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7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更具威力的战斗部”到底是什么,其实就连现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也无法具体的想象,但是他们中的少数人确实也知道,在距离火箭研制基地十五公里之外的另一处核心基地,现在正在研制一种秘密武器,但是这种武器到底是什么武器,他们却是不知道了。
  这种武器当然是原子弹,导弹加原子弹,这就是赵北梦寐以求的“战略武器”,考虑到现在火箭发射实验被推迟,那么,赵北当然要利用这个难得的空闲时间去看看他的另一个高科技武器团队的进展情况,所以,在火箭基地逗留了半个小时之后,赵北立刻登上那辆内燃机动力机车,率领蓝天蔚、蒋方震等人赶去原子能基地,那座基地代号“苍穹乙”,而火箭基地代号“苍穹甲”。
  第1053章 在基地(下)
  近代以来,欧洲一直走在人类科学进步的最前方,而对原子的研究也是欧洲人开启的局面,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就通过研究发现原子可能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同时也意识到,自然界的一些重元素,如镭,可以自发放出射线,而蜕变为其它元素,于是,一些物理学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能不能通过对轻元素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蜕变为其它元素呢?
  首先将这一设想付诸行动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9年,卢瑟福就与助手用镭的射线作为“炮弹”,去轰击氮原子核,迫使氮原子释放出了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于是,卢瑟福教授就得到了氧原子。
  卢瑟福教授的实验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人工核反应,他成功的用人工的方法将一种元素转变为了另一种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卢瑟福教授完成的这次核反应实验是一次能量的吸收过程,在这一反应中没有能量被释放出来,因此不能用于核能开发,人们也就没有关注,但是卢瑟福教授却依旧继续着他的实验,而接下去的一系列实验也使卢瑟福教授对原子核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预言,在原子核内部可能存在质量与质子相同的中性粒子,也就是他猜想的“中子”,他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他的猜想,但是卢瑟福教授并没有完成他的实验,这个实验在欧洲是由居里夫妇完成的,不过当时,他们并未注意到卢瑟福教授当年的推测,他们误以为他们找到的粒子是“光子”,而这个错误很快被一名卢瑟福教授的学生纠正过来,这个人名叫查德威克,他也是一名英国物理学家。
  1932年,查德威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将卢瑟福当年的预言与居里夫妇的实验联系起来,至此,人类终于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核能开启了一扇窗口,但是这扇窗口太小,多数人都看不清那窗口之外到底是什么。
  同一年,在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建立了一架巨型机器,并将之命名为“当代炼金术”,实验人员用超高电压加速质子,并用高速质子轰击金属锂,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多余的能量,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里看到核能运用的前景。
  但是这一前景在许多物理学家看来却是相当黯淡的,其中就包括卢瑟福、玻尔等一大批走在核物理研究前列的科学家,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实验中,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效率极低”,人类或许永远也不能利用原子的能量。
  这一悲观认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物理学家尚未发现核裂变现象,而核裂变现象对于一位时空穿越者而言,却是再也普通不过的概念了。
  当欧洲的物理学家们正忙着寻找人工产生放射性元素的有效方法时,赵北就已经通过书面文件的形式向他麾下的核物理研究小组下达了“寻找安全可靠的链式反应途径方法”的命令。
  赵北是个伪军事迷,对许多与军事、武器有关的知识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原理、结构对他而言统统都是迷,他知道原子弹,知道氢弹,但是原子弹是怎么从放射性元素变成威力强大的毁灭性武器的,这本身对赵北而言也是一个难解的迷,他只知道,没有原子弹就没有氢弹,而没有铀和钚,就没有原子弹,他也知道,引爆原子弹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叫“内爆法”,另一个叫“枪式法”,美国丢在日本的那两颗原子弹就是这么引爆的,而且赵北更知道,美国为了研制原子弹,花费相当巨大,而且是在集中了大半个欧洲核物理学精英的前提下开展研制工作的,不是富得冒油的国家,要想研制原子弹,那是要抱着当裤子的决心的。
  为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就算是当了裤子,赵北也是要研制原子弹的,所以,他早在1927年就拨出专款,利用一批旅欧留学生组建了他的第一个核能研究小组,开展基础研究项目,其实,早在英国的那架“当代炼金术机器”被制造出来之前,这个中国人领导的核能研究小组就已经完成了类似的实验,并且取得了与英国物理学家一样的结论,只不过不像英国人那样张扬,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一个绝密项目,从来没有公开过,即使在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也找不到这个“影子小组”的踪影,黎元洪当政时期,政府也根本不知道在那个“玩火箭的地方”居然还存在着一个不需要任何政府拨款的项目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全部研究经费,除了当年赵北秘密从中枢财政开支项目中挪走的经费之外,其它的经费,在1929年到1933年之间一直是由赵北私人掏腰包,不过在那几年里,研究小组也一直在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并在国内寻找可利用的铀矿,并未展开大规模的实验。
  直到赵北重新做了总统,核能研究小组才加快了工作进度,目前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个研究小组在几年前已经利用水池验证了“慢中子效应”,而且比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研究进度更快,同样的,这个实验结论被隐藏到了保险柜里,而没有发表到杂志上,也正因此,这些核能研究小组成员无缘诺贝尔物理学奖。
  低调,再低调,这就是赵北对核能研究的基本立场,实际上,在目前进行的所有新式武器装备的研究中,核能的研究是最机密的项目,项目主管直接对赵北负责,就连副总统、政务总理也完全不知道中国现在已经在开展核能研究,而且已取得相当成果,唯一对此有所察觉的是财政部,因为核能研究项目需要动用的资金相当惊人,不是私人企业可以承担得起的,只能通过中枢财政支持,而财政部总会发现在每年的中枢财政拨款中会出现惊人的“倒帐”,财政总长不得不就此问题向总统交涉,但是总统却在总参谋部的秘密会议室里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保密。”。
  惊出一身冷汗的财政总长不得不费尽心思为中枢政府“抹平”帐目,于是,中枢政府的财政报告中经常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计划外开支”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在国会基本上由军方通过退伍军人议员控制,所以,每次的财政审议总是有惊无险,而财政总长也总是会被总统包庇下来,不必参加国会的听证会。
  这就是目前核能研究进展的整体情况,八个字概括:资金充裕,进展顺利。
  作为中国的核能研究总策划者,赵北很清楚目前的研究进度,而根据前不久刚刚到手的一份秘密报告的内容来看,现在,核能研究小组的技术专家们正在着手建造第一座核反应堆,目前堆体已开始设计,相信不久之后,这座可以实现自持式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核反应堆就能正式开工建造了。
  不过目前为止,这座核能研制基地并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放射性元素,只有很少量的用于实验目的而储存的镭,以及一些从世界各地采购的铀矿石,包括在国内找到的铀矿标本,实际上,行走在这座核能实验基地里,只要不去那些贴着警告标签的地方,基本上就不用担心遭到放射线的杀伤。
  即便如此,赵北在走进实验工厂之前还是按照要求换上了一身白色的工作服,作为必要的防护,至于那件铅防护衣,他却拒绝了,不过一名核物理学院实习生还是手持计数器时刻行走在总统先生身边,一旦计数器读数异常,总统就必须立即撤退。
  其实也没什么好参观的,现在的核基地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全面施工前期,不要说是核反应堆了,便是电力供应和淡水供应也很紧张,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研制原子弹过程中最需要保证的基础原料,尤其是当实验基地位于沙漠深处的时候,电力的供应和淡水的供应就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赵北在办公室里接见项目主管和相关技术骨干之后,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电力和淡水的供应问题。
  “现在,中枢政府已经决定,将黄河上游的两座水电站完全交由基地方面掌握,电力归基地调配,至于淡水问题,目前军方工程部队正在加紧施工,年底之前,一条地下输水管道将由甘肃通到基地,以解决基地的淡水供应问题,而在此之前,火车将加大淡水运输力度,车皮保证供应,火车头也增加几台,而且基地的机车修理厂也将扩建。”
  赵北代表中枢政府做出承诺,然后问到了他很关心的问题。
  “根据你们的研究和计算,这个核反应堆到底需要多少高纯度石墨砖?目前国内尚无企业具备生产这种高纯度石墨砖的能力,中枢政府打算通过兰芳的民间企业向美国进口,而且你们说的镉棒,目前国内的私人企业也不可能提供,只能你们自己想办法。关键还是一个资金问题,你们说提炼纯铀需要的技术很复杂,你们也不能保证哪种提炼技术最可靠,所以你们希望同时上三种方法,一种是电磁分离法,一种是气体扩散法,一种是热扩散法,可是以目前中枢政府的财力,无法同时支持这三种铀提纯法同时进行实验,所以,我认为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了,具体哪一种更好,你们还是要仔细挑选,要选择那些适合我国工业技术发展情况的,中枢政府不希望过多的依靠外国公司提供原材料。”
  “核反应堆从来没人搞过,所以我们只能是估算,而根据我们最保守的估算,至少需要一千吨的高纯度石墨砖才能建造起一座可以使用的核反应堆。至于铀的提纯,我们认为电磁分离法最好,适合目前我国的工业技术,我国电子工业领先世界各国,需要的设备国内企业就能提供,不过这种提纯方法对电力供应要求很高,届时,或许还需要中枢再从其它电站调一些电力到基地这里,相应的高压输电线路也必须尽快完工。”
  回答赵北问题的是何平,他也是该项目的主管,他的夫人是项目工程的副主管,名叫袁紫,这一对夫妻搭档都师出名门,他们都是欧洲理论物理大师玻尔的学生,曾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长期担任研究员和玻尔的助手,算是中国核物理界的先驱,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的核能研究就具备一个较高的起点。
  第1054章 通古斯计划
  由于曾经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长期担任研究员,并且为欧洲理论物理大师玻尔做助手,何平和袁紫很清楚目前欧洲核物理研究的发展现状,而身为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先驱者,他们也明白这个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当然,他们同时也对赵北在核能研究上的关注程度感到非常惊讶,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就连欧洲最激进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说人类将来可以在原子核里找到一种全新概念的能源利用方式,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赵北居然肯化大价钱投入对核能的研究与利用,何平和袁紫确实对此感到惊讶。
  惊讶归惊讶,何平和袁紫对目前中枢政府在核能研究上的关注力度还是非常满意的,放眼世界,现在也就是这个“苍穹乙”基地的核能研究工程最宏伟,也最野心勃勃,工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而且也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威力更强的“战略武器”。
  “战略武器”,这是赵北的原话,再考虑到“苍穹甲”基地正在研制的那些射程很远的火箭,那么,这种战略武器的基本样子何平和袁紫都能想象。
  虽然这两位核物理研究先驱是和平主义的赞同者,但是他们也很清楚,国家的安全是离不开威力强大的武器的,当年,如果不是中国的国防形同虚设的话,列强的炮舰也不会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横冲直撞,而“东亚病夫”的帽子也不会在中国人头上戴那么多年。
  现在,“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就被中国人扔进太平洋了,但是这还不够,中国要想成为一流强国,还必须拥有更先进、更有威力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原子弹,如果再配以导弹,这就是国防战略力量的中坚。
  以前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原子弹的设想,可是那也仅仅只是设想,要想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就需要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中枢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个支持既有财政方面的支持,也有人才、资源方面的支持,而现在,赵北所代表的中枢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何平和袁紫都很满意。
  不过,就以目前的基地现状,还不足以满足原子弹研制工程的需要,所以,当向赵北介绍完了目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情况之后,何平立刻谈到了中枢政府需要加强工作的地方。
  “总统先生,核能研究涉及面太广,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而以目前基地的人才资源而论,距离我们原先设计的基地规模还是太远,目前,铀矿提纯工厂那边只有十几名技术人员,高速炸药研究所只有一名技工,这种状况,是不可能在五年之内达成预期目标的,而且考虑到核能研究不是一锤子买卖,人才的培养必须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仅靠基地的学校是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的,这方面,希望中枢政府加强重视,今年夏天各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后,基地方面希望能够从中挑选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到基地深造,而在此之前,我也希望总统先生能够跟教育部关照一下,最好在毕业生毕业之前先替我们遴选一下,以免好的人才都叫私人企业拉过去了。这是我初步拟定的专业人才项目,是目前基地最迫切需要的人才,请总统先看一看。”
  何平说完,便从白大褂的口袋里摸出一张信笺,交给了赵北,请他过目。
  赵北接过信笺,仔细看了看,字迹潦草,而且有涂抹痕迹,显然是仓促间写就的,不过还是可以看明白,何平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从理论物理人才到数学人才,从基础技工到经验丰富的模具工,涵盖面很广,这核能研究确实是一个大工程。
  “好,我立刻叫人拍电报给相关方面,此事叫他们去安排,一定让你们得到最优秀的人才,至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我也会给工商部和重工业部打招呼的,这方面,他们也是很有经验的,很多年之前,政府就开始执行工业人才备案战略了。”
  赵北立即表态,将信笺交给一名秘书,吩咐她立刻去拍电报。
  “中枢政府支持你们的工作,你们也要全力以赴的完成工作。何平,你实话跟我讲,五年之内造出原子弹,这个信心,你有没有?”赵北询问何平。
  何平想了想,然后看了眼坐在一边的妻子。
  袁紫点了点头,但是何平还是有些迟疑,说道:“五年之内拿出原子弹,在我看来,有些冒进了,毕竟,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