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父母心
邵源泊外头忙着给那些本县外县的学子们上课布置课业,家里忙着给常嬷嬷帮倒忙,里里外外忙的团团转。
呼和县邻近的几个县和两京道平安州,这个冬天也忙而不太平,两京道巡风使孙大人写了折子,又撕了,又写了一个,又撕了,不知道撕了多少道,才算写了份折子,一句说好说不好的话也没敢写,他可不想象海学政那样被骂的狗血淋头,只一是一、二是二的说了两件事,一是邵源泊赶走了呼和县教谕,自任教谕,邻县童生学子趋之就之,以至邻县县学几近关门,二是邵大知县将干菜生意做到了邻县,夺邻县之利,后面附了几份邻县知县的折子,思量了又思量,才驿路送进了京师。
胡丞相看了折子,垂着眼皮想了半晌,转手呈给了皇上。
皇上看了折子,先放到了一边,从勤政殿出来,拿着折子去慈瑞宫寻李太后说话去了。
李太后仔细看了两京道的折子,有些生气的将折子扔到几上,转头看着皇上说道:“这人就是这样的势力眼,巴高踩低,这是看着你贬了源泊,跟着风踩他呢!这两条,有什么不是处?什么叫仗才学欺人?学子择良师而从之,这是人之常情!自己不思量,倒怪别人高明!若这也算欺负人,那欺负就欺负了!让他有本事欺负回来去!这卖干菜怎么啦?!我看着倒好,源泊是呼和县知县,自然只顾着呼和县百姓死活,难不成还要他替别县操心!”
皇上笑起来:“母亲说的是,这里头有些讲究,呼和等三四个县是极北之处,其中还数这呼和县户数最多,这四个县中间,呼和县还算是个富县,这学子就学,又是吃又是住,呼和县这银子就赚的厉害,加上他菜贱时在本县收菜,冬日无菜时却将菜价翻了数倍卖往邻县,这银子又流出不少。”
“这是源泊肯用心!他们怎么不知道想想法子,用点心,让本县百姓日子好过些?”李太后气哼哼的说道,皇上忙倒了杯茶递过去,笑着解释道:“母亲别急,我已经遣人启程悄悄赶往呼和县,看看他这官声如何,也打听打听,他在本县收菜晒菜干,这价钱给的可公道。”
“嗯,这是应该。”李太后接过杯子赞同道,皇上拿过折子,看了看,又笑了起来:“母亲看看他这心思,便宜都让他占了,这生意做的里外皆宜,这一任满了,倒有个地方,极合适他去!”
“说到这孩子这心思,我倒有样东西给你瞧瞧。”李太后边说,边扬声叫了宫女进来,吩咐将里间的一个小匣子拿来,宫女取了匣子,李太后接过打开,取了几张纸出来递给皇上:“你看看这个,这是他写给他祖父的,你看看信写的,我看的可笑的不行。”
皇上接过纸,扫了两眼,失声笑出来:“这写的什么?‘老头子,我今天早上又起晚了’,这是什么信?!哪有这么写信的?”
“你看看,往下看。”李太后一边笑的肩膀抖动,一边示意着皇上,皇上又看了几行,纵声大笑起来:“‘善了个哉的,这君子不器,竟给大爷我解成了君子不是东西!’哈哈哈哈,这信写的极有趣味,这样的信,也就他这样没规矩的才写的出来!真是有趣,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是东西,哈哈哈哈,明天拿给福宁开开眼!”
“这孩子是个孝顺的,三天两头给他祖父写信,都是这样的大白话,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高兴了生气了,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啊人的,都跟他祖父细细说,孩子在外头,这做父母的,哪个不是想知道的越细越好?真恨不得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做了什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才好,当年你跟着大军出征,我那颗心,天天就是煎在热油里,我知道。。。。。。;”
李太后抬手止着皇上的话:“我知道,我也不敢给你写信,咱们是天家,又是那个时候,我知道,可我看了这孩子这做派,打心眼里觉得妥帖,这孩子多好,肯用心,这孝顺上头,这样的小事,也肯用足了心思,那政事上头,必定更是用了心的,是个好孩子了,就是亲事上头荒唐了点,这孩子,从小哪有不荒唐的,你当年。。。。;”
“母亲!”皇上忙打断了李太后的话,李太后‘噢’了一声,笑着转了个弯:“当年德珏一门心思要娶小妹,谁不说他荒唐!都是一个理儿。”
“母亲说的是,让他去知这个穷县,倒也不全是为了这个,也是想磨磨他这心志性子,母亲也知道,京师这些子弟,成天只知道玩,说起来头头是道,真到事上,不通世情,不分五谷,大事小事都担不得,要好好历练历练才能成才。”
“你看看我,老糊涂了,你听过就听过,政事我不懂,你是个好的,只管凭着自己的心做去,我老了,偶尔唠叨几句,你听过就算,别理会,我是个糊涂的老婆子了!”李太后挥着手,一边笑一边说道。
呼和县县衙里,冬日暖暖,忙忙碌碌又过了一冬,春暖花开,邵源泊打发吴县丞启程去平安州寻个有学问、人品方正的学究回来做教谕,自己这边,先给学子们放了假,苦学了一个冬天,也该回去好好歇一歇,玩一玩,赏景游春去了。
李燕语还有两三个月就要生产了,虽说冬天一直窝在屋里,常嬷嬷天天变着花样做吃的,可李燕语倒没怎么胖,若从后面看,倒看不出是怀了孕的人,常嬷嬷天天从背后瞄着李燕语,喜滋滋的断定着:“是个儿子,你看,都在前头,必定是个儿子。”
吴县丞媳妇、吴家老太太早就帮着寻了个积年的稳婆,刚进了六月,常嬷嬷就把稳婆请到了家里,开始准备李燕语生产的东西,她虽说劝着别人,自己其实也怕的厉害,这里到底不是京师,少奶奶又是头胎。
一个春夏,邵源泊也无心什么政务,只盯着李燕语,她站着他担心,走路他担心,就是坐着,他还是担心,满怀懊悔,早知道离京前找太医开个方子,这孩子等回到京师再要多好。
进了七月,过了七月中,到了七月底,整个县衙跟着邵源泊和常嬷嬷,紧张的喘不过气来,唯一一个心境安然的,倒是李燕语,她没生过孩子,前一世一直拼命打拼,也没功夫关注这生孩子的事,无知也好,正好无所畏惧,菩萨既然让她来到这个世间,想来也不是为了看她死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头的,该来该去的,都在那里,多虑也无用。
刚进了八月,半夜里,李燕语肚子就一阵阵痛起来,从进了七月中,常嬷嬷就把铺盖搬到了正屋,把邵源泊赶到了外间暖阁里,自己时时守着,唯恐有什么事,耽误了一分半分去。
李燕语只觉得这腹痛的好象吃坏了肚子,只觉得再不赶紧起来,就得便到床上了,李燕语急忙撑着身子坐起来,没等开口,常嬷嬷就利落的一跃而起,紧张的问道:“少奶奶怎么啦?哪里不舒服?”
常嬷嬷话音刚落,邵源泊已经光着脚冲了进来:“出什么事了?”
李燕语忙挥手示意着邵源泊:“你出去,用不着你,我象是吃坏了肚子。”
说话间,小羽、小翎、文杏等几个歇在外间的大丫头,已经涌了进来,常嬷嬷虽急,倒也没失了分寸,急忙一一吩咐道:“爷先回去,这会儿你得回避着,小文杏赶紧请武嬷嬷进来,快!小羽和魏紫,快,叫厨房烧水,赶紧再去看看产房,姚黄快,把大家都叫起来!”
文杏急奔出去,稳婆武嬷嬷就住在隔壁厢房里,听到动静已经穿戴整齐,跟着赶过来,常嬷嬷推着邵源泊出去,武嬷嬷净了几遍手,仔细查了,先安慰着李燕语:“少奶奶别急,不是坏了肚子,是要生了,别急,没事没事,我都看的好好儿的,这胎位正的不能再正了,孩子也不大,没事没事。”
说着,直起身子吩咐道:“赶紧扶少奶奶进产房,烦劳嬷嬷带爷去给送子娘娘上柱香,热水烧上了没有?备的白布?别急,可不能乱了,没事没事。”
常嬷嬷顾不得其它,先看着几个丫头半扶半抬着李燕语进了产房,才出来拖着没头苍蝇般乱转的邵源泊,奔进早就设好的净室上了香。
李燕语躺在用艾叶熏了无数遍的产房,躺在产床上,开始还能闻到艾草淡淡的清香,那痛还能忍耐,可半个时辰过后,撕裂般的痛楚就如潮水般狂卷涌上来,把她淹没的无影无踪,李燕语疼的无处可躲,痛楚无助中,大哭不已,原来做母亲,是要先受这样地狱般的洗礼。
邵源泊站在院子里,被李燕语哭的也跟着大哭起来,栾大等人无语的看着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人家生孩子痛得哭,他这是哭的什么?
59、父子
第二天一早,吴县丞和宋典史等人得了信儿,也跟着守在前面县衙里等着听信儿,辰末时分,李燕语顺利生下了一个瘦巴巴的男孩子,常嬷嬷大喜,忙推着小翎奔出来禀了邵源泊,邵源泊在院子门口守了三四个时辰,听了‘平安’两字,一口气松下来,差点跌坐到地上,栾大等人忙上前架住他,架着他到外院厅里坐下,吴县丞、宋典史和新请来的张教谕跟进厅里,长揖恭喜不已,张教谕笑着问道:“弄璋弄瓦?”
邵源泊拱手和众人还着礼,听了张教谕的问话,笑容满面的连声答道:“都行都行!”
众人哄声大笑,栾大忙躬了躬身子答道:“添了位小少爷,我们爷这是欢喜过了。”众人仿佛比邵源泊更加惊喜,又是一迭连声的恭喜,邵源泊哈哈笑着,连连拱手,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吴县丞、宋典史等县衙门众人早几天就备好栗米炭醋等物等着了,一得了信儿,忙热热闹闹、披红挂绿的送到了县衙,贺邵知县家添丁之喜,县城脚店等各家铺子掌柜都是消息儿极灵通的人,这一个冬天可没少挣大钱,都知道这位知县大人那可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这添了头生小子,自然也要跟着贺一贺才是,也忙着买了栗米炭醋四样礼,披了红往县衙里送。
住在县城的学子童生们先得了信儿,忙备了四样礼赶着送过来,那远一些的,隔了一天,也急忙忙送进贺礼来,邻县的学子们得了信儿,先生喜添贵子,这事不能不贺,也忙着往呼和县赶过来贺之礼之,知县大人不收银钱厚礼,众人一色儿照规矩送了这栗米炭醋四样礼过来,一时间,外头这栗米炭醋抢手无比,县衙院子里,常嬷嬷看着满院子的醋瓮,发起愁来,这栗米炭也罢了,这醋谁家能用多少,堆了这满院子,只怕能吃到小少爷娶媳妇了!
李燕语这幅身子底子极好,躺了一天就歇过来了,勉强能坐起来抱着孩子试着喂奶了,常嬷嬷早就寻了两个奶娘备着,可李燕语却坚持要自己喂,常嬷嬷倒也不强劝她,少奶奶不是任性的人,她既说的头头是道,那必是有道理的。
可李燕语人瘦,奶水就有些不足,调了几天,还是那样,也只好让孩子这边吃一点,再到奶娘那儿吃个饱。
邵源泊对着软塌塌没有骨头般,除了吃就是睡的儿子,好奇远大于疼爱,盯着看了半晌,突然担忧的问道:“燕语,他连眼睛都不睁,别是傻子吧?”
李燕语又气又笑:“没满月的孩子,脑子都没长全呢,吃的好睡的好,就是能干了,你还要他怎样?”
邵源泊一脸困惑的看着儿子,李燕语一边笑一边推着他:“你小时候也是这样,人家说养儿方知报母恩,你看看,这么大点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是这样,吃口奶都能累出身汗来,长大成人,要养要教,这中间多少心血繁难,自己经历了,才知道父母的不易。”
邵源泊盯着李燕语看了半晌,迟疑着低声问道:“你还记得生母吗?”
李燕语怔了怔,停了一会儿,才笑着答道:“不记得了,听说我两岁半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过世前她一直病着,听大刘婶子说,嗯,大刘婶子是我母亲自小的婢女,母亲病着时,一直是大刘婶子带着我,后来母亲死了,大刘婶子被分到了针线房,我就开始跟着奶娘,病过一场,我命大,活过来了,李府的规矩,五岁就得离了奶娘,那之后,就是小翎、小羽陪着我,我们三个一处长大的。”
邵源泊听的目瞪口呆,深吸了口气惊叹道:“早就听说平江府家庶女日子凄惨,我原以为。。。。你五岁就离了奶娘,五岁?十足才四周岁!怪不得平江侯家名声极不好,平江侯夫人竟不贤惠到这样,这也太过了!”
“我倒没觉得平江侯夫人有什么太过处,她也是个可怜人,要说混帐,就是平江侯一个人混帐!女儿是他的,他自己都不管不问,自顾自己过一日乐一日,哪还能怪得上别人?”李燕语驳回了邵源泊的话,邵源泊眨着眼睛,李燕语看着邵源泊接着说道:“这男人姬妾成群,不觉得对不起发妻,还要妻子这样贤那样惠,这要怎么贤惠?你拿刀子剜了人家的心,还要人家说剜得好,要人家忍着痛笑,忍着痛夸那剜心的人好,那刀子也好,不然就是不贤惠,这样的贤惠,不要也罢。”
邵源泊连声咳嗽,忙摆着手说道:“我可是发过誓的,你放心,说的好好儿的,怎么说到这上头去了?还是说儿子吧,燕语你看,常嬷嬷说儿子长得象我,这脸。。。。长成这样,怎么能象我?我觉得还是象你更好看。”
“男子要的是才又不是貌,随你就随你吧。”李燕语也不再说那些话,顺着邵源泊的话笑着接道:“儿子都生下来了,这小名你到底取好了没有?取了这大半年了。”
邵源泊为难的摊着手:“我取了那么多,你都说不好,算了,咱们别起了,大名祖父肯定要起的,小名就让父亲起吧。”
李燕语瞄着他,想了想,笑着没再说话。
隔了没几天,京师的书信就到了,邵老爷子还不知道生男生女,各取了一个名字过来,邵二爷也是各取了一个,李燕语对邵丰昀这个大名也不多话,这三个字,早就定了两个,能腾挪的也就一个字,这个昀字,也算极不错了,至于邵二爷给取的小名,李燕语简直哭笑不得,竟然比大名还正式,叫什么‘盛德’!这叫什么事儿!李燕语念来念去,只好掐头去尾,干脆叫阿盛,好歹有点小名的感觉。
阿盛满月,李燕语和邵源泊商量着,以阿盛星宿不利为由,把这事避了过去,那些栗米炭醋,已经让李燕语有些惊心后怕,邵源泊以探花之尊,到这呼和县任知县,任人都明白这是贬斥,只怕也是因为这个,海学政才敢上那个弹劾的折子,虽说皇上驳了回来,可谁知道有没有旁的人还等着找机会落石下井踩人的,生孩子只收了些不值钱的栗米炭醋也就罢了,若是办了满月酒,万一来人太多,不得不办大了,说起来就能算得上借机敛财了,这样的瓜田李下,可犯不着,就连那晒菜干的法子,李燕语也细细写了,交给吴县丞,让他张贴各处,把这法子教给了呼和县百姓,这样,就算有人想借她去年卖干菜这事生事,邵源泊也就能有了辩解,她自然要先试好了,再教给百姓不是。
邵源泊极是赞成,那满院子的醋瓮,已经让他看的发愁不已了。
邵老爷子收到邵源泊添了长子的信儿时,皇上的遣的观风密差也回到了京城,一恍眼,又是一年春节到了。
这个冬天,李燕语忙碌无比,阿盛虽说生下来瘦了些,筋骨却壮,不到三个月就昂起了头,每天也能咿咿呀呀的跟李燕语玩上小半个时辰了,邵源泊看着一逗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儿子,稀奇而兴致十足,每天除了给那帮学子童生上两次课,就是守着儿子,逗着他笑得呱呱呷呷,李燕语让人收拾出画具,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