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双人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上双人舞-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 46 页 共 81 页
你准备陪伴一生的人值得你花多少时间去了解和沟通






?这些问题只有你自

己才能回答。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花足够的心思去了解伴侣,改善与伴



的关系,却只知道在与伴侣关系恶化的时候投诉两人

“意见不合 ”。没 有

做该做的事而只在抱怨对方不适合自己,就像沙滩上玩耍的孩子
用沙堆砌塔,然后 又不断地摧毁它。这样的人生,到头来只落得一无所

:不断地
有。

为什么结婚时对方那么适合自己,而现在两人却意见不合
今天的一段路上你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是该做而没有做的
有些人认为配偶的性格与喜好应该与自己一致,所谓志趣相




?从结婚到

投。也 有

些人说应该找一个刚好填补自己不足的人,即

“互补不足 ”。若看法不 一

致就是 “意见不合 ” ,世上哪还会有 “互补不足 ” 的情况 ?那些与配偶做
到互补不足 的人,怎么没有 “意见不合 ”呢?

事实就是任何两个人之间必有一

致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

致 的地方使两人感到对方的支持

;而两人 不同的地方,却能使双方共同学

习和成长。因此,两人 “不合 ”的“意见 ”,可以成为两人的突破与提 升,
也可以变成两人冲突的理由。问题在于:

(1) 两人之间有没有保持足够的沟通



(2) 两人有没有准备放弃一些个人的信念价值,建立更多

的共同信

念和共同价值 ?用另一个方式说 :他俩有没有准备减低 “ 我” 的地位去提
升“ 我们 ” 的地位。

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的业余爱好是

:男的喜欢研究蝴蝶, 女的喜欢

看书和写作。婚前说好两人结婚后保持自己的生活空间,去继续自己的
趣。两年后两人发现感情疏远了,在一起时没有什么话题,他俩注意到
样发展下去,婚姻会出现问题。他们运用恋爱时期便已建立的一个处理
式 :有什么问题时两人坐 下好好的谈,每人只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绝不





批评或要求对方什么 (不说 “ 希望对方怎样 ”的话 ),然后双方说出自己 可

以针 对对方的需要和愿望做些什么。经过三次谈话之后,两人做出决定
帮助对方发展他 /她的兴趣。一年后,两人的感情关系比婚前更好。只要
有空闲的周末,不是太太跟丈夫去郊外捕捉蝴蝶,便是丈夫为太太写的
西做评稿人。太太发展出远足游山的兴趣,而丈夫也培养出对文学的爱
两人都感到因为愿意支持对方而使自己的生活也提升、扩展了。




好,

另外一个思考的方向是 :某件事情的 “意见不合 ”,与一份 伴随自

己一生的感情关系相比,哪样较重要

?这需要自己做决定。人生其实是不

断地做取舍决定的过程。自己决定、自己承担后果。

有很多时候,做事情与发展两人的关

系可以兼得,不要老是想着放 弃

哪一边,试试想一下怎样做可以两全其美,或许能够找到突破。

也有很多时候,两人的冲突只存在

“规则 ”的层面,即目标 其实是 一

样,但达到目标的方式则坚持要依自己定出的规则。若两人愿意暂时放
自己的坚持而给对方一些时间、听听对方语言背后的信念和价值观,互
了解对方看法里自己可以接受的、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便有可能找
一致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过程里,两人试试诚心地看看对方意见里面
的地方,和自己意见未尽善之处,当两人都能这样做时,共识便会很容
出现。

“有了第三者的出现 ”







小时候看电影 (1950 一 1960 年的粤语片 ),每有第三者出现 通常都是
女的,而众人都称呼她为 “ 狐狸精 ”。奇怪的是,我记得的那些 “狐狸 精”

都是楚楚可怜的弱小善良的女人,而那个太太却总是凶神恶刹,臃肿难

看,






第 47 页 共 81 页
加上态度不好,行为泼辣,得不到观众的好感。在现实生活中,我却知
有不少的第三者往往不如那个太太 !电影中 “ 不忠 ” 的丈夫,似乎总是追
求美貌。在实 际的情况里当然有这样的事,但是也有很多个案,光凭外
旁人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个丈夫会垂青那个 “第三者 ” 。










我可以肯定地说 :所有的第三者都是无辜的

!必然先是夫妻 两人的关

系破裂了,第三者才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太太摆平了一个第三
也会有另一个出现。
造成 “第三者 ” 问题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个人成长的间
种是父母溺受的问题,第三种是两人之间的问题。
个人成长的问题。未曾充分成长的人是不适宜结婚的,这点
懂得说,可是内在的意思却不是很明白。适宜结婚的人必须身、心都具
足够的、良好的能力。生理上的能力有了,能够生孩子,经济上也可以
立生活,于是结婚。但是如果心理的能力欠缺,而又生了孩子,孩子会
得辛苦、他们自己辛苦、身边的人也辛苦。世人长期忽略了心理健康的
要,其实几乎所有的婚姻问题都是由于心理能力不足造成,就算生理向
也往往只 是由心理问题所引起。
所有的人在孩童时代,都必须在父母眷爱之下成长,成长就是有能
建立和照顾自己的人生。可惜的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些
形或无形的规则,这些规则可能完全不管实际的情况,而只是武断地去

者,

题,第 二

很多人 都










定一个人是否 “ 成长 ”。例如, 18 岁是成年,或者出外工作了便算成年。

考虑孩子结婚的问题时,多

数只考虑孩子的经济能力。

一个成年之前没有在心理上充分成长的人,成年之后仍需要
长。这样的人潜意识中有一个信念,就是成长必须在父母的眷顾之下,
是他就会在婚恋时去找寻 “ 父母 ”,尤其是妈妈。他会把婚恋对象当做
己的妈妈,这样,他的婚姻就永远不会成功。他失望了,便去找另一个
象做他的妈妈。很多婚前很好、婚后很差的丈夫,都有这样的问题。

继续成




没有成长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特点,就是无须跟
与人之间相处的法则,例如公平合理。孩子可以说了不算数、输了还要

从一般 人


奖、不负责任、不守承诺。事情只做一半,有妈妈来善后

;拿了东西就走 ,

有爸爸 来付钱。对妈妈有一份 “妈妈是我的 !”的独拥 心态,妒忌别人来

分享母亲 (容易吃酷、 不想伴侣与异性谈话、担心伴侣被人抢走等

);妈妈

总是 应该无微不至、任劳任怨的
对方为自己做得更多 )。

(总是报怨伴侣对自 己不够好、老是要求

孩子对父亲的感觉是,父亲是力量的来源,孩子老是想证明

自己有 力

量(经常换伴侣、男的喜欢追求不易追到的对象、女的

喜欢给男朋友难题 ),

包括做了坏事而没有被发现

(新婚期间仍 在与其他异性胡混、青少年喜欢

“出位 ”、挑战法律等 )、证明 自己比爸爸更棒,不需要父亲

(不断批评 伴

侣或身边的人,例如 上级或朋友 )。无论怎样,他的内心深处不能没有父
母,他不断 地找寻父母,当发现对象无法担任父母的角色时便放弃,再




续找寻下去 (多次离婚或婚后不断地抱怨

)。他的配偶,无论怎样 尝试, 都

不能做到他父母的工作,只会累死了却仍然受他指责。这些,都是没有
分在心理上成长的行为表现。
这样重复没有效果的找寻与分手,这个人会一次又一次地失
望,除非他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做出一些真正帮助自己成长的事。一些



败和失


助心理成长的课程,例如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个性扩展课程, NLP 针

对“ 身份 ” 及“信念系统 ”上提升的课程 等,都能帮助这样的人有真正
成长。找不到这类课程,很多感到困扰的人,会企图找心理辅导解决问


题。






第 48 页 共 81 页
如果辅导师不明白上述的道理,而只是用例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
统技巧去做处理工作,不会有多大效果。心理分析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是可能要很长的时间,同时,解决的方法不大明显有效。
系统排列等技巧则会快速产生效果。

NLP 疗法 和家庭

2003 年 5 月,我在德国的国际家庭系统排列大会中主持一个工
一位女士找我处理她与男友的问题。她男友的表现就像一个孩子般,老

作坊,


抱怨和制造麻烦出来,分手了又回来。她也很明

白男友的问题,就是放 不

下她的男友。我对她说 :“ 你做他的母亲,永远不会成功,你俩这样生活
在一起,两人都会感到很痛苦。这样地坚持下去你实在是妨碍了他的成
因为他会错误地 以为你能够做他的母亲。在两个人的关系中,的确有些
候其中一个人会走得快一点。走得快的一个可以拉另外一个一把,但是
外的一个还得自己走路。如果另外的一个完全不走路,那么如果两人要
续在一起就只得把他背起走路。这样不对,因为这样你俩绝对不能建立
福快乐的关系。你的幸福快乐,可以跟这个人一起取得,也可以跟另外
个人一起而取得,更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而取得。人生总有很多选择,
可以尝试拉他,但是当你发现他完全不愿走路而要求你把他背起的时候,
你必须自己决定这是否是你愿意拥有的感情关系。


长,







第二种是父母溺爱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伯特

· 海灵格 (Bert

Hellinger )的著作 Love ’s Hidden Symmetry( 中文版《谁在我家 — 海灵 格

家庭系统排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O3) 一书中有 清晰的解说。一个被

父亲溺爱的女儿,习惯了父亲的宠爱迁就,当她成长后发展自己的感情
系的时候,她不会尊重男人,特别是她的男朋友。她会要求男朋友做出
她父亲般的迁就,两人便不能发展出一份平衡的、充分成长的关系。她
失望地看到对方终于因为受不了而放弃她,或者不愿放弃而欺骗她。
一个在母亲溺爱下成长的男孩亦同样。他习惯了母亲的照顾
他有了女朋友后仍会对其女友提出同样的要求。她对女人也不会有充分
尊重。他也因此不容易建立满意的感情关系。





迁就, 当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在女儿

10 岁一 12 岁的时候,应该 把她 交

回母亲的照顾之下,即是培养出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受到母亲的影响会
谐良好她成长后便对男人有足够的尊重,与男人的相处亦感情生活也可




满意愉快。同样理由在男孩

11 岁一 12 岁的时候,应该让他发展出与父



的亲密关系 让父亲引导他产生对女人的正确态度。
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往往使男孩子成长
与父亲的接触很少,父亲能亲自给孩子的正面影响严重不足。因此,中
人的社会里,男人普遍地对女人的尊重不足,男人对伴侣的不忠也有很
的比例。在这些情况下,很多婚姻都名存实亡。
第三种是两人之间的问题。当两个人都以为结了婚同住一
然会越来越好,那么,他们婚后就会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但现实生
往往事与愿违,两人同住总是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而两人之
又没有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的机制,关系便开始紧张。如果两人多少都


的过程 中



起,关系 自




不愿低头的心态,再加上中国人对情绪的普遍错误概念

(不愿谈感受而只

说道理、要求 对方不要带情绪回家等 ),那么当任何一方怀着困扰情绪而
碰到 一个愿意聆听的对象,或者表示关心的异性,此时便为第三者的出
亮了绿灯。




一些怀有 “托付心态 ” 的女士。她们真的以为结婚是 “ 找到 了一个 归

宿”,男的会遵守誓言,照顾她们一生。说老实话,绝大部分的男士在
婚时是有诚意想这样做的,只是,做到一生与共,必须两个人都做些事









第 49 页 共 81 页
能成功。如果女方在结婚后把自己的生活都交给丈夫照顾,那么,结婚
丈夫看到妻子拥有的优点不是消失了便是打了折扣,妻子不好的地方又
婚后同住的环境里逐一浮现出来,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生活压力、情
冲突、两人不懂化解紧张关系等,只要有机会出现,很容易便有第三者









了。

犯罪学有一句名言: “犯 罪的出现,只是一 分动机,九十九分机会 ”,

。不想见到有第三者出现,就需要坚持做提升两人沟通和关系的事情,
得那一分的动机不会出现。

使

在恋爱时男的总是说 “ 我给你一 生的快乐 ”;结婚时的誓言总是男 的

说“我会照顾你一世 ”。带有托付心态的女士,既然理直气壮地认为丈
有责任照顾她们一生,当丈夫有第三者时,当然认定自己是无辜的受害




了。所以,每当丈夫有了第三者,做妻子的总是扮演了

“ 受害者 ”的角 色,

表现得无辜可怜。其实,只要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都必然有同等的责
不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就 是没有做该做的事,让两人关系出现了缺口,第
者才可以走进来。

任:


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女方出现第三者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其
上述一样。中国的男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教育要多说道理、少理会感觉,
事情给白己的感受搞不清楚。男孩子更被教导要勇敢、像男子汉、
流血不流泪 ”,所以往往忽视自已与他人的内心感受,更不愿意讨论内
感受。女子在心情不快时可以哭,哭引起别人的注意,去问候她。男子
有心事不愿说、不懂得说、困在心里,外表还装做没事。这样的丈夫
懂温柔、粗心大意 ”,也许婚前还会学学别人买束花给心上人,婚后就

原因亦 如

“男儿


“不


于工作 (或任何其他事 )而忘记了妻子的需要。说得难听一

点,就像想尽 办

法去捕捉一只小鸟,捉到了就把它放在笼子里面,只知给它吃喝,就不
理睬它了。碰 _丘一个需要更多温柔关 怀的太太,而生活中又有了愿意给
她关怀的男人,便为第三者的出场亮了绿灯。



在大多数 “有了第三者 ”的情况里,若两人明白到双方都有
时两人都仍然深爱对方,经过坦诚的讨论,加上愿意改变沟通及相处的
式的态度,采取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婚姻有挽回的可能。
这里说的是两人都承认有责任,夕昏姻才可以挽救。若一方摆出的

责任, 同




度是 “我没有错,但我愿意原谅你

”,则挽救无效。因原 谅者往往比被 原

谅者有一个超越的地位,这就破坏了两人之间平等的身份。用这个态度
理一段 “有第三者 ”的婚姻,原谅者地位永远高于对方,这就使被原谅
对于做错了事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被原谅者必须抱着一份内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