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叛国罪审判”过程中,把民众组织起来的努力得到了检验。曼德拉从监狱到被告席再到证人席,受审者进行自我辩护,他与一同受审的其他人在法庭上阐述非国大的主张。被告席上的人被无罪释放,这次审判标志着那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到1960年,几乎每一位非洲领袖都受到政府敕令的钳制和约束。组织民众的权力已经被解除。1960年3月,分离出去的泛非主义者大会召集并举行了反对通行证的抗议活动,沙佩维尔的和平集会人群遭到机关枪扫射。

    非国大号召罢工抗议,得到了全国的响应。当局宣布非国大与泛非主义者大会为非法组织。在五个月的紧急状态中,几乎所有已知的大会成员都被投入监狱;但在紧急状态中,非国大已立足于地下活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尤其如此。

    现在,曼德拉的“M计划”开始发挥作用。曼德拉一直位于核心位置,协调各方力量,组织各种活动,尽管这些活动一旦被当局发觉,非国大的活动家们很可能面临长期监禁。

    1961年5月,南非将成为其国民党治下的共和国。白人进行全民公投,但非洲人不得参与投票。非洲人决定,要通过一些方法让人们听到他们反对的声音。答案就是全国罢工。罢工是以纳尔逊曼德拉的名义召集的。他离开了家,离开了办公室,离开了妻子儿女,过着政治逃犯的生活。“黑人红花侠”的传说,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曼德拉四处躲藏,只与最紧密的同志会面,乔装打扮在全国奔波,会突然在某个地方现身,领导活动并提供建议,风声一紧,又随即消失。

    当局对警察和军队进行史无前例的动员,以镇压罢工。如果这样的和平抗议都会遭到武力镇压,那么人民就不得不使用其他的斗争方式,这是自然而然的结论。非国大不仅仅是全国的爱国前沿阵地,也是地下抵抗斗争的中枢。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各种破坏活动让举国震惊。“民族之矛”已经成立,并开始发挥作用。
第6节。
    1960年年初,我受非国大派遣离开南非,前往国外设立办公室。当时“沙佩维尔事件”发生不久,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曼德拉已经入狱。所以,1961年和1962年再次见到他时,我感到非常惊讶。他离开了南非的藏身之地,悄悄溜过边境,出现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东中非泛非自由运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们阐述了我们组织和人民的斗争方针。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0在南非,自由之战面临着严峻而残酷的局面。回国之后,曼德拉继续地下活动,成为当局的重大威胁。十七个月后,他被人出卖被捕,被判五年监禁,罪名是领导1961年大罢工和非法出境。

    在瑞佛尼亚审判中,他被从牢房带到法庭被告席上,与其他八个人一起接受审判,沃尔特西苏鲁也在其中。法庭指控他们从事破坏与阴谋活动,试图用武力推翻政府。全世界都看到了这次审判,也看到了最后的有罪裁定和终身监禁的判决。

    今天,纳尔逊曼德拉被关在罗本岛上。但他仍旧激励着每一个非洲爱国者的心。他是自我牺牲的领袖的化身,为我们的斗争所催生,为我们的人民所需要。他坚守原则,但富于弹性,能够做出精微细致的判断。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但他也知道,他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大众,他们才是这个国家自由之战的核心力量。

    我相信,瑞佛尼亚审判期间的全球抗议活动,使曼德拉及其他被审判的人免于死刑。但是,在南非,终身监禁就意味着在牢里度过余生,直到死亡——或者直到把他们投入监狱的政府垮台。

    他们正在服刑,这一点提醒我们,他们的苦难不应枉费;人民没有这样的领袖,南非的冲突就无法解决;曼德拉被囚,不是因为他个人对种族隔离法令的藐视,而是因为他的同胞在世界上最为残暴的种族统治制度下生活、死亡,而他说出了整个民族的心声。

    奥利弗坦博

    1964年12月

    于达累斯萨拉姆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00第一章

    非洲的民族主义潮流

    我们将创造一个承认人人生来平等的新社会,只有那样我们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每人都被赋予了平等生活的权利,能平等地享有自由、繁荣、人权及优秀的管理。

    这样的社会永远不允许任何人的人权受到侵犯。这样的事情将永远不会发生:从人民那里夺走权利的篡夺者,堵死通向和平的道路,以达到追求他们一己私利的目的。

    ——曼德拉01艰难地走向自由
第7节。
    【背景文字】

    1910年,南非四个省的联邦,是白人特权阶层和当权者奴役非洲人的联邦。非洲人没有选举权、没有迁徙的自由、没有公民权,而且,土地也逐渐被剥夺。非洲人(被称作“卡非尔人”)见到白人必须脱帽致意,如果态度不敬,就会被推下人行道,跌入阴沟。

    第一章非洲的民族主义潮流00最近的一次部族军事起义于1904年失败。部族组织逐渐让位于全国组织。人们不再区分科萨人、蓬多人、滕布人、祖鲁人、贝专纳人、掸格人或巴苏陀人,大家都成了非洲人。

    早期的政治组织发展缓慢,散乱无序;1912年,南非原住民国民大会在布隆方丹镇成立,后来改名为现在的非洲人国民大会。这个机构的创立者是一些受过教育的城市中产阶级非洲人,有律师、职员、牧师、记者和教师,还有来自乡村地区的部族酋长和传统农民领袖。Ж米Ж花Ж书Ж库Ж ;http://www。7mihua。com

    国民大会在组织结构上模仿的是美国国会和英国贵族院,指定一名卫士手持权杖,指定议长一名,且为各部酋长设置上院。

    大会向英国政府——其议会程序方面的模范——提出申诉,请其介入,捍卫非洲人民的利益;此前已多次向南非政府提出过恳切的诉求,吁请当局减轻非洲人民的苦难,但受压迫者的包袱却更加沉重。

    国民大会派了代表团前往英国,前往1919年的泛非大会,甚至前往凡尔赛,但都无济于事。结果当然是无人介入。

    在国内,国民大会努力通过“宪法”手段,纠正不公平待遇,呼吁取消议会、教育、企业、政府等范围内的肤色限制。

    几十年来,白人政府一直宣扬非洲人没受过教育,不适合治理社会;非洲人则希望开导白人选民,赢得他们的同情,慢慢说服他们让位给勤劳节俭的非洲人。但申诉、请愿、民意代表屡屡在白人统治的高墙上碰壁,很多人心中已确信这种希望不会有结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前及战争期间社会动荡,终于打开了抗议大潮的闸门。战争前夕,奥兰治自由邦抗议通行证制度。

    1919年,约翰内斯堡清洁工人罢工,这是非洲人第一次罢工。同年,爆发了多起抗议通行证制度的消极抵制运动。四万非洲矿工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到20年代,非洲女性也参与抗议通行证制度。

    1925年,大会改名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启用了三色大会会旗:黑色代表非洲人民,绿色代表土地,金色代表富饶的地下资源。

    20世纪20~30年代,具有广泛基础的工商业工人联合会席卷全国,把在城市及工厂中工作的非洲人组织了起来。非国大组织庞大,也很有代表性,但其领导能力受限,因为他们认为,非洲人只要忍耐节制,就能赢得白人和官方的同情。非洲人处境日益困难,不得不做出愤怒的政治回应,因此更愿意聚集在其他旗帜下,例如工商业工人联合会、各种行业协会、共产党。

    1935~1936年间,政府的隔离政策最终得以通过,这是对温和派领导能力的严峻考验,但他们失败了。非国大及其他非洲领袖在布隆方丹召开全非大会,会上少数人呼吁采取行动,但未获通过。

    城市中被剥夺财产的劳动人民大军,队伍日渐壮大。流动工人大部分时间在矿区和农场工作,然后又回到被隔离的黑人居留地。他们居住在庞大的建筑群中,与非洲南部各地工人生活在一起,因此学会了组织与团结的基本原则。部分罢工被警方暴力镇压;部分则获得了胜利。1939年,南非印度人举行了一次消极抵制运动;1946年又举行了一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的各种压力以及一场新的战争,带来了变化。非国大通过了新的章程,更加民主,废除了原来的酋长院,由新的主席重组各分支机构。
第8节。
    另外,青年联盟成立了。新的一代人开始采取政治行动。有些是自学成才的工人,比如沃尔特西苏鲁、安东伦贝迪;有些人则是酋长之子,比如纳尔逊曼德拉。

    这些年轻人上过教区学校,靠助学金学习,读教材但也读报纸,受到普遍的不满情绪影响,敢于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青年联盟公开挑战非国大以往的政策,批评领导层过于“温和”、犹豫、妥协。青年联盟成员的一些激进观点,是后来西非、东非兴起的非洲民族主义的先导。

    这两股潮流——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与日渐壮大的非洲工人阶级激进运动——在非国大中交汇,并改变了非国大。1945年,非国大通过了《非洲主张》,强烈要求一人一票、法庭内人人平等、自由拥有土地、废除通行证法。。19zs。

    1946年;非洲矿工大罢工,原住民代表委员会(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酋长、商人、知识分子——“温和派”——决定采取抵制的策略。

    这时候,非国大年度大会开始计划群众运动。在青年联盟的推动下,最后通过了1949年《行动纲领》,主张以抵制、罢工、不合作、不服从等方法,争取民众自由。

    《行动纲领》通过的前一年,南非国民党政府上台执政。种族隔离已经够糟糕了;国民党的种族制度将人分为四种且相互隔离,更是火上浇油。1952年,南非总理马兰博士的秘书写信给沃尔特西苏鲁称,白人与非洲人之间的区别永远存在,不是人为的;非洲人现在不要有什么指望,将来也不可能。

    没想到,《镇压共产主义法》竟然通过了。表面看来,这部法律的目的是要将共产党与共产主义非法化,但其实除了政治上的天真无知者之外,大家都知道,这部法律所谓的“共产党”实际上指的是所有非洲人反对派后来又包括了所有激进反对南非国民党的反对派。非国大号召举行罢工,抗议这部法律。

    早期青年联盟排他式的民族主义,也在与非洲人、印度人、有色人和部分白人的多年联合斗争中,逐渐发生转变。后来,在叛国罪审判中,曼德拉阐释了非洲民族主义的目标:

    这儿有两股非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一股以马库斯加维“非洲人的非洲”口号为中心。它的基础是“离开非洲”的口号与“把白人赶到海里去”的呼吁。这股非洲民族主义观点极端,主张激烈革命。

    另有一股非洲民族主义,即非洲主义,是非国大青年联盟的主张。我们这些青年联盟成员考虑到南非面临的实际情况,意识到不同种族群体共处乃不可更改之现实,但我们坚定地认为,不同种族和平共进的前提是废除白人统治并改革南非社会的基本结构,铲除滋生剥削与痛苦的一切根源。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非洲人争取民族自由,建设一个属于人民的自由社会,从法律上禁止种族压迫与剥削。

    在1952年的藐视不公正法律运动中,8500名志愿者有意违背六部挑选出来的种族隔离法律,因而入狱。纳尔逊曼德拉是全国志愿者总指挥,负责挑选志愿者,制定他们的行动准则。

    非国大影响大增。此前几周内,它掌控着全国的政治先机。没有武器、不受约束的非洲人——与印度人、有色人及少数白人志愿者一起——挑战法律。他们的主张明确,而且不含种族歧视。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民主社会的蓝图,政治组织日渐强大,做好了与政府对抗的准备。

    政府予以镇压,并进行反击,可随意实行军事管制,时间不受限制,还采取严厉审判,对不服从者处以鞭刑。所谓不服从,定义就是以任何抗议方式违反任何法律。被动抵制作为一种斗争形式,现在成了非法行为。

    非国大进入下一阶段的斗争。这时其追随者热情高涨,领导层经受了考验,斗争的原则也清晰明确。
第9节。
    曼德拉在藐视运动中担任全国志愿者总指挥,所以政府下了禁令,禁止他离开约翰内斯堡,禁止他参加集会或在集会上发言。曼德拉当选非国大德兰士瓦省主席,但却不能向追随者发表演说。所以,1953年年度大会时,曼德拉写了发言稿,大会开幕后,罗伯特雷莎走上讲坛,以曼德拉的名义朗读了发言稿。

    从1912年开始,此后年复一年,在家里,在各省及全国的集会上,在火车与汽车上,在工厂与农场上,在城市、村庄、木屋小镇,在学校和监狱里,非洲人民都在谈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无耻行径。

    年复一年,他们的声音日渐高涨,他们谴责人民的贫困、低廉的工资、土地的严重缺乏、惨无人道的剥削,谴责白人统治下的所有政策。然而,他们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自由,压迫却更普遍、更凶残,他们所做的一切牺牲,似乎都要烟消云散了。*米*花*书*库* ;__

    今天,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一种新的精神、一些新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今天,人们说的是行动,全国的男女同胞,已经觉醒。

    1952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全民觉醒,风起云涌。这一年的6月,代表南非劳苦大众的非国大与南非印度人大会,牢记自己的职责,在南非范围内发起了藐视不公正法运动。

    运动于该年6月26日凌晨在伊丽莎白港开始,只有33人采取行动;当天下午约翰内斯堡响应运动,有106人藐视不公正法,运动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到南非各地。工厂工人和办公室文员、医生、律师、教师和牧师,非洲人、有色人、印度人和欧洲人,无论老幼,都纷纷响应全国号召,藐视通行证法、宵禁规定和铁路种族隔离规定。

    到年底,各个种族共有8500人参与了行动,但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工人们失去了工作;酋长与教师们被开除;医生、律师和商人丢下各自的业务:他们选择了牢狱。正因为如此,藐视运动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同胞。

    这是让群众发挥政治影响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对政府反动警察表达愤怒的有力方法。藐视运动能给政府施压,对国家安全与稳定极具威胁。运动激发、唤醒了一批受人欺压、忍辱偷生的“好好先生”,使他们成为决心投入战斗、不再妥协的斗士。

    整个国家变成了战区,解放的力量与反动、邪恶的势力展开殊死搏斗。我们的旗帜飘扬在每一处战场,成千上万的同胞聚集在我们的旗帜下。

    我们占据了主动,自由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运动如火如荼之时,1952年10月我们在比勒陀利亚召开了年度全省大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