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松廷?那个袍哥的舵把子?司令现在怎么又想起这个人了?”田劲夫有些奇怪。
  “他可不是一般的袍哥首领,他是大渡河一带的地头蛇,这大渡河跟那大雪山紧挨在一起,如果他肯去大雪山的话,咱们共和军的部队就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他肯不肯去大雪山?别忘了,他不仅是熊克武的人,还可能是同盟会员呢。”田劲夫对于会党一向有偏见,更别说这个会党头目还有同盟会的背景了。
  “他就是那一带的人,现在革命了,共和了,他投身革命造反,难道就不想衣锦还乡?再说了,虽然他是同盟会的准会员,也是熊克武的亲信,不过自从奋进会吞并了熊克武的部队后,他对奋进会的做法是很有意见的,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一直呆在咱们这里,连那几门迫击炮都没往川北送,宁肯给金照坤打下手也不肯回川北,为啥?就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
  赵北一边说,一边仔细研究那几张写着口供的纸,走回桌后,并未坐下,拿起毛笔就在那纸的背面写了起来。
  “衣锦还乡?别说他王首领了,便是我也想回乡看看呢,说起来现在共和了,探亲假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批得下来。”
  田劲夫站在一边咕哝几句,正欲转身去电报室,却又被赵北叫住。
  “拿着这份名单,按图索骥,你亲自带领卫队将这两个人都给我拿来,本人拿不到,就拿他的家眷!”
  田劲夫接过赵北递过去的那张纸,看了一眼,已明白要拿的都是什么人,于是急忙退下,赶去电报室。
  现在的富顺县衙,不仅是总司令的驻跸地,同时也是川南地区无线电报转发中心,在县衙里架着一台最新式马克尼无线电报机,由于使用了美国人刚刚发明不久的真空三极管,通讯距离很远,不需任何转发站就可与成都建立直接联系。这些新式电台都是刚从武汉运过来的,通过德国商会的渠道进口,由于只是试用,目前只进口了五部这样的电台,但是毫无疑问,这已经走到了北洋军的前头,甚至连日本军队也尚未装备这么好的电台。
  田劲夫走后,赵北又走到桌前,询问张保清。
  “张帮办,这帮土司手下装备了两杆毛瑟单响枪,这枪是不是从你们手里缴获的?”
  张保清摇着头,说道:“营务处一般不直接上阵打仗,所以装备的都是‘十三推’、‘亨利马蒂尼’那些旧式洋枪,不装备川造毛瑟单响枪,而且当时攻打我们的那些土司已将我们的洋枪瓜分一空,虽只是空枪,没有子弹,可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宝贝,所以他们只卖人不卖洋枪,这个大雪山噶洛土司的洋枪应该另有来源。”
  “如此说来,刚才那卓窝说得都是老实话。不过张帮办,你可看走眼了,那不是什么川造毛瑟,那是正经的德国原装货,只不过都是旧枪而已。很快你们就能看到那些卖洋枪给川边土司的奸商了,等他们过来,咱们再仔细问问,就凭一帮奸商,怎么可能弄到毛瑟枪?”
  赵北吩咐卫兵拿来那两杆毛瑟步枪,交与张保清,指着那机匣上的洋文解说几句。
  张保清虽有些奇怪,但终于忍住了没问,将那步枪放在桌上,站起身说道:“总司令大恩大德,张某铭记在心,若总司令不嫌张某滥竽充数,张某愿在麾下效力,刀山火海,跟着总司令闯了!”
  赵北点了点头,说道:“即便你不说,我也想请你留下辅佐我的。你在川边与土司打了多年的交道,熟悉他们的战法、战术,跟土司打仗,和咱们中原不一样,所以啊,我需要一位懂行的军人训练川边的部队,将来川边的土司势力一定要扫荡干净的,这就要仰仗像你这样的军人了。”
  “甘脑涂地,愿为总司令前驱!川边土司是张某不共戴天的仇人,必灭之而后快!”
  张保清信誓旦旦的话的让总司令很满意,只是对他的名字有些意见。
  “张帮办,你的名字是‘保清’,现在满清已经覆灭,再用这个名字似乎有些不合适了,家人喊喊无所谓,但是在革命军队里却有些别扭。”
  张保清略一迟疑,说道:“其实这也不是标下的真名,这名字是庚子年湘军改巡防营的时候被统领改的,那之后就一直用这个名字领饷,所以不方便再改回去。既然现在已是共和,标下有幸跟随总司令效力,这名字便由总司令来改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所谓革命,就是除旧立新,所谓共和,就是国民平等。”
  赵北摇头晃脑的琢磨了片刻,拿定主意,说道:“这样吧,你的名字就叫‘张国平’,表字‘立新’。”
  “张国平,字立新。好名!好字!而且这‘国平’二字还可理解为‘治国平天下’之意。张帮办,总司令这是在抬举你啊!”
  一边的傅华封也过来凑趣,得他暗示,那张国平立即单膝跪下,誓道:“苍天在上,我张国平蒙总司令搭救,从今之后,我这条命便是总司令的了!”
  “张帮办请起,咱们革命军人,不讲究这一套,是忠是奸不靠嘴巴,靠得是心。”
  赵北将张国平扶起,吩咐一名卫兵取来一套共和军的军装,张国平立即脱了那身茶馆伙计的旧衣,将军装换上,再拿哨兵的刺刀将那满脸的胡须剃去,顿时容光焕发。
  “这才像个军人的样子!刚才在街上看见你的时候,就跟那街边的乞丐差不多。”
  赵北赞了一句,再命一名卫兵将武装带借给张国平,武装带一束,这人更是精神。
  “哟嗬!这谁呀?”
  衙门正堂走进一人,却是参谋长蓝天蔚,先向总司令敬了个礼,然后打量张国平几眼,刚才他一直在柏文蔚的师部,所以并不清楚八店街上发生的事。
  “那外头被打得不成人样的又是谁?看那衣服,倒像是夷人。”蓝天蔚又问。
  “下午的时候你没听见枪响?”赵北笑着反问。
  “枪响?听见了。怎么,那人开得枪?难怪总司令这么大的脾气。”
  蓝天蔚也笑了笑,手里提着的马鞭往张国平手里一塞,抬起手指了指外头,说道:“总司令啊,这仪仗队已经等在外头了,再过半个钟头可就是开宴的时间了,富顺商会的那位会长已带着人吹吹打打的过来了,你听那外头的锣鼓声,转眼就到司令部了,总司令穿着这身便装赴宴,恐怕不太合适吧?”
  赵北这才想起自己仍穿着便装,于是急忙吩咐卫兵将那套定做的将军服拿过来,那是照着“海琛”号军官的礼服改的,军帽也由大檐帽改为了拿破仑式的三角帽。
  总司令这是打定主意要做“中国的拿破仑”了。
  等这位“中国的拿破仑”穿戴整齐,卫队长田劲夫已带领卫队押着两个商人打扮的男子赶回了县衙,两人一身酒气,显然是在酒宴上拿下的。
  此时蓝天蔚已弄明白了张国平的身份,也弄清楚了八店街上发生的事情,见那两个商人押进县衙,便问田劲夫:“这两人就是那两个私卖洋枪给川边土司的奸商?”
  “正是。”田劲夫点了点头,转身向总司令交代一番。
  “他们的洋枪又是从何而来?”蓝天蔚有些奇怪。
  赵北扫了眼那两个商人,冷笑着说道:“这就要问问他们两位了。放着好好的盐商不做,偏偏要去做军火商,把军火卖给土司、头人,这是什么行为?往轻了说,这叫私售军械,往重了说,这叫破坏革命!我还奇怪呢,为什么那帮大雪山过来的土司手下不在犍为县城购买食盐,却偏偏到这富顺来,原来他们不仅要买盐,还要买洋枪!而买洋枪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听出总司令语气不善,那两个奸商顿时跪倒,连连告饶。
  “总司令,我卖洋枪给土司,是帮他们打赵尔丰的啊。我是革命的功臣啊,不是破坏革命。”
  “总司令,冤枉啊,这是有人栽赃陷害!小人从来没有卖过洋枪啊。”
  赵北没有理会两人,只是向张国平淡淡叮嘱了几句。
  “张国平,这两人就交给你审问,尽快将讯问笔录交我过目。另外,派人去他们家看紧点,不许跑了一人,我留在这里的卫队交你指挥。”
  “标下得令!”
  张国平下意识的打了个千,突然想起刚才田劲夫的敬礼动作,急忙又站直了,向赵北立正敬礼。
  赵北回了礼,带着田劲夫、傅华封走出衙门正堂。
  蓝天蔚从张国平手里接过马鞭,笑着说道:“张国平,记住,在共和军里,下属自称‘职部’,既然进了革命军,满清军队里的那一套就扔了吧,从现在起,你就是一个革命军人了,赵尔丰已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你过去在满清军队里干得怎么样,现在,你必须从头开始。记住,在共和军里,仅有才干是不够的,作为一个军人,还必须绝对的忠诚!不仅对国家忠诚,还必须对总司令忠诚,你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张国平昂首呵道。
  蓝天蔚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张国平左右望望,身边只剩下十几个卫兵和衙役,于是走到正堂上首,拿起惊堂木猛的一拍,呵道:“来人,掌灯!再把那些‘奴隶娃子’喊过来,咱们就在这里好好审一审这帮奸商!说起来,若是没有洋枪,那些土司未必敢动督练官的队伍!”
  听了张国平杀气腾腾的话,那两个奸商顿时瘫软在堂上,用不用刑已不重要了。
  第222章 匈奴未灭
  华灯初上,白天的炎热已经过去,山风阵阵,吹得人惬意舒适。
  这里是富顺城外西北郊,距离自流井盐场不远,一座不高的山伫立在这里,叫做狮子山,山腰建着几座宅院,其中的一座就是富顺商会会长李桐垓的别院。
  李桐垓平时居住在牛氏巷的公馆里,只在夏天时才到别院避暑,现在刚刚入夏,天气还不是很热,李会长还没到搬家的时候。
  不过现在的狮子山别院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在那后院天台上,一场露天宴会正在举行。
  军乐队高奏西洋乐曲,优美的曲调在山间回荡,如果不看看现场的情形而只听听音乐的话,会让人误以为来到了上海滩租界的十里洋场。只可惜这里确实不是上海,而是遥远偏僻的中国西南的一个小小县城,这里既没有金发碧眼的西洋舞女,也买不到那别具异国风味的外国洋酒。
  酒是中国的酒,泸州老窖,人是中国的人,军人、政客、商人、名士,诸色人等齐聚一堂,不过就是为了在这凉风拂面的天台上吃顿烧烤。
  那是正宗的京味烧烤,与后世的烧烤很不相同的是,这不是将肉串在钎子上架火烤,而是用一个精致的铁架罩在火盆之上,在那铁架上面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排一排的猪肉片、牛肉片,厨子只负责切肉、腌肉、抹料、架火,具体的操作却要食客自己动手,颇有些自助餐的味道。
  这是旗人的风俗,二百余年的统治,使得这种风俗渐渐传播开来,到了如今这个年头,它早已超出了民俗的范畴,而仅仅只是作为一种风味小吃被人们关注。富荣场盐商遍地,追求奢华,各种中华美食在这里都能找到踪影,当年川盐济楚的时候,就连广东的假洋厨子也来这里碰过运气,只可惜洋菜不合中国人口味,只能黯然退场。
  浓郁的烤肉香味弥漫在天台上,烤架上的肉不时的滴下油汁,落进火盆之中,发出“滋滋”的响声,让人食指大动,满院的灯笼光亮下望去,一片烟雾缭绕,再加上那悠扬缓慢的乐曲声,很有些人间仙境的味道。
  除了烤肉之外,几口巨大的行军锅也架在角落里,里头翻滚着正宗的麻辣烫汤料,旁边的桌上架着食材,要吃的食客自己动手放料、捞料,整场宴会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端菜送菜的仆人,用总司令的话来讲,这叫“自助餐”。
  自助餐就要有自助餐的吃法,在场的每一个食客都在手里端着一个小瓷盘,拿着象牙筷子从那烤架上挑选自己中意的食物,或者从汤锅里用一把铜制马勺捞菜,这种饮食做派很是让现场的食客们头疼了一番,众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了,乍一自己动手,确实有些不习惯,不过这是总司令的“美意”,据说是让大伙儿见识一下洋人的宴会场面,免得到时候跟外国商人打交道时落了下风。
  不过洋人不吃火锅,这是以前船夫们吃的玩意,上不了正式宴席,而且洋人的正式宴会场合还是需要坐在桌边的,只是那样一来气氛就显得严肃了,总司令不喜欢,用他的话来讲,自助餐“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一次吃自助餐,多数食客表现得还算不错,赵北很满意,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宴会上没有什么女士,富顺盐商多,婊子也多,本来赵北是打算从青楼附近的街上请些已经“从良”了的窑姐儿来应应景的,但当他看到那些女人的小脚之后,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可不想在宴会上看到某位女士跌进火盆里。
  时政宣讲队里倒是有些天足女青年,但是一来人少,二来有损张激扬的面子,所以,赵北想了一想之后,也没把那些女青年叫来,他也不想让人误会时政宣讲队的工作。
  如此一来,吃完了烧烤,连个舞伴都找不到,军乐队的西洋舞曲只能当做歌剧欣赏。
  说是宴会,其实就是个见面会,吃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总司令说说话。为了巴结赵总司令,所有收到请柬的客人几乎都到了,实在到不了的,也派了家族中最受器重的后生晚辈,跟总司令混个脸儿熟。
  让来宾们放心的是,总司令并没有什么架子,虽然坐拥两省,称霸西南,但接人待物都是客客气气,无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总是能够和颜以对。
  现在,总司令正跟几位年纪相仿的青年套着近乎,几人不时爆发出几声笑语,仿佛是一帮毫无猜忌的好友故旧。
  站在一旁的周道刚等人倒显得有些不合群了,好不容易等那几个青年说笑完了,周道刚才找到个机会,问了一个有些突兀的问题。
  “总司令,听说总司令尚未娶亲?”
  赵北扭头看了周道刚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至今单身一人。曾经有不少人跟我提亲,不过他们介绍的女子都是小脚,革命者引领时代,纠正社会歪风,自然不好娶小脚女子。再说了,革命尚未成功,怎可让儿女情长扯住了腿?”
  这倒不是他吹牛,自从当上湖北都督之后,不少军政要员充当起了月老,为赵北牵线搭桥,就连黎元洪也跑去说媒,只不过,这些人介绍的女子不是小脚丫头就是晚清“恐龙”,没一个赵北看得上眼的,所以总司令的终身大事就这么一直拖着。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在一个连西方女人都不敢暴露小腿的时代,要想找出一个符合赵北审美观的女子,其难度要远高于击败北洋军。再说了,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后,赵北一直忙于军政事务,确实抽不出时间泡妞。
  “总司令实为革命楷模,我等佩服之至。古人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原以为不过是古人春秋笔法,今日方知,这世上确实是有这等豪杰之士的。”
  “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俗话说‘成家立业’,总司令事业有成,又是壮年,久不安家,想必是那些庸脂俗粉入不了总司令的法眼吧?”
  “总司令是在外国留过洋的,自然看不上那些乡下姑娘。”
  “总司令统率军政,应酬不少,还要与洋人打交道。乡下姑娘没见识,不能登堂入室,现在讲究新文化、新风俗,就比如说咱们这自助餐吧,若是叫几个乡下丫头来,岂不是大煞风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