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囚-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转身上楼,没有看见D和大妈的身影,我上楼仍旧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我想着他们 能够取得场所,就我个人而言,是很习惯把一件事想得很糟的。

  我一直相信着D是被拉萨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抱回家结婚去了,至于大妈一定是被还没有时间雇佣个保姆的一家人绑着回家了,D开始真正拉萨女人的生活,大妈开始真正拉萨人的生活……

  我这么想诚然是很不好的,不过这是唯一可以解释他们离奇失踪的原因,我想。

  瞬间我梦里的主人公几乎全部消失殆尽,唯剩下我一个人还躺在拉萨的地板上。

  我突然决定即刻离开已经成为废墟的拉萨,我看着外面雪一样圣洁的拉萨,此时狼藉的雪地里呈现的只有拉萨的沧桑哀荣。

  突然房间里面的收音机传来了一个女播人员的声音,说:现在全体的拉萨市民敬请注意,由于前天的地震和昨天夜里的大暴雪已经导致我们拉萨全市境内的所有主要公路全部封道,如有近期想离开拉萨的市民,请明日清晨5点35分准时到拉萨火车站乘火车离开,拉萨市人民政府令,谢谢广大市民的通力合作……

  我开始准备我的东西,明日一早就去拉萨火车站离开拉萨,这很有可能是拉萨今年的最后一班火车了,我想。

  我在晚上开始写给田鸡和大妈一家人的流言字条……

  深夜,近乎失眠的状态导致了我第二天没有迟到,而正点赶上火车的事实。有的时候非常感谢失眠多梦给我带来的惊奇,我着实应该感谢拉萨的神灵阿拉丁……

  次日清晨我绝然的登上离开拉萨的火车一路向着远方奔去,即便迷茫不知方向,唯一的了解就是我的确是在渐渐远离拉萨……

  梦越长,就越容易醒过来,梦断了,我们仍旧还要醒来继续自己的生活……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是接近尾声的高中学生,该谢幕的时候,你想留都留不住,即便你在天天唱着把根留住,不过世界上的一切不是你想留就留得住的,我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0
这是我在商镇二中的第三个秋天,小镇的那一年的树叶落的很早,似乎是想作为这一年迟早要来的冬天打算提前到来的印证。不过那一年的冬天着实来的最晚,只是因为第一场雪落得相对恨晚。

  这是很意外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意外着,当一切都已经不再意外了,我们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的活着又是为了谁,一直以来我就是想要得到意外,终于有一天意外真的不翼而飞了,我又开始怀念,最后自己生编硬套的制造着意外,这是多么可笑的事实,我想。

  我混沌的生活在商镇的学校里,同窗们一个个废寝忘食的埋头干着属于他们的事情,我在一边茫然的期待下一个秋天;秋天来了,我们却已经不在了……

  韩佳宇和赵春明的余生就在这个秋天里完结。

  到了第三个秋天,最后仍旧惨淡经营的就只剩下文学社一个独苗了,能够挺到最后的原因就是文学社还是与以后的学习还有考试有一定的必要联系的,至于画班和音乐班的退出我只是认为那全然是自找的无悔无憾,他们看起来永远是与学习无关,并且永远像是在玩。

  一天晚自习上,赵春明提议说在来一个文学社,主要成员如下:

  社长:赵丹

  副社长:赵春明

  文学监督:赵丹

  编稿组组长:李富生

  编稿组副组长:常强

  译文组组长:高敏

  译文组副组长:郭娜娜

  邮员:赵春明

  文学社服务组长:金雪娇

  文学社全体普通成员:凉爽 将腾林 国家 带恭喜 程程 韩佳宇 菲菲 西风 嘲笑名 高歌 高唱 忘了 ### 菜桌……

  文学社日渐辉煌的原因就是文学社服务组组长的家里很有钱,一个社团能够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尤其是像赵春明组建的这种几乎只是永远在支出的文学社,第一任务就是要找一个银行作为钱包,这样才不会消亡的,我想。

  文学社里面的普通成员中最后有三位转行去做文学社的邮递员,赵春明无奈下岗,只能去做一直闲着蛋疼的专职:文学社副社长。

  这个世界里,只要正的永远活着,副的就永远要闲着……

  至于他们转行的原因,这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我想。因为他们进文学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文学社里面的才女……

  他们的名字如下:韩佳宇 赵春明 ###

  他们物色到的才女如下:程程 菲菲 忘了

  文学社的经营状况惨淡不堪,不过仍旧坚强的活下来,就这一点赵春明的文学社着实应该感谢金雪娇同学。

  最后在赵丹的同意下文学社的名字被定为:礁石文学社。

  这是我们进入第三个秋天里,建立的第一个文学社,并且也是最后一个,先前的两个苟延残喘的与这个庞大的机构共同生存在商镇二中,最后学校的所有文学社在分娩的过程中死于难产……

  文学社在911的日子里面繁荣发展,这里面着重要提及的是我们学校的第一支文学社和最后一支文学社,至于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第二文学社只是鸡落鸭群的不显眼,此社团还是第一个献身艺术事业的团体,早早的消亡导致的结果就是早早的遗忘,我想。

  路不逢时是礁石文学社的主导命运,没有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是文学社最大的悲伤,赵春明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想的;李富生创建的第一个文学社:鲁格文学社在动荡中成长,

  一次晚自习的时候,从后面飘来一封即将邮给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封信。此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萨达姆兄弟:

  你还好吗

  现在巴格达很乱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白宫挺好的

  大哥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你们的

  你每天都还指挥战斗吧

  打不过就不要硬撑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防弹衣给你的

  别舍不得就穿上吧

  以前那些孩子不太听话

  现在都懂事他们长大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我想起远方在巴格达的兄弟你

  想起你那沧桑的面孔

  想起你那无奈的面容

  我是否应该向你去一封慰问书

  你的孩子们还在身边吧

  替我在此问候他们的

  有什么战斗就让他们去好了

  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客气地

  兄弟多多保重身体

  没事给我回个电话

  上火了就喝点金银花

  不要让远方的兄弟太牵挂

  今年圣诞节我一定去巴格达

  好了 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2001/04/15

  这封信的署名是:郭佳

  第二天,李富生找到郭佳深情的握住他的手说:兄弟,来我们文学社吧?

  郭佳没有说话……

  晚上,李富生再次找到郭佳,说:兄弟来我们文学社吧,你当副社长。

  郭佳没有说话……

  第三天早上,李富生再次主动找到郭佳,并且提议请他吃饭,最后在学校的食堂里鲁格文学社的社长变成郭佳了。

  只是记得曹操曾经求贤若渴的写出了《长恨歌》,不过最终还是没有人纷至沓来,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就是他没有李富生的胸怀,把偌大个社长都放弃了;这是怎样的一种胸襟,我诚然没有词语可以来加以装修了。

  在李富生的极力怂恿下,郭佳最后决定把这封雪中送炭的慰问信寄给萨达姆。由于这封信件的原稿是用中文写的,李富生担心萨达姆不会中文,萨达姆的母语在我们的自定义中是应该使用阿拉伯语的,然而我们这个学校也没有一个是研究阿拉伯语言的,于是李富生开始着手用英语翻译的工作,自己的英语向来没有及格的历史,李富生开始物色英语水平较好的郭娜娜。

  李富生实在是没有什么较高的职位可以再次勾引郭娜娜等人的心,李富生最后决定自己亲自主刀这封信的翻译工作。

  不懂就问这着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那些天李富生俨然是爱学英语的,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班上的英语老师的注意,在这封信还没有完全译出来的时候,李富生被英语老师报名参加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去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51
一个月后,李富生一脸愁容的回来,说:操!浪费了。

  此时萨达姆已经神秘的消失在巴格达的领土上……

  最后郭佳的这封信沉溺在校园的人工湖里,庆幸的是留传至今……

  文学社的逐步形成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话剧油然而生,当时学校的地上随处可以见到被遗弃的剧本手稿,捧在演员手里的都是翻版的印刷体文字,演员们都说这样的感觉很惬意,事实上并不是惬意,只是看着比较省心,不然还要在演出的时候分析这个字念什么,就这样殚精竭虑的演道最后,这跟你一个人走在原始森林是一样的感觉,这诚然是演员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想。

  我曾说过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戏剧不是文学的孩子,只能说是一个非常意外的产物。不过我怎么想也是没有用的,这个事情已经被公证为事实N个世纪了,人们都已经习惯了,对于此我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实。

  最后一次公开演出的话剧团体是空前绝后的庞大,纵集了商镇二中几乎所有的智囊团,销声匿迹一年多的涤纶乐队,也重现江湖负责那次演出的背景音乐合成等,当时三个文学社是第一次大团结的合作,话剧团也开始六神归一的大团结,记得建国初期有一个叫《东方红》的史诗,它应该属于蓝鲸级别的演出,这次我们学校的话剧团的表演我只能用大象级别来定义。

  魂荡的年代里,有谁脱颖而出,安静的年代里,有谁埋头隐身着……

  我始终在疑惑着关于乱世出英雄的说法。

  我们的话剧被指认为《屈原》

  主演:郭佳

  其他的演员太多了,我尚不能都说出来,不过知道一个也就足够了,人要知足的,我想。

  后来我在学校的最后日子里,几乎大半时间是陪着屈原度过的,所有人都认为屈原死得其所,只是死法有一些不妥。

  屈原能给我的最后感觉就是屈原的屈。

  关于屈原的扮演者初选的时候话剧团拟定了两个人选:郭佳 李富生

  两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不相上下的消瘦,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如今的世界上还能够达到屈原瘦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了。即便是找你也要去贫民窟去找,你去市政广场寻觅是很难得见的,我想。

  不过最终定下郭佳的主要原因只是因为李富生会游泳。

  人掉在水里的本能反应就是游泳,有的人不会所以就溺水死掉了,有的人会也死掉了,有的人什么也不会所以没有死掉……

  第三个秋天刚刚到达的时候,学校里面的三个文学社开始集思广益的着手剧本的创作,话剧的雏形永远都是剧本,这是一个事实。

  就在我们开始构思屈原的时候,郭佳开始坦然的绝食,目的只是为了更像屈原,还有更为深远的目的就是在外貌上更加体现屈原的忧国忧民最后还喂给汨罗江鱼的委屈。

  这个建议完全是赵春明一个人就能够想得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以前一直就想演却始终没有公演的歌剧《双截棍》的遗憾,我们就是这样总是要把自己未完成的遗憾完全无私的奉献给另外一个人,最后的结果就是下一个人又遗憾的交给另外一个人,就这样我们的世界在遗憾中变化发展着……

  当时三个文学社完全是在礁石文学社的领导下,当时看的主要是那个社团的经济实力更为强大,事实上就是要看那个文学社拥有金雪娇同学。

  哪段日子里面的每个周末三个文学社的所有成员都要在商夷学院集体创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医院”后来成为文学社的第二故乡。

  赵丹顺理成章的成为当时剧本创作的主要领导者,或者可以说是引路人,我们普通的组员的任务主要是提出一些别具一格的观点,真正去写的却只有赵丹一人,我们很多男人的任务就是在赵丹奋笔疾书的时候,我们在“医院”的操场上踢球,剩下的几个女生和我们中看破球场红尘的几个哥们,一起私奔在“医院”的每一个隐晦的角落。

  他们是当时最为温暖的一类人,我们在操场上为了一个破皮囊而四处奔走的另一类人只能感觉到一天比一天的寒冷,他们的温度从未温暖到我们的身上,他们显然是很自私的,事实上我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我想。

  机械运动是创造热能的最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赵丹每一次都是我们要发生足球事件的时候,及时鸣哨吹笛把我们呼唤而回,这很有古代鸣金收兵的味道,在我看来。

  在赵丹的感化下我们从球场上带回来的怒火在瞬间平息。脾系的主要原因就是赵丹的问题:屈原是谁啊?我们一定要确定它是男人还是女人、生活在哪里?是外国的诗人还是国产诗人?是不是已经死了?怎么写?等等等一系列的致命问题脱口而出。我们当时只是在想先回答哪个问题好呢?我们就是这样在想问题的时候常常忘记我们以前一些铭记在心的重要问题。

  无奈的是这些问题最后都被赵丹社长一个人自产自销的解决了……

  “医院”的图书馆是我们所有人当时经常出入的地方,后来“医院”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最终在我们学校文学社的洗劫下几乎没有可以再次利用的价值,我们辗转又去了商镇一中的图书馆,商镇一中的图书馆着实是很大的,图书馆如果太大,造成的结果就是里面的书多,里面的书太多了,现实中的书又供不应求,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什么书都有的尴尬,我想。

  商镇一中是很乱的,主要是因为学校的面积太大了,如果你想看到学校的大门都要坐火车去看,据说是在北京的天安门是商镇一中的正门,还有个后门在我们头顶的天上可以说是南天门,能够导致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商镇一中太过开放了,当时是为了解决学校的操场问题,所以校长毅然把学校的围墙全部毁掉,最后商镇一中的实际面积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土地面积,不过后来商镇一中也成为商镇最大的停车场,这也是我没有进入商镇一中的一个原因,太危险了。

52
商镇一中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小镇的人们都可以是商镇一中的学生,是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自由,这诚然是现在哪一所学校无法比及的,我想。

  赵春明一直以来都认为一定要把屈原的夫人写在话剧里面,就这一点我们是很赞成的,不过赵丹社长恒久以来都孤立无援的反对着。

  赵丹倾尽所有的反对就是因为一个原因:学校里面没有几个可以胜任这个角色的女生,如果硬要是搞一个那就只有她自己合适了,赵丹就是这样幻想着。

  赵春明和我们文学社的所有人都极力坚持着一定要保留屈原婚姻的文字,主要是想完全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求只是那一点点的真实,不过赵丹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外出现完全让原本就虚幻的话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郭佳当时是出入商镇一中最为频频的一个,主要是他当时在商镇一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