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宠:一品傲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孽宠:一品傲妃-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谨儿视线移向一脸猪肝色的童玉钦,意有所指的蓦然笑道:“童公子最开始指证他亲眼看到几人在房中鬼鬼祟祟,还有一人将玉佩藏在了衣袖中,可后面又说,这五人在房内都是背对着他的,所以分辨不清到底谁是偷玉贼。苏某很是疑惑,按常理人背对的姿势,后方是绝对看不清前面的,童公子怎么就看到有人手上拿了玉佩呢?真不知是童公子眼神好,还是那贼人天生异于常人,手是长在背后的。”

    说着话锋一转,语气徒然凌厉了起来:“况且,隔那么远,童公子怎么就如此有信心的一口咬定那玉就是你的好友丢失的那一块呢?”

    之前围上来看热闹的众多不知情的学子本就被捉贼抓脏吸引过来的,哪有留意到这些细枝末节,这会儿听苏谨儿一分析,恍然一悟,显然也发现了问题所在,都不再跟着人群起哄,而是难得的沉默了下来。

    他们是瞧不起这些成天只会抱着书啃的书呆子,但是不代表他们是非不分。

    大概明白了真相,他们当然不会再帮着说话。

    “你休要替他们狡辩!本公子——”童玉钦涨红着脸,一副要扑上来和她干架的阵势。

    “够了,都静一静。”怕再起事端,管事官员连忙截过他的话,加上苏谨儿发难,只能苦愁的两头为难,夹在中间做和事佬:“苏公子,下官已经查明,卫子风等人自是不会做出偷窃之事,这怕是因误会而起,考生之间小打小闹难免,和气生财,依下官看,还是算了。”

    然后又转向在场在的学子,端出威严道:“今日之事完全是误会一场,大家往后记住保管好各自的重要财物,科考之前,我不希望再有此类事件发生。只要你们一天还住在聚贤楼,本官就会管你们一天,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团体,本官希望你们能够和睦相处,共同为会试做好准备。真要上了考场,最忌讳的就是浮噪,有一点动静你们都要好奇看个究竟,静不下心去学习,更是备考大忌,各位远赴京都不是来玩的,不是来欣赏风景的,请时时刻刻记住你们的目标,不要再让本官失望。至于承仲玉佩丢失一事,本官会尽力想办法帮你寻回,你们安心温书便可。”

    一番话讲完,他无奈的挥挥手道:“行了,该说的本官都说到了,你们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

    看热闹不成反被批了一顿,学子们羞愧的摸着鼻子,垂头丧气的回了房。

    童玉钦纵是不服气,他身边的承仲到是个极有眼色的,知道再多说都是于事无补,面色诡异的看了苏谨儿一眼,拖着人大步离开。

    “子风,我们回去了。”

    被室友招呼着,卫子风踌躇了下,回头望了望,杏树下的白衣少年正无声的注视着他,笑嫣如花。

    “子风,快一点,刚才的策论还没有讲完,我们回去继续。”卫子风的脚步微顿,室友的催促声让他回过神,俊脸晕出薄薄的隐红,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再看,快步跟了上去。

    “苏公子难得来一趟,稍后下官做伴,带你去逛逛这附近的景色可好?”

    管事官员轻咳一声,让苏谨儿收回目光,想到来时的怪异感觉,迟疑了下开口问道:“大人,可否将聚贤楼的近况说与我听?”

    “当然没问题,苏公子开口,下官乐意之至。”

    ****************************************************

    次日,清晨。

    破晓前夕,大秦王朝恢弘雄壮的都城在蒙蒙的天地里巍然屹立,巨石砌筑的城墙矗立高耸,灰暗的石壁如同最忠诚可靠地侍卫,将帝都围护得固若金汤。

    城内,纵横交错的街道,影影绰绰的高楼,隐在薄云霭色里,宁静安然。

    京都,沉淀了百年盛世繁华,万籁俱静。

    天边一抹鱼白,晨曦初露,巍峨帝宫在淡淡的晨光里现出层层叠叠交错的飞檐和高脊。殿宇森森,分外庄严。

    第一声钟声传来,低沉浑厚,荡遍九重宫阙。殿门外等候多时的百官各自整了整已经十分端正的仪容,井然有序踏入了宫门。

    “上朝——”

    一道传唤,大殿之外垂首端立的文武众臣听宣进殿,按着官品等级分列于大殿两侧,俯首跪地,山呼万岁。

    宽大威严的御座上,萧厉斜倚着金龙扶手,俯视跪趴在地的臣子。帝座高高在上,他微微瞥眼,眸中露出一抹置身事外的清冷淡然,俊雅的龙颜平静之中淡淡散着上位者不容冒犯的尊贵。

    “平身。”萧厉漫不经心的发话。

    苏谨儿一袭红衣站在他的身侧,不待众人上奏白,退到台阶下方,先一步开口道:“皇上,臣女有本要奏。”
再起波澜
    这位不是一到上朝就会打瞌睡么,今天上演的是哪一出?

    她突来的动作,不止是大臣们,连萧厉都有些意外,抬手示意她继续。

    苏谨儿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躬身行了君臣进谏之礼,一脸平静道:“皇上,会试在即,考生齐至京都,照理说科举本是为大秦选拔人才的最好时机,可臣女昨日闲暇,去了一趟聚贤楼,无意发现诸多弊端,深感忧虑。”

    “谨姑娘,此话怎讲?”

    孔柯言做为翰林院大学士,负责的就是此次的会试,聚贤楼更是在他管理之下,听到她的奏呈,立马不干了。这聚贤楼一有问题,不就摆明了在告诉皇上和众臣他没尽到职责,他只有及时出面澄清,才能避免误会。

    苏谨儿话音刚落,他第一个绷着脸,站出列道:“众所周知,每届赴京的考生都会入住聚贤楼,这已是惯例,聚贤楼集天下书卷之精华,是学子们备考的最佳福地,从聚贤楼出来通过会试中榜的良材更是数不胜数。朝廷体恤,备考期间考生们的基本衣食住行更是多有补贴。谨姑娘一开口就直言诸多弊端,还请一一道来,让本官心服口服。”

    “孔大人毋须激动,聚贤楼环境各方面都是极好的,然,让我忧虑的并非于此。”

    苏谨儿侧过脸向孔柯言颔首一笑,表明自己并无恶意,这才回过头面向前方继续道:“经过昨日一行,谨儿感触颇多,科举既然是选拔考试,那么就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公道。历届科举皆限制考生的门第出身,不但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还埋没了更多的人材,实乃一大憾事。皇上,臣女认为,我朝的科举制度有待完善,会试的名额,应当不论门第、以真凭实学来决定考生入士。”

    待她语毕,可谓惊了一殿的大臣。

    什么?改革科举?

    当今的科举制度自前朝起,已经沿袭了数百年,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打苏谨儿开了这个头,一番奏言顿时掀起惊天波澜,大殿上否决之声此起彼伏,大臣们各抒己见,个个情绪激昂的出列表态,赞同的有,但是否决的人明显更多。

    一时间唾沫横飞,开始了早朝第一轮口水战。

    “皇上,寒门学子一般受家庭条件所限,往往资质都不见得能好到哪去,远远比不上身世环境优渥,自小礼仪诗书各方面都有专人教导的士族学子,臣认为此建议欠妥!”

    “王大人所言极是,平民和士族本来就不是在同一个阶层,如果真的变动制度,不光会增加朝庭的压力,还会引来各地士族的不满,臣也不同意!”

    “本官到觉得照谨姑娘一说,不论出身、贫富皆能参加科举,到是为朝廷大为扩宽了选拻人材的基础,唔……细想下也非是什么坏事。”

    “胡闹!天下大事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科举沿袭至今,自有存在的道理,凭一介女流之言说改就改,未免太不像话。”

    “阁下你言辞过激了,本官认为……”

    下面的争执声不绝于耳,萧厉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习惯性的任着这帮子大臣像上菜市场砍价一下互不相让的掐起来,难得有耐心的没有摔玉玺。

    众朝臣中以大学士孔柯言反应最大,因为常年主事翰林院,本身又出身豪门望族,更何况通过会试的上榜名额,开始一般都是安排进翰林院为官,他当然不会赞成苏谨儿的提议。大殿上偶一有同僚冒出赞同的声音,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立马反驳回去,是以愤慨激昂声不断。

    “各位能否听我一言?”

    朝臣的反对完全在意料之中,不过能听到几道赞成的声音,还是让苏谨儿稍稍定下了神,等争论的声音小下来,无奈的接着道:“刚才还没说完,有的大人也说了,平民和士族不在同一个阶层,可正是这种严重的阶层之分,变成导致科举弊端的最大原因。皇上,臣女的建议,不止是放宽会试资格,让中下层的学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上层流动,此举不但能为朝廷觅得更多良材,还能激励天下学子勤学苦读发奋上进。而且,据我所知,我朝的科举一共有三试,分别为乡试省试会试,以往普通平民就算考过了乡试省试,没有举荐信也参加不了最后的京都会试,而会试一直由翰林院在主持,通过最后一道会试,便能受封入朝,这——”

    她的语速不急不缓,听得连苏丞相都忍不住皱眉打断道:“科举三试都是常识,能不能说重点。”

    好吧,苏爹也是个急性子,当老子的对女儿可不会用什么称谓,别人不觉得,他都嫌别扭。

    宇文恕从鼻孔里头嗯了一声,抬眼瞧向身侧的苏凛,几分试探几分打趣的低声道:“苏大人,改革科举并非易事,谨儿难道没有跟你提过,你这个当爹的居然会不知情。”

    苏相爷扯了扯嘴角,装模作样的叹口气,寥寥几句就将自己撇清道:“谨儿向来有自己的主见,怎会事事都告知我,唉,女儿大了不好管也管不了啊。”

    宇文恕抬了抬眼皮,瞧不出丝毫情绪的依旧盯着前方,没有再理他。

    听她扯到翰林院,孔柯言面有愠色的上前一步道:“会试虽由翰林院在主持,但每届的主考官都是群臣一起推选出来的,并不限制于翰林院,谨姑娘一直在强调会试,可是对本官有什么成见?”

    苏谨儿不知道两个老家伙已经暗中过了一回,被苏老爹和孔大学士的话哽了一下,到很痛快的直接进入主题:“孔大人误会了,你我相知甚浅,何来成见之说,我之所以强调会试,不过是心中有个设想罢了。”

    改革科举牵连甚广,以前不是没有人提过,但都遭到了群臣力斥,是以林太傅一直冷静的保持观望状态没有开口。但在听到苏谨儿最后一句时,有之前的防洪纲要在,本来不打算掺和的太傅大人也来了兴趣。

    加上他本身对这小丫头挺有好感,沉吟了下道:“谨姑娘有何设想,说来听听?”

    太傅一动作,他身后那溜子原本趁着大伙儿争论激烈,在底下唠嗑闲话的老臣纷纷停了下来。

    “关于这个设想,最后还要请皇上定夺。”

    苏谨儿顿了顿,对上皇帝陛下的目光,扬声道:“臣女提议,在科考中增加一项殿试,通过会试取录的前十名考生,一律要经过由皇上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殿试在宫内举行,名次也由皇上亲定,但凡通过殿试者,都是天子门生,以便皇上日后加以重用。”

    说完,不管群臣如何震惊,又接着往下说去:“再则就是考试的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大家都知道,往届考生作弊找人代考现象屡禁不绝,为了防止作弊受贿之流,臣女提议,往后每届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考场,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进入会试时,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由皇上专成派人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最后评定出会试入榜名单,进入最后一轮的殿试。”

    好一个天子门生!

    放眼这朝中,除了他们为数不多的老臣,还有苏老头那根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外,大多都是宇文恕的心腹。

    皇上现在最缺的不就是人手么!

    要是科举制度成功改革,这一批的新生血液培养起来,就是天子近臣,到时候应对手握大秦兵权的宇文一派又多了一分胜算!

    林太傅不等她说完就理清了其中的利害,眼前一亮,胡子都激动得翘了起来,一扫官服出列道:“皇上,老臣附议,谨姑娘前面几个提议确实能杜绝科考一直存在的隐患问题,既是为我大秦效力,就理应这样严格筛选,老臣深以为科考改革一事可行!”

    林太傅能想到的,皇帝陛下和殿上在场的各位又何尝想不到,但防碍到某些官员的利益,出列反驳的人更多。

    萧厉心里早有定论,眸色幽冷的扫了一眼下面,殿上立刻安静下来,不少人都紧张的望向最后拍板的皇上,就盼望着他能再昏庸上一次否决苏谨儿的提议。

    然而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只见皇帝陛下不置可否的看向苏谨儿,不直接提改革的事,反而一脸嫌弃的问道:“糊名誊录都太过麻烦,没有简单点的?”

    一直等着他开口的大臣们绝倒。

    皇上,这都哪跟哪啊!

    苏谨儿知道他这样问就意味着成了,只是听到他的问题也忍不住抽了抽眼角,想了下方道:“回皇上,简单的也有,可以将考卷写有考生名字身份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让判卷人员看不到考生信息,这个最省时不耗人力。”

    萧厉心中一动,正要开口准奏,宇文恕突然出列,一句话将所有人的视线都拉了过去——

    “皇上,谨姑娘此提议有人赞同,亦有人反对,依臣看,公平起见,不如就让大家用投票的方式来做决定吧。”

    投票?

    苏谨儿脸上的笑刹时僵住。
三日之期
    投票?

    苏谨儿脸上的表情刹时僵住,默不作声的环视了一眼殿上群臣,暗自咬牙。

    好一个老狐狸,这一投票她的提议十有**都得作废。

    “皇上,宇文老将军所言甚是,投票最能证明科举改革的可行性,臣附议!”

    “臣也赞成投票!”

    “臣也是!”

    “禀皇上,臣亦……”

    听着宇文恕话音一落就跟着响起的一片附和声,林太傅难得的沉下了老脸。

    要是投票那他们还有什么胜算可言,朝中这一帮子都被宇文家控制着,不用想也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了,混帐,欺负人少,这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萧厉瞧不出喜怒的坐在上方,淡着一张脸,慵懒味道十足,静静的看着他们半晌,才启唇似笑非笑道:“你们都替朕决定了,还用再来问朕?依朕看,明日起也不用上朝了,有什么事你们自主决定不是更好。”

    “臣等不敢,皇上息怒!”

    群臣被他这话惊得跪了一地,他们大多人是依附着宇文家,但还没那么大胆子直接忤逆天子,小命只有一条,被冠上大不敬的罪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活。

    林太傅跪在公卿班列里微微抬起头,一眼见到帝座上的天子,眉头不由自主的愁得拧成了一根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