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的收拾联合阵线。
  但是随着欧洲局势的越来越动荡,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眼看要落空,所以,现在的中国与英国的两国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朱尔典奉命就西藏事务与赵北进行磋商,英国政府也有试探的意思在里头,看看这个联合阵线政府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以帮助英国政府调整远东政策。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远东狂人”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将英国政府逼到悬崖边上狗急跳墙,难道他真那么有把握英国政府不会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遏制么?
  见赵北表了态,朱尔典压住心头的火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继续试探。
  “总统先生,我没有听错吧?您的意思是,您拒绝与英国政府就西藏事务进行磋商?”
  赵北不动声色的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工作笔记,翻开看了看,然后合上那笔记本,不紧不慢的说道:“朱尔典先生,西藏事务是我国内政,外国政府无权干涉,而且,现在的西藏正在进行改土归流的社会改良运动,对于这个运动,美国记者和德国记者已经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这个改良运动在国际上是赢得了赞誉的,英国政府支持那帮坚持奴隶制的贵族和僧侣,未免过于逆时代潮流而动了吧?据我所知,英国的废奴运动起源很早,英国政府不应该不明白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什么,在我看来,英国政府插手我国西藏事务,既无道理,也容易在国际上招惹是非,这个道理,朱尔典先生理应明白的。”
  朱尔典倒是没想到过对方竟然还会站在道德层面讨论这个问题,他看了眼赵北手里的那本工作笔记,很好奇那里头记着什么内容。
  “总统先生,英国政府对待这个问题是很严肃的,因为这涉及英国的亚洲利益。”朱尔典很严肃的提醒了一句。
  “英国有利益,难道中国就没有利益么?”
  赵北看了朱尔典一眼,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拒绝与英国方面举行外交磋商并不代表我会刻意的去损害英国利益,只要中国利益不受损,那么,英国利益自然也不会受损。我知道,英国商人一直希望能够参与川汉铁路的修筑与管理,现在美国财团正集中注意力于东北地区铁路建设,川汉铁路暂时无法利用美国资本,所以,如果公使先生不反对的话,我可以与英国财团就川汉铁路修建问题举行磋商,这显然也可以加强中英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统这是拿出了一颗糖果,就看英国人愿意不愿意吃了。
  朱尔典有些无语,这两年里,川汉铁路全线只有成都至重庆段开始修建,而且利用的是中国商人的投资,外国人没份,虽然英国、德国、美国、法国都对这条连接四川与武汉的铁路非常觊觎,但是考虑到四川的地形条件太过复杂,所以真正有兴趣完成这条铁路建设的只有英国和美国,而激烈争夺这条铁路的外国财团也基本上来自于这两国。为了帮助英国财团取得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和管理权,朱尔典没少跟赵北磨嘴皮子,但是由于德国的捣乱,以及美国的竞争,英国人一直未能得逞,而川汉铁路也因此迟迟不能加快修建进度,目前为止,这条铁路的完工里程还不到一百公里。
  现在见赵北突然用川汉铁路做饵,试图迫使英国政府将注意力转到这上头来,朱尔典也只能感慨对方狡猾了,他甚至怀疑,川汉铁路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是赵北布下的一个局,用来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的,不然的话,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迟迟不给美国人这个机会,以致于美国财团竟然失去了耐心,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到东北铁路建设上,去跟日本人虎口夺食。
  “但是总统先生,铁路建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两个问题,英国政府不会混淆,您的这个建议或许会使英国商人兴奋起来,但是未必能让英国政府改变主意。”朱尔典仍是不甘心。
  “如果英国政府不支持英国商人,那么,我就只好将这条铁路交给德国工程专家主持修建了,我相信,德国的技术是可以应付四川地形的,德国财团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机会,届时,英国商人会怎么想,我就不清楚了。其实,德国政府早就想用川汉铁路作为抵押,向我国政府提供巨额贷款,但是事关重大,此事一直拖延着没办,这件事,公使先生也是知道的,那份抗议德国的外交备忘录就是你交给我的。”
  总统的话说得很直白了,如果英国政府决意干涉中国内政,那么,就别怪中国进一步向德国靠拢,这可以看作是威胁。
  朱尔典很是无奈,碰上这么一个“毫无原则和立场”的国家元首,任何一个外交官恐怕都会与他一样感到束手无策,在他看来,这个总统先生脸皮之厚、心肠之黑足以傲视远东,这“厚黑学”的本事高明,北洋那帮人恐怕是望尘莫及。
  “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再罗嗦了,我会将总统阁下的这个意思转告英国政府。但是我必须提醒一下总统阁下,您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在捍卫英国利益上,英国政府从来都是强硬的,如果中国与德国过于接近的话,对于贵国而言,绝对是一个灾难。”
  朱尔典说完,站起身,客客气气的鞠躬退下,带着那名完全是摆设的英国翻译离开了国宾馆,民国外务总长唐绍仪急忙起身相送,而赵北仅仅只是站起身,目送朱尔典离去。
  见总统坐了回去,那几名唐绍仪带过来的外务部司员都是面面相觑。
  “总统先生,是不是让唐总长再斡旋一下?万一真把英国人给惹急了,咱们在国际上就孤立了,如果以后中日之间再起冲突,想找个调停人都找不到啊。”
  一名司员壮着胆子劝了几句,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赵北冷哼一声,说道:“你们怕什么?自从南非战争之后,英国军队还打过什么大仗?就算是惹急了英国政府,中国和英国也绝对不会开战,最多,英国再支持日本搞些小动作,但是以目前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近期内日本军队也不会全面动员,咱们中国还有时间。”
  “总统先生,这战争还是不打最好。”
  “不打?你想得倒美,你不去打别人,别人早晚要过来打你。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不是它来打我,就是我去打它。我劝诸位,早些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准备打仗?
  在座众人更是惊骇,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总统先生似乎正在向“战争狂人”方向发展。
  第522章 人尽其才
  总统的最后那几句话非常有杀伤力,在座的几位外务部官员人人脸色苍白,“放弃幻想”、“准备打仗”,这两句话轻飘飘的从总统先生嘴里飞出来,语气淡淡的,声音低低的,但是在众人听来,不啻是霹雳一般,这让他们一度认为总统是个“战争狂人”。
  这个世界上固然有战争贩子、战争疯子,但是赵北却不是,他很清楚,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发展国家的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但是他更清楚,这个时代没有核武器,所以也就不会出现冷战,这个时代的所有战争都是热战。
  战争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作为利益冲突很强烈的两个邻国,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除非日本改变战略计划,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海洋战略上,而不是目前的大陆战略,否则,中国与日本之间必然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矛盾,对于日本来讲,这场战争关系到日本的殖民事业,而对于中国来讲,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且,从后世的经验来看,这场中日之战还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
  后世的经验同样也告诉赵北,至少在近期,日本政府不会改变“大陆战略”,那么,中国就必须做好与日本开战的准备,更何况,东三省、台湾等地区的主权和利益绝不会自己回来,只能通过战争从日本手里夺回来。
  战争不是说打就打,在开战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次赵北巡视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视察当地的防务情况,并与当地的军事指挥官磋商开战之后的各种细节问题,但是这只是战争准备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稳定后方,而这,正是赵北接下去要做的事情。
  唐绍仪送走了英国公使朱尔典,匆匆返回国宾馆,见总统仍坐在沙发上翻看那本工作笔记,于是走了过去。
  “总统钧鉴。英国公使这一次是非常生气,中枢必须做好应变准备。”
  “知道了。”
  赵北点了点头,然后继续不紧不慢的翻看他的那本工作笔记,这上头记的都是一些等待处理的公务,比如川汉铁路的修建进度问题,比如某个下属何时奉了总统命令去办某件事情,这些事务有的不太方便记在侍从室日程表上,所以赵北就将其记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
  唐绍仪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赵北能够向俄国让步,签订“丧权辱国”的秘密条约,但是却不肯与英国举行外交会谈,在他看来,英国政府在对华立场的政策上是比较务实的,既不像德国那样急功近利,也不像法国那样若即若离,只要不触动英国的底线,英国政府甚至可以为中国火中取栗。
  “不知总统为何如此厌恶英国?”
  唐绍仪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问个究竟,于是在总统的右手边坐了下去。
  赵北合上笔记本,扭头看了眼唐绍仪,没有正面回答唐绍仪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倒是说说,我们有什么理由喜欢英国?”
  “这个……卑职惭愧。只是,在卑职看来,英国远比俄国强大,英国政府也比俄国政府更有效率。”唐绍仪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定岔开话题。
  “是啊,英国强大,国力昌盛,殖民地遍布世界,是现在的世界领袖,英国政府的话,所有国家都必须重视,否则,就会成为被孤立的对象,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向英国屈服,却并不理智,相比俄国近在眼前的威胁,英国的威胁却远在天边,我可以暂时向俄国做出让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英国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浑水摸鱼。唐总长,你以为英国政府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我跟俄国外交特使举行谈判之后过来跟我提西藏的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英国政府就是想浑水摸鱼,它以为中枢现在的外交立场变得软弱了,所以,它想趁机空手套白狼。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我为什么回绝英国政府的建议了,因为一旦我答应了英国政府,那么,美国政府、德国政府就会尾随而来,到时候,那就是真正的瓜分危局了。”
  “总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英国绝不会允许列强瓜分我国,何况,现在欧洲局势紧张,英国也绝不会允许远东发生事变。”唐绍仪并不同意赵北的看法。
  “是啊,英国政府到底打得什么算盘,我们只能猜测,但是目前来讲,我们不能继续退了,再退就会引起国内局势的变化,此次外蒙古风波再起,这实际上是给我们的一个警告,再不收拾收拾那帮地头蛇,中枢今后的决策将变得举步维艰。”
  “如此说来,总统之所以回绝英国人的建议,是担心国会里头有人借此问题继续发难?”
  唐绍仪总算是明白了总统真正的担心所在,想想也是,一个中俄密约已经在国会里掀起风波,如果现在这个时候再跟英国政府磋商关系主权的问题,只会使局面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总统的威望,甚至会导致联合阵线政府的垮台。
  “唐总长啊,如果此次你们外务部能够跟我一起去东北与俄国人谈判,中枢政府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了。”赵北淡淡的叹了口气。
  唐绍仪急忙站起,惶惶说道:“卑职有失职守,愧对总统,愧对中枢,自请处分。刚才总统就说过,我的事情等会儿再说,现在英国公使已经离去,似乎可以说了,无论中枢如何处罚,卑职绝无怨言。”
  赵北示意唐绍仪坐回去,收起那本工作笔记。
  “唐总长,你自己说,中枢应该给你个什么处罚?”
  “卑职认为,作为外务总长,未能协助中枢处理好外交事务,这是渎职,理应解除职务。”
  唐绍仪倒是一点也没含糊,只是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总统先生居然对他的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不错,这个处罚最合适不过。不过,唐总长去后,何人可以接替你的外务总长职务呢?”
  见总统居然赞同自己的看法,唐绍仪反而定下心来,略微琢磨了片刻,说道:“外务部中人才颇有几个,王克敏、施肇基、孙宝琦、梁敦彦,这些都是才俊之士,中枢可择贤任之。”
  “你看伍廷芳如何?”赵北问道。
  “伍文爵数次出任驻外公使,于外交事务很是熟悉,自然有资格接任外务总长,不过他现在是司法总长,若是平级调动,司法总长的位置岂非又空了出来?”唐绍仪有些奇怪,不明白赵北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多此一举的安排。
  “司法总长一职,由司法部次长接任。”赵北点了点头。
  “张振武?”
  唐绍仪一愣,张振武现在是司法部次长,按照唐绍仪的看法,这个人的法律修养远不如伍廷芳,做个次长可以,但是如果接任司法总长的话,未免有些小才大用了。
  不过唐绍仪很快明白赵北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安排了,司法部总管法律事务,各级法院也由司法部管理,法官也是由司法部任命的,可以说,这个部门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法律,现在因为外蒙古风波的事情国会酝酿着弹劾案,所以,赵北让张振武接任司法总长,很可能是他应对目前局面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张振武出身于共和军,是赵北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个人可以看作是赵北的亲信,而伍廷芳却是一个看重“司法独立”的人,他未必会跟着总统的指挥棒转。
  这心机,深沉得很啊,唐绍仪越来越佩服这位年轻的总统了。
  “至于唐总长,你卸任外务总长之后,打算做些什么呢?”赵北询问唐绍仪。
  唐绍仪回过神,淡淡一笑,说道:“悠游林下,未必不是一件快事。”
  “唐总长未免丧气了些。现在我国驻俄国公使任期将满,不知唐总长有无兴趣出任驻俄公使?”
  赵北这话一说,唐绍仪心里顿时一凛,现在的驻俄公使是李经迈,这个人是前清重臣李鸿章的次子,此次国会外蒙古风波中,此人正是关键人物,现在的民间传闻说法中,中俄举行秘密外交谈判的消息就是这个驻俄公使透露出来的,显然,总统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所以,他决定换掉这个驻俄公使,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无声的警告,也是惩罚。
  当然,派唐绍仪这个前任外务总长去做驻外公使,这似乎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警告和惩罚,毕竟,对于总统先生而言,如果底下的内阁阁员们都有样学样,和唐绍仪一样动不动就请假修养的话,那么这个总统的权威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唐绍仪必须被中枢惩戒。
  唐绍仪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接受这个来自中枢的惩戒,去俄国担任公使,这也可以看作是他的赎罪之举,或许这样才能减轻他内心的愧疚感,并重新赢回总统的信任。
  “卑职愿意担任驻俄公使一职。”唐绍仪点了点头。
  “很好。这样吧,你这就写个辞呈,中枢批准之后,你就收拾行装,去俄国吧。”
  总统很满意唐绍仪的合作态度,所以,这“解职”就变成了“辞职”,多少留点面子。
  待唐绍仪带着随员告退,赵北依然没有离开国宾馆,而是继续翻看那本工作笔记,最后终于停了下来,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