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身体。可惜如今棉花正在试种阶段,产量不高,等以后产量上去之后,寡人还打算给军中人人都配上一件呢,现在嘛,只能优先照顾你们这些老将了。”

    这棉花可不是嬴荡穿越的时候带来的,而是托商人从西域带回来的,可惜前世他也没见过棉花的种植,要不然不会弄得这么失败了。

    “老臣多谢大王的恩赐。大王时时刻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卒,老臣无以为报啊。”山甲说着老泪都流出来了。

    嬴荡连忙把他扶了起来,“老将军,你为大秦征战一生,寡人和帝国臣民焉能不知道你的功劳,我们都感激你的,将来凌云阁中定然有你的名字。”

    “老臣。。。。。”山甲已经呜咽的说不出话来了。

    “好了,老将军,你可是战阵之上赫赫威名的秦国大将,怎能作此小儿女之态。你也不用说什么,这一切都是你应该得到的,这是寡人,这是秦国,对你功劳的认可,对你忠诚的肯定。”

    山甲得到嬴荡的许可之后,立刻快马赶到河西,一刻都没有停留。

    河西秦军大营之中,白起已升起了自己的主帐。

    “传本将的军令:步军先下安邑、蒲坂,再依次攻克河东城池!三路骑兵务必击溃魏国从北上援军!我自率五千精骑,扫清河内之零星驻军,并驰援策应各路大军!”

    “诺。”

    “山甲何在!”

    “末将在!”

    “命你为步兵统领,攻伐河东诸城!”

    “末将领命!”

    “赢豹何在!”

    “末将在!”

    “命你帅一万五千锐士,于白马津埋伏,击溃从白马津渡河的魏军。”

    “末将领命!”

    “魏冉、王陵何在!”

    “末将在!”

    “命你们帅两万骑军与水军配合,一举夺取敖仓!占领敖仓之后,迅速的搬空里面的粮食,倘若事有紧急,立刻放火将敖仓烧掉。”

    “末将领命!”

    “王龁何在!”

    “末将在!”

    “命你率一万骑军在孟津渡埋伏,击溃从孟津渡渡河的魏军。”

    “末将领命!”

    “蒙骜何在!”

    “末将在!”

    “命你率一万骑军在修武渡埋伏,击溃从修武渡渡河的魏军。”

    “末将领命!”

    “此次作战,要求秘密进发,五路大军务必于立冬前一日到达集结地,立冬那日一齐发动猛攻。”

    “诺。”
第五章 河东开战
    十月之交,立冬是个节气大关。从立冬开始,人们便进入了窝冬期。为了祈祷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饥寒劫难,大河上下便有了一个久远的习俗:立冬吃暖羹。

    一到立冬之日,山乡庶民便是省火缩食,尽可能的将储存的那点儿五谷接续到来年夏收。于是,民间也便有了冬日寒食的习俗。

    虽然有人说,“寒食”是晋文公为了追念抱木**的介子推,而将清明前一日定为禁火寒食的“寒食节”而起。但究其实,寒食流布天下穷乡僻壤而成久远习俗,实在是生计艰难使然。

    尽管列国间虎视眈眈,即将大战的传闻不断,暖冬羹的烟火还是弥漫了大河上下。就是打仗,也是开春之后了,窝冬之期想好对策养足精神便了,暖冻羹还是要吃得热热火火才是。

    可谁能想到,就在暖冬羹的炊烟弥漫之际,大河北岸竟是轰然一声惊雷,天下顿时瞠目结舌——秦国大军有如飓风般狂卷而出,河东六十余城岌岌可危!

    战国之世,楚魏两国城池最多,楚国将近三百城,魏国两百城左右。其他大国都在百城以内,齐国七十余城,秦国八十余城,赵国六十余城,韩国六十余城,燕国五十余城。

    楚国城多,是因为吞并了吴越两个大国、数十个山地邦国与成百个山地水乡部族。山居部族多有城堡,寻常都举族居住在各种大小城堡之中,夺取城堡,实际上便是占据了邦国或部族的中心地带。几百年吞地灭国,楚国城池之多便居天下之冠。

    魏国则是由于崛起最早,逐渐吞并了最富庶的大河两岸平原。河内河外,本来便是诸侯林立之地。小诸侯但有数十里地面,便有两三座城邑,人口几乎全部住在城中。魏国占领之后,设郡设县,渐渐化为统一郡县制,大大小小的城池便做了县府郡府,或做了贵族封地的领主城邑。

    秦军东出,一路狂进,先是猛攻紧靠大河东岸的安邑、蒲坂,而后向东向北推进,逐一夺取河内城邑。

    白起很清楚,此战夺城多少,全在于能否抵挡魏国援军。基于这一判断,白起始终坚持让三路骑兵守住了魏国向河内增援的三处运兵要隘——洛阳西北的孟津渡、敖仓西北岸的修武渡口、濮阳西岸的白马津,而只让步兵全力攻城。

    虽然这些年来,魏国屡败于秦,但是除了嬴荡那个二货以外,还没有谁真的小看魏国。一方面是数十年来,魏文侯和魏武侯创下的‘天下第一强国’余威犹在;另外一方面也是魏国据中原富庶之地,人口密集,财雄势大,因此,所养的军队众多;最后一点,虽然当年吴起训练的那一支强大的魏武卒方阵已经不在了,但那些练兵方法还在,虽说如今魏国的君臣上下执行起来很不给力,但多少还有点强军的样子,对上秦军是不行的,对上别的军队就难说了,至少对上楚军的时候,楚国没讨到什么便宜。

    其实白起早已经打定主意,倘若魏国援军在二十五万以下,那就以骑兵突袭的方式,击溃敌军,然后函谷关的大军冲出来截断援军退路,逼迫魏国不得不选择放弃河东。

    倘若援军在二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那么函谷关大军就负责阻截援军一个月的时间,尽量的争取时间,能夺取二三十城都不错了。

    倘若援军超过四十万,那么秦军就只能尽快夺取十数城,搬空府库,在援军抵达之前,迅速退回河西了。

    谁知白起的预料竟然全部落空。斥候营飞骑探马几乎是一个时辰一报,可每次都是“未见魏军动静!”到了第六日,白起大起狐疑,严厉命令斥候营总领樗里狐:“哪有如此颟顸之邦?六个昼夜,爬也爬到了河内!给我将探马直放河外!若魏军有诈未能探清,军法问罪!”

    白起为将,这是第一次发作。樗里狐大急,竟亲自率领十三名精干斥候化装成商人,潜入大梁刺探。次日午后,三个斥候便带了一个活口回来,樗里狐却仍然留在大梁,继续监视动静。

    秦军攻打河东的消息,由快马斥候流星般飞进大梁,魏国君臣一片惊惶。

    年老的魏王差点没气的昏厥了过去,“岂有此理,秦人欺人太甚,尽然冬日开战。”

    丞相魏齐只不断高声喝问:“丢了几城?啊!丢了几城?”眼看无人应答,便高声吼道:“谁愿领兵驰援?封万户!”饶是如此,几个武臣也是脸色铁青地紧紧闭着嘴巴不吭声。

    年老的国尉——富无颤悠悠的站了出来,“大王,秦人欺我大魏无人,老臣为大王举荐一人,定能大破秦军。”

    “哦?何人?”一听到能够大破秦军,老魏王浑浊的双眼突然一亮,大破秦军可是他一生的梦想啊。

    其实人家魏王也挺可怜的,执掌中原如此富庶的一大国,却屡屡被秦国欺负的苦不堪言。以前秦惠文王那个老家伙还在的时候,咱干不过你,还说的过去,毕竟咱是老实人,不是那只老狐狸的对手。好吧,咱干不过你,那就熬死你,可恰恰没想到,老狐狸是被他熬死了,新上位的那个不孝女婿原来也是只小狐狸,不声不响的就把六国百万大军给吞掉了。好吧,赢了就赢了吧,咱宽宏大量不计较,可他居然跑过来逼着老丈人给他送钱、送粮、送美女,如今更好,还大逆不道的打起来老丈人城池的主意来了,情何以堪啊。

    “信陵君。”

    富无一句话差点没把老魏王给呛死,信陵君魏无忌现在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黄口小儿,让他来领兵,你当打仗是玩过家家的游戏吗。

    如今魏国不设上将军一职,那么丞相魏齐就是军政一把抓,权力大着呢。听到富无居然举荐信陵君为将,那哪能答应啊。

    如果信陵君为将,这一仗打输了,到背黑锅的时候少不了他的一份;要是打赢了,那时候信陵君立刻就会威望大涨,再加上是王室公子,接下来必然会接掌兵权,那哪能行啊。

    “不可,信陵君未识战阵,况且年纪太轻,恐不能压服军中众将。楚国春申君前车之鉴不远,大王不可不查啊。”

    老魏王轻轻的点点头,“那丞相以为应该以何人为将?”

    “大将新垣衍、公孙喜勇猛善战,可解河东之危!”

    老富无便是一阵冷笑:“社稷存亡,丞相竟还是一味任用私人,国将不国也。”

    魏齐胀红着脸厉声道:“信陵君打过仗么?国事不是儿戏!”

    老富无亢声道:“名器束之高阁,如何便能放光!”

    魏襄王黑着脸思忖良久,兀自嘟哝道:“找信陵君谋划谋划也可,打仗还是晋鄙、新垣衍、公孙喜靠实些。”

    魏齐一听,顿时大喜,“我王英明。”

    老富无叹了一口气,无奈的退了回去,然后闭上眼睛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魏齐看到老富无的样子,更是得意忘形的忘了自己是谁,“启禀大王,还请立刻召三位将军回大梁,我王当面授机宜。”

    老富无本来已经不想说话了,奈何魏齐这句话实在是把他气的不轻,“魏齐,你这个混帐!军情如火,河东岌岌可危,纵然用此三人,也得立即派出快马特使,下令星夜北上!召来大梁,往返便是两日啊!”

    魏齐此时如何能眼看这老倔头气焰猛长,便气狠狠厉声呵斥道:“军国大事,社稷存亡,我王要面授机宜,还要颁赐兵符、设宴壮行!富无,你这国尉白做了?王道法度,岂容如此草率!”

    魏襄王不耐地摆摆手,“好了好了,立即派快马特使,召三将回大梁。”

    白发苍苍的老富无一声长叹,竟是径自拂袖出殿去了,不料在门口稍不留神踢到了门槛上,噗通一声,重重地摔倒了地上,当左右侍卫将他扶起来的时候,已经被摔得满嘴是血了。老富无也没有介意,蹒跚的一步步走远。

    三位将军风风火火得赶回大梁,但他们并不能直接晋见魏王领取兵符,而是必须先到丞相府应卯。魏齐便先摆了一场接风宴席,与三位将军很是说了一番体己话。

    等接风宴过后,魏齐才带着三将来到魏宫求见魏王。

    “每人可调兵五万。”魏王郑重其事地将兵符交到三将的手里。

    “臣启我王。”公孙喜拱手道:“秦军有备而来,汹汹难当,十五万兵力不足退敌。臣请三路各十万,三十万大军一举退敌!”

    “三十万?”老魏王猛然沉下脸,“秦军可只有十万。”

    “我王明鉴!”新垣衍心直口快,“秦军虽是十万,但战力强于我军。若得三十万精锐,便可断敌归路,聚歼秦军,为河内战败雪耻!”

    “雪耻?”魏襄王冷冷一笑。“齐国赵国楚国,都不防了?你等打仗,他们来偷袭大梁,谁来护卫社稷?”

    三位将军顿时默然。魏齐极是老到,适时插上笑道:“我王神明。就是十五万了。至于聚歼,莫做此想。六国联军七八十万,都没聚歼,你能聚歼得了?只要河内不失,便是大胜!”

    “正是。”魏襄王矜持地笑了,“本王再加一句:河内六十余城,丢几座小城邑不打紧。只要保住安邑、蒲坂、左邑、朝歌、野王、修武几座大城,便许你等大功!”

    三位将军却是愕然相顾,只得无奈的退了下去。
第六章 大败魏军
    次日午后,大梁南门外旌旗招展仪仗铺排,魏王率文武百官到十里长亭为三将隆重壮行,亲赐每人一辆镶嵌着硕大明珠的青铜轺车,随行大臣无不啧啧叹羡。赐酒、赐车、开鼎、赐宴、训诫、赏歌、拜谢等等,十几道仪典程序进行完毕,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魏王这才一脸庄严地下令:“秦人无道,无故轻启战端,攻伐我河东诸郡。如今社稷存亡,诸位将军当奋起杀敌,以退敌军!尔等星夜回营,率兵北上!待诸位将军凯旋,寡人必不吝赏赐。”

    “诺。”

    三将齐齐应了一声,不得不转身往军营急赶。这次魏王没有设主帅,然无论如何,三人临危受命,还都是极想打好这一仗的。但诸般隆重仪典接踵而来,三将竟是无暇在一起聚商方略,离开大梁之日,草草说得几句,也只是商定了各自渡口与渡河后的攻击方向。

    晋鄙渡河的方向,正对着安邑、蒲坂。如今秦军已经东进北上,安邑、蒲坂已成了秦军后方,他的打算是率军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回安邑、蒲坂,震慑秦军,也取得一场大捷,鼓舞军心士气。

    军令一下,五万铁骑立即沿着大河北岸的山塬向安邑狂飙突进。正到一片山谷腹地,便听两边山头战鼓如雷号角大起。

    王龁大喝一声,“点火,放箭!”

    火箭去似流星,落到枯木干草中,顷刻间就燃起了冲天大火。“轰轰轰。。。”剧烈的爆炸声随之传来。

    魏军骑兵一时竟是惊慌大乱。仓促之间,虽有五万骑兵,却是无法展开,前后拥堵自相践踏,便困在了烈火喧闹的山谷之中。

    “快,堵住谷口,莫要放走了魏军!”

    原来,王龁铁骑已经窝了半个多月,骑士们眼见步兵攻城略地进展神速,早殷红得嗷嗷直叫,生怕魏军不来,自己没了仗打不能斩首立功。

    如今魏军终于出现,秦军骑士早已憋足了劲儿以逸待劳,猛勇冲锋,竟是势不可当!半月之中,王龁已经对伏击地段做了精心料理,山墚沟峁的枯树林,棵棵大树都涂了十数遍猛火油,山脚藏身处都埋藏了火药,每个山头都藏匿了引火手。

    秦军铁骑一个冲锋将魏军压缩进大小山谷后,引火手立即猛抛火把,顷刻之间,大火便在各个山墚沟峁中猛烈燃烧起来!烈火引爆了火药,剧烈的爆炸声将魏军上下惊得神魂大冒。

    魏军铁骑是牛皮甲胄,骑士在大火中冲突,皮质甲胄便生生成了引火猛料,骑士们浑身大火,纷纷下马惊慌滚地灭火!如此一来,战马便离开主人惊慌奔突,夹相纠缠,竟是再也无法形成冲锋战力。秦军却只是守在山口要道,截杀逃窜骑士。

    晋鄙老于战场,一见火起,便知不妙,立即嘶声大喊:“回军向南!杀向河滩!”残余乱军一声呐喊,便向西南空旷河滩猛冲过来。

    秦军却只是追杀一阵,便撤了回去,只守定通向安邑的要道不动。晋鄙残兵进入河滩,见秦军没有穷追不舍,便争相滚进泥潭水坑灭火,大半个时辰后,火是灭了,却是人人一身泥水,狼狈得再也无法厮杀。晋鄙不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天亡大魏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