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嬴荡呵呵一笑,“寡人用的着担心什么,你赵国不论是综合国力和军力都不如我大秦,该担心的是你主父才对。”

    “哦?我大赵的军队可比你秦国多,怎能说不如你秦国呢。至于你说的综合国力是什么?”

    “军队多就行吗?前不久的河内大战结果如何,联军百万,还不是被我大秦打的惨败?至于综合国力,那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军力、民力和民众对王室的支持力。两国大战,不仅仅是军队的较量,同样也是决策之间的较量,生产力和民心的较量。倘若以后秦赵真的开战,一旦陷入相持之局,首先支持不住的铁定是你赵国,因为老百姓不会无休止的支持你们,你们的战争打好了,他们得不到利益,打坏了,他们还会遭殃。而我秦国不同,民众知道,只要战争打赢了,利益将是属于整个秦国的,秦国王室对待平民和贵族都是一视同仁的。”

    赵武灵王听了嬴荡的话,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我何曾不明白,奈何赵国四面环敌,不得不妥协啊。就连这个变法的机会,也是用我赵国王室的脸面换回来的。不过,你小子倘若认为凭着这一番话,就想占我赵国便宜的话,那你可就打错主意了,战阵之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谁胜谁负,犹未可知也。”

    嬴荡白了他一眼,也不打算在这个上面跟他纠缠,反正秦赵开战,还需要等上好些年。不解决东边的韩魏和南方的楚国,是不可能随便和赵国开战的。

    “算了不说这个了,看在你赵主父的面子上,只要你还活着,我秦军就不会攻赵。”

    赵武灵王噗哧一声,差点儿把嘴里的酒都喷出来了,“哈哈哈,你笑死我了。还只要我活着,你们就不攻赵,要我欠你一个空头人情,门都没有。倘若有机会,你岂会放过?之所以现在秦赵之间没有大的战事,那是因为秦国目前的生死大敌依然是魏国,当年魏国可是把你们打的够惨,都差点亡国了,之间的仇恨可不是轻易能够化解的,就算你秦王不介意,下面的人也不会答应的。而且现在挡住你们东出之路的依然是韩魏,不解决韩国和魏国的威胁,你秦王有心情来跟我赵国死磕吗?”

    我去,这个赵王原来什么都知道啊,幸好他活不了多久了,记得历史上,他传位给赵惠文王之后,没两年就被饿死了。只不过如今历史已经改变,时间已经提前,不知道这件事情还会不会发生。

    这个赵武灵王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一条倔牛,可内心里面的弯弯绕着实不少,只不过他的行事方式跟别人不一样。这样的人才最难对付,然而正是因为赵国有他这样的王,才能够顶住压力,最后变法成功,换别人,连这个勇气都没有,其实谁不知道变法能强国,所有的人都知道,奈何变法需要触动太多人的利益,稍不注意就会弄得国内大乱,外敌窥视,甚至国破家亡。当年秦孝公之所以强力变法,那也是被逼的,倘若不想亡国的话,除了变法一途之外,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他的儿子赵惠文王虽说也算是一个贤王,但不过也就一个‘贤’字罢了,他善于玩弄权术,却不具备赵武灵王这样的雄才大略。他当政期间,虽然别国没有从他那里讨到过什么便宜,但他也没有打算去讨别人的便宜,说白了也就一个守成之君。

    “对了,赢小子,你最近频频在秦赵边境上动兵,你是打的什么主意?”

    嬴荡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那不就是催促一下你们赵国尽快把礼物送过来吗。”

    赵武灵王瘪瘪嘴,明显不相信嬴荡的话,“不说拉倒,我还不知道你,二十万大军同时运动,仅仅就是为了催促粮草?要我说,你不是在打韩国的主意,就是在打魏国的主意。”

    “哪有?人家韩魏两国才刚刚给寡人送了礼,寡人怎么有心情去找他们的麻烦。要我说,人家韩魏楚都痛痛快快的赔款割地了,你赵国虽说刚开始赖着不给,但现在总算也给了,现在就剩下一个齐国了。寡人正打算收拾齐国,逼齐王低头呢。”

    “哦,我知道了,你是在打周天子的主意,上次你带兵入洛邑,结果弄了个大大的乌龙,就连自己都差点挂了,你现在不服气,想去找回场子来?”

    看着赵武灵王衣服恍然大悟的样子,嬴荡都想上去抽他一顿,“主父这是什么话,你我皆是天子之臣,怎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你也别瞎猜了,寡人最近没有动兵的打算,只不过军队呆久了,难免战力下滑,寡人是让他们出去多动动,以免懈怠了。”

    “呵呵,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信的。不过你也放心,只要不是打我赵国的主意就行,我是不会来管你找谁的麻烦的。”

    “你们三晋不是同气连枝吗?”

    赵武灵王听了这话,立刻哈哈大笑,“小子,你还是嫩了点,轻易就被我给诈出来了,果然是在打韩魏的主意。只不过他韩魏关我们什么事,我们自己的麻烦还一大堆呢。只要不是快被灭国了,我们都不会管的。当然,你秦国定是要灭其国的话,那说不得,我赵国也得出兵了。”

    嬴荡一愣,你是这么想的,其实韩魏也是这样想的,历史上秦赵长平之战打了三年,韩魏硬是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连粮食都没有支援你们一点,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来救,你们可真的玩完了。他刚开始还想着,等赵国的粮食和壮丁都到了之后,就礼送他回赵国呢,毕竟他还不想和赵国结成死仇。要知道,历史上,秦国活捉了楚怀王,就弄出一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虽然嬴荡不相信什么预言传说,但这句话的确鼓舞了许许多多的楚人站出来反秦。不过现在看来嘛,在打完河东之战之前,是不可能放他了,毕竟机密要事,泄漏不得。

    总的说来,两王相会还算是愉快收场,之后嬴荡也是三天两头的宴请赵武灵王,如今两人都快成为惺惺相惜的忘年交了。不过,佩服归佩服,欣赏归欣赏,一旦有机会坑对方一把的话,双方都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而且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很快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赵国的粮食和壮丁也都送过来了。秦国的经济依然在它应有的轨迹上高速发展,而且有越来越快的情形。

    “秦王陛下,我们的粮食和壮丁都运到了,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放我父王回国?”

    嬴荡看着下面的赵胜就想笑,这个就是以后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啊,长得胖嘟嘟的,看起来还是个可以亮瞎双眼的粉嫩新人。

    “这个你就不必多心了,你父王好不容易来一趟秦国,不玩的尽兴,寡人怎么能好意思让他回国,到时候别人还以为我秦国不懂得待客之道呢。”

    “这个。。。。还请秦王看在秦赵同根同源的份上,放归我父王,我赵国必不会忘记秦国的恩情。为了表达我赵国对秦王这段时间来款待我父王之情,胜代表我王献上金万益,白璧十对,玉器若干,宝剑一柄,赵国宗室女十人,美人三百,牛羊马各一千。”

    嬴荡点点头,这赵国还是舍得下本钱的嘛,“你放心,寡人会尽快送你父王归赵的,只不过暂时还不行,待到冬至之日吧,寡人定会实现承诺的。”

    对于嬴荡来说,只要赵国你肯低头,咱还是好说话的。关键是他留着赵武灵王也没用,相反放他回去,让他去对付北方的胡人,才对秦国有利。

    相信在他见识到秦国的强大之后,他将会更加急迫的要和胡人开战。只有解决了北方之患,赵国才能放马中原。只不过等他解决的北方的胡人之后,他也快要迈进沙丘宫那个活棺材了。总之一句话,任他赵武灵王多厉害,反正威胁不到秦国。

    “还请秦王陛下能够体谅一个作为人子的急切心情。我赵国臣民无不盼望父王能够早日归赵。”
第四章 冬春无战事
    作者:感谢gigiliu5277和buck的打赏,谢谢各位大大,本来今天要加更一章的,只是今天遇到了点急事,我会尽快把加更补上的。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秦赵这段时间来的龌龊事件,弄得天下都云里雾里的,怎么那个赵雍那么傻,居然跑到秦国去挨宰。而且两国都在边境上排兵布阵,大战一触即发。

    在魏王宫中,年老体弱的魏襄王嗣正无精打采的坐在王座上,下面的文武大臣看到魏王都没有精神,他们也提不起什么心气劲。

    魏嗣年幼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秦国当质子,当时河西已经被商鞅领兵夺取,而魏国不死心,一心要夺回来。

    其实,当时的情形是对魏国有利的。秦国变法成功的时间还不长,羽翼还没有丰满。再加上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登基,他三年来,不出宫,不理事,全天下的人都在看风向。

    三年过后,秦惠文王一出来,就宣布继续执行商鞅的新法,这下秦国的老世族不干了,一方面勾结北方的义渠,一方面勾结东边的魏国,起兵作乱。

    当时在位的魏惠文王以为机会来了,迅速派大军逼近河西,准备捡这个便宜。不料人算不如天算,秦惠文王亲自去请赢虔出山,干脆利落的平定了叛乱,义渠也被司马错打的落花流水,而魏军呢,运气不好,也碰上了硬钉子。

    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不拘一格的用人才,破格启用魏人公孙衍为统帅,在河西一举击败魏军,并且斩首八万。从此以后,魏国就失去了翻身的本钱。

    魏国大败,作为质子的魏嗣,日子当然不好过,在咸阳屡屡受到刁难和羞辱,从此以后他就恨上了秦国。

    有一次他被羞辱的太狠了,终于愤而杀人,不料此举反而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将他送回了魏国,后来靠着曾经入秦为质的功劳,搞死了自己的多位兄弟,最后甚至把自己的老爹——魏惠文王都给软禁起来了,他也顺利的登上了王位。这就是他每次都支持六国合纵的原因,只不过这么多年来,屡屡合纵都无功而返,他魏国却是损失惨重,越打越弱,如今早已恢心丧气了。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有何看法?”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人家秦赵交锋,关我们魏国什么事啊,去年才在函谷关损失了一把,难道现在还要凑上去挨揍。

    “启禀大王,秦,乃虎狼之国,而赵国也经过多年变法,已成强国之势。如今两虎相争,我魏国可从中得利也。”

    新垣衍缩了缩脖子,他当初可是靠着扮死人才逃出来的。几十万军队啊,逃出来的没几个,大多数都被秦军杀光了,从此以后他就患上了恐秦症。

    “大王,强秦不可轻易招惹啊,过去这么多次合纵,都是无功而返,一旦失败,他国倒是可以轻易离开,只是苦了我魏韩两国,就不得不承受秦国的怒火了。去年的河内大战,我们更是损失惨重,如今元气未复,不可轻易开战了。”

    新垣衍的话音一落,立刻就被公孙喜鄙视了,“哼,败军之将也敢言兵。大王,秦国猖狂已久,兵锋直指三晋,如今更是扣押了赵主父,交恶赵国。其失礼在先,我大魏发兵伐之,有何不可。臣以为,何不趁此良机,结盟赵韩,以抗秦军,一解我大魏战败之耻。”

    魏国自从庞涓战败之后,就再也没有设过上将军一职。如今是三将并立,新垣衍、公孙喜和晋鄙。新垣衍和公孙喜都是世族出身,所不同的是,新垣衍是小世族出身,而公孙喜是大世家出身,而且是那种大到了魏王也不得不买面子的程度。三人之中就数晋鄙的出身最差,属于平民阶级,魏王之所以破格提拔晋鄙为将,不是因为晋鄙能力出众,是名将之才,相反,他才能平平,所占的不过是魏王要用他来平衡军方势力罢了,平时他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完全唯魏王之命是从,因此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魏王的心腹,再加上人家会处事,倒是没人与他为难。

    公孙喜现在虽然贵为魏国大将,其实他从来没有打过战,在他的眼里,秦军就是再强也强不到哪里去,一切不过是新垣衍这样的将军太无能了而已。

    魏襄王若有若无的点点头,“丞相以为呢?”

    丞相魏齐哪懂得什么军国大事啊,他之所以被任命为丞相,一方面因为他是魏国世族大家出生,一方面因为他的确善于理财。魏国当年强大的时候,四面树敌,如今衰弱了,四面八方的敌人都围了上来,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北方的赵国,哪一个也不是善于之辈,最可恨的还是西边的秦国,前前后后,损失在秦国手里的魏军已经五六十万了,魏国能有几个五六十万啊。

    无奈之下,魏国不得不撑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可这军队花钱如流水啊,没有一个好的理财能手,魏国如何能撑得住。

    “大王毋忧,如今快要入冬了,历来都是冬春无战事,秦赵之间即便要战,也不过是一场小战,双方互有损伤罢了。我魏国完全可作壁上观。”

    魏齐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一愣,也是,马上就要入冬了,还打什么仗,看来君臣上下都被秦国弄得苦不堪言,一见到秦国动兵,心里面都直打颤,忘记了季节。

    正当魏国君臣在庆幸,他们终于搞清楚了一项重大事件的时候,咸阳宫中,秦国老将山甲正抱着嬴荡的粗腿不放。

    “大王啊,你可不能忘记了老臣,这一战定要准许老臣参与啊,哪怕让老臣去当一名老卒都可以。上一次河内大战都已经错过了,这一战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啊。老臣老了,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已经为秦国打不了多少战了,这个机会大王一定要给我啊。”

    面对这个为大秦帝国征战了一生的老将,嬴荡无论如何也硬不起心肠来拒绝他。况且这一仗也不是什么硬仗,虽说要夺取河东六十三城,而且安邑、朝歌、野王、蒲坂还是天下有数的大城,但嬴荡知道,魏国这次反应太不给力,等他们派出援军的时候,六十三城已有三十二城被秦军所占领了。

    再加上现在秦国已经有了水军,等到魏国的援军要渡河支援河东的时候,嬴荡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一顿美味的大餐。

    当年商鞅刚开始变法的时候,在国都市场南门立木为信,并且发下徙木令:“如有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五十镒金”。山甲就是那个接令之人,那时候他还是个十余岁的小伙,之后他就入了军,由于勤学苦练,积极性高,因此被新军主将子车英看中,选进了新军。

    他完成了一个从普通士兵到封侯拜将的传奇,他没有深厚的背景,没有强大的家族,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他没有高超的智慧,没有出众的才华,不像白起、王翦这样的名将能够脱颖而出,他有的只有兢兢业业的学习和苦练,他有的只有对大秦帝国无限的忠诚。

    “老将军,快起来,寡人答应你还不成吗?不过有一点,冬季征战,夜晚天寒,寡人这里有两件棉衣,一件是给你的,另一件你带过去给豹叔,豹叔知道要出兵之后,就赖在河西没有回来过,寡人现在也担心他的身体。可惜如今棉花正在试种阶段,产量不高,等以后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