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回到美国本土以后,他这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竟然对他的国家产生不适,“我现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这么描述他的感受,一听说有人去中国,他就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动,计划着再找机会回中国发展。
这类美国人娶个中国太太,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第二类是某些在中国访问过、工作过的各类人士。这一类人有专家、外教、商人、留学生、外交官和驻外军人等。这类美国人由于有机会亲自接触对中国社会与人民,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心仪的女性,自然产生爱慕之心。
这类人士中著名的人物很多,典型的如抗战期间,帮助中国人打日本的美国航空飞虎大队队长陈纳德将军,正是因为他在中国期间结实了当时的中国新闻记者陈香梅女士,这才有了一段垮种族的名人佳话。
我的女朋友小宋的跨国婚姻也属于这类。
小宋是一个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英文非常好,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著名的媒体做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对来中国访问的美国老年夫妇,为他们在北京旅游期间充当翻译。
这对美国老夫妇属于美国上流社会人士,老先生是加州地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老夫人是典型的家庭主妇。
这对美国夫妇是那种见多识广的美国人,为人热情开朗,思想开放,很能包容他人。加上那老先生迷恋东方文化,而老夫人则性情温和,夫唱妇随地支持丈夫,这样,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这个国家,他们都抱有先入为主的好感,碰巧的是,他们遇到了小宋。
说老实话,小宋这样的女孩子,在中国女孩当中也中属于凤毛麟角之类,她不仅有着中国知识妇女的聪明才智,同时精明强干,善解人意,在与美国老夫妇交往的过程中,小宋对老夫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深得老夫妇欢欣,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得知小宋研究生毕业后仍然待字闺,尚未婚配以后,这对美国老夫妇便有意将自己的儿子介绍给小宋相识。
就这样,小宋通过未来的公婆牵线搭桥结识了未来的老公。
小宋的美国丈夫是一个美国律师,受父母的影响,加上自己的观察了解,认定小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选,便打定主意要把小宋追到手。美国小伙子追起姑娘来够认真也够浪漫,交往三年间,小宋的美国丈夫往中国飞了四十趟!最后,小伙子的诚意感动了小宋,小伙子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这是第二类娶中国女人的美国人。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到中国旅游,工作,学习,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中国女性的机会增加,便促成更多的跨过婚姻。
保罗是一个退休工程师,他的祖先是丹麦人,擅长酿造啤酒,而他本人深得家族真传,懂得所有酿造纯正丹麦啤酒的技术,并且身怀绝技,研制出一种特别啤酒配方。
保罗退休之后,应朋友邀请,到中国广西某山区,在那里,一座中美合作的地方啤酒厂正建造起来,保罗作为酿造专家受邀去为当地工程师传授特殊技能。
广西山区,地处偏僻,湖光山色很美,很适合酿造啤酒,但是当地物质条件差,文化生活贫乏,保罗身处其中,刚开始还觉得新奇,待得久了,在陌生的环境当中,缺乏熟悉的文化生活,与人语言不通,倍感痛苦,思乡病开始发作,想走吧,工程还没完成,任务在身,不能言而无信,不走吧,整天寂寞孤单,生活乏味。
就在这时,保罗的幸运女神出现了。
娟是当地一中年妇女,在乡镇开一个小饭店,生意不错。保罗经常去吃饭,一来二去和娟熟悉了。
这娟文化程度不高,大概也就是个小学毕业,但毕竟是开饭店的,锻炼得有点阿庆嫂的能耐,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有着生意人的机敏和适应能力。
保罗的出现,在当地可是一个重要人物,保罗来吃饭,娟对他自然刮目相看,照顾就多一些,饭啊汤啊菜的也多下功夫,两个人语言虽然不太通,但是相处久了,通过手势,比比划划,竟然也相互明白个*分。
或许是因为太孤单和寂寞了,保罗竟然觉得娟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好礼物,在他最困难的时刻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所以保罗竟然爱上了广西乡下饭店老板娘娟。
保罗丧偶多年,退休之后,年纪大了,不想无事生非,落得逍遥自在,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大家相安无事,平时他自己旅游,打猎,帮朋友开工厂酿造啤酒,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有时候也寂寞,但习惯也就好了,原本没打算再娶,遇到娟,竟然动了凡心。
娟这边,碰巧是离婚未嫁的,也是单身,保罗的出现,也给了娟一个机会,周围的亲戚朋友一撮合,竟然成了。就这样,娟成了保罗的太太。
第三类娶中国女人应该是传教人士。这一类人因宣传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进行传教活动,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主内姐妹,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得不同种族的异性,突破障碍,最终走到一起。
我的一个台湾女友丽丽的婚姻就是这种类型。
丽丽与她的丈夫相差二十几岁,以丽丽丈夫的年龄,足可以做她的父亲。
原来,丽丽曾有过一次婚姻,那时她大学刚毕业,嫁了一个台湾丈夫,婚后几年,家庭生活还算美满,两人有了一个儿子。但是,当儿子长到五岁时,丈夫有了新欢,要求离婚并要走了儿子。
一夜之间,丽丽失去了婚姻,也失去了儿子,倍受打击,痛不欲生,几近崩溃。后来,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学习,取得宗教学位并认识了一个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
虽然两个人年龄差距很大,但是,为追求共同的理想,两个人终于结成伴侣。
“我们是夫妻,但更重要的我们是同修。”丽丽这样总结她的婚姻。
在与中国女人结婚的美国男人当中,为数不少的人都曾经有过婚姻的经历,象前面所讲的小宋和小月丈夫那样的没有婚姻经历的,还真不太普遍。
所以,这第四类乐意与中国女性结婚的美国男人,可以归纳为是某些吃尽同胞女性苦头的美国男性。这一类人都有过失败的婚姻,并且因离婚案,他们有的丢掉了财产,有的丢掉了对孩子的监护权,不仅如此,他们还被强悍的前妻以各种理由折磨得身心憔悴。受伤太深,以至于他们一看见同族女性,就产生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难免从生理到心理都产生抵触,所以,当他们考虑再婚的时候,便把目光转向相对来说性情较温柔、体态较弱小的东方女性。
象前面提到的夏的丈夫就是这一类。
夏的丈夫伯格在与秋结婚前有个前妻,与前妻共同生活了十年,并育有两个儿子。那个时候他很风光,有稳定的工作,还与别人合开工厂,另外还在餐馆投股,有一栋别墅,在加州度假圣地还有度假公寓,经济状况非常好,日常生活不要说了,住好房,开好车,日用品全是名牌,全家还经常到各地度假旅游,享尽奢华,夫妻关系自然很和美。
不曾想,当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性衰退,他与人合作的工厂受大环境影响,出现状况,亏损倒闭,并为此欠银行几十万美元帐,为还债,不得不卖掉度假公寓,卖掉豪华轿车改开普通车,换掉大别墅改住小房子,并取消所有度假计划,家庭日用品也从名牌降为普通牌子,甚至也开始光临one dallor (一块钱)商店。
经济状况的改变,影响了家庭生活,夫妻开始出现龃龉,继而升级为争吵,最后不得不以离婚解决。
中式夫妻关系和美式夫妻关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夫妻对爱情的认识来自于夫妻间的共苦,中国人常讲究的“相濡以沫”,或者“患难与共”就这层意思,所以,建立在这种理念上的中国夫妻关系,是以患难为基础的。
美式夫妻关系不同,那是建立在同甘的基础上的,有甘大家分享,一人快乐,全家都快乐;至于患难吃苦,还是不要了吧,你一个人吃苦好了,何苦要拖着大家都跟着吃苦,对不起,吃苦我就不奉陪了。
伯格的前妻也是这样的,当伯格负债累累,全家节衣缩食开始过苦日子的时候,她就受不了了,提出分手。两个孩子一个人一个,债务全由丈夫顶着,她一点都不负责,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了,也带走了一个儿子。
从此,伯格开始卧薪尝胆,除了宣布破产成为穷人,生活品质急剧下降以外,还要自己又当爹又当妈,照顾一个未成年儿子,此外还要努力工作,以便有能力支付另外一个儿子的部份抚养费。
伯格的前妻过去是过好日子的,离婚以后生活颇不如意,要自己工作负担自己和儿子的生活,那种辛苦不是她这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女人能够承受的,所以,她心里有怨气,有气就要发泄,找谁发泄呢?当然找伯格了,一来这个前夫老实好欺负,她欺负他已经成为习惯;二来她始终认为她之所以活得那么惨,完全是前夫一手造成的,他对她的生活现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伯格的前妻有事没事地要找找他的麻烦,两人虽然离婚了,孩子抚养权,财产也都做了划分,本来已经是属于《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状况,但是,前妻偏要对这个前夫死缠烂打,颇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
每年总要有那么几次,伯格要上法庭,因为前妻又有什么事情控告他了。这一上法庭,一请律师一答辨,不管有没有责任,几千美元是要掏出去的。伯格要还债养家,本来就够艰难,前妻的行动等于火上加油,雪上加霜,几次法庭传讯下来,伯格认定前妻故意找岔,心中的积怨自然增加。
就这样,一晃十年过去,伯格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大,并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这时他想再成家,深受前妻骚扰之苦的伯格当然不会再选择同族女性,于是,有朋友给介绍了个中国女人,认识了夏,经了解,发现这个中国女人性情完全不同于前妻,这就有了迎娶一个中国女人的意思。
婚后,伯格在夏的照顾下,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两个人结婚一年后,有了一个爱情的结晶,正当他们沉浸在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中的时候,前妻又来捣乱了。
原来,伯格的前妻听说伯格再婚,且婚后生活幸福,心中很不舒服,因为她自己自离婚以后并不如意,所以,容不得前夫翻身。或许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许是出于嫉妒,她除了挑唆儿子跟夏闹意见以外,还使出老杀手谫……又以没支付抚养费的名义把伯格告上法庭。
老实厚道的伯格被前妻这招搞怕了,一想出庭又要几千美元,就心疼,想息事宁人与她庭外和解,这下正中前妻下怀,立刻变本加厉,提出很多苛刻要求,把个伯格整得整天愁眉苦脸,茶饭不思。
夏得知事情以后,对伯格说:“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不不能老让人家牵着鼻子走,一味退让是不行了。”可伯格实在老实,对前妻的要求一筹莫展。
夏是见过大市面的上海女子,精明,干练,脑子灵活,表面上是江南女子的娇小温柔,骨子里藏着的却是江南女子的泼辣和锋利。伯格前妻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家庭生活,她不得不出面捍卫自己的尊严。
经朋友介绍,她找到一个有经验的美国民事律师,夏的英语不好,与律师沟通困难,没关系,律师的助手是一个华裔,且也是上海人,夏就跟这个上海老乡叽叽呱呱一通,阿拉上海人,侬晓得不?上海老乡立马把上海话翻译成英文说给美国律师听,七说八说也把事情说清楚了。
美国律师一分析案情,立刻给了夏一个定心丸,说:“这个案子很简单,问题不出在伯格身上,问题出在对方律师手续不全,交给我们处理,一个电话就解决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上法庭。”
结果,美国律师给伯格的前妻打了个电话,说受委托人委托,出面处理案子,指出问题所在,并告诫对方,如果出庭,对方肯定输,这样本方会要求对方支付律师费,这是其一,其二,双方自离婚判决下来,早已划分清楚各自的责任关系,本方完全行使职责,并无失职,对方如果再无理取闹,本方将以骚扰罪提起诉讼。
结果,伯格的前妻瘪气了,再也不敢来闹,困扰伯格十多年的问题终于被夏解决了。后来伯格对夏发表评论,伯格说:“美国女人外表独立,自由,彪悍,但内心承受力差,因为智力有点欠缺。中国女人貌似柔弱,毫无主见,其实是秀外惠中,一肚子主意。”接着,伯格以赞赏的语气评论老婆:“头发越黑,智力越高。”
在与中国女人结婚的美国男人中,丧偶和退休老人占比例很高。我们可以把这类美国人归为第五类。
有一年夏天,我们去黄石公园旅游,途经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站,下来休息,遇到一家人,那个女主人的亚洲面孔引起我的注意。
这是一家三口,一个年长的白人妇女,大约有七十多岁的样子,一个白人男子,看样子有五十多岁,跟那个白人老太太面容相似,象是母子,另外一个就是那个亚洲妇女了,三十多岁的年纪,骨胳健壮,皮肤粗糙,脸上有两块明显的高原红,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过去长年生活在中国农村里的农村妇女。
见我们出现在休息站内,那个亚裔妇女眼睛里闪过一阵欣喜,上下前后打量我们全家,似乎在判断我们是否她的同胞,以便可以说上两句中国话。我们也看见了她,本想过去和她打招呼,不巧女儿们忙着上厕所,等忙完孩子们的事情,那边,这一家人已经系好安全带,整装待发了。
那个美国老太太坐在车子后面一排,美国男人驾驶车,副驾驶的位置上坐着亚裔面孔女人,这种美国家庭典型的汽车坐法使我进一步判断,这个亚裔妇女嫁了一个美国丈夫,假如猜得没错的话,是新婚不久,且嫁的地方华人不多,而美国丈夫则是一个典型的退休人士,收入不高,家里人手不够,凡事需要自己打理,还要有一个人来照顾老母亲,请佣人,请不起,找个白人妇女,人家不会干,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吃苦耐劳且没有报酬的佣人角色?当然,娶一个亚洲妇女做太太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了。
在美国娶中国女人的退休人士大部分属低收入阶层,他们即便有儿女,也早已远走高飞,自己钱不多,靠一些退休金和一点社会保险金度日,有房或者租住公寓。在这种状况下,找一个想改变现状的中国女子,两全其便,也算两全其美。于是,在与美国男人结婚的中国妇女圈子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群体。
群英来自中国大陆,与美国丈夫结婚以前,她一直生活在广东省乡下,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妇女。广东地区的人信息发达,脑筋开放,到美国是他们那个地区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为此,很多家庭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安排家里的孩子出国,为出国不惜偷渡,对女人来说,嫁人当然是出国的捷径。
群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照顾年迈的父母,老大不小了,还没嫁人,一耽误就有些迟了,成了大龄青年。
乡亲里有到美国谋生的,回乡以后不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