那个时候我曾经和先生开玩笑说,假如有个上学的孩子,也一定会和其它留学生孩子一样,吃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
我先生读博士期间,我们一直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住在那种公寓里的人,除了学生,便是低收入者,因此,我们当时的左邻右居的孩子们,几乎都是享受学校早午餐减免福利的。
许多留学生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学校早午餐减免福利的受益者。
留学生家庭一般都是靠奖学金生活的,如果家里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拿奖学金,就算是全额奖学金,每年两万五千美元吧,交一万多学费以后,剩下的生活费每个月约一千美元,用这个钱要养活一个三口之家,或者一个四口之家也还是不容易的,往往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贫困线,因此,这个家庭里上学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学校的早午餐减免福利。
我的一个女朋友小茹家的情况就这样,小茹家一共四口人,她和丈夫,两个儿子,小杨丈夫在学校做博士后,当时的年收入只有三万多一些,因此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就在贫困线下,那时,小茹的大儿子正在上学,从小学上到高中,一直享受学校的免费午餐,直到小茹的丈夫转成学校正式研究人员,收入状况得到改善,小茹的儿子才开始自己花钱买午餐。
另外一个女朋友简妮家的孩子,也是享受了多年美国免费午餐。简妮的丈夫本来是在大学读数学博士,一读五年下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自费继续读计算机的硕士,这一读又是两年,前后就是七年。简妮的丈夫读博士的时候是有奖学金的,每年两万三四千左右,夫妻两有一个女儿,三口之家一平均,就成了贫困线下家庭,因此,简妮那读小学的女儿当仁不让地是学校免费午餐的照顾对象,一照顾前后就是七年。
根据相关科学机构统计验证,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蛋白质、矿物质、维他命等营养方面的摄入量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没有差别,甚至还营养过剩,身体超重现象普遍,当务之急恐怕是要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
吃美国学校午餐的孩子们,其饮食习惯因长期食用美式食品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口味上更喜欢美式食品,即使是从小吃中国饭的,喜欢吃中国饭的,长大以后也都更爱吃皮萨和汉堡了,这是在美国生活的孩子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中国人常说吃哪家饭就象哪家人,吃惯了美国午餐,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就成了美国人,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也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那些吃美式学校午餐长大的孩子们,不管其父母是什么种族,什么籍贯,只说他们自己,在吃了多年美式校园午餐以后,在习惯了美式校园午餐的口味以后,他们已经认同了他们的现实生活。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美国孩子们或许还会保留一点父母文化背景的痕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痕迹还会不经意地反映到他们的生活中来,导致他们在他们常规的生活里有一点惊喜和变换,就拿吃午餐这件事情来说,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那上中学的一对儿女很有意思,本来是非常喜欢美式午餐的,每天三明治、皮萨汉堡地吃也不厌烦。
可到了上高一这一年冬天,这对活宝突然开始拒绝吃学校的美式午餐,要求自带家里的中国便当,说是吃腻了美式三明治,要吃米饭中国菜。两个能干的家伙特别会享受生活,还会用保温午餐桶带了他们妈妈炖的热热的蘑菇鸡汤去学校,当中午吃饭的时候,把中式便当用学校餐厅的微波炉一热,就着热腾腾的鸡汤,吃个心满意足。
吃美国学校午餐的孩子们,其饮食习惯因长期食用美式食品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口味上更喜欢美式食品,即使是从小吃中国饭的,喜欢吃中国饭的,长大以后也都更爱吃皮萨和汉堡了,这是在美国生活的孩子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就象要求生在美国的华裔孩子们说英语一样,不管父母如何苦心用心,他们的汉语总是学不好,却各个一口流利英语了,思维也都是英语思维,因此,与其说他们是华裔,不如说他们是美国人,因为他们的母语其实已经不是汉语,而是英语。
中国人常说吃哪家饭就象哪家人,吃惯了美国午餐,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就成了美国人,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也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那些吃美式学校午餐长大的孩子们,不管其父母是什么种族,什么籍贯,就他们本人而言,在吃了多年美式校园午餐以后,在习惯了美式校园午餐的口味以后,他们已经认同了他们的现实生活。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美国孩子们或许还会保留一点父母文化背景的痕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痕迹还会不经意地反映到他们的生活中来,为做父母的带来一点惊喜。就拿吃午餐这件事情来说,我家大女儿吃了两年学校的美式午餐之后,到了三年级开学,突然要求带家里的中式午餐。问其原因,她说,吃来吃去,还是觉得妈妈做的饭最好吃。
不排除女儿的说法有马屁精的嫌疑,但看她天真无邪的表情,我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些莫名感动:女儿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热爱美国,叫美国名字,说美国话,美国的思维方式,美国的行为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